<p> 今年的梅雨季没完没了,确乎已经持续了一个月,依旧没有出梅的迹象,南方各地更是洪涝一片,情势急迫。</p><p> 其实吧,想到上海漫长、难耐的酷暑,我倒是情愿下雨的,至少会凉快好多,只需出门时记得带好伞即可。</p><p> 早起太阳难得地露了脸,心下满是窃喜,戴着太阳镜出门去行走。不料半途下起了雨,细细密密的,偏偏又忘了带伞,于是两个痴子竟也不躲,索性来个雨中漫步,走完了全部的预订行程。</p> <p> 今天的“邬达克之行”有两处参观点,均在延安西路沿线、且相距很近——现为华东医院一号楼的“宏恩医院”、以及达华饭店。</p><p> 宏恩医院建于1926年,是邬达克“跳槽”离开美国建筑师事务所克利洋行后独立开业、并且全程负责的第一个工程。主体建筑呈“工”字形,分为南楼、北楼和门诊楼三个部分。在一个世纪以前,这幢建筑的设备设施堪称远东之最:每间病房均配备美国进口三件套的独立卫生间,整幢大楼配备冷气系统,其它的机械诊疗设备也是全上海最高级的,连洗衣房都是采用美国进口的最新设备。</p> <p> 一号楼目前正在整体修缮中,我们不甘心就此止步,遂决定围绕走一圈,发现北面入口并非原先“宏恩医院”的正门。大楼的南面,是一大片花园,左右两侧有对称的凉亭。透过茂密的树丛,能依稀望见大楼的英姿,更规整、更能完美展现。也终于看到了券柱门廊!所以,确乎朝南的才是正面呢!只可惜目前正在修缮,不得进入建筑内部一窥细节,但这座宏大的古典主义风格公共建筑,光是它的外观,也足以烙入心底啦!</p> <p> 门诊楼旁边的便利店,居然也是以“宏恩”冠名的,到底是对建筑大师的致敬了。</p> <p> 出了华东医院的大门,雨开始淅淅沥沥地下了。往西行一公里,便能望见“达华宾馆”浅米色的水泥拉毛墙了。虽说外观尚显平实,但却是“内有乾坤”——酒店的改建很是成功,那种不事张扬的低调,那种让你只想静静地坐着什么也不想的安然,肯定是我最喜欢的感觉。在大堂坐着,正好看雨、小憩。</p><p> 达华,是邬达克在上海的最后一个居所,1937年完工后,即全家迁入,直至1947年离沪回国。这幢“极简主义”风格的公寓,是当时上海西部最高的建筑,其风格与迁入前居住的番禺路住宅迥异,或许,体现了邬达克返璞归真、大道至简的一种境界吧!</p> <p> 酒店一楼的一侧有个小小的“邬达克纪念室”,门口的铜牌上书“他(指邬达克)曾说:我可以向你保证,即使再过50年,这幢房子的现代感仍是超前的。哪怕再过100年,我相信她仍然不会过时。我想,她应该可属经典之列”。</p><p> 但是……说实话,对于这幢现代风格的建筑,其外形我是不喜欢的,感觉呆板平庸。我想,一个世纪前的“现代”概念,真的是局限性太大了,倒不如当时的经典,至今依旧是隽永的。跟儿子交流了这个看法,他也表示赞同,添油加醋地说或许当年的建材受限也是一个原因,这样的水泥拉毛外墙,是很难清洁的,所以怎么看都有种落魄感。</p> <p> 达华宾馆再往西不多远,就是熟悉的“上生新所”。走过路过,又想念起海军俱乐部的游泳池了,想着在泳池边吃个饭饭,也算是蹭了“网红”。同行的那个年轻的“老派男人”,心心念念的总归是国粹,于是进了“得尔中餐厅”,果然满满的都是惊喜:至爱脆鳝、八宝辣酱、干锅鸦片鱼头,都做出了很潮的感觉,配菜、配料都有很多独到之处。</p> <p> 吃着饭,磨蹭着时间,细数泳池中雨水溅起的雨花,忽儿细密,忽而零落,终于等到雨歇,可以say bye bye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