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儿童攻击性行为是幼儿身上常见的一种比较典型的侵犯行为,是外部可见的有意损害他人的行为。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氛围、大众传媒等都会影响儿童攻击性行为。攻击性行为是幼儿身上较常见的一种不良行为,它对幼儿健康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家长和教师一定要对此加以重视,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幼儿的攻击行为,努力消除影响幼儿攻击性。</p><p><br></p> <p> 本周五(2020年7月10日),周婷老师将给大家带来专题讲座:家庭教育怎样避免孩子成为顺从的“受暴者”和理所当然的“施暴者”.</p> <p> 家长们听了周婷老师的讲课感受颇深,纷纷写下自己观看后的想法,我们一起来看看吧!</p> <p>李梓峻家长直播感悟:</p><p> 看完周教授的讲座受益匪浅,要想在家庭教育中避免孩子“受暴者”和变成理所应当的“施暴者”,家长就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遇事冷静沉着的处理以免孩子受到不良的影响,要让孩子学会处理朋友之间的关系有矛盾发生时自行合理解决。家长和孩子遇到事情都要好好了解事情的原委,理性看待事情才能让孩子更健康的成长!</p> <p>陈俊哲家长感悟:</p><p>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成长过程离不开父母的教导,正确的引导让孩子越来越优秀。所以努力做一位更合格的父母,在不断的学习中了解更多教育孩子的知识。有问题正确引导,及时纠正。避免让孩子成为顺从的“受害者”和理所当然的“施暴者”</p> <p>张佳熙家长感悟:</p><p> 今天观看周婷老师讲座家庭教育,使我明白了良好的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要培养孩子对与错的分辨能力,做对了会怎样,做错了会怎样,要有一个正确的引导方式,因为孩子就是一张白纸,家长是绘画这张纸的第一责任人,要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培养孩子养成好的习惯,积极乐观的态度注定未来的一切。</p> <p> 儿童期乃是人发展的关键期,就好比盖高楼打地基时期一样,一旦疏忽不察,很多看似小的行为就会影响终身。对儿童早期的行为和征兆,作为家长要积极介入,引导,将儿童领上健康成长的道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