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南山乡下,有两间半老屋,双休若无繁杂急切之事,我会回到乡下读书、摄影,帮哥嫂兄弟做些力所能及的农活。</p><p> 这个双休原本没有计划回老家,一早还在睡懒觉,哥哥们便一个又个电话说,今天下雨,地里农活不能做,已安排嫂子做饭,让我们回家玩。</p> <p> 老屋是泥瓦房,老屋其实并不怎么老,也就是40多个年头。之所以称之为老屋,是我在这里长大,离乡,父母先后在老屋故去后,我简单把这屋子进行了修缮,工作闲暇时间,回老屋小住几日。有诗说:“高田种小麦,终久不成穗。男儿在他乡,焉得不憔悴?”因为老屋是心灵安放的地方,也是我秉承良好道德操守和工作激情的驿站。</p> <p> 在乡下,在老屋我一次次感悟到“昨日荷塘听雨声,煮肉烧茶又天睛.若无繁事南山去,闲去岭上看白云。雨足天好农人喜,陌上处处禾苗深。莫问农事多艰辛,挥汗如雨垄上行。”这些生活的美好和家兄们的艰辛。也正是这样无论身处何地,位卑职贱,我都能以一颗积极向上的向去努力工作,快乐的生活。</p> <p> 老屋听雨,我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有了这样雅致的爱好。依稀记得一生奔波劳禄的父母,若在下雨天,不用再到地里干些劳累的体力活了。父亲会不紧不慢利用这个时间整修下犁耙,锄头等农具,母亲会找出破旧的衣物,鞋袜坐在门口一针一线做些针线活,我捧起一本书坐在父母身边,听屋檐流水时而涓涓涓作响,时而哗哗响成一片。偶尔抬起头看那灰蒙蒙的雨丝随风舞动,飘逸,这个时候老屋对面笔架山薄雾渐起,漫过了山腰和山顶,偶尔一两声鸟叫穿过雨雾和雨帘,一切是那样和谐安宁。</p> <p> 老屋听雨,总是不知不觉让人多了几分倦意。我喜欢躺在床上,听着时大时小的雨声在昏黄的灯光了慵懒的看几页书,听雨声阵阵忽如撒豆子般溅落在瓦房上哗哗一片,忽而轻如琴弦之音嘀嘀嗒嗒落在窗外草丛里,窗棂纸上,这如天籁之音的雨声催人入眠,不知不觉我把书丢弃一旁,沉沉睡去渐入梦乡。</p> <p> 老屋听雨,不知是母亲怕影响了我的听雨兴致?还是父亲怕惊扰了我的好梦?父亲轻轻在灶前烧着灶火,母亲轻手轻脚围着锅台炒菜做饭。当诱人熟悉的饭菜香飘入我的梦中时,母亲会试探性一次次推开房门,轻声喊我起床吃饭。岁月不居,时光流逝,当年的景物已日渐远去,每每看到那丝丝入扣的雨滴,听到那淅沥淅沥的雨声,怎不让人伤感怀念。</p> <p>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灯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诗人蒋捷的听雨总是让人多了几分伤感和忘怀。歌楼中,客舟中,僧庐下,不同的景物,不同的心境,一串晶莹的雨滴串成了诗人感性的一生,淅沥沥雨声一次次敲打诗人独特的心境,也引起了我这个凡夫俗子的共鸣。</p> <p><br></p><p> 老屋听雨,我是幸福的兄弟。虽然哥嫂们都是农人,生活都很清贫和艰辛。但他们从不抱怨农事之艰,生活之难。一年又一年在家乡贫瘠土地上日出而作,日落尚难而息,种田又种地,养畜又喂鸡。闲暇时,下雨时仍然不忘我这个不劳而食的兄弟,一个又一个电话催我回老家享受哥嫂美食,我在老家看书,睡觉,听雨。有人说;雨的世界是情感的世界,老屋听雨,一次次净化了情感和心灵,也放松了你一颗繁杂和虚无的心,如有时间,你不妨放下手头繁杂之事,去老家,老屋听雨声滴滴答答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