碗碗酒创始人杨涛演绎励志人生

林子

零起步艰苦创业 斥资百余万做公益 <h5> 杨涛在“抱一件碗碗酒”产品升级发布会上</h5><div> 13岁辍学,16岁怀着改变家庭、改变弟妹命运的憧憬,带着借来的5元钱外出打拼。创业期间,她做过环卫工、卖过冰糕、经营过小食摊、火锅、中餐、化工、贸易出口等传统生意……凭着坚韧、顽强和不服输的精神,最终圆了自己的创业梦。<br> 创业期间,她一边帮助弟妹完成学业、坚持学习提升自己,一边坚持回报社会,做慈善公益事业。几十年来,她累计捐资数百万元扶贫济困,累计捐款数百万奖学助学,赞助数十万元推广、提升民族文化。为了传承“仁义礼智信”国学精髓,她在国内独创“碗碗酒”并利用酒碗做载体打出公益广告“孝赢天下,得意人生、仁义礼智信”,弘扬中国传统美德,自觉践行,行善尽孝,营造和谐家园。<br> 从山村辍学少女到事业有成,再到将公益当事业,她的励志经历和善心感动了无数人。她,就是德阳曼瑜品牌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抱一件碗碗酒创始人杨涛。<br>家贫辍学<br>幼小心灵立志改变命运<br> 外表给人朴素淡雅,文弱清秀的杨涛出生在重庆市奉节县。在家八姊妹中排行老四,还有两个妹妹两个弟弟。家庭十分贫寒。艰苦的生存环境,从小就磨炼出了杨涛吃苦耐劳、坚韧好学、不服输、肯拼搏的性格。<br></div> <h5>“抱一件碗碗酒”创始人杨涛近照</h5><div> 还没满12岁, 杨涛就开始读一天书,在生产队挣一天工分,落下的课,就在一早一晚自学补上。即使在这种条件下读书,杨涛还是在13岁那年,考上了县重点初中。作为老师看好的尖子生,大学生好苗子,杨涛却辍学了,原因是如果让杨涛继续读书,她的弟弟妹妹就得辍学。家里少了杨涛挣的那份工分,也就分不到更多口粮。<br> 父母艰难作出的决定,让杨涛难过了许久。从那以后,杨涛经常在深夜里辗转反侧:自己再也没有机会进学校读书了,难道这辈子就像父辈那样过苦日子?自己再长大一点,一定要去外面打拼,挣钱让弟弟妹妹完成学业,让父母过上好日子。当同龄少年还在学校读书时,杨涛就这样在幼小的心里,植下了立志创业的种子。<br>离家追梦<br>进城打工品味挣钱艰难<br> 1981年的5月中旬,还没满16周岁的杨涛对她五妹说,她要走出山村去县城打工,挣钱供弟弟妹妹读书,改变家里的生活状况。<br></div> <h5>杨涛创办的“抱一件碗碗酒”产品</h5><div> 杨涛知道,如果父母一旦知道了她要去打工,一定会阻止,因为她实在是年龄太小。为了说服五妹在她出门的当天不告诉父母,杨涛将自己最喜欢的红头绳、橡皮筋,连同父亲给的、自己一直舍不得用的两角压岁钱,全部给了五妹,换取了五妹的默许。<br> 瞒着父母离家的当天早上,杨涛来到已经出嫁的三姐家,希望三姐借钱给她。三姐知道杨涛决定了的事,谁也阻止不了。将家里唯一的五元钱给了她,嘱咐她一定要争气。<br> 就这样,杨涛怀揣着挣钱改变家庭经济条件,让弟弟妹妹不辍学,让父母少些劳累的梦想,穿着一身破旧的衣服,拖着沉重的脚步和使命,依依不舍的离开了父母和弟弟妹妹。<br> 时隔30多年后,杨涛说起当年离家找工作的初衷,和三姐分别时抱头痛哭的情景,依然忍不住心酸流泪。<br> 走出山村后,杨涛才知道,困难远比她想象的要大得多。坐车用了三元四角钱。到了县城,杨涛身上只剩下一元六角钱,如果用来吃饭,当天晚上就没有钱住旅馆。在街上徘徊的杨涛,初次体验到了独自生存的艰难。这种情况下,很多人都会选择填饱肚子立马回家。她却毅然决然地留下来。她决定先找个能挣钱吃饭住宿的工作,再积攒本钱做生意。<br>闯进商海<br>经历百感交集的创业旅程<br> 接下来,她走访了好几家餐馆都未能如愿当上个普通的服务员,最后与一个正在扫大街的环卫工大姐套上了近乎,希望这位大姐能引荐她做环卫工,工资多少无所谓,只要有工资吃饭、有地方住就行。这位好心的大姐听了杨涛介绍自己的情况后,将她带到一个女领导面前。女领导被杨涛的诚实和经历感动,同意让杨涛当临时环卫工。这让杨涛非常感动,庆幸自己进城就遇到了好人。<br> 就这样,杨涛干起了每月九元工资的临时环卫工。<br></div> <h5> 杨涛经营的公司被授予“慈善爱心企业”</h5><div> 做环卫工期间,杨涛就经常扪心自问:难道当临时环卫工就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就是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吗?九元钱的月工资,除去必要的生活开支,剩下的钱根本不够弟弟妹妹的学费,而且大弟弟杨书华上中学还是贷款读书。<br> 杨涛决定,再找一个能挣钱的兼职并很快发现,奉节县城里的冰糕批发价两分钱一根,零售五分钱一根。又利用下班后的空余时间,批发冰糕零卖,晚上还要去上夜校。<br> “因为没钱置办更省力的推车,只好把装冰糕的木箱挎在肩上。致使肩头被木箱挎带磨破,新伤盖旧口,伤口长时间难以愈合,疼痛了就换个肩膀忍一忍,血水渗透了衣裳,就用小方巾垫一垫……”回忆当年初次挣钱的艰辛,杨涛历历在目,同时也倍感幸福,“第一个月挣的工资加上卖冰糕的钱,除去必要支出,还是有十五元多的纯收入。我第一个月就给家里寄了十元钱和二十斤大米”。<br> 那个年代的十元钱,可不是小数。小学一学期的学费才一元五角钱。杨涛的父母因此高兴得不得了,但一想到女儿独自在外打拼又黯然神伤心痛不已。<br> 收到女儿汇款的第二天,彻夜难眠的父亲还是放心不下,就独自步行百余里山路到了县城,找到正在沿街叫卖冰糕的女儿。看见冰糕木箱负重下并不协调的娇小身影,看见挎带下血水反复浸透的汗渍衣裳,看见衣服粘连下血肉模糊的殷红脓血……坚强的父亲再也没有忍耐住夺眶而出的泪水,把女儿抱在怀里,失声痛哭起来,同样心酸的杨涛一边安慰父亲,一边在心里暗暗的发誓,一定要努力挣钱,让父母过上好日子,让弟弟妹妹完成学业,找到工作。第二个月的工资加上卖冰糕赚的钱一共二十九元,杨涛自己却只留下九元作为必须开支的费用,二十元钱全部交给大弟弟作为学费以及生活费。<br></div> <h5> 杨涛坚持带领团队扶贫济困</h5><div> 有志者,事竟成。当临时环卫工不久,杨涛就开始筹划经营小食店了。1982年12月,还未满17岁的杨涛经营的小食店开张了。就是在这种近乎赤手空拳的情况下,单打独斗的杨涛闯进了商海。此后杨涛从经营小食店起步,到中餐馆、再到火锅店、餐饮饭店,虽然生意越来越好,但杨涛为了培养四个弟妹读书,了却让弟妹代替自己完成学业的夙愿,她全力资助弟妹和家庭,自己却过得非常节俭。买菜都是等下午菜摊上的菜降价了才去买,想吃肉时也只能去买最便宜的三级肉,冬天穿的秋衣棉衣都是补了一个补丁又一个补丁。<br> 在经营火锅店期间,为了多增加收入,杨涛还兼职了一个单位的清洁工。每天晚上火锅店停止营业后,她又在夜深人静时,独自一人冲洗这个单位的一至六楼厕所,打扫楼梯间的卫生。<br> “创业是个百感交集的旅程,只要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杨涛说,那时候她的儿子还小,为了避免儿子在家里哭闹影响邻居休息,她在打扫清洁卫生时,经常将儿子绑在自己背上。很多时候,回到家里已经是凌晨两三点钟,还要给儿子洗澡,做家务,每天晚上只能睡三四个小时,,很多时候,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了,但她还得挺住,因为这份兼职工作能增加收入为家里减轻负担。<br>借钱被骗<br>重新站起来诚信做人再成赢家 <br> 1995年,杨涛注册经营农副产品、贸易出口公司。<br> 1999年,杨涛已经积攒下数十万元资本。在她那个年龄段独立创业的女性眼中,当时已经足以令人羡慕。但杨涛并未小富即安,她继续将生意扩大到了化工、建材等行业。<br></div><div><br></div> <h5> 杨涛坚持助学济困,善行永远在路上</h5><div> 就在这期间,一个老乡为做成一笔大生意,向她提出借款120万元。她在当时账上只有118万元,其中还包括跟弟弟借来做流动资金的80万元,其余资金均在固定资产上。为了帮助老乡,杨涛还是答应他的借款请求。杨涛说:“当时和老乡约定借期20天。时隔两个多月后,才听说老乡借我的钱被人骗了。结果至今,这个老乡也没有能力还我一分钱”。<br> 杨涛含辛茹苦地打拼十多年,好不容易积累的资产不但成了零,还负了债。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一百多万元就是一个天文数字。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个巨大地打击。事发初期,杨涛几乎生不如死。“那段时间,是我在人生中心情最为沮丧的时候。我不止一次的想过从此回归农村,去过虽然劳力却不劳心的普通农家生活,但我又很不甘心。冷静下来后我想,人生最糟糕的事情已经发生了,后悔、沮丧、痛苦,都于事无补。吃一堑长一智,我虽然损失了巨款,但我创业的经历、积累的经验和人脉还在。”杨涛说,人生还是需要向前看,她坚信,只要肯吃苦、不放弃,坚持诚实做人、诚信经商,就一定会再次创业成功。<br>杨涛决心振作起来,从零起步再次创业。<br> 杨涛再次创业最困难的时候,她的女儿出生才30多天。“那时候我既要跑销售,又要给孩子喂奶。为了照顾好孩子同时不耽误销售业务,我只好把嗷嗷待哺的女儿背在背上,脖子上挎着装有奶粉、奶瓶、开水、尿不湿等婴儿用品的包。女儿饿了、要换尿布了,就找个背静一点的地方,把女儿从背上放下来喂奶;自己饿了,渴了,随便在路边摊上买个干饼子或者冷馒头和矿泉水充饥。”回忆当时的艰辛,杨涛热泪盈眶地说:“那时候在外面跑销售,最怕的就是下雨,客车会晚点或途中逗留。有一天遇到大雨,又累又饿的我背上背着女儿,像落汤鸡一样跑回来,浑身乏力地挣扎着上到住家的六楼时,突然头晕眼花,踉踉跄跄的一下子栽倒在楼道护栏上,如果不是护栏,我和女儿就直接从六楼摔下去了。”<br></div> <h5> 捐资助学,实现自我求学夙愿,点亮他人精彩人生</h5><div> 杨涛说,在她最艰难的那段时间里,年迈的父母亲经常给她打电话,安慰她不要太辛苦。但每次接电话,她都会故作轻松地说,她在外面很好…… 每次挂了电话后,又忍不住大哭一场。但哭过以后,又不得不再次鼓励自己:不能半途而废,必须坚持下去,苦尽甘来,坚持就是胜利!在短短的三年时间,她忘我的打拼挣钱,还清了欠弟弟的八十万元。<br> 对杨涛来说,这次挫折和教训既是一次惨痛的教训,也是严峻的磨炼。这也是她后来热心行善、传播“仁义礼智信”的重要原因。<br> 在追求事业的过程中,杨涛坚持自学经营之道、管理经验,积极参加各种能提升能力和专业知识的培训班,不断提升自己。“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杨涛对语出《礼记·中庸》的这句话领悟颇深。她说:“一个人的素质高低,决定了企业的自身形象和发展前景。我没有完成正规学业,知道自己的短处,只能以勤补拙,坚持不懈的学习,做人的境界、创新意识和政治水平才会不断得到提升。”<br>行善尽孝<br>热心公益促进事业发展<br> 在不断打拼创造财富的同时,杨涛也积极争取自我进步。在累积财富获得财务自由之后,她甚至有机会再进校园且出国深造,但当她看到有更多的贫困儿童需要帮助、需要她及时伸出援助之手以规避自己弃学的遗憾时,她不忍心看到贫困家庭成绩特别好的孩子无助的眼神,她又义无反顾地留了下来,并且用更大的时间精力和自己挣下准备出国深造的钱去扶贫济困、捐资助学,回报社会。<br> 杨涛经常带领儿子和员工参与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她关爱、扶助的主要对象是孤寡老人、贫困儿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哪里有敬老院,哪里有贫困儿童,甚至是素不相识或仅有一面之缘的人遇到困难,她都会慷慨解囊及时帮助。<br></div> <h5>“为爱出发”温暖基层劳动者</h5><div> 默默奉献不求回报,杨涛从不将自己的爱心事迹对外进行宣传,也不留影像资料。正因为杨涛不图名、不为利的行善风格,很多受助对象在得到她的帮助后,连她公司名称和她的姓名都不知道。直到生意不断扩大,因为产品涉及互联网和众多消费者,她的个人信息才在网上和公众等场合公开,加之近几年她坚持在德阳辖区为弱势群体献爱心,为德阳市的环卫工人、城管队员开展夏季送清凉、冬季送温暖活动,她的名字才被一些受助者和关注爱心事业的团体熟悉并传颂。<br>扩大商圈<br>影视剧触动“抱一件碗碗酒”产品创意<br> 杨涛是积极践行慈善的爱心人士,也善于观察社会,对公益慈善有更为广泛的思考。2018年2月,她看见一个案例;八旬老人养了四个儿女,但子女不孝,以至于老人孤老病逝破瓦房里,一个星期后才被发现。这个案例让人揪心,更让她觉得传播“仁义礼智信”传统美德的重要性。她需要创新一种适应大众化的商品,做成载体,广泛传播国学精髓。<br> 2019年5月的一天晚上,杨涛观看一部影视剧时,受到启迪。剧中勇闯敌营的将士,出征前激情迸发大碗喝酒、稀里哗啦摔碗,让人感觉热血沸腾。她想,冰释前嫌,壮士出征,豪迈气度,真情表达,都可以从喝酒、摔碗等行动中宣泄表达。如果能将酒碗创新设计成大小不等,既可以回收利用,又可以收藏品鉴,还可以摔碗宣泄;如果装入高端品质白酒,再包装成精品礼盒,在酒碗和外包装打上“仁义礼智信”公益广告,更能实现自己传播国学精髓的想法。<br></div> <h5>深受消费者青睐的“抱一件碗碗酒”产品</h5><div> 敢闯敢拼的杨涛,迅速开启了产品研发。作为国内首创一款主要用来做赠品的商品,杨涛对已经注册“抱一件”商标的碗碗酒很有信心。她说,“碗碗酒”的冠名和酒碗上的“孝赢天下、得意人生”、“仁义礼智信”言简意赅且不失文化韵味,契合不同年龄消费者的审美情趣,也容易引起消费者的共鸣思索。<br> “孝赢天下、得意人生!”杨涛坦诚,大忠大爱是为仁、大孝大勇是为义、修齐治平是为礼、大恩大恕是为智、一诺千金是为信。她希望利用“碗碗酒”这个载体,将“仁义礼智信”和孝义文化理念与消费者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共同树立起道德信念的权威感和归属感,让更多的人行善尽孝,为和睦家庭、社会和谐发挥重要作用。<br>大爱天下<br>行无止境自在得意人生<br> “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情都可以重来,唯独行善尽孝不能等!”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杨涛在八旬老父亲故去后,经常跟自己、家人、朋友说的一句话。杨涛白手起家创业,事业有成后热心扶贫济困慈善助学,充分体现出了她投身公益、服务社会、甘于奉献的大爱情操。<br> 在杨涛长期固定的扶助对象中,有奉节县竹园镇岔河敬老院全部老人、贵州榕江县巴鲁小学5个贫困儿童、长期资助一部分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孤寡老人,还长期资助分布在重庆、贵阳、德阳等地的几十个贫困山区学生。<br> 每年儿童节、重阳节、春节,杨涛都会带着家人,到学校、敬老院送温暖。杨涛说,她父母一生勤劳善良,正直朴实,为了他们八姊妹辛苦了一辈子,但父母即便再苦,也会力所能及做一些善事。父亲因病去世后,已经86岁的母亲仍然坚持行善。受父母熏陶,她也把行善助学当成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br> 2019年4月30日,杨涛一次性给奉节县竹园镇18个村社区的260名贫困户、残疾人捐赠了价值二十多万元的生活用品;<br>2019年10月,为了响应精准扶贫号召,支持百村扶贫济困计划,助力国家脱贫攻坚,杨涛在奉节县竹园镇一次性捐款100万元作为助学扶老基金。<br>……<br> 在奉节县举办的“杨氏帮扶基金启动仪式”上,杨涛动情地说:“当年我因家庭贫困辍学留下遗憾。为了我当年的遗憾不再重演,我将继续在全镇筛选符合资助条件的贫困家庭子女,圆他们的求学梦。”2019年11月,为了推动德阳古蜀文化建设,杨涛一次性为第五届音乐季资助100万现金及物资, 2020年3月疫情期间,为了帮助贫困山区的大学生和成绩较好的孩子复课,杨涛一次性为16个孩子交清一年的学费,为了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杨涛将为女儿攒下的上大学的60多万学费都分别捐助给红十字会和疫情重灾区。<br> 为持续恒久地做公益,让自己公益的爱心池活水不断,从成立公司以来,杨涛就决定每销售一样产品、每卖出一碗酒,都要从中提取一元钱注入到行善尽孝的公益池中。<br> 杨涛说,创业期间做助学行善,是因为热情,事业有成助学行善,是因为追求。她已经将助学行善当成了自己的终身事业。助学行善不在于做多大事,而在于用爱心持之以恒。”<br></div> <h5>部分受助单位送的锦旗</h5><div> 杨涛也常常用自己的经历引导儿女:我来自农村,创业的经历很苦,我从来没有后悔。因为是创业和行善开拓了我的见识,充实丰富了我的人生,成就了我的事业,还认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同时,杨涛也用自己的创业经历告诫儿女:创业要有一次次撞得头破血流,又一次次迎难而上的精神。白手起家创业虽然要艰难许多,但这是一种别样的人生体验,是一种顽强的奋斗精神。她甚至告诫儿女,自己年老去世后,将把住房卖了捐助贫困学生,将把遗体捐献给医疗事业……人这一辈子,金钱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唯独可以带走的只有高尚美丽的灵魂。她说:“如果能因为自己的存在,能帮助更多人实现梦想,能改变更多人命运,那大爱足以慰此生”。<br> 这些年,杨涛也得到很多荣誉:“爱心企业”“助学先进典型”等等。但杨涛说,这些荣誉是鼓励,也是鞭策,但都不及她去贫困山区学校看望孩子们的时候真正的开心幸福。<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