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善晋美——晋祠之行

小飞

<p>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p><p>All the past is a prelude</p><p><br></p><p> 时隔一年,终于可以没有泪水,笑着面对</p><p><br></p><p> 黎明前的黑暗,历练生命的勇敢。</p><p>The darkness before dawn, experience the courage of life.</p><p><br></p><p> 一切杀不死你的,必将使你强大</p><p>What does not kill me, makes me stronger.</p><p><br></p><p> 所有失去的,皆以另外一种方式归来</p><p>All that is lost comes back in a different way</p><p><br></p><p> 太原的黎明,相比村里热闹了太多,昨晚睡的早点,今早也醒的早点,4点多就爬了起来,我的睡眠时间好像已经固定了,哎……随他去吧,好在我已习惯。</p> <p>  人云:“不到晋祠,枉到太原。”于是打车前往,膜拜途中……</p> <p>  一路听书,作为门外汉,也算多少有点准备吧,希望可以讲给身边的小人儿听。同时推荐给去观赏古建筑的你。非常实用的一本书。推荐、推荐、推荐,重要的事说三遍。</p> <p>  一下车就被湖面吹来的徐徐凉风所吸引,这是位于晋祠公里进门处的曲水游廊,廊上彩绘祥瑞图画,一花一果,一草一木都寓意着人们对美好的无限向往。</p> <p>  守门石狮,你笑起来真好看!</p> <p>  入园门,小娃娃回首仰望。</p> <p>  铁铸狮子,小狮子宝宝尽情地吮吸着母亲的乳汁。</p><p> 乳汁,滋养了每一个幼小的生命。</p> <p>  小娃娃一人入神看了好一会儿!</p> <p>  继续前行,影壁上的“福禄寿”三星,迎面而来。</p><p><br></p> <p>绕过影壁,</p><p>是一塑像群——</p><p>名曰:龙兴晋阳。</p><p>雕像人物为唐太宗李世民及长孙无忌、尉迟敬德、魏征、李勣、马周六位贞观勋臣。</p><p>威风凛凛,气势宏伟!</p> <p>龙吐水,</p><p>吐水龙,</p><p>迷上人间,</p><p>小顽童。</p> <p>  晋祠,我们来喽!</p><p>——成长路上不缺席,感谢陪伴。</p><p> 在过荷塘石路时,间隔的石头让小娃心生恐惧,几次三番,要妈妈领,未果,于是大哭一场,持续好一会儿,在我俩不断的安抚和鼓励下,小娃娃终于战胜了内心的恐惧,独自通过石头间隔桥,爬着也好,跨越也好,总之,孩子在通过自己的能力解决了他所面临的问题。</p><p> 我亲爱的孩子,爸爸妈妈不可能永远都在你的身边,遇事,首先要冷静,调动你的所有,去尝试,去克服,不要自己把自己打败,要相信你是可以的,爸爸妈妈一直都这样的相信你,从小培养锻炼去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p><p> 我亲爱的孩子,所有美好感情的爱都指向团聚,而亲情的爱,却指向了分离,我们爱你,不能把你占为己有,你借我们而来,却不归我们所有,不管是躯体上的,还是精神上的,你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你有你要过的一生,有你自己所要承担的使命,爸爸妈妈亦是如此,所以啊,我亲爱孩子,咱们母子一场,父子一场,在能此生相逢,都是恩赐。</p><p> 祝我们在一起的时光美好,也愿我们分离的岁月也各自精彩,各自坦荡……</p> <p>  水镜台——</p><p> 是现存较大的明清戏台。戏台分前后两部,从建筑形制来看,后台为明代建造;前台是清代补建。前台立十二根明柱支撑卷棚式屋顶,周围加各种装饰,制作工艺精细。后台台身四角立柱,有两面围廊与前台连成一体。前后台之间设上下场门,中以木板隔开,上悬“水镜台”横匾。台基高出地面1.3米,前沿排列六十公分高的石望柱,嵌入石勾栏,将前后台围一周,使整个建筑浑然一体。</p><p> 从建筑结构上看,水镜台体现了殿、台、楼、阁四种风格。从东边看去,上部为重檐歇山顶,它像座楼;下部为宽阔的宫殿形制,它又是殿。从西边看去,上部是单檐卷棚顶,像座阁;而下面又是宽敞的高台。这是一座由殿楼和卷棚合而为一的特殊建筑。后半部分单檐卷棚顶楼台式正是演剧的前台,面对圣母殿。四周为廊,门左右各一圆窗,北方古建特点十分明显。据说台下埋着许多大水缸,每两个扣在一起,形成4个“大音箱”,这是古代一种增强音响效果的方法。因为有了这大瓮音箱,观众不论站在庙里何处,都能听到台上的声音。</p><p><br></p> <p>  “爸爸,你抱我看看那些勇士,他们太厉害了,哎呀,那个勇士的胳膊怎么断了呢?”</p><p> 金人台,古称莲花台,台上四角各立铁人一尊,也称铁太尉。据《太原县志》记载,晋祠位于晋水源头,故镇以金人,以绝水患。铁人每尊高约2米,以西南处一尊最佳,形体健美,雄壮威武,铁人胸前有“北宋绍盛四年(1079)铸”铭文,西北处铁人铸于绍盛五年(1098),东南处铸于元祐四年(1089).头部均为后代补铸。历经800多年的岁月风霜,迄今仍闪闪发光,明亮不锈。</p> <p> 缓步移至“对越”牌坊,</p><p> “对越”坊——立于明万历四年(1576年)。相传,明代书法家高应元的母亲患偏头痛,久治无效。后来在吕祖庙前得一签,签上写有“添砖加瓦”四个字,它的含义是只有在祠内增加些建筑,才能消灾免难。高应元在晋祠内仔细观察,发现殿、堂、楼、阁、亭、台、桥等应有尽有,唯独缺少牌坊,故决定建造一座牌坊。牌坊建在何处为宜?金人台西,献殿东的这块空地最合适。</p><p>高应元想,将来牌坊落成后,殿、台、坊组成一组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定会收到消灾的效果。高应元原计划建造一座简单的小牌坊,没想到在破土动工的第二天,他母亲的病就好了,因而改建成大牌坊。牌坊落成后,命名“对越”,由高应元执笔,气势颇为磅礴,被列为晋祠三大名匾之一。这座“对越坊”,造型优美,结构壮丽,雕刻精细。“对越”的 “对”,意为报答;“越”,即扬,意为宣扬。“对越”两字合起来,意为“报答宣扬祖先功德”,在此处意为“宣扬母德高尚”。母德高尚在这里有双关语之意,指唐叔虞之母邑姜也行,说高应元之母亦可。</p><p> 钟鼓楼 ,位于对越坊两侧,南为鼓楼,北是钟楼。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重修,1956年按原样彩绘。二楼形制相同:重檐十字脊,四面山花,中置一小庙,宝珠火焰顶,盘龙大吻对峙;下檐三踩斗,三幅云昂嘴,龙首状耍头,角出象鼻由昂;小八角柱间装置直棂栅栏围护,立于高约4米的方形石砌台基上,角出螭首,西面设人字形踏道,可供人上下。钟楼中悬高2米余大钟1口,最大外径1米多,边缘成波浪型,铸文清晰,为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所铸。鼓楼中置大鼓,长约2米,径约1米,左右镌刻蟠龙彩凤图案。</p><p> 母慈子孝</p><p> 宣扬母德</p><p><br></p><p> 暮鼓晨钟</p><p> 生生不息</p><p><br></p> <p>  晋祠献殿建于金大定八年(公元1168年),八百多年只经过1594、1955年两次大维修,至今保护完好。</p><p> 献殿面宽三间,金深四椽,平面布局为长方形。</p><p> 屋顶平缓,单檐九脊式,梁架简洁,斗拱疏朗,前后檐明间敞门。</p><p> 殿身四周无壁,宽厚的槛墙上设栅栏围护,很象一座凉亭,但整体结构轻巧稳固。</p><p> 殿顶琉璃为明嘉靖二十八年(公元1549年)文水马东都匠师张稳等人所制,年款姓名题留其上,更增加了时代感。</p><p> 献殿是祭祀圣母的殿堂,香案前供奉、陈设牺牲和钱物供品,每逢重大庙会,尤其农历七月初二,这里便是举行隆重祭祀活动的重要场所。</p><p>殿内四隅各有石碑一通,一个是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重修献殿碑记,另三通是明代洪武以及景泰、成化三帝御制诰文祝辞。</p> <p>  鱼沼飞梁建于晋祠圣母殿前,是一座精致的方形荷叶鱼沼的古桥建筑。与圣母殿同建于北宋时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整个梁架都是宋代的遗物。这种十字形桥也是中国现存古桥梁中的孤例,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一级文物。四周有勾栏围护可凭依。古人以圆者为池,方者为沼。因沼为晋水第二大源头,流量甚大,游鱼甚多,所以取名鱼沼。沼内立三十四根小八角形石柱,柱顶架斗拱和枕梁,承托着十字形桥面,就是飞梁。殿前汇泉成方形鱼沼,上架十字形平面的桥梁起殿前平台作用,构思甚是别致。</p> <p>桥面作十字形,东西长19.6米,宽5米,高出地面1.3米,前后与献殿和圣母殿相接,南北桥面长19.5米,宽3.8米,左右下斜连到沼岸。由于桥面东西宽广,南北下斜如翼,与地面相平,整个造型犹如一只欲展翅飞舞的大鸟,故称飞梁。飞梁北魏时已存在,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中即有“枕山际水,有唐叔虞祠,水侧有凉堂,结飞梁于水上”的记载,然而在中国的古代桥梁中,仅此一座实物遗存。梁思成先生称:“此式石柱桥,在古画中偶见,实物则仅此孤例,洵属可贵。”</p><p>据说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立交桥”</p><p><br></p><p><br></p><p><br></p> <p>  晋善晋美,</p><p> 晋祠——圣母殿。</p><p> 殿四周围廊,前廊进深两间,极为宽敞,是中国古建典籍《营造法式》中的“副阶周匝”制实例。大殿檐柱侧角升起明显,给人以稳重之感,殿堂结构为单槽式,即有一排内柱,殿四周除前廊外,均为深一间的回廊,构成下檐。殿内外采用“减柱法”,以廊柱和檐柱承托殿顶梁架,扩大了殿内空间。圣母殿基本上遵照了《营造法式》的定制,表现了北宋的建筑风格和审美意识,为我国古建国宝。</p><p> 殿前廊柱上有木雕盘龙八条,传说为宋代遗物。四周围廊,为人国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之一。殿内有宋代彩塑四十三尊,主像为圣母端坐木制神龛内,风头椅是,凤冠蟒袍,神态端庄。侍从手中各有所奉,为宫廷生活写照。殿内的宋代侍女塑像,是晋祠文物中极为珍贵的佳作,它是按照封建社会的宫廷制排列的,是宋代皇室生活的缩影。塑像共44尊,是不同年龄、不同个性的女性形象。她们个个眉目传神,形态潇洒,栩栩如生。是国内规模较大的一座宋代建筑。</p><p>来看吧,非常值得![呲牙][呲牙][呲牙]</p> <p>  圣母殿牌匾。</p> <p>  圣母殿泥塑武士像——</p><p>左尊武士方弼,为宋代原作,右尊方相,补塑于1950年。原为周武王的护驾武士,因店内供的圣母是武王的夫人,故将两尊武士塑于殿前,威严耸立,栩栩如生,守卫着晋国的祠庙。</p><p><br></p> <p>  晋祠圣母殿侍女像彩塑,作于北宋元佑年间,约1082年左右, 圣母殿中有彩绘塑像四十余尊,年龄介于15岁至40岁之间,全堂彩塑形态各异,极具个性,形象的反应了宋代宫廷中森严的等级地位以及各自不同的处境和思想情感,是宋朝皇室生活在现实生活的缩影。</p><p> 侍女各有所奉,或饮食起居,或梳洗清扫,因年龄大小个境遇的不同,而表露出不同的形态和情感,有的天真娇羞,有的回头浅笑,有的注目沉思,有的愁眉苦脸,喜怒哀乐,无不在其神,其身流露出来。</p><p> 侍女们的衣着装束和手持器物,暗示了其地位和职责,大致可辨出他们是王宫里的尚室、尚膳、尚宝、尚玺以及歌舞乐伎。塑像比例适度,体态丰丽俊俏,面目清秀圆润,服饰服饰合体得当,将人物的自己心态从神态上自然的表露出来,充分的显示出塑工们高超的艺术水平。</p><p> 观赏文物,学习历史,学史得以明鉴,积累和沉淀。只要有心学习,每一刻都在成长的路上……</p><p><br></p><p><br></p> <p>圣母殿</p><p>再回首</p> <p>再回首,</p><p>望一望这千年古木!</p><p>图中周柏,祠内最古老的一颗,亦名齐年柏,相传周初所植,是晋祠3000年历史见证,也是晋祠三绝之一。现树高18米,树围5.6米,主干直径1.8米。树身向南倾斜,龙蟠虬屈,形似卧龙,俗称“卧龙柏”。周柏虽然几近倒卧,但树干劲直,中分为二,偃卧如浮梁,搭在对面另一棵古柏身上,凌霄俗飞之势。树皮皲裂,仍有鲜枝。宋欧阳修有诗云:“地灵草木得余润,郁郁古柏含苍烟。”明代志士傅山立石上书:“晋源之柏第一章。”还有诗云:“ 桐祠荫八百,下阅二千纪;两柏尚丸丸,三千龄弗止;同心德不孤,连理长不死,庸知遗世材,得算类若此。”清李燧有诗:“苍松一树势天矫,五擘处孤根联。半体偃蹇卧平地,几枝突兀撑青天。”董必武也留下“悬瓮山前晋水清,晋祠古柏翠森森”诗句。</p><p>晋祠有了古木,便有了它的历史和美丽,便有了它人杰地灵的人文仙气,难怪李白也留下诗句:“时时出向城西曲,晋祠流水如碧玉,浮舟弄水箫鼓鸣,微波龙鳞沙草绿。”白居易留有诗篇,范仲淹也有过感慨:“神哉叔虞庙,地胜出嘉泉。”于谦也写有“群峰环耸青螺髻,合涧中兮碧玉流”诗句。</p> <p>  水母娘娘和难老泉的传说</p><p> 传说在晋祠北边二十里地的金胜村,有一个叫柳四的姑娘,嫁给了晋祠所在地的古唐村。她出名的贤惠善良,但她婆婆故意虐待她,一直不让她回娘家,每天叫她担水。水源离家很远,一天只能担一趟。婆婆又为了刁难她,只喝身前一桶的水,将身后一桶的水用来饮马,还将水桶特意做成上平下尖的形状,故意增加担水的困难,不能休息,折磨她。有一天,柳氏担水走到半路上,遇到一个牵马的老人,想用她担的水饮马。老人满脸风尘,看样子是远路来的,柳氏就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把最后一桶水递给了马。可是马仿佛渴极了,喝完后一桶水连前一桶水也喝了。这使柳氏很为难:再担一趟吧,看看天色将晚,往返已经来不及了;不担吧,挑着空桶回家,一定要挨婆婆的辱骂、鞭挞。正在踌躇的时候,老人说:“早闻你贤惠善良,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就给了柳氏一根马鞭,叫她带回家去,只要把马鞭在瓮里抽一下,水就会自然涌出,涨得满瓮,但千万不能抽出来。转眼老人和马都不见了。</p><p>柳氏提心吊胆地回家,试试办法,果然应验。以后她就再也不担心了。婆婆见柳氏很久不担水,可是瓮里却总是满的,很奇怪。就去看,发现了抽鞭的秘密。于是,婆婆让柳氏回娘家,抽出来马鞭,水就汹涌喷出,溢流不止。婆婆慌了,立刻跑到金胜村找柳氏。柳氏正梳头,没等梳完,就急忙把一绺头发往嘴里一咬,一气跑回古唐村,什么话没说,一下就坐在瓮上。从此,水从柳氏身下源源不断地流出,流了千年万年,这就是“难老泉”。</p> <p>  古树下小小人儿。</p> <p>  晋祠王家祠堂。</p> <p>  祠堂内供奉王氏祖先,我们一家人拜了先祖祈愿族人兴旺,家人平安!</p> <p>  从难老泉流出的泉水,甘洌清凉,在圣母殿右侧特地修有一石雕龙首,清泉涌出后经龙嘴泻入池中,很多游客都接来或饮用、或洗脸,沾点福露;我们也沾了沾福露,洗去铅华,结清身心,愿善念永存于心。</p><p> 在下面的汇水池站立一个小和尚以钵接水,泉水经过汇水池的十孔涵洞而流泄在外,又分为南北两渠向东流人汾河,并在晋祠内多处地点汇积为潭,从此养育了这一方百姓。</p> <p>  爱的传承——</p><p> 天之大,</p><p> 唯有你的爱 ,是完美无。</p><p> 天之涯,</p><p> 记得你用心传话,</p><p> 天之大,</p><p> 唯有你的爱 ,我交给了他,</p><p>他。让他的笑像极了妈妈。</p><p><br></p><p> 返回途中,娃突然跟我说:“妈妈,感谢你和爸爸,你们教会了我战胜恐惧,谢谢你们,我爱你们……”</p><p> 吾儿懂了,懂了爸爸妈妈的爱之切,</p><p> 吾儿悟了,我亲爱的宝贝,接过我们手里接力棒,把这份爱传递下去吧……</p> <p>  偶遇叉车,圆了娃的一个小司机的梦想……</p><p> 感谢机缘,感恩遇见🙏</p> <p>  山一重,</p><p> 水一重,</p><p> 庄周梦蝶,</p><p> 蝶梦庄周,</p><p> 梦不醒,</p><p> 期待,</p><p> 再相逢!</p><p><br></p> <p>  小娃娃眼睛被蚊子叮了,肿了一个大包,痒痒的,忍不住去挠,好在这会儿睡着了……</p><p> 我亲爱的孩子,一切经历,皆是成长……</p> <p>  故乡的土,</p><p> 故乡的云,</p><p> 故乡的一草一木,母亲的饭香引我回家……</p> <p>  晋善晋美,</p><p> 故园慰风尘!</p><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