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2020年7月12日,今天再一次倾听了崔峦教授关于《守正出新是语文教材、教学改革的正确方向》的报告。实话说,这已是我第三次听崔老师关于新教材的报告,有些内容确实是重复的,但是,正是这些重复的内容却在每一次都给我带来不一样的认识和不一样的感受。每一次听,都更明确教材的特点,更深知肩上责任的重大。</p> <p>四个编写理念</p><p><br></p><p>一、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中华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涵养中小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育人为魂。</p><p><br></p><p>二、加强教材的科学性和实效性,解决提高学生基本能力的问题。教材采取人文要素与语文要素的双线编,提倡识好字、写好字,多读书,要重语用、练表达,即能力为基。</p><p><br></p><p>三、把教给读书方法,培养读书习惯作为一个重要任务,来解决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问题,即读书为要。</p><p><br></p><p>四、读写均衡,加强语用。解决学习与运用脱节的问题,语文的语言文字运用,应该延伸到社会和生活,在生活中学语用,即语用为本。</p> <p>三个特色</p><p><br></p><p>一、依托坚持四个标准(选文的经典型、时代性、文质兼美和适宜教学)弘扬两个文化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来选材,以落实立德树人。</p><p><br></p><p>二、依托以语文要素为抓手的编写体系,夯实语文基本能力。包括必须的语文知识、必备的语文能力和必会的知识方法策略。</p><p><br></p><p>三、贯彻读书为要的思想,努力打通课内与课外阅读的壁垒,提高学生阅读能力。</p> <p>五个意识</p><p><br></p><p>一、目标意识:回答我们的语文到哪里去的问题。</p><p><br></p><p>二、服务意识:学习过程中加强指导,实现学生深度学习。</p><p><br></p><p>三、基础意识:识好字、写好字、读好文、说好话、养成读书习惯。</p><p><br></p><p>四、读书意识:落实课标要求,增量提制,让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p><p><br></p><p>五、语用意识:核心是培养语用的自觉。</p> 崔峦老师的两个例子给人留下的感受是深刻的:1.从色列人的教育体制和学生成长经历以及以色列在科学和经济上对全球做出重要贡献,说明重视教育,爱学习、爱读书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2.1999年美国三个女高中在历史老师的带领下,发现了二战中救了2500个犹太儿童的爱伦·森得勒的事迹,说明教育要在生活与实践中学习,永远不要低估教育的影响和孩子的潜力。 今天再听报告,除了了解新教材、用好新教材,更多的关注点实在“读书”上。“以语文要素为抓手”,语文要素凸显了教材的教学功能,但语文要素仅仅是教学的一个抓手,并不是教学的全部内容。崔峦教授两次提出“读书为要”,可见,读书的重要性。教材在编写上,对此有了许多举措,如增设阅读策略单元,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板块,努力打破课内与课外阅读的壁垒,将课外阅读课程化。 多读书、多积累、多实践,让自己的人生就得丰富多彩。“阅读是教育的核心。”“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终身以阅读为伴,是语文教师份内的责任。”在提倡全民阅读的今天,语文教材更是承担着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首先,统编教材的编写,在扩大阅读量,体现读整本书的一体化,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的延伸上动了很大的脑子。 其次,提高学生的口头、书面表达不强的问题。<br><br>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更为重视的是学生的阅读能力,习作能力的提升,作为衡量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标准。而今天,我们努力使学生的读、说、写各方面达到平衡,加强口头和书面语言文字的运用。<br> 前段时间读了《给老师的建议》,书中提到,“凡是没有学会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的人,他是不可能顺利地掌握知识的。所谓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这就是一下子能用眼睛和思想把握句子的一部分或整个的较短的句子,然后使眼光离开书本,念出所记住的东西,并且同时进行思考——不仅思考眼前所读的东西,而且思考到与所读材料有联系的某些画面、形象、表象、事实和现象。”而要使学生具备这样的阅读能力,没有大量的阅读,没有方法的指导是完全做不到的。阅读应当成为吸引学生爱好的最重要的发源地。学校应当成为书籍的王国。无论哪一种爱好,如果它不能触动学生的思想和打动他的心,那就不会带来益处。调出学生的第一件爱好就应当是喜爱读书。除了平常的学校活动、观察和兴趣范围以外,学生还应当有一种丰富的、多方面的智力生活——课外阅读如果少年、男女青年没有自己心爱的书和喜爱的作家,那么他们的完满的、全面的发展就是不可设想的。 寒假中恰好也读了《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关于精读和略读叶老都给出了详细的指导。如果说课堂教学是精读,那么课外阅读我们更应该指导学生如何去略读,我的理解如下:首先,要有指导和交流,教师不能把读书当成任务去布置,而要给与学生必要的指导和点拨,组织学生讨论起来,说一说、辩一辩不仅能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也能同时将“语用”贯穿其中;第二,班级共读有利于交流,在同读一本书的过程中有利于学生找到共同的语言,容易引起共鸣,发生思维的碰撞;第三,书籍选择不宜分量过多,要选择难度适中的,学生喜爱的,不增加负担的;第四,寒暑假学生的课业负担轻,应该加到分量,帮助学生培养阅读习惯,实现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我们永远不要低估教育的影响,永远不要忽视孩子们的潜力。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深感自己肩上的责任之重,希望自己真正能够做到研究好教材,科学施教,研究好教学,教书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