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啸行的美篇

吟啸行

<p>夕阳无限好 ,只是在黄昏</p><p>——桐庐桐君山游记</p><p> 又下雨了,刚想出发去桐君山,透过酒店房间的玻璃窗,见到天空已然飘起了星星点点的雨花,看来得雨中行了。因为时间珍贵,机会难得,此次来桐庐,先前规划好的“桐君山一游”,决不能因几点小雨而错失一场美好的视觉盛宴。所以我们便毫不迟滞地开车驾游“桐君山”。</p> <p>桐庐桐君山秀丽的湖光山色</p> <p>桐庐雷迪森度假酒店</p> <p>  桐庐“雷迪森度假酒店”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它背依大奇山,群峰环抱,空气清新,风景优美。出了酒店,我们透过车窗,看到雨中的群山好像被一层薄薄的轻纱笼罩着,视觉效果极佳。果不其然,到了桐君山我们发现,在下着蒙蒙细雨的时节,去游览一座满目苍翠的青山,真的有一种异样的韵味弥漫在心间。走进山中,一种“山色空蒙雨亦奇”的美感不时地冲刷着人的眼球。由于天上下着小雨,所以感觉丝丝缕缕清凉的、湿润的空气馨人心脾,十分舒服。进入山门,只见山路蜿蜒,树木葱茏,略行片刻,一座横联“药祖之乡”的牌坊便出现在眼前。牌坊左下方是一块石碑,上书“中药鼻祖”四字。中间一条青石板铺就的小路迤逦向上,身处此情此景,让人大有“言师采药去,云深不知处”的神秘美感。</p> <p>迤逦而上的上山石阶</p> <p>位于富春江、分水江交汇处的桐君山一角</p> <p>  桐庐 桐君山位于富春江、分水江两江汇合处,与桐庐县城仅一水之隔。此山两水交带,一峰突兀,平潭澄碧,茂林葱郁,虽地势险美,但山高终究不及百米,所以以“中药鼻祖”自居是否言过其实。我打开手机,百度一下,原来桐君山真还有一段动人的传说。</p> <p>  相传,上古黄帝时期,有一老者结庐炼丹于此,悬壶济世,分文不收。乡人感念,问其姓名,老人不答,指桐为名,乡人遂称之为“桐君老人”。桐君老人识草木金石性味,定三品药物,著《桐君采药录》,其所定处方格律:君、臣、佐、使,沿用至今,可为中国中医药鼻祖。所以后世便尊桐君老人为“中药鼻祖”,桐君山也称之为“药祖圣地”。山以“桐君”名,更因“中药鼻祖”结庐于此,所以县也取名为“桐庐县”。</p> <p>桐君山“四望亭”临江而立,风景优美。</p> <p>“桐荫问道”留影</p> <p>  了解了桐君山得名的由来,心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的名言倏忽间现于脑海。没想到小小的一座山,竟有如此高人曾经隐居于此。为纪念这些慈怀善心,救人于难,妙手回春的先人,当地百姓在山上修建了一座“桐君祠”,祠内供奉着中国古代医药学的始祖桐君老人,还有春秋战国时期的扁鹊、东汉张仲景、三国华陀、东晋葛洪、唐代孙思邈、宋代王维一、明代李时珍、清代王清任等历代先贤医圣,所以此地冠以“药圣之乡”之名也可谓是名不虚传了。</p><p> 在桐君祠的边上,有一个月亮门,门眉上书有“仙庐古跡”四字。周边,树木葱笼,山路崎岖,一座“桐君白塔”直指苍穹,“四望亭”临江而立,入亭远眺,群山绵延,一水中分,悬索桥飞架南北,红楼阁矗立江边,山水相连,楼桥互衬,风光旖旎,令人沉醉。登临绝顶,四望青山绿水,你会觉得当年唐代诗人韦庄在桐庐发出的“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的感叹,确是由衷而来。</p> <p>桐君白塔直指苍穹</p> <p>  桐君山是桐君老人的结庐之地,“药祖殿”就建在山顶树木掩映之中。我们沿着上山石阶,穿过“桐荫问道”,在通往“药祖殿”的上山路上,似乎也是在一路寻找着问道的路径。“道可道,非常道”,当人生的旅程开始进入退休阶段的时候,生活会觉得变得抽象,离现实的物质世界渐行渐远,此时你已无须为生存而奔波。于是如何过好退休后的生活便自然占据了我的意识空间。人到了退休的阶段,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已不是直接的目的,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与向往就变得更加重要。即便是一次旅行,看重的也是丰富精神生活的一种方式。走在风光无限的地方,人会浸淫在对生命、对大自然的思考之中,进而从中感觉出生命的愉悦和美好。脱离了繁忙的工作,进入到安静的生活状态,一开始可能是出于无奈,但现在我已经越来越喜欢这种安静了,因为它似乎意味着彻底的解脱与自由,因而我会心中越来越享用它的美好与幸福。</p><p> 退休生活,安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静是养生,是蓄能;动是运动,是释能。动静结合,张驰有度,才是一种理想的退休生活状态。一杯茶,一本书或是一把古琴,可以把静的时间过得享受满满;几个朋友,几个家庭,几次远足,则可以把动的生活丰富成精彩。</p><p> 有人说“一生很短,短得来不及拥抱清晨,就已经手握黄昏”。既然如此,那我们就好好的把握住黄昏时光,因为“夕阳无限好,只是在黄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