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太谷孙家大院</h3> 1949年,太谷第一高级小学和第二高级小学的小学班,并入新成立的第三中心小学校。我当时在一高读小学,随同一高小学班并入三中心,直到1953年小学毕业。<br> 第三中心小学校,位于孙家巷路西的孙家大院,俗称孙家西大院。坐北朝南,并列四座三进大院。据说,日寇占领太谷时,这儿是日伪宪兵司令部;日本投降后,这里是太谷县立中学。1949年太谷县立中学与晋中第三中学合并,改为太谷师范,校址迁到无边寺大院,这儿成了第三中心小学校校院。<br> 有一次上课时,一位姓孙的老师,带着自豪的口气给我们讲,孙家原来是陕西人,明末清初才来到太谷,善于做买卖,富甲晋中。清咸丰年间,一位监察御史给咸丰皇帝的奏折中说:太谷孙家,家庭财富多达二千余万两白银,太谷曹家、贾家,每家也只有四五百万两;平遥的侯家,介休的张家,家里财富也不过三四百万两。这位孙老师还说:孙家不仅善贾,且重视读书,是儒商,仕途通达,代代有做官的,不是举人,就是进士。随着家族的繁衍,孙家在太谷城内西南盖了大片古朴典雅的宅院。孙家巷路西的这片宅院,是咱们三中心的校院;孙家巷路东的那片宅院,现在是太谷中学的校院。1939年蒋介石、宋美龄来太谷,住在孔祥熙新买的孟家大院,赞不绝口,孔祥熙就把孙家东大院,就是太谷中学所在的大院买下,送给蒋介石。可惜是在蒋介石回南京后才买的,蒋介石、宋美龄没见过,更没在这儿住过。<br> 在我的记忆中,孙家西大院并行的四座大院中,最西边的大院,比东面三个大院低一米多,日伪占领前是孙家西花园。据说西花园主体是一个大水池,水中建亭,水边建榭,池边栽垂杨柳,池北边建太湖石假山。池中种荷,夏季赏荷,秋季乘坐小船,采摘莲蓬,品尝鲜嫩的莲子,别具风味。日本宪兵司令部驻扎后,把水池填平,改做操练宪兵的大操场,只留下北边的太湖石假山。日本投降后,成为学校的操场。我在三中心上学时,全校师生每天都在假山前集合,以班排成队列,举行升国旗仪式。之后,听校长站在假山前的长方形的高台上训话。体育活动没有什么记忆,印象最深的是,课余时间我常和小朋友在假山上玩抓特务,爬上爬下,东躲西藏,不是碰破头,就是扭伤脚,弄的灰头土脸,长长挨老师批评。<br> 操场院东的第一座三进大院,是三中心教学的地方。第一进院临街五间高大的瓦房,中间建门楼,两边分别是传达室、收发室。东西房各三间,分别是一个教室。院北是五间大厅,门窗和厅内木隔墙都已拆除,只有空旷的大厅,成了过厅。<br> 出大厅,进入第二进大院,院东西各五间大瓦房,分别是两个教室。院北是一座二层小楼。楼下中间建门,连通二、三进院。楼下放两个简易乒乓球台,我们常常用自制的木球拍,在课余时间打乒乓球玩。楼下东北角建木楼梯,可上二楼,二楼是我上课的教室。教室的南北墙各有四个很大的圆形窗户,糊白麻纸,常被淘气的同学捅破。<br> 第三进大院,东西两边也是五间房,北面是一座高大宽阔的二层楼,楼前建廊厦,廊厦前有石台阶三四层;二楼出廊用木栏杆围护。门窗都宽大,安装玻璃。第三进院是校长、老师办公的地方,楼后,就是第三进大院北墙外,是东寺资福寺和东寺街。<br> 教学占用的三进大院东面,也是两座三进大院,每进院都有门与我们上课的大院连通,来往很方便。东边两座三进大院的建筑结构,与教学所在的大院大同小异。大致相同的是:(一)大院南边门前,都盖有型制不同的门楼;(二)每个大院的东西房间数基本相同;(三)第一二进院之间都是高大的客厅(过厅);(四)每个大院都有偏院,偏院的房屋比正院低矮一些;(五)第三进大院的北面,都是高大宽阔的二层高楼。不同处是:教学所在的这一座三进大院,二三进院之间,是一座五开间的二层小楼;东边第一座三进大院,二三进院之间,好像是二院的北房和三院的南房连通,被木隔扇隔成两两相对,中间为过道的四个房间;最东边的三进大院有的房屋已拆毁,但不多,被拆毁的院里也收拾的干干净净,无破败感。(附太谷城内孙家西大院平面图)<br> 我记得,第三中心小学的校长叫冀联福。同学们都说这个姓很难记,不好写。老师说,北田共三个字堆起来,就是冀。同学们一下子就都学会并记住了。我记的班主任是女的,叫李春英。至于小学四年上了哪几门功课,读过哪些书,一点也想不起来了。现在回想,主要原因是那几年政治运动多,学校和老师主要精力放在参加宣传这些政治运动上,放松了教学工作。比如1950年,我上二年级,学校先是组织学生上街宣传婚姻法,宣传男女平等,婚姻自由,一夫一妻。虽然年龄小,不全懂,但老师已编好词,到大街上照本宣科还是很积极的。1950年,太谷农村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学校也紧跟,按照上级统一部署,编快板、小歌剧等到街头宣传了好多次。最热闹的是抗美援朝运动,学校组织我们排好整齐的队伍,唱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歌曲,到街上宣传,到农村宣传,动员男青年积极报名参军。1950年,印象最深的还有镇压反革命运动,大街小巷的墙上,都写满了大标语。我们学校也有两位老师被抓,一个是男老师杨健雄;一位是女教员曹克英。曹克英的妹妹曹克梅和我们同班,成天低着头,好像低人一等。我班有个男同学,一见曹克梅,就大声叫喊:“胁从不问,首恶必办”;“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立功受奖”。多数老师和曹克梅一样,也是成天低着头,小心谨慎。因为我们学校的老师,没一个是从解放区来的,都是原阎锡山政府、学校遗留人员。由于历史原因,大多出身地主和城内的有钱人家,在旧社会不是参加国民党,就是加入三青团,有的还参加了什么“特务组织”,确实有点人人自危,根本没心思给学生上课,也不敢大胆管束学生。学生迟到、早退、旷课、逃学,基本无人过问。所以,在第三中学上学的四年中,我们不是在东边两个三进大院的空房里抓迷藏,捉特务,疯跑乱窜;就是跟上年龄大一些的同学,在城内的大街小巷东游西窜。<br> 1952年,太谷中学在孙家东大院成立。出于好奇,我和班里的同学多次跑到太谷中学,在孔祥熙给蒋介石买的宅院里,有时是在东花园里的书法碑廊里嬉戏打闹,有时是爬上三层高楼,在“听雨楼”上大喊大叫。如果太谷中学放电影,或者是演出文艺节目,就呼朋唤友,跑去凑热闹。这或许就是小学四年,对文化课几乎没有记忆,对周边的建筑情况却了如指掌的主要原因吧?我听说我们那个班上了高小的同学很少,上中学的更寥若晨星。<br> 不知哪年,也不知什么原因,三中心更名,从孙家大院迁出。太谷中学由孙家巷路东,扩展到路西。孙家东、西两个大院,全部划归太谷中学后,听说大部被拆毁,只留下很少几间房屋。晋中师范在无边寺和孔家大院办学,无边寺和孔家大院基本完好无损,但孙家两个大院大部被拆,两相对照,不知太谷中学当时的领导,现在有没有一点反思?<br> 2020.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太谷城内孙家西大院平面图</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