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焦告珍(老伴)一九四八年六月二十五日出生于河北省平山县东回舍镇焦家胡同,卒于二0 一七年十一月六日。享年六十九岁。</p> <p class="ql-block"> 老伴是烈士后代。 但是,在政治运动频繁年代,老伴因为爷爷是地主成份并戴着叛徒双链帽子,在幼小心灵里造成很大的创伤。从小学、初中、考上中专,以及参加工作时、一填履历“家庭出身”就发怵。一直到文革以后落实政策。爷爷被平反昭雪,追认为革命烈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爷爷焦等生,一九三九年六月参加革命,抗日战争时期,是晋察晋军区四分区回舍大抢班战士,地下交通员,一九四零年三月二十四日在给八路军送情报时,遭遇日本鬼子追杀,为了保住情报不落入敌手,在大吾乡尤家庄跳井牺牲,时年三十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老爷赵琳,时年,是回舍北西庄村出名的爱国绅士,抗日、解放战争时期,把两个儿子送到部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舅赵冀平,抗日战争曾任铁血剧社指导员,解放后历任天津市文化局书记,天津总工会副主席,缅甸、埃及、美国大使馆文化参赞。八十年代初,从国家对外文委领导刚位离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舅赵国祥曾任天津杨柳青画社书记,九十年代初离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父亲焦雨亭,解放前系平山县政府资料员,是第一批北上支援“绥远(内蒙古)的干部,曾任呼和浩特第一任市长阮慕晗的秘书。一九七七调回老家,在石家庄建材二厂离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童年老伴命运不济,读小学三年级时,母亲患严重的心脏病常年卧床,住院。老伴超常的家庭重担。深得舅舅、舅妈同情。加上母亲在天津住院临终时,对两个舅舅留下遗嘱, “他走后最不放心的就是老实巴 交的大女儿,希望得到两个舅舅的的关照”。因而,老伴在她成长过程中,得到两个舅舅,舅妈更多的关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老伴从小就是在这样家庭,社会关係熏陶下成长的。</p> <p class="ql-block"> 老伴的童年命运坎坷。一九四八年她刚出生,父亲就奉命北上绥运,家里留下年迈的奶奶,末成年的叔叔,襁褓的她。全家主要依靠母亲种地维持生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九五一年一家人终于苦尽甜来,到内蒙与父亲团聚。这时由于母亲在老家超强度的体力劳动,已经积劳成疾,疾病缠身。身患严重的心脏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九五五年母亲生了妹妹吉格。一九五九生了弟弟立波。这时老伴年仅十一岁,妹妹才四岁。父亲经常出差,下乡。母亲有病常年卧床、住院。她既要伺候母亲,又要照看妹妹、弟弟,还不耽误读书,每天一日三餐,洗锅涮碗,打扫家、洗衣裳、挑水、买粮、买菜打里照外是家里的主要帮手,以她瘦小的身枢为这个家付出美好的童年。</p> <p>这是老伴俩岁时,在老家与母亲的合影照片。</p> <p class="ql-block"><b> 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b></p><p class="ql-block"> 自从母亲生下弟弟后、心脏病逐年严重。老伴在内蒙附院陪护母亲住院治疗期间,亲眼目睹了老教授带着一个个身穿白大褂的大学生查房实习过程。以及病人出院时,感恩医生、护士的感动场面。对白衣战士救死扶伤崇高职业非常羡慕。那时,她就对妈妈说:我长大了也要做一名医生、不但要为妈妈看好病。还要为更多的病人看病。</p> <p class="ql-block"> 老伴在她的弟妹中、从小内向,不善言谈、并不聪颍。但沉重的家负担,使她早熟,心存志远。通过陪护母亲住院,眼界确立她的初心,打开了走向人生的希望之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一九六五年母亲在天津医院病逝、也就是这一年她初中毕业、报考了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卫生学校护理专业,有幸被录取,迈入实现初心的第一个台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九六八年老伴从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卫校毕业合影照片。</p> <p>这是老伴毕业证书</p> <p class="ql-block"> 一九六八年老伴由内医附院卫生学校毕业,分配到边疆四子王旗库伦图地区医院。一九七二年全盟(地区)干部交流随丈夫调到察右中旗,被分配到苏勒图地区医院。老伴在基层医院工作了五年。她服从领导、听从分配。任劳任怨、干一行、爱一行、做过司药、当过护士,不论在那里都给领导和同事留下好的口碑。</p><p class="ql-block"> 一九七四年老伴调到察右中旗人民医院,这给她带来了新的机遇。</p><p class="ql-block"> 一是一九七四年老伴是从基层地区医院选调到旗医院七,八名护士中,是唯一护改医的护士。</p><p class="ql-block"> 二是她缘遇了生命中最难忘的恩师,察右中旗人民院内儿科主任谢汪然、业务院长谭建南 ,两人均是一九六0年湖南医科大学毕业的高材生。经过两位恩师近一年多的身传严教、老伴的专业技术有了一定提升。 </p><p class="ql-block"> 三是一九七五年旗(县)卫生局将到乌兰察布盟中心医院儿科进修的唯一指标给了老伴。她感谢旗卫生主管部门,医院领导的培养,感谢恩师精心传、帮、带。给她创造了人生难得的机遇。</p> <p>这是一九六八年毕业分配到四子旗卫生科报到的照片。</p> <p>这是九十年代老伴回内蒙探亲,与内蒙医院时任儿科主任的恩师谢汪然合影照片。</p> <p class="ql-block"><b> 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b></p><p class="ql-block"> <b>马不扬鞭自奋蹄”</b></p><p class="ql-block"> 一九六八年老伴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常对家人说“自己在知识分子成堆的地方工作,深感文革学到的医学知识太少。特别是缘遇了知识渊博、医术精湛的两位恩师谢汪然、谭建南(一九八二年夫妻俩调内蒙古医院,分别时任内蒙医院儿科主任、谭建南时任內蒙医院内科主任、后成为国家援外医疗队员、在几内亚任教)更感到自己知识贫乏,很难适应工作的需要。工作性质,环境决定了她崇尚知识、渴望求知,刻苦学习的精神,并深得恩师与同事的赞赏。</p><p class="ql-block">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p><p class="ql-block"> 为了获取知识老伴舍的投资。那时,她的工资只有33元,每月都要挤出3一5元买工具书。并订阅了《中级医刋》《中华医学儿科杂志》《中华医学内科杂志》买了内科,儿科、妇科、外科等临床診断书籍。写下了二十多本的读书笔记。这些书籍,笔记,记录了老伴一生孜孜不倦、刻苦钻研,追求知识的轨迹。给晚辈留下了非常珍贵的精神财富。</p><p class="ql-block"> 一九八四年老伴调到平山县医院,头年在医院考核书写病案中,拖了科里后腿。这件亊,使她深刻认识到:边疆与内地在医疗水平上的差距。通过学习在第二年再次考核中,她取得优异成绩,并被为年度优秀医务工作者。</p><p class="ql-block"><b>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b></p><p class="ql-block"> 老伴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医生。从医三十年,尽管沒有为党、为人民做出多大的贡献,也沒有实现给妈妈看好病的愿望,但她爱岗敬业,实实在在为成千上万的患儿(患者)解除了病痛。由于她的不懈努力,她从实习医士、医士、晋升到医师,主治医师。</p> <p>这是老伴从医三十年购买的医学工具书</p> <p>这是老伴的部分读书笔记</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九八三年老伴调石家庄平山医院时,原单位察右中旗人民医院内儿科,欢送老伴调动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一九九一老伴第一次脑出血、经过治疗,并到北京、天津总医院复查,六个月后就返回工作岗位。那时儿科除一个门诊医生外、病房三个医生轮班,每天工作十二个小时。特别是遇到住院病儿多的时候,老伴回家吃饭经常是慌慌张张,繁重的工作,深感自己的体力、脑力不支。医生岗位承担的责任和风险,也迫使她必须早点离开工作岗位。在我的规劝下,终于向领导提出提前退休的申请,并得到主管部门,人事部门的批准。一九九六年她离开自己心爱的工作。</p> <p class="ql-block"> 老伴一生的追求和她的初心,方得始终。</p> <p class="ql-block"> 写于2022 年 7 月 1 日</p><p class="ql-block"> 石家庄平山上东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