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专家一:</div><div>阅读理解题主要考查学生从书面英语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阅读理解主要考查有以下7个方面的能力:1. 理解词汇;2. 理解具体信息;3. 理解主旨要义;4. 理解观点态度;5. 理解目的;6. 推断:推断作者未说明的事件或活动的原因、过程、结果,推断人物或事物的特性,推断人物的情绪或语气等;7. 理解文章结构、类型。<br></div> 2020年全国II卷阅读理解32题设问看似是针对具体信息,实际是考查语段综合理解分析能力。2020年全国III卷阅读理解32题设问形式看似回答具体信息,实际是要理解语篇体裁结构。如果抓住这类说明文体裁文章结构特点,从宏观角度出发,便能正确解题。<br>1.语篇选材<br>在正规或权威国外网站上,选取以课标“三大主题”,“10个主题群”为中心的语篇,让学生建立系统的主题背景知识,熟悉各主题语篇背景知识。<br>2.教学策略<br>(1)解读语篇类型结构<br>从宏观上,分析常考语篇类型的结构特征和组织模式(如拉波夫叙事模式,主张反应模式,一般特殊模式,问题解决模式,机会获取模式,提问回答模式等),分析语篇各部分与语篇主题之间的关系,分析语篇中段与段之间关系;<br> 从微观上:关注句子的信息展开方式,如小句间的九大关系:并列关系、对应关系、顺序关系、分解关系、分指关系、重复关系、转折关系、解释关系和因果关系等,聚焦标志词前后句子意义;还有关注衔接(如语法衔接、词汇衔接和逻辑联系语:增补、转折、原因和时间等)和连贯等。 (2)加强阅读策略指导。<br>阅读策略可让学生快速理解语篇结构和信息。如skimming策略,指导学生关注句子的主位结构,从语篇专业知识的角度指导学生。<br><br>(3)注重思维训练<br> 思维地图可让思维外显化,这种方式直观,可以比较精准地找到学生的思维症结,有的放矢备考。教学中可利用常见的八种思维地图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如多倍流动图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中的比较分析能力等。<br>3.词块积累<br> 通过同主题的群文阅读,不仅能丰富学生同主题语篇背景知识,还可以让学生积累表达同样主题意义的词块和词汇,让学生在语篇语境基础上积累词汇和词块。<br>4.长难句结构分析<br>加强语篇中长难句结构分析。<br> <div>专家二:</div><div>据考生回忆,阅读理解三篇短文10个问题中除了细节题外,有一题考代词that指代什么;一题问最佳标题是什么;一题的答案是By making a comparison. 也就是说这题是问段落是通过什么方法展开的。还有几题是需要推理的。<br></div>下面是我就阅读理解的几个问题类型提几点教学建议。<br>1. 如何理解主旨要义?平时阅读时多分析语篇的结构、段落的结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把握英语短文的特点和写作上的规律或普遍特征。经常让学生用一句话概括某段落或全文的大意(main idea)。其实,对每篇阅读文章都可以问: 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is passage? What does the passage mainly talk about? 这类问题。<br>2. 如何理解具体信息?这类问题通常都是通过paraphrase的方式来考查考生是否真正理解原文的细节信息。因此,平时要多让学生用自己的英语解释原文,而不只是通过英汉翻译。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牛津、朗文等英语词典上的单词释义,培养他们的英语思维和表达的习惯和能力。<br>3. 如何推断生词的词义?每次阅读中遇到生词时都要利用这个机会引导学生观察生词所在的语境(如词语搭配,前后语句),并结合语法知识(如在句中做什么成分)和构词法知识(如前缀后缀)判断词性,最后推断出词义。<br>4. 如何判断和推理?判断和推理都必须建立在已知的信息或证据基础之上,而不是没有依据的断言。学习语言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思维的逻辑性。因此,阅读课上对学生进行判断和推理的逻辑训练应该成为常态。判断推理可以是语篇的意图、语篇中隐含的意义、事物可能的发展趋势等。<br>5. 如何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懂得英语文章的结构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文章的内容,以及主旨与要点,要点与细节之间的关系。平时的阅读既要关注内容,更要关注内容是如何通过语篇结构有效地表达的。<br>6. 如何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平时阅读要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写作意图、读者对象。有些文章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是不直接表达的,因此要从情态动词和体现情态的形容词(如important, necessary)、副词( 如luckily, hopefully)等方面判断作者对某现象的观点和态度。这类题目也要用到逻辑推理。<br>除了《考试说明》规定的这六种题型外,我们还应该让学生判断语篇的类型(如广告、新闻事件报道、传记、评论、说明书、游记、研究成果报道等)和常见的写作手法(如举例、比较、过程描述、定义、引用、数据、逻辑论证等)。<br> <div>专家三:</div><div>天津卷</div><div>一、选材<br></div>其实天津卷语篇的最大的特点是可读性强。天津卷一直都非常注重所选素材的思想性和教育性。本今年5月卷也是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主题语境,选材贴近学生生活,坚持“五育并举”的理念,通过试题传递自我完善、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美德。<br>选文体裁丰富多样,从言简意赅的应用文,到描写生动的记叙文,再到语言严谨、逻辑性强的说明文、议论文,呈现出一定梯度,能够有效激发考生的阅读兴趣。<br>二、设题<br>2020年5月考的阅读理解着重考查考生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并运用阅读策略和技巧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不同的语篇类型,测试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在所设的20道题中A、B两篇以细节题目的考查为主,同时又有几道题是基于对文中细节描述理解后所进行的推断,如A篇38题,B篇40、42题。而C、D两篇对学生多项阅读理解能力进行了考查,包括细节理解、主旨大意、推理判断、观点态度、写作目的、词语理解等等, 也就是说考查了学生对语篇的深层理解,同时也考查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br>另外还有基于细节理解后进行的概括题,如C篇的45和49题。那么基于细节的理解所进行的推断和概括题占了测试1/4,这是本套题的一个突出的特点。这样的题目设置充分体现了对于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注重基础性,强调应用性,同时充分、合理地发挥语境作用,寓语言知识和技能的考查于语境和语篇之中,突出语言的交际功能,充分体现了英语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融合统一的特点。展现出了高考评价体系中英语学科“一核四层四翼”的内涵,发挥了素质教育中高考的核心功能,并对英语学科的教与学起到了积极的反拨作用。<br> <div>专家四:</div><div>江苏卷</div><div>江苏高考英语阅读试题阅读量大,2000词至2400词之间(包括文后的题目),设问形式以2、 3、 4、 6模式,即第一篇2道题目,第二篇3道题目,第三篇4道题目,第四篇6道题目,特别是D篇文本阅读量大,理解考查信息层次多。<br></div>体裁覆盖学生接触的常用体裁:应用文、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题材贴近生活,语料原汁原味。<br>部分语篇易读度低,生词量大,对考生的阅读能力要求较高,尤其注重考查考生未来学习中需要使用的各类微技能。如:理解主旨要义,获取理解事实性的具体信息,根据上下文提供的线索推测生词的词义,根据文中事实和线索做出简单的判断和推理,理解文章的宏观结构和内部逻辑关系,理解作者的观点、意图和态度等。<br>3.2语料精选体裁多样<br>今年的江苏高考阅读理解A篇内容来自《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全文以大事记的方式,列举了我国疫情防控中的部分重要事件,考查学生信息定位能力。阅读理解B篇介绍了英国红色邮筒回归,讲述象征一个时代的红色电话亭在遭受手机的冲击后被淘汰,但一些商家发现了商机,把它们改造成商店、咖啡馆及市民应急场所。<br>阅读理解C篇是体育健康类文本,介绍了一项晨练之前是否用餐的科学研究,引导考生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阅读理解D篇里,作者介绍了自己在亚马逊雨林的亲身经历和有关思考,鼓励考生充分尊重世间万物,勇于探索未知世界。<br>15道考题以信息获取和简单加工(简单推断)为主,问题设置简洁,选项干扰性一般,考生容易上手,平和“亲民”。细节考查、简单判断、大意概括及主旨归纳分布合理,简单推断和归纳总结题目权重较高。<br>3.3 阅读理解备考建议<br>扩大词汇量,特别是加大主题阅读的力度;熟悉句法基本知识,厘清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熟悉篇章知识和语用原则并能有效运用。不要一味的做题,要充分借力语篇知识和语用规则等,这样会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几条建议可能会给你带来帮助:<br>3.3.1熟悉词汇的语篇模式<br>具备一定的词汇量是基础,了解词汇在语篇中的链接方式很重要。词汇是通过一定的衔接方式存在与语篇中的,衔接是语篇的组篇机制,体现在语篇的表层结构,衔接包括语法手段(照应、替代、省略等)和词汇手段(复现关系、同现关系),体现结构上的粘着性,是语篇的有形网络。<br>词汇通过衔接而存在于语篇中,表面上像一根根链条,俗称衔接链(词汇链),词汇链的作用存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提醒读者始终注意某个话题,揭示语篇的主题;二是从不同角度扩展语篇的话题,从而促进话题的逐步展开。语篇中的词汇运作模式对提高阅读能力非常重要,这也是我们《课标(2017)》所要求的语篇知识,这些语篇知识都应在平时阅读过程中来养成。<br>3.3.2复杂句式的把握<br>长难句主要指结构复杂,句子成分繁多,或包含特殊的语法结构或惯用表达方式,往往导致考生在短时间内及紧张状态下理不清句子主要意义,甚至出现理解上的偏差。从句一般提供背景信息,主句承载重要内容。如:<br>He wrote the call for the 1853 convention in Rochester, New York, which demanded not only that women be paid equally with men for their work, but also that women, including married women, have equal rights with men in the ownership and disposition of property.<br>从句法结构来看,主句应是He wrote the call,该句含有一个由which引导的定语从句,定语从句比较复杂,它包含由not only---but also引导的并列宾语从句,因此作者要传达的是He wrote the call。<br>3.3.3语篇、语用知识的有效运用<br>语篇知识是关于语篇是如何构成、语篇是如何表达意义以及人们在交流过程中如何使用语篇的知识。语篇中各要素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这些关系涉及语篇的微观和宏观组织结构。 语法结构、词语搭配、指代关系、句子的信息展开方式等,属于语篇的微观组织结构。<br>语篇中段与段的关系以及语篇各部分与语篇主题之间的关系,则属于语篇的宏观组织结构。语篇知识的掌握能帮助读者理解、分析文本结构,迅速把握文本主旨大意的段落大意,并能识别文本内在衔接和连贯的手段及其使用的意义。<br>① 主题句的巧用<br>段落结构上常常可分为3类:总分结构、分总结构、隐含结构等。总分结构的段落一般主题句直接出现在段落首句;段落开头先给出背景信息做铺垫,而后给出主题句;还可以在段落开头给出错误观点(过去的看法、大众观点、其他人的观点),之后进行驳斥并给出主题句。分总结构的段落常常先用引用、举例、对比等结构给出事实或背景信息,之后给出主题句。<br>当然有些段落是没有明显的主题句的,成为无主题句的段落结构,即整个段落都是数字、时间、专有名词组成的事例,目的是为了支持上一段观点或引出下一段即将给出的观点。<br>在考卷中经常出现例子功能题,例子是为主题句服务的,通过抓住主题句的理解可获得答案。<br>②段内逻辑关系<br>段内逻辑主要涉及以下几种关系:观点例证关系、转折关系、比较和对比关系、因果关系(显性、隐性)、否定关系(显性、隐性、双重否定)等。<br>Human beings will continue to adapt to the changing climate in both ordinary and astonishing ways. But the most sensible form of adaptation is surely to adapt our energy systems to emit less carbon pollution. After all, if we adapt in that way, we may avoid the need to change in so many others. <br>What’s the author’s preferred solution to global warming?<br>A. Setting up a new standard. B. Reducing carbon emission.<br>C. Adapting to climate change. D. Monitoring polluting industries.<br> 很明显段内逻辑关系是转折关系,段落中心应在but所引导的句子上,答案为B。<br>③表层回指与深层回指<br>表层回指要求前文有确定的先行项,深层回指涉及情况较复杂,如:无明确先行项、歧义回指、指代传递现象等。如:<br>When the airplane struck the mountain, it burst into flames.主句中的代词it有明确的先行项the airplane,这为表层回指。<br>Tom bled so much that it soaked through his bandage and stained his shirt. 从句中的it 无明确的先行项,只能根据语境来判定它的指代对象为blood.,这为深层回指。回指也叫代词的指代,包括内指、外指、上指、下指、指代传递、模糊指代等现象。回指现象成为阻碍考生阅读速度和准确性的障碍,也是考生想获得高分必须突破的瓶颈。<br>3.3.4 阅读理解备考的思考<br>阅读能力的提升是一个系统和策略渗进的活动。不用在“病症”、“病体”上做文章,而应在“病因”上下功夫。何为“病症”?“病症”指所谓的针对性分题型训练,即细节类、猜词类、概括类、判断类等题型反复;何为“病体”?指分体裁和题材训练;这些都是表面现象。<br>决定学生阅读能力高低的不是这些,应是词汇量的大小、长难句的分析、篇章语法及语用知识的策略运用等。语篇与语用知识的有效运用是指如何利用主题句、语篇模式、段际或段内逻辑关系、衔接与连贯、修辞手段等来提高阅读效率。<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