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烂 氹</span></p><p><br></p><p> 衡阳以外的人们或许难以理解浪荡的含义,请允许我费点功夫用普通话解释一下:烂氹是衡阳方言,即用茶枯煮熟发酵后,放到河水中,将鱼麻醉后,再一次性捕鱼。</p><p><br></p><p> 上了年纪人的人大都应当记得,历史上在乡村田野上流淌的各种小河,不似现在这样河道笔直,从上游到下游一泻而下,这种现状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各地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发起的河湾取直行动,意在填河造田。过去的河流是上游的来水,经过千百年的翻滚冲刷,在两山之间,在田垄之上形成一道弯弯曲曲的自然通道,在河道上,有的是水势跌宕起伏,波涛叠湧;有的是水面平静如镜,涟漪微澜。</p><p><br></p><p> 在一些河荡里,游戈着众多的野生鱼群,这些地方通常水深不探底,用常规的捕鱼器具如网,抄罾等均无济于事,人们便想出了用茶枯煮熟发酵后倒进水中,让鱼食用后麻醉翻白眼而浮上水面的办法捕鱼。</p><p><br></p><p> 烂氹进行的时间一般在夏天,因为彼时天气热,便于人们下水去捞鱼。因为河道里的野鱼是公共产品,大家都可以去捞,因此,组织烂氹的活动一般十分秘密。</p><p><br></p><p> 发起人在踩好点以后,先要将茶枯饼用工具碾成粉末,再将其置于铁锅内煮熟,捞出后拌上酿酒的麯子,衡阳叫扁药,让其自然发酵,待茶枯有些微微的酒香后,便可向河里投放。</p><p><br></p><p> 用这种方法捕鱼,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茶枯饼即茶粕、又称茶麸,呈紫褐色颗粒,是野山茶油果实榨油后剩下的。茶枯中含有茶皂素。茶皂素是从茶籽中提取的.含毒成分,其毒性主要表现在溶血特性及对动物酶系统的抑制上,它的溶血指数高达10万,但高级动物口服并无毒性反应。鱼类的中毒系茶皂素的溶血特性所致,茶皂素破坏了鱼鳃,导致缺氧致死。由此可见主要原因是茶皂素破坏鱼鳃后导致缺氧致死而不是毒死。这样的鱼没有毒可以放心的吃食,吃食后不会出现中毒的现象,但家有孕妇的最好不要吃茶枯毒后的鱼,以防影响腹中的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p><p><br></p><p> 前己述及,烂氹是在少数人组织下的秘密活动,目的就是保证不让外人参加捕鱼,因此,时间点一般选择在午夜之后,此刻大多数己经进入梦乡,谁也不曾想到河道里即将有一大片鱼会飘浮起来,倘若此时恰好有人路过这里,那算他幸运,他参与捞鱼,烂氹的组织者也不能说半个不字。</p><p><br></p><p> 烂氹人来到河边某片水域后,会将发酵好的茶枯,装在一把抄罾里,在水中来回的抖动,使茶估均匀地溶入该片水域中,由发酵后的茶枯带有香味,所有的鱼都会贪婪地饱食一顿,不消半个钟头,它们全部都被灌醉,静静地飘浮在水面上,浪荡人只要备好捞鱼的工具,在个把时辰内将它们悉数收进事先准备好的容器中,运气好的话,一次捕获量可达几百斤。</p><p><br></p><p> 待到天边露出晨曦,早起的人们发现这里正在烂氹,他们早已挑着胜利的果实返回家中了。周边的人群纷纷操着工具,想捡些剩鱼,但收获不会太大,运气好的或许可以捞点小鱼和虾米。</p><p><br></p><p> 现在乡下的河里早已无鱼,一是因为河道改直后存不住鱼,另一原因则是化学农药的使用,使野生鱼绝了种,烂氹现象自然不复存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