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但吃饭少不了喝水,平时也得喝水。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孕育万物的根本。与相比食物相比,可能水来的更容易一些,所以显得没有食物重要。现在无论是农村或者城市,都有自来水了,水龙头一开,清凉的水哗哗地就流出来了。</p><p> 照片中的古井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家的一口井,相传他老人家还喝这个水长大的。</p> <p>可是在古代并不是这样的,和水有关的首先是泉水、溪流、江河了。那时候的人们是择水而居,其实更适合居住的还是有江河的平原地带,所以水井的发明使人类的活动范围变得更大。中国发现最早的水井是浙江宁波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在以后的几千年里人们和井结下了不解之缘。</p><p><br></p><p>井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也是很高的,有的村子里全村就一口井,从早到晚,男女老少都要到井边打水,挑水。可以说水井也是人们的一个活动中心,村里的不少新闻也是从井边发布出去的。一口老井,承载着多少故事,也是乡下人永久的记忆!</p><p>照片中的人物,是一个清末民初时期的男子,正在用辘轳打水,这也算是早期的真实记录吧,再早的图像可能就是就是人画的了。</p> <p>这是五十年代河南地区的一口井,人们刚打完水准备挑水,从照片中可看到,那时的条件还是很艰难的,房屋都是土砌的墙,破旧的木门,也是当时的真实写照,那时刚建国,百业待兴,但水是什么时候也要吃的啊!挑水也是要点技术的,没有用过扁担是挑不走的。我小时候也挑过,但没有学会,可能是当时年龄小,后来家家都有井了就不用挑水了。</p> <p>这大概是六七十年代的兵哥哥,但还是用的木桶,木桶还是很重的,有了铁皮桶后,木桶都不怎么用了。看样子是从河边挑的水,不知道吃的还是用的。</p> <p>民国时期院子里的盛水大缸,一家人用水生活的保证。</p> <p>在以前每家每户都有一两口盛水的大缸,就是司马光砸缸的那种,后来又听马未都先生说,宋代没有那么大的缸,先不听他们说了。但现在这种缸是确确实实摆在我们面前的,用来储水,在外面疯跑回来,口渴了舀上半瓢灌进肚子里,十分的痛快。在过年时还要贴上红纸字条——清水满缸。</p> <p>在大城市里,比如广州,上海,在二三十年代就有那种人们在市中心建的供水塔,但只是少数的建筑通了水管。</p> <p>五十年代居民区里面的水塔,那时的房子基本上都是一层,所以水塔也不用很高。</p> <p>一般城市都普及自来水时,还是在六七十年代建立起来的水塔。以前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一定对这个不陌生,在还没有高楼大厦的年代,它们好多都是这个城市里的至高点,也是这个区域的居民生活保障。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一座水塔也养一方人。大约在九十年代到两千年后,渐渐地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p> <p>在满足实用性的情况下,也开始注重美观了。</p> <p>70.80.90.后特别是从农村出来的,小时候对这个都是比较熟悉的,亲切的!压水井——想要喝水就得自己动手,我小时候也用过这个压水,记得小时候出去玩耍之前,母亲会让我压水把缸里盛满才可以出去玩,一缸水灌满也是累的满头大汗,但中间也不会休息一下,然后一溜烟就出去玩了。如今井早没了,但缸还有,而母亲却永远的离我们远去,再也回不来了。儿子多想再听您说一声把缸里盛满水。</p> <p>编辑这篇文章,一方面是让人们了解一下过去吃水的真实历史照片。另一方面也是直奔主题,吃水不忘挖井人!古代挖井都是冒着生命危险去挖的。我们今天能过上幸福的生活,更要珍惜老一辈人的付出,我们要学会感恩,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生活,对待社会,对待你身边帮助过你的人!更要感恩自己的父母亲人!让我们的孩子也要学会去感恩,无论他生在贫穷还是富贵,都要有一颗感恩的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