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国记(三)感悟“隔离”

原天中

<p>  昨日,我打开房门去拿午餐。对面的房客也拉开门,探出头来,两眸相对,他莞尔一笑道:“今日是几号,还有几天”?</p><p> “ 哦?我也忘了。”</p><p> 我有些尴尬。</p><p> 是啊,14天疫情隔离开始以来,时间变得越来越没有概念,昼夜的界限变得模糊不清。计算已经过了几天,就一定要先找到那个时间“坐标”:7月1日。</p> <p>  时间回溯到6月29日。</p><p> 我于英国当地时间16点多坐上飞机。</p><p> 北京时间6月30日上午9点50分到达新郑机场。</p><p> 英国和中国的时差为7个小时。</p><p> 在新郑机场检疫、出关大约用了5个多小时,那可是足足的5个小时啊!</p><p> 到隔离点时,已经是北京下午14点左右了。</p><p> 整整19个小时就这样过去了。</p> <p>  隔离点离新郑机场的距离,大约有一个小时的光景。天气阴沉,再加上疲劳困顿,这时,脑子中只有一个念头:赶快安排妥当,洗涤掉时差颠倒带来的污浊、意识感觉到的“病毒”。</p><p> 说起来有点绕,实际上就是想尽快洗一个热水澡,找回那份感觉的“清静”。</p><p> 当然,这在一小时后就实现了。当我赤膊盘坐于洁白的床上时,就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p><p> “真好”!</p> <p>  有意思,生成的二维码就像一张门票,标志我们进入了“隔离”的大门。</p><p> 细想一下,“隔离”的意义非常重大。初始的武汉“封城”,如今美国的疫情泛滥。都正反验证了隔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p><p>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个道理我懂,大家都懂。</p><p> 在整个防疫大棋局中,一招不慎,全盘皆输。</p><p> 难怪从回国的肇始,到隔离9天后的今天,大家一起同心、有序地应对每一个防疫措施。</p><p>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p><p> </p> <p>  这是隔离房间中电视机开机时的画面:温馨,热烈。</p><p> 一个姣好面容的消防女战士,国旗在她身后飘扬,两行醒目的黑体字“用火防火不失火,为国为家为你我”。</p><p> 多好的警示。泛化开来,就目前“隔离”而言,何尝不是如此呢?你想一下,有这种意味吗!</p> <p>  还说感觉,也就是隔离者和被隔离者的感觉。从登上飞机那一刻起,对应关系的双方就天然形成了一道屏障。</p><p> 在被隔离者看来,自己洁身自好、自己防患于未然、自感到万无一失,当然还有很多、好多,在潜意识里,隔离者就会有“出污泥而不染”的感觉。</p><p> 但在隔离者“有罪推定”前提下,尽管你做过核酸检测、尽管你有健康绿码、尽管你多次测量体温、尽管你身着防护服,但是你还是“冠状病毒嫌疑人”。</p><p> 在“谈虎色变”的今天,找到一个平衡点非常重要。</p><p> 这次“隔离”,平衡点找得很好: 在飞机乘务员的防护服上“欢迎你平安回家”的字里行间;在工作人员热情、敬业的眼神中;在精致、营养的饭菜搭配里——</p><p> </p> <p>  “请勿打扰”。在这里已经没有了实际的意义。</p><p> 在隔离期间,这里是最安全的,我猜想恐怕连小偷也懒得“光顾”。</p><p> 一整天除了一天三次门铃提醒开饭之外,走廊里静悄悄地,一点声音都没有。</p><p> 偶尔从“猫眼”里看到有清洁人员从走廊里经过。</p><p> 开始我分到一个背阴的房子,当我提出想住一间朝阳的房子时,工作人员爽快地答应了我的要求。</p><p> 房间不错,一个宾馆标准间的配置。</p><p> 毋庸置疑,这就是我14天的“家”。</p> <p>  饭菜质量不错吧?确实不错!</p><p> 在已经过去的时光里,花样翻新的饭菜折射出河南人的热情和厚道。鸡鸭鱼虾,甜酸辛辣,色香味都兼顾到了。</p><p> 我俨然过起了“饭来张口”的日子,好不痛快!</p><p> 谁承想,每日饱食终日,渐渐食无甘味,究其原因,每日彷徨斗室,时坐时臥,未饿又餐,再好的胃也会没有“胃口”。</p><p> 第一次感受自由之珍贵。</p> <p>服务员送来的午餐</p> <p>隔离第一餐</p> <p>  有时,斜倚床头遥望窗外的风景。有天、有树、有鸟,鸟的叫声很惬意。</p><p> 这时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 我想得最多的是:在疫情肆虐之间,机票多次取消,所带药物即将用尽的情况下,</p><p> 忘不了,是亲朋好友,接力帮助,解除了燃眉之急。</p><p> 忘不了,老同学从英国利物浦、伯明翰寄来的药物。</p><p> 忘不了,回国后亲人、朋友们的热情祝福。</p><p> 忘不了——</p><p> 谢谢了,好人一生平安!</p><p> (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