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追忆一桩影院惨事</p><p>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文化大革命也已进行到了中后期,南昌市发生了一桩因观看美国电影而踩蹋死亡二十多人的惨事。那次惨亊,我正好处在事件的中心,差点就把命丢了。现在我來追忆一下整个惨事的全过程,供感兴趣的朋友们赏阅消闲。</p><p>大家都知道,自文革开始,在自封为文化大革命旗手的江青的淫威下,全国八亿人只能看她搞的八个样板戏,而且一看就是八年,说句老实话人们都审美疲劳了,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优秀文化艺术的追求越来越难控制了。当局不得不试着打开门户,开始引进一些国外的文艺作品进来。首先引进的是美国早期的电影一一喜剧大师卓别林的无声电影(现在叫“默片”)。当时南昌市开始上映“摩登时代”,被禁固了八年的人们突然可以看美国电影了,那种激动喜悦的心情可想而知,因而影片的火爆程度使得电影票一票难求。</p><p>我那时生活在社会最底层,每日要为填饱肚子奔忙,对看电影本无稚兴,可偏偏朋友送了我两张票,这是一份情义,如果我不去看把票退给别人,这似乎更不合情义。于是我全家三口便一道去看电影,少一张票怎么办,去守退票,果然又守到了一张,这样,这次电影就看成了。也因此,我几乎丢了性命。</p><p>这场电影在哪儿看的呢?那时南昌市只有几家正”规电影院,分别是东湖边上的“百花洲电影院”,中山路上的“人民电影院”,胜利路的“儿童电影院”,象山路的“爱国电影院”和阳民路的“洪都电影院”以及八一大道上广场边的“工人文化宫电影院”。可我们一家看的这场电影,偏偏不在这几家正规电影院,而是在八一公园旁隔着苏圃路(现在的路名)的“南昌市人民体育场”内的利用体育场建筑设施改建的一家非正规电影院。我为什么在这里要啰哩叭嗦用这么一个长句來强调这是一家非正规影院呢?因为这正是这次惨事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这家电影院的名字好像是“湖滨电影院”。</p><p>记得看电影的当天天气阴沉,有风,不时还飘点小雨,候在外面有寒凉的感觉。我们一家看的是上一场,全员满座,因为有一张是买的退票三人没坐在一起,但我们都是樓座。电影开映后中途停了两三次,等跑片的送片子过来。这里说明一下,因当时片子太火,而拷贝又不夠,多家影院同时上映,跑送拷贝的人往往不能按时将拷贝送到,这就造成了电影晚点。待到我们这一场看完时,已晩点了几十分钟,这时看下一场的观众在外面早已将放映厅的出口围得水泄不通了。前面我说了因不是正规电影院,没有完善的候映室,观众凭票进了大门后就可直接到放映厅的出入口。所以,这一晚点,第二场的观众已全部将放映厅出入通道堵得死死的了。</p><p>电影看完出口的门一开,里面的人还没出去,外面的人就拼命往里面挤了,我们排着队随前面的人慢慢往前移,好不容易移到了门口,一看外面黑压压的全是人,整个走廊挤得满满当当,开始我还牵着女儿的手随着人群缓绥往前移,可是渐渐地感觉不对劲了,就像谷米在筛子里被筛得越来越紧,女儿不知什么时候也不见了,呼吸开始有些不畅,我的一只手在胸前挤压着胸脯吐不出气來了,我想将手伸直可是怎么也抽不动,我开始心慌感觉要出事了。此时我的双脚已被挤得离地了,人也快失去知觉,好在已经挤到了走廊的栏杆边,來到了走廊的斜坡道上,突然一下我胸前弯着的手松动了一下,我深深地吸了口气,不得了,我前面倒了一大片人,我也正要倒下去,求生的夲能使我紧紧拉住栏杆不往下倒,接着我赶紧翻上栏杆吊到了栏杆外面。此时斜坡道上后面的人潮水般从前面倒地的人身上踏过去,因为已经煞不住了。惨剧就这样发生了。</p><p>在惨烈的哭喊求救呻吟声中,我从吊着栏杆上掉到地面,顾不着疼痛急着找爱人和女儿。原来爱人在最后面,她没受到丝毫损伤,她看到人太挤早早地就翻过栏杆,吊在栏杆外面等待。女儿可就惨了,她被挤得和我脱手后,倒在了一个角落里哭,一位好心的叔叔抱起了她带她到了地面。我们一家三口总算在这次惨剧中安全脱险。在这里我要对那位救起我女儿的叔叔致一声迟到的谢谢。据说,美国之音当晚就播了江西南昌因抢看美国电影挤踏死了二十多人。我们是第二天才在报纸上看到死了二十二(或二十四)人。</p><p>送票给我的朋友来看我,对我说你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我哑然失笑,这哪是什么难啊,这完全是自找的。自此以后,我就有了条件反射,凡参加集体活动,碰到人稍微拥挤我便会立刻退出。这真应了那句古话: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