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b>岁月一碗面</b></p><p class="ql-block"><b> 文\李谨呈</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面条是大众食物,在中国每个城市的街头巷尾都有它的影子和栖身之地,面条在南方好像没有在北方吃香,我游历的城市不多,尤其南方,除了海南岛还真没去过其它什么城市。北方的老百姓对面条更是情有独钟,我爱人去过西安,回来和我感叹说:“你爱吃面条,如果你要去了西安,绝对喜欢上那的面条,西安街上有各种各样的面条”,她描述的裤带面、臊子面、油泼面说好吃的不得了。还有一种叫什么BIANGBIANG面的,凡是去西安的游人旅客,都要尝上一碗,爱人大说西安的面食,勾起我肚子里的馋虫,今生有缘必去西安吃它一碗面。</p><p class="ql-block"> 故乡在北方的内蒙高原,祖上基本都是外来迁移人口,祖籍山西的人居多,爱吃面条的人也多,每家做面条吃是常事。故乡的面条花样不多,地道的农家面条就是搁锅面。我母亲做的搁锅面非常好吃,搁锅面是自己种的新秋小麦磨的面粉,新鲜的面粉飘着麦香,手杆的面皮,面要和的软硬适中,软了不耐煮,容易化汤,硬了口感不好。搁锅面是汤和面煮在一起的,把锅烧热后,放上几片肥瘦的猪肉,灶火热烈,猪肉吱吱作响,散发悠悠的肉香,等把肉里的油全部煎了出来,再放上葱花、花椒、咸盐、酱油等调料,搁锅面的绝配就是土豆条,此刻把切好的土豆条到至锅中,哧啦一声,肉油和土豆条以及调料混之一块,满屋飘逸香气,火候差不多,再添上几瓢水,水面配比合适,开始添柴烧锅滚水。面片切成三角形或者短条形,水开汤好时,直接放入面片,煮入十多分钟,锅里的面熟汤香。大炕上方桌一摆,家人围坐四周,把面捞入碗中,再搭配上一碟韭菜花或者腌葱叶就食更有滋味。一碗热气腾腾的搁锅面绝对是吃的肚鼓腰圆,提气提神,尤其故乡北方的冬季,搁锅面是家家户户最喜欢吃的饭食了。挂面也是故乡的爱吃之物,时代停留在七八十年代,物质贫乏的老百姓,挂面是稀罕的速食面条,供销社里的奢侈食品货,婚丧嫁娶的才能上到桌面上,尤其是新女婿上门,下挂面煮鸡蛋,这是上档次的招待。挂面都精面粉制作,外面用粗纸包装,上面印着鸡蛋挂面,因为稀罕,只有红白喜事,才能吃的上。鸡蛋挂面在当地供销社就有销售,稍微富裕的人家才能买的起,吃的上。煮挂面没有太多技术活,面是现成烘制干的,主要说卤子,故乡叫炝油汤汤。一句顺口溜说的好:“炝汤卤子煮挂面,锅里窝着荷包蛋,油香好吃又解馋,给个神仙都不换”。那个年代生活物质贫乏,煮挂面打卤汤就是奢侈的面条了,时过境迁,现在随便一个平头老百姓都能吃的起鸡蛋煮挂面了,食品商场买的挂面多种多样,品质也好,也不是什么稀罕之物了。</p><p class="ql-block"> 初中毕业缀学了半年,到天津市的武清县打过一段时间工。当时年龄可能十五六岁,一起打工的还有一个同乡,比我年龄大点,小名叫五儿根子,外出务工比我早,做的饭不错。尤其是自己做的手擀面配制的土豆卤汤,真是现在想起来还是回味无穷,每每回忆起来,唇齿之间仿佛还留有面香。外出务工的工资不高,我们的年龄也都不大,兜里没钱,做面条吃,简单也经济。五儿根和的面软硬适中,放在盆里醒捂一段时间,然后铺在案板上开始擀面,面要擀成不薄不厚的面皮,然后卷起面皮,用刀切成条,五儿根的面条切的宽度有技巧,宽度有拇指宽,而且是整齐匀称,刀工把握的不错。他做面条好吃,就是因为宽度和薄厚度把握的好。土豆卤汤也是自己熬制的,土豆削皮洗干净,然后竖刀切成条状,横刀切成土豆丁,土豆丁大小也是拇指大小的方丁,因为缺钱舍不得割肉,肉卤几乎没有做过,就是豆油烧锅抄卤,大锅烧的滚烫,豆油飘着豆香,花椒大料、辣椒葱花一起放到锅里大炒一下,倒入酱油,在放土豆丁一起过油炒,等油香和葱花辣椒等入味土豆丁,添水熬卤,十几分钟一锅土豆丁卤汤即可出锅。面条煮熟,再用凉水过一下,捞入碗中更是筋道光溜,浇上油汪汪的土豆丁卤汤,再配上两瓣大蒜,足足的捞上一筷子面放入嘴里,面香加土豆卤的油香,瞬间爆棚你的味蕾,五儿根子做的面条好吃,我们的伙食天天几乎是土豆卤面条。岁月的痕迹其实就是从吃食上追忆和回味,外乡务工的一碗面,可能更加奠定了我对面条的情怀和喜爱吧!</p><p class="ql-block"> 在县城宝昌镇读书的时候,父亲偶尔来县城开会学习或者购买一些东西。父亲又爱喝酒又爱吃肉,因为生活勤俭惯了,也舍不得掏钱下大的饭店或者好的饭馆。知道父亲来县城办事,我会中午下了课去县城的街上找父亲去。宝昌街上的饭馆多,有几家山西人开的饭馆,叫山西一绝,经济实惠,店里除了卖饺子和刀削面,还附带凉菜,凉菜也就是油炸花生米、煮花生伴芹菜什么的。当时山西一绝的刀削面,我真是眼馋嘴馋,父亲也是偶尔来县城,带我下一次饭馆吃一碗面。饭馆卫生一般,但是能吃上刀削面已经很满足了,一般是父亲点一杯草原白酒,一碟凉菜,我是要一碗刀削面,父亲会点饺子或者面,饺子是肉馅的,会贵一些,父亲也舍不得多吃。那会山西饭馆的刀削面是真香,物以稀为贵,没钱下饭馆,饭馆的面条也是香的。点上面,五六分钟后,满满一碗刀削面就会端上桌面,面汤上浮漂着绿绿的香菜,筷子头大小的肉丁浮了一小层,肉香清幽,肉丁也不多,但是已经很解馋了。一碗刀削面有滋有味,与父亲吃的满头大汗,这是我和父亲最开心的时刻,时至今日还会想起故乡宝昌街上的饭馆,想起山西一绝,想起和父亲一起下饭馆吃刀削面的情景。</p><p class="ql-block"> 山西人开的刀削面馆和西北甘肃兰州人开的牛肉拉面馆好像遍布全国各地。我有个高中同学叫王海龙,一起读大学的时候,他也喜欢吃面条,大学门口也开了一家山西一绝面馆,我们哥俩是常客,经常搭伴一起吃刀削面。当时读书经济条件非常一般,吃面条是最实惠的饭。刀削面一人一大碗,那会好像是二、三块钱一碗,还带一颗鸡蛋,好吃不贵还经济便宜点。王海龙吃面喜欢倒酱油,一碗刀削面,倒上一点儿酱油,就是一顿丰盛的好饭。我在外面读书闯荡和工作中记忆最深刻就是拉面馆与吃拉面的事了,呼和浩特市的兰州拉面馆到处林立,这样的拉面馆都是回族的百姓开的。基本是外地甘肃、兰州、青海那面的老板,店面不是太大,大多数是亲戚或者夫妻共同开的店,进入饭店都有一股清淡的牛羊肉膻味。牛肉拉面的汤卤一般都是牛肉和牛骨头熬制成的,熬好的卤汤清澈飘着乳白的牛油花。呼市有一家苏氏牛肉面连锁店,它的卤汤里还放着大萝卜片一起熬,味道很好,非常不错。拉面也是手艺技术活,面要和的有火候,微硬才更筋道,听说里面放了一些筋道的食用添加剂,才能使拉面更有弹性,拉起来更有手感,拉面师傅面前一条长长的面案板子,一团面揉来揉去,进来的食客,谁要点上一碗面,师傅就开始拉,一根粗面在师傅的手里拉来拉去,像变戏法一样,一变二,二变四,反反复复拉,分分钟拉出一碗粗细正好的面条。拉面圆的扁都能拉制做成,毛细,韭叶等,一碗拉面浇上一勺清悠悠的牛肉汤,拉面馆炒的特制油辣椒放上一二小勺,面和汤立马浮起一层红辣椒的油花,辣椒油香且不辣。牛肉汤的清香味伴着根根筋道的拉面随即捞如口中,飘然间能让你回到西北青海高原和美丽兰州城的感觉。广阔的大西北以及中国的各个大中小城市都有兰州拉面的一席之地,我曾外出旅游,在海口停留两天,感到海口的饭实在不适应北方人的口味,一碗米饭,一份金针菇或者一分小白菜用锡纸盒装着,浇一些汤汤水水的汁,烤着蒸着吃,味道虽然清淡,却难以下口吞咽。但是在小小的海口孤岛上,兰州拉面馆确有好几家,即使在天涯海角也有它的立足养家之处。进店点了一碗拉面,味道几乎如出一辙的正统,里面没有一点咸海水和南国岛屿饭菜的味道,这就是传统正宗的中国兰州拉面,无论走到什么地方也不会失去它的味道和光泽。听说兰州拉面已经打开了欧洲的市场,走到了世界各个城市角落。但愿一碗拉面,让世界上所有的人都知道中国的拉面文化,也能让西北兰州城和这个优秀的民族名扬天下。</p><p class="ql-block"> 山西大同是刀削面的传承发源地,如果说我和父亲当年在故乡宝昌镇下饭馆吃的刀削面让我流连忘返的话,真真到了大同,才能尝到和体会到山西一绝刀削面的味道和情感。来古城大同工作已经四年多了,可以说刀削面一直伴随我的工作和生活,不离左右。这座古城和刀削面有着不解之缘,可能缺了一碗刀削面,古城大同也就缺了一张中华饮食的名片,在山西地区,大同的刀削面屈指可数。这座古城关于刀削面和各种师傅的店名以及连锁店的故事能说上一连串。关于刀削面起源的故事和传说非常多,山西大同是通往塞外草原的咽喉要道,古往今来就是军事要塞,狼烟烽火不断,也是历史上北魏的重镇古都。有个小故事比较贴近山西刀削面的起源,在宋末元初,蒙古鞑靼侵占中原后,建立元朝。山西蒲州府,也就是今天的永济市,当时蒲洲古城百姓纷纷起义反抗元朝,为防止蒲州府人造反起义,将家家户户的金属全部没收,并规定十户用厨刀一把,切菜做饭轮流使用,用后再交回鞑靼保管。一天中午,一位老婆婆将棒子、高粱面和成面团,让老汉取刀,结果刀被别人取走,老汉只好返回,在出鞑靼的大门时,脚被一块薄铁皮碰了一下,他顺手拣起来揣在怀里。回家后,锅开得直响,全家人等刀切面条吃呢,可是刀没取回来,老汉急得团团转,忽然想起怀里的铁皮,就取出来说:“就用这个铁皮切面吧”老婆婆一看,铁皮薄而软,嘟哝着说:“这样软的东西怎能切面条。”老汉气愤地说:“‘切’不动就‘砍’。”“砍”字提醒了老婆婆,她把面团放在一块木板上,左手端起,右手持铁片,站在开水锅边“砍”面,一片片面片落入锅内,煮熟后捞到碗里,浇上卤汁让老汉先吃,老汉边吃边说:“好得很,好得很,以后不用再去取厨刀切面了。”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传遍了山西大地,也传遍了边寨古城大同,从此刀削面在山西大同成了一碗招牌面,滋养着这座古城大同。一碗刀削面经济又实惠,老百姓喜欢,消费的起,大同有好多家非常出名的面馆,如老柴刀削面,东方削面,薛老三等一系列面馆。大街小巷的各种名字面馆更是琳琅满目,但是家家生意都是红红火火,尤其是早点面馆,人满为患,好像大同人如果早上不吃一碗刀削面,一天干什么事都索然无味,精神头也消极了一半儿,由此可见山西人喜欢吃面的程度。刀削面的卤子决定面条的味道和特色,上述提到的几家面馆是各有各的传承和做法。听说大锅熬制卤汤,就是店主师傅自己三更半夜独自熬制,秘方配置和火候肉料把握都是有分寸有诀窍,技术挺神秘,还不传外人。一碗刀削面也是下足了功夫去做,这样才能留住一大批食客和粉丝前来捧场消费,如果来山西大同出差旅游必须点上一碗刀削面尝尝,这样才不会遗憾古城大同的味道和地方的风土人情。山西人爱吃面,也喜欢做面吃,这是一方水土,一方人的饮食情怀吧,把刀削面做好了,也算为古城大同的建设添砖加瓦了。如果远方的朋友来了,我必盛情款待一碗多情的山西大同刀削面!</p><p class="ql-block"> 吃面的最大好处是有汤有肉,简单快速,营养价值也不错,也有不喜欢吃面条的人。一直喜欢吃面可能和我的性格以及籍贯有关系。我祖上是山西灵丘县人,我的父母亲就喜欢吃面,我的爱人一直知道我喜欢吃面,我的儿子喜欢吃面,她也慢慢喜欢上吃面条了。而且我爱人的西红柿鸡蛋面和鸡丝肉面做的也是一绝,味道也不比知名面馆的面条孙色。自己独处时,煮上一把现成的手擀面,把土豆切成条块配上简单的葱花,做成素油卤汁,捞上一碗面,浇上自己做的卤汁,慢慢去享受吃面中的快乐,慢慢去品味岁月中的酸甜苦辣。面如人生,人生如面,做什么事情都是喜欢和坚持,吃食中也能警示我们的生活和做事的点点滴滴,只要懂的感怀生活,感恩奋斗,一碗面条里也藏着人生的春夏秋冬,藏着人间烟火的好故事。手端一碗面,安心暖胃,此生足矣!</p> <p class="ql-block"><b>作者简介:李谨呈,八零后,内蒙古太仆寺旗人,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系毕业,青年作家网文学联盟会员。部分散文随笔、诗歌发表在《诗海听涛文苑》、《大同青年文学》、《长江诗歌》、《克什克腾》、《长安文学》、《当代美文杂志》、《中国乡村》、《西北大秦文学》、《草原诗轩》、《青年作家》、《青春诗刊》等原创文学平台及纸刊上。多读书,走远路,随风记忆碌碌人生的点滴,逐笔耕耘温情岁月中的往事。</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