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学生的朗读

晏玉学

<p>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新课标》对朗读的总要求。评价学生的朗读,应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可从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朗读的评价要以内容的理解、把握为基础,要防止矫情做作,不能为了朗读而朗读,不能让学生过分摇头晃脑、夸张表演、拿腔作调。朗读要提倡自然,还原人物话语里的情态,入乎文,入乎心,入乎情,像说话一样自然而然。</p><p> 评价有两个功能:一是激励功能,二是导向功能。所以评价要有激励性、针对性、指导性。由此看来,评价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朗读兴趣的过程,是学生找出自己与训练目标的差距信息的过程,更是提高学生朗读水平的过程</p><p> 一、赏识评价,让学生敢读</p><p> 高年级课文篇幅较长,一些孩子认字慢,再加上不喜欢朗读,课上没时间读,课下不能自主朗读,所以读起文章来磕磕巴巴,多字少字,甚至部分孩子惧怕朗读,连最起码的单独起立面对大家大声朗读的勇气都没有。从这些孩子的发展出发,我们教师需要用发展与欣赏的眼光来肯定与激励学生,适时、适当的激励有利于激发孩子们的朗读兴趣,树立自信。</p><p> 二、诱导评价,让学生爱读</p><p> 小学生由于朗读得少,语感、朗读节奏感都需要培养,孩子在朗读中出现漏个字、加个字的现象也是难免的。这时,教师可以指名让其他学生再读,可以这么说:“谁能一字不差地读下来?”这时,原来读的这个孩子就会知道自己读错字了。可有时孩子们的朗读错误百出,或是对朗读材料明显处理不当,教师如果也一味地夸“棒!”“好!”就是不负责任;若是见孩子的表现与自己的要求相差甚远,教师干脆用“谁再来”的方法另请高明,频繁地换学生,直至找到高手,才啧啧称赞,这也是不可取的。好的老师应当善于巧妙、机智地诱导评价学生,做到引而不发。一位老师上《桂林山水》,要求学生用读来表现漓江水的美。第一个学生读得不够好,她说:“你读得很响亮,可老师还没欣赏到漓江水的静、清、绿呢!”第二个学生有进步了,她评道:“呀,这下,我看到漓江的水了!它是那么的静、清、绿,好美啊。”多聪明的老师!特意把最能表现漓江水的语句依着学生的样子重复朗读一次,像是模仿又像是示范,实际在强化朗读要领。在这种形象、生动的语言诱导下,每个学生都能心领意会,读得趣味盎然。评价切忌急切性,有的老师赶时间,对学生的朗读草草评价或是不评价。教师要针对学生的朗读进行巧妙的评价。如:读《索溪峪的野》一文中读写山具有惊险美的句子时,我这样评价“你能把这里的山读得再惊险些吗?”学生听了,马上意识到自己读得感情不到位,应该更进一步读出山的惊险。然后,我让一组学生进行比赛,挑战朗读,直到把感情读得淋漓尽致。</p><p> 三、恰当评价,让学生掌握技巧</p><p> 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以从朗读的态度、朗读的内容、朗读的声音、朗读的技巧、朗读的情感等方面进行。评价要准确得体,切忌模糊。如“你读得真棒”,“太好了”等等,这样的评价不具体,教师应对学生的朗读情况具体说说好在哪儿,有哪些不足之处。因此,学生读后教师要及时地给予具体的恰如其分的评价,并且要让学生知道自己哪个地方读得好,哪个地方需改进。“你读得很流利,速度放慢些情感就能更好地表达”。“你读得很认真,如果能在课后用这样的态度多练几遍,相信你会读得非常流利”;“你把小女孩的可怜和作者对小女孩的同情的语气读出来了,如果能把字音读准就更好了”。这样的评价语,对朗读技巧作精确分析,学生练起来有章可依,朗读能力会逐渐提高。也正是这些准确得体的评价语言使学生对自己的朗读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在一次次练习中扬长避短,所以很快就有了进步。在对待学生失败的朗读时,绝不可用生硬的语言一口否定,教师要运用巧妙的评价语言加以引导、帮助,这样不但避免了学生的尴尬,还维护了他们的自尊,学生在纠正了错误的同时,还会更有信心的投入学习。</p><p> 四、多元评价,让学生多读多悟</p><p> 朗读评价有很大的局限性。受时间、空间的制约,每一个体被评价的机会有限。因而我们要提倡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主体除了老师、同学外,还可以是学生本人、家长等。课堂上我们不妨多让学生作自我评价,自信的学生会说自己读得不错,那就得让他再道道理由,这样学生势必进一步说出自己的感受;如果认为自己读得不好,就给他机会再读,或是让他与前面读得好的同学作比较评价后再读。也可以让学生下去找自己的伙伴读,或是在合作小组中读,互相评一评、议一议。朗读有听众、有评价,在这样轻松、自由的能表现自我、能够与同伴们交流的空间里,学生的朗读兴趣会越来越浓厚。学生评价他人、被他人评价的机会增多,受评价的空间增大,多读多悟无疑会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p><p> 五、个性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p><p> 由于自身的素质、家庭条件、生活经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感悟的角度不同,对朗读的处理也各有千秋。我们在评价时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感受,鼓励学生自我理解。如:学生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时,一个同学想到久征的战士好久都没回家了,战争让很多家庭不能团聚,非常痛恨战争,所以读得愤慨;这时一同学说:“战争不能胜利,战士们久征未归,晚上望着月亮思念家乡,应该读出渴望回家,渴望见到亲人的情感。这两个同学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人物的感情,对同一个句子读出了不同的感情。每一种朗读处理都是不同感情的体现。这时,我分别用“战争给人们带来了苦难,真是令人愤慨”;“你能从另一个角度出发,表达自己的见解,令人钦佩”一一作了评价。施以个性化的评价,能有效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促使每位学生全力投入,尽情发挥,取得进步。</p><p> 总之,教师的评价要准确得体,生动丰富,机智巧妙,诙谐幽默,独特创新,教师应注重评价学生朗读的方法,通过对学生朗读的评价,调动学生朗读的兴趣,提高学生朗读水平。</p>

朗读

学生

评价

读得

教师

孩子

漓江

自己

感情

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