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龙应台在《孩子,你慢慢来》里描述到:</p><p>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p> <p>请等等我,我想多一些时间来体验</p> <p>这些话是不是似曾相识:</p><p>快点吃,饭都凉掉了;快点起床了,上学要迟到了;</p><p>快点睡觉啦,明天上学起不来了;</p><p>作业怎么还没有做好啊?</p><p>你到现在衣服都没穿好吗?</p><p>很多家长都说:我们家孩子,太磨蹭了...</p><p><br></p> <p>对于孩子“磨蹭”,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区分孩子 的“慢”和“磨蹭”。 </p> <p>很多时候并不是孩子故意磨蹭,而是他们本身各方面发育未成熟,在很多事情上无法做到像成人一样干脆利落,他们需要花时间去体验一切成人习以为常的活动,而且,绝大情况都需要反复尝试。</p> <p>一次有位妈妈急匆匆地来接孩子放学,妈妈见孩子一直拿着鞋不穿,就对小女孩说了一句:“能不能快点穿,我们要晚了?”</p> <p>结果小女孩她马上怼了回去,对她的妈妈说:“我已经在快了,我是小孩子本来就比较慢”、“今天的鞋子左右两边不好分!”</p> <p>瞧:孩子当时并不是拿着鞋玩,而是因为在分辨鞋子的左右。衣服反复穿不好,也许是因为小手还不太灵活。</p><p><br></p> <p>吃饭慢,可能是因为孩子在体会食物的颜色、触感、味道等。孩子需要协调大脑、嘴巴和手共同协作,这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挑战。</p> <p>很多事情在成人眼中是磨蹭、拖拉,其实只是孩子正常的节奏。</p> <p>之所以成人忍不住催促,是因为成人往往把自己的标准强加给孩子,孩子达不到时,成人心里往往会烦躁、焦虑,害怕孩子慢了被落下,更担心真的落后了就晚了。</p> <p>因此,就会不断催促着孩子向前跑,却忘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律。</p> <p>如果我们忽略孩子自身的发展特点,而一味指责、埋怨、催促孩子的“拖拉”,甚至是替孩子做好一切,这些行为反而会强化孩子的拖拉,让“假”拖拉,变成了“真”拖拉。</p><p><br></p> <p>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大环境下,人们越来越注重效率,而随着人们的教育意识提高和在“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育儿观念影响下,很多父母对孩子进行早教的时候,都急于求成,没有起到期待的教育效果。</p> <p>家长们在害怕宝宝输在起跑线上时,却忘记了:人生不是短跑,也不是中长跑,是一场马拉松——马拉松从来没人抢跑,因为绝不会“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孩子,你一定要慢慢来!而作为家长,只需要,陪着自己家如同蜗牛般慢行的宝宝前行即可。</p><p><br></p> <p>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慢慢发酵、循序渐进。当孩子接触一个新事物,采用他们最自然、自主地去尝试、去学习时,家长们却嫌弃这个自然的学习过程太缓慢,于是“拿着小皮鞭在后面催”,或者拿“绳子”拖着他们走,拼命的催促孩子前进,只求速度,不看过程。或许这种方法能让孩子快速的掌握某个技能,但同时也让孩子错失了很多人生美丽的风景,甚至让亲子时光变成了互相折磨。</p> <p>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我们催他、唬他、责备他,拉他、扯他,甚至想踢他,可我们却忽视了一件事,孩子像蜗牛一样,已经尽了全力。</p><p><br></p> <p>孩子,你慢慢来!我们等着你,陪伴着你按你的发现节奏来…</p> <p>当我们放慢脚步时,</p><p>我们会发现孩子的内心是善良的,</p><p>孩子的眼光是率真的,</p><p>孩子身上有生命中最初最美好的一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