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加利西亚自治省位于西班牙偏远的西北角,西临大西洋,远离政治中心和经济发达地区。我们进入加利西亚后便沿着海岸线一路向北。沿海地区是其经济的主要支柱,城市都很现代化。海滨风光宜人,游艇密集是渡假休闲的好去处。山区比较贫穷,在西班牙可谓名列前矛。<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首府是圣城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Santiago de Compstela 上图),我们今晚的目的地。</span></h3><h3><br></h3><h3><br></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加利西亚的历史很长,几千年来多个民族轮流上台扮演着统治者的角色,光加利西亚王朝就不止一个。其他的略过不表只说点与西班牙王朝有关的故事。</p><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p><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中世纪西班牙主要的基督教王国有四个,分别是卡斯蒂利亚,莱昂,阿拉贡和纳瓦拉。西班牙国旗盾面中心图案就是由这四个古老王国徽章组成的。四个王国中除纳瓦拉实力差点外,其他三位轮流当老大。1035年,当时的老大阿拉贡的桑乔大帝去世,他的小儿子费迪南(时任卡斯蒂利的伯爵)开始展露头角。在他的治下卡斯蒂亚王国开始崛起,一举取替了阿拉贡的地位。然费迪南并未止步于此,他的雄心大志在于统一大业,为此他励经图治最终收复莱昂王国,成为了第一位卡斯蒂利亚-莱昂王国的君主,史称费迪南一世(Ferdinard l)。1065年,费迪南一世去世,生前给三个儿子分家产。老大桑乔(Sancho II)继承了卡斯蒂利亚,老二阿方索(Afonso VI)分得了莱昂,最小的儿子贾西亚(Garcia II)则得了西北部地区,另立门户建立加利西亚王国。此时的最后一位葡萄牙伯爵是努诺.门德斯(Nuno Me des),他乘年轻的贾西亚二世势单力薄立足未稳之机发动了叛乱,欲夺取加利西亚领土顾自称王。面对挑战贾西亚没有退却,遂起兵迎敌。1071年1月18日双方在佩特罗索拉开了架势为王权归属拼死一战,史称佩特罗索战役(Battle of Pedroso)。结果偷机不成的努诺反被贾西亚所杀,葡萄牙归入加利西亚王国的版图,只能继续称臣。但贾西亚二世万没科到是螳蜋捕蝉黄雀在后,灭顶之灾这次来自于他的两个哥哥。1072年大哥桑乔联合老二阿方索进攻加利西亚,为了利益毫无袍泽之情,置其兄于水火之中。加利西亚王国实力本就薄弱,在两个强国的逼迫之下不堪一击,最终战败,王国被俩位哥哥瓜分,贾西亚则惨遭放遂塞维利亚,葡萄牙伯国也随之归了桑乔二世,开始了被卡斯蒂利亚-莱昂王国统治的历史,直到阿方索一世取得独立为止。正是因此地理和历史上的原因,加利西亚在语言和习惯上和葡萄牙更接近,反而和西班牙主体的卡斯蒂利亚-莱昂比较疏离。</p> <h3>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与罗马和耶路撒冷并称为基督教的三大圣城,1985年收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由此诞生出的"圣雅各朝圣之路"的西班牙段和法国段分別于1993和1998年被列为单项世界文化遗产,是全球三条世遗徒步路线之一。</h3><h3><br></h3><h3>圣雅各大教堂也称使徒大教堂是这座城市的发源地,现在已然成为该市标准的形象代表。衪是世界上仅有的三座建在十二使徒墓穴之上的教堂之一,另外两座是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和印度金奈的圣托马斯大教堂。我们慕名而来,尽管已经夜幕降临,安顿好住处后仍迫不及待赶往老城区一睹大教堂的风采(上图)。</h3><h3><br></h3><h3>北方的冬季气候变化无常,多雨寒冷不适合旅行,唯一的好处是人少。夜晩的奥布拉多罗广场游人寥寥,教堂正立面在灯光照耀下通体发着光。尽管来之前多次看过大教堂的照片,但当亲眼目睹衪的风采时还是被其壮观场面所震撼,为宗教与建筑艺术的完美结合而赞叹不已。抛开宗教对信徒的震摄力不说,单就其建筑成就而言便足以名垂青史,承受的起"世界文化遗产"之美誉。奥布拉多罗广场的夜景很美,建议不要错过。</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根据传说的记载,圣雅各(指大雅各)于公元44年在耶路撒冷殉教之后,他的遗体被其信徒运回了他热爱的西班牙埋葬,地点就在圣地亚哥。后来经年日久加之战乱这墓穴就找不到了。814年,一位名叫佩约拉的隐士,偶尔之间循着星星发出的奇异光亮的指引,发现了圣雅各的墓穴和圣骨。这一惊人发现立刻被告之了当时的阿斯图里亚-加利西亚国王阿方索一世(AD719-842在位)。国王随即下令在墓穴之地修建了一座礼拜堂,他自己则成为了第一位朝圣者。AD829年,礼拜堂改建为教堂。AD899年,莱昂王国阿方索三世下令将教堂重建。于是乎以教堂为中心逐渐发展为一座城市,当地人为她取名"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即"星光之城"之意。由此而引发的朝圣热情,逐渐形成了持续长达一千多年之久的朝圣之路。这条路由最初经典的800公里路线拓展至今天多达22条分支的欧洲文化之旅。</span></p><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br></span></p><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AD997年,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被穆斯林占领,科尔多瓦的哈里发下令将大教堂重建。教堂的大门和钟等圣物被拆下,命令基督教王国的俘虏运送到了首都科尔多瓦,安装在大清真寺内。</span><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1236年,当费尔南多三世国王从穆斯林手中夺回了科尔多瓦之后,他即下命将这些圣物由穆斯林战俘运送到了莱昂王国首都托莱多,安装在圣母玛利亚大教堂中,以其人之道 还治其人之身。</span></p>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现在的大教堂始建于1075年阿方索六世统治初期(1072-1109年在位),为主教所在地,由大主教迭戈.佩莱兹资助(Bishop Diego Pelaez)建造。这座主教座堂以法国图卢兹罗曼式教堂为模板,选用花岗岩和大理石石材,断断续续的建造过程跨越了整个12世纪。其间停工数次,直到1122年才砌上了最后一块砖石,但并未彻底完成。最初的设计师是伯纳德大师((Bernard),之后由埃斯特万大师继续( Master Esteban),他为这座辉煌的建筑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工程的最后阶段小伯纳德也参于了设计。以后的数个世纪里,对大教堂扩建和修善一直都在继续,尤其是16、17、18世纪。</p><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p><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圣诞节前教堂广场上人工搭建了局部景观,竖起了圣诞树装饰了彩灯,以烘托节日的气氛(上图),也为严肃的宗教场所添加些许轻松和欢快的气氛。</p>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围绕着大教堂而形成的古老城区也属于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原汁原味地保留着过去的样子。街巷中辅着石板路面,沿街的房屋配着长长的拱廊,老式的街灯和店铺的招牌同样是看不到一点现代的影子。(上图,下图)</p> <h3>第二天参观大教堂和博物馆,可惜老天不帮忙,一早出门就下雨,天空阴沉沉的浓云压的很底。直到午后才有所好转。</h3><h3>上网搜了张大教堂的航拍图(上图),整体佈局显示的很清晰。大教堂采用罗曼式拉丁十字造型,面西座东。东西两侧的大门均对应着一座广场,南北两端也各有一个广场。四座广场正好位于十字架的四个点,每个广场各有不同的特色,是外部参观的重点。</h3> <h3>奥布拉多罗广场(Praza de Obradoiro 上图),加利西亚语意为"作坊",中文译为"石匠广场"。这座面积最大的广场即是大教堂的主广场也是古城的中心,周边被四座重要的建筑物围绕,分别象征着四种权利。</h3> <h3>广场中心地面上刻有扇贝标志的"卡弥诺朝圣之旅"铭牌(上图),以此为圆心放射性地发散出八条线,以纪念"卡弥诺"徒步路线被收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同时也以此作为朝圣之旅的终点。</h3> <h3>广场西边的拉霍伊宫(Pazo De Raxoi)。建于1766年,政府机构所在地,为世俗权力的像征,和代表宗教权力的大教堂遥遥相望。</h3> <h3>广场南侧是圣哲罗姆学院(Colexio De San Xerome)。1501年建立的大学。</h3> <h3>广场北端的天主教双王酒店(Hostal do Los Reyes Catolicos),文艺复兴式建筑,由西班牙双王(伊莎贝女王和费迪南二世)下令修建,作为朝圣者最后的住所和医院使用。设计者是恩里克.埃加斯。今天这个最终的宿营点早已改建成一座豪华的五星级酒店(而且自称为世界上第一座酒店),服务的对象面向的是富有的群体,一般的人不可能问经。但据说每年仍会有一定的名额为朝圣者保留,以抽签的方式获得入住名额,这该是所谓"不忘初心"的作法吧。</h3> <h3>圣雅各大教堂(Santiago de Compostela Cathedral 上图)是广场上的主要建筑物。教堂正门奥布拉多罗正立面精典的巴洛克建筑艺术,集中了设计师、雕刻艺术家和工匠们的全部才华,为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主门正立面从初建开始设计风格经过了多次改建,最大的变化发生在16世纪至18世纪之间,最终定格在巴洛克风格上。</h3><h3><br></h3><h3>正面最高处的中心人物是圣雅格(或英语的圣詹姆斯),下一层两边分别是圣雅格的两大门徒,身着朝圣服装的阿纳撒修斯(Athanasius)和西奥多(Theodore)。两者之间是一瓮坛,有点点繁星和白云上的天使陪衬,意喻着隐士佩拉约在星光和天使指引下发现圣墓圣骨的过程。两座巴洛克风格的双塔高耸入云,同样经历了几𠆤世纪的修建过程。塔高75-80米。左侧的北塔名为"Torre da arraca",代表了圣雅各的父亲西庇太(Zebedee)。右侧的南塔叫做"Torre das Campanas",代表了圣雅各的母亲玛丽.莎乐美(Mary Salome)。此外还有很多的圣人和使徒雕像。</h3> <h3>这座"荣耀之门"(Portico da Gloria上图来自网络)原来立在大教室正门入口处,为欢迎经历风雨艰辛跋涉的各位朝圣者,祝贺他们成功完成了朝圣之旅。这件雕刻艺术品是大教堂中最为珍贵的文物,现保存于教堂博物馆中,有着镇馆之宝的尊贵地位。可惜我们运气不佳,因为其正在维修之中,暂不对公众展出,实为一大遗憾。</h3><h3><br></h3><h3>"荣耀之门"的设计者马修大师(Master. Mateo)受莱昂国王费迪南二世的委托,于1166-1188年创作了此门,但大门的最后完成安装是在1211年。费迪南二世于1188年去世,没能亲历他所委托的作品问世。大门完工之后便只能作为礼物献给后继者莱昂国王阿方索九世。</h3> <h3>荣耀之门<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由三座圆形拱门组成,每一拱门对应着其身后一进大殿,中央拱门最大,俩侧拱门较小,全部由各式人物雕塑组合而成。整座大门</span>共含有200多个雕像,人物形象栩栩如生。<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全部来源于启示录和旧约,其中包括圣雅各本人。上图是十二使徒之一(来自网络)。</span></h3> <h3>大教堂内部保留着罗曼三殿式结构,中殿宽大,两边殿较窄小,以圆拱柱式支撑分隔。罗曼式桶形拱顶。上图为中殿。</h3> <h3>教堂有二层可以参观,殿长90米,拱顶高22米,从高处感受比较明显。</h3> <h3>罗曼圆拱柱式支撑(上图)</h3> <h3>主祭坛金壁辉𤾗,木质镀金,巴洛克风格。圣雅各镀金雕像置于正中,被门徒和众天使簇拥着。整座祭坛建在圣人墓穴之上,那是9世纪最初的教堂位置。</h3> <h3>祭坛背后两边各有一楼梯,其中之一引领着朝圣者至雕像背后的圣徒室(Camarin de Apostal),信徒从背后拥抱圣人,至此完成朝圣的最终一步。该传统从1211年流传至今,说是能为朝圣者们带来好运。</h3> <h3>搜了张图,从背后拥抱圣人如图所示。</h3> <h3>另一楼梯向下通向墓穴(Cripta de Apostol Santiago)。地穴中保留了一世纪圣雅各墓葬的部分外墙。银棺于1884年被教皇历奥十三世认证之后放置在此(上图),以供奉圣雅各的圣骨和遗物。楼梯和内部空间很狭小,需排队等候拥抱圣人,但无需购票。我们来的季节鲜有旅行团和朝圣者,省去了排队的麻烦,人满为患时排队之长无法想象。</h3><h3><br></h3><h3>圣雅各,也称雅各伯或大雅各(Santiago Maior),英文称圣詹姆斯(James the Great),用以区别同为圣人的小雅各。他是耶路撒冷的犹太人,渔民,耶稣十二门徒之一,并且是第一位追随耶稣的门徒。据新约记载,圣雅各的父亲是西庇太,母亲莎美乐是耶稣之母玛利亚的妺妹。一日,当雅各伯与父亲和兄弟约翰在海边补网打鱼时,受到了耶稣的招唤。兄弟二人立刻便撇下父亲和鱼船追随耶稣而去。他本性爆烈,有"雷之子"之称,后在耶稣的教诲之下及圣灵的内住让他彻底发生了变化,成为一个宽容大度,能接纳众人的使徒。他追随耶稣的初衷是心怀"犹太复国""挣脱罗马帝国的统治"的热情。但在亲眼目睹了耶稣基督复活之后,才激发了宣扬褔音的激情,成为原始基督教社团的核心之一。大雅各曾经前往西班牙传教七年,地点即在他现在的埋葬地圣地亚哥。当他返回耶路撒冷之后,主持了该教区的管理工作。公元44年,希律王基帕一世兴起对教会的改革。大雅各被人诬告而被捕,遭不公正审判被处以斩刑,成为第一位的殉教者。大雅各的标志为扇贝贝壳(Concha),因为他在追随耶稣之前一直以打鱼为生。圣雅各之路的朝圣者和徒步者们均佩戴着此标志。</h3><h3><br></h3><h3><br></h3> <h3>大香炉(The Botafumeiro上图)是大教堂的另一重要圣物。重53公斤,周径1.5米,高20米,是世界上最大的香炉。每当举行弥撒时,由数人用绳索将这巨物揺荡起来,炉内的香味以68公里/小时的速度向四周扩散,以此聚集所有的朝圣者前来。</h3><h3><br></h3><h3>总的印象教堂内部相对比较简洁,大部分的功夫还是用在外观上。宗教气氛十分浓重,各个方位都有监督违规的人在注视着你的举动,感觉很不舒服和压抑。尤其是当他们认准你不是信徒的时候,你便成为了监控的重点对象。。</h3> <h3>大教堂博物馆(Santiago Cathedral Museum)前身为谢尔米雷斯公殿(Pazo de Xelmirez)。罗曼式建筑。这座博物馆被推荐参观的理由多是因为"荣耀之门"。我一般对教堂的圣物堂或珍宝室都不感兴趣,但这次决定进去看看,也是为了这座门。结果大失所望祂却不在展出之列。</h3><h3><br></h3><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博物馆的收藏分为5部分,包括永久收藏,荣耀之门,教堂屋顶,迴廊和考古发掘。上图是永久收藏的一部分。</p></h3> <h3>方型廻廊。密密匝匝都是墓葬。</h3><h3>博物馆很大,分为好几层,主要是大教堂的珍品和圣物,门票15欧元/人。</h3> <h3>上图中是我们见到的四位徒步者,他们负重冒雨跋涉了最后一段行程,终于到达了奥布拉多罗广场的终点标志处。这一刻但见他们彼此拥抱,高声欢呼,击掌庆祝,互相热烈地交流着行程和信息。可惜我未能捕抓到那感人的瞬间。</h3> <h3>四人分别来自不同的国家,彼此并不认识全部都是独行者。其中的男性年长者56岁,从瑞士的家门口出发,一路南行整整走了四个月才到达终点。这位女士来自于西班牙南部,也是独自一人北上,用一个月的时间走完了行程。我不清楚他们是朝圣者还是远足爱好者,但我真心敬佩他们的毅力和坚持,不管各自出于什么目的,但这一路走来必定会对每个人的人生产生巨大的影响。</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銀器匠广场(Plaza das Praterias上图)位于教堂南门。名称来源于该城的银匠行会。广场中心一座四马喷泉(Fonte dos Cabalos)建于1829年。与教堂南门遥遥相望的建筑物是卡比多之家(Casa do Cabido)。</p> <h3>教堂的银器匠正立面是教堂外观唯一保留的罗曼式风格建筑。建于1103-1117年,双开大门,大理石、花岗岩石材。门楣中央是耶稣基督,其余是十二使徒的雕像。</h3> <h3>卡比多之家(上图),一座漂亮的巴洛克风格的建筑,1758年由加利西亚巴洛克大师克莱门特.费尔南德斯.萨雷拉设计建造。最初为大教堂理事会所在地,但在19世纪中叶变成了个人的私产。</h3> <h3>赞美广场(Praza da Inmaculada)也称为煤精石广场(Praza da Acibecheri 上图),位于大教堂北面。acibeche西语的意思为煤精石。煤精石(Black Jet Stone or Gemstone)也称黑玉,是一种稀有的黑色有机宝石,加利西亚是其产地之一。煤精石广场的名称源自一位煤精雕刻家,他在广场上开了一家商店,专门出售他的煤精雕刻作品和手饰。</h3><h3><br></h3><h3>大教堂煤精北门正立面(Porta da Acibecharia)初建于1122年,罗曼式风格,贝尔纳大师设计完成。1758年因火灾被烧毁,残片移置于银器匠大门上。新大门立面以巴洛克风格设计,但在1769年设计方案被推翻改为新古典主义风格,仅留有部分巴洛克的痕迹。看来设计者总是紧随潮流而动。正立面顶部18世纪改建,正中立有大雅各雕像。脚前下跪者为两位国王,分别是阿斯图里亚王国阿方索三世和莱昂王国奥多诺二世。</h3> <h3>敎堂北广场往北是圣马丁.皮纳里奥修道院(Mosteiro de San Martino Pinario 上图)。</h3> <h3>昆塔纳广场(Praza da Quitana/Royal Gate 上图),位于大教堂东面或是后面。广场上有两个大门,一个是皇门(The Porta Real),另一是圣门(Porta Santa/Holy Gate),圣门也称为宽恕门。皇门,故名思意是西班牙皇帝走的门,巴洛克风格,建于1666-1700年间。现在也对参观者开放。</h3> <h3>另一座圣门(上图),紧邻大阶梯。一般情况下都是关闭着,只有在犹太禧年(Jubilee Year)的7月25日圣雅各日才被打开。禧年是7个安息年周期的下一年,约49/50年才轮到一回。圣门开一次实属不易。大门上方正中是圣雅各,两边各一门徒。门两侧各十二先知和使徒雕像。大门的设计者为马修大师。</h3> <h3>大教堂的四座广场基本上沿拉丁十字的四个点分布,除主广场外,银器匠广场小巧而精致也是参观者进出教堂的大门。其次名气大的为昆塔纳广场。我个人比较喜欢煤精石广场,大门正立面也漂亮。总之各有千秋,还可从不同的角度观赏这座庞大的建筑物。</h3><h3><br></h3><h3>这个宗教圣地我们来过了,圣雅各也拜过了。也许是事先做了些功课的原因亦或是天寒阴雨,惊喜并不很多,再加上没有能看到荣耀之门多少有些遗憾。教堂内部缺少维护,与其名气相比有相当的差距,主要看点在外面。圣地的真正意义还是在于宗教本身,作为身外之人缺乏虔诚之心是体会不到真谛的。</h3><h3><br></h3> <h3>从圣地亚哥.德.孔波斯托拉离开后,一路向东偏北方向行驶,到达100多公里外的另一座古城卢戈(Lugo)。这是唯一一座被古罗马时期的城墙环绕的城市。建于公元3世纪的古城墙于2000年收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搜了张卢戈城的航拍图,古城墙依然很完整。</h3> <h3>古罗马城墙(上图),距今1800年之遥。墙高10-15米,全长2117米,有71座城垛,10座城门。这种城墙在古代能起到保护城池的功效。站在城墙之下,见一排排城垛由近及远有规律地起起伏伏,其雄风尤在气势尚存。</h3> <h3>卢戈也是座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城市,被凯尔特人,古罗马人和西哥特人先后占领统治过。中世纪时和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一样也是朝圣地之一。</h3> <h3>登城的坡道右侧竖立着UNESCO世界文化遗产标志。</h3> <h3>古城墙景一。墙宽约有2米多,可以走多远不清楚。不少当地人环城跑锻练身体,或作为步行道通往另一个城门。不远处圣玛利亚大教堂高耸的双塔仿佛随着变幻莫测的云层在游动。</h3> <h3>古城墙景二。城垛和市景。</h3> <h3>古城墙景三。浓云密布下城墙外的田野风光。</h3> <h3>卢戈市政厅广场。</h3> <h3>卢戈圣玛利亚大教堂(Cathedral de Santa Maria),一座建于12世纪的古建筑。经过多次改建各种风格混搭在一起。教堂内部感觉很压抑。</h3> <h3>新古典主义的正立面,1769年改建。</h3><h3><br></h3><h3>卢戈城是我们此行的最北端,从这里便开始向东南折返。按计划今晩要到达蓬费拉达市(Penferrada)。这段路是传统圣雅各朝圣之路的一部分,要经过欧塞布雷罗(O Cebreiro)驿站。据介绍该驿站为朝圣之路上一处重要的停靠点,我们想去一探究竟,体验一下朝圣之路的点滴片段。</h3> <h3>圣雅各朝圣之路西班牙语为"Camino de Santiago",英语为"The way of St. James",简称"卡弥诺"。传统精典路线是从法西边境的小城Saint-Jean-Pied-de-Port开始,沿西班牙北部,自东向西到达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奥布拉多罗广场(上图示)。全程约800公里,所经之处积千年的文化积累与沉淀,共有九处世界文化遗产,大诗人歌德因此有言道:"欧洲是诞生在朝圣之路上"(Europe was born in Pilgrimage)。1987年被欧盟列入欧洲文化遗产,1993年被收入世界文化遗产。2015年第39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又有多条线路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h3><h3><br></h3><h3>一般认为,这条朝圣路线开始于9世纪,从中世纪以来一直没有被中断过,总是有人在走。至现代,真正被唤醒是在1990年之后,每年都会有几万甚至几十万人前去朝圣或徒步或旅行,Jubilee Year甚至达到了50万人。人们分别从自家门口或从欧洲不同的起点开始,经各自的不同路线奔向同一个终点。大多数人以步行的方式,也有人骑行,更有甚者釆用中世纪骑驴或马的方式进行。不管用何种方式方法,自踏上这条路始,便历尽辛苦经风霜雨雪,接受从身体到精神的双重考验和洗礼。现代的大多数徒步者虽然并非出自朝圣的目的,但他们在长途跋涉的过程中,不断地挑战自我净化灵魂和内心,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可谓是一股清流。</h3> <h3>圣雅各朝圣之路的标志是扇贝贝壳,上图是中世纪朝圣者的标志。</h3> <h3>现代卡弥诺路线的标志如上图,也是扇贝贝壳形状,放射状的直线代表了多条不同的路线。上图中的标志是圣雅各之路的另一处终点Finisterre,标志上注明为零公里处,有人认为这里才应该是真正的终点。</h3><h3><br></h3><h3>1970年开始,神父Padre Elias Valina开始为卡弥诺作路标,并且出现了第一本的朝圣指南。朝圣者走完全程之后,可以被赦免他所犯下的所有罪过,得到灵魂的救赎。</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距离卢戈城约70公里的小镇欧赛布雷罗是朝圣之路上比较大的一处住宿点。进入镇子之后却怎么也找不到,一打听才知道这个宿营点原来在山里,大约4-5公里路程。已近傍晩时分,觉得应该不远就进了山。此时天空放晴,一路风景这边独好(上图),还见到一位独行者背着沉重的行囊一步一趋行进在山间公路上,猜测他应该也是到欧赛布雷罗去的。山里没信号GPS不工作,爬了4-5公里还没见到任何标志,心里便开始打鼓。因为前路未卜又怕天黑重蹈杜罗河谷的复辙,便折回了镇子。</p> <h3>回到镇子后天色已晩,到下一站还有一段路要赶,我们犹豫着要不要放弃?LP心有不甘,又再去打听,告之还是在山里一直上去便是,但到底多远不清楚。LP决定再试一次即然来了就别管什么时辰,于是调转车头二次上山,不见标志不回头,最终我们到了。上图是欧赛布雷罗朝圣者的雕塑(来自网络)。</h3> <h3>座落在山里的一座小村落,清一色灰色石头垒的房屋。大通铺的住宿,盥洗室,小卖铺和餐厅,全是专门为徒步朝圣者提供的服务,条件比一般的青年旅馆差些。冬季这里气温比山下低很多,四下里安静的出奇,没有一点人气,十分冷清,除了我们之外没见到其他的到访者。想到那位还在山路上跋涉的独行狭,不知道他何时才能到达这里。</h3> <h3>见这家小餐馆依然开着便拉开门,小屋内灯火通明,一股热浪扑面而来,终于有了烟火气。巴台前坐了几位当地人在喝酒,没有食客。屋里墙上挂满了照片,都是在这里落脚的朝圣者或徒步爱好者留下的,从中可以窥见旺季时的火爆程度。老板娘三十多岁,见有人来有点意外。询问我们是怎么上来了?听到是开车便说不能算数也不能住,她还真守规矩。当得知我们只想吃顿晚饭后,她便忙开了。</h3> <h3>不一会儿就端来一大碗当地人家常做法的汤,份量十足。内容是鸡汤,土豆加类似雪里蕻的菜,对又冷又饿的我来说味道十分鲜美。</h3> <h3>若大的一块牛排才仅仅10欧元(上图)。老板娘挺实在,很健谈,我们从她口中得知,每当旺季这个小村子挤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从不同的方向路段汇聚于此。其中大部分是年轻人,主要以徒步运动为目的,真正的朝圣者占少数。那时节,她的小餐馆也异常地热闹,总被挤的满满的,充满了欢声笑语,她自己也乐在其中。除了经营餐馆她也提供住宿,价格和大通铺有点差距。而她每年只需辛勤工作半年便可维持生计。一条朝圣之路不但"诞生了欧洲",也为这位普通山村妇女提供了生存的经济来源。</h3> <h3>吃饱喝足带着暖意我们告别老板娘,离开小山村时天色已经黑透了。摸黑下山还有60多公里的路程才能到达今天的目的地蓬费拉达(Penferrada)。</h3> <h3>真心敬佩每一位走完圣雅各之路的人,能将自己投入到非舒适环境中的人至少需要极大的勇气和毅力,他们也一定会从中有所收获,愿圣雅各保佑他们。</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