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7月9日,中原名师周雁翎工作室2019省名师骨干第十八期网络研修活动在这个特别的新学期如期举行。本次研修活动的主题是《浅谈小学文言文教学策略》,由来自开封市汴京路小学的赵晗老师主讲,王凤、侯建玉两位老师担任观察员。研修内容分为以下四部分:小学文言文的教学价值、目前小学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文言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文言文教学策略。</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活 动 回 顾</b></p> <p><img src="//:0"> 优秀的文言文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也是中华文明的渊源和根脉。叶圣陶、吕叔湘等语文先辈曾经说过:文言文是中国汉语言文学的瑰宝,不但能提升孩子对汉语言的认识,激发崇敬之情,同时,也能够优雅孩子的言语,丰富孩子们的语汇,当然,对吸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些思想也是有好处的。同时,文言文的教学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人教社在部编教材培训中 ,对文言文教学这样定位的:让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色。</p> <p> 基于上述“初识'这一教学定位,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加强实践,努力探索统编教材文言文教学的基本策略。</p><p><b>策略一:以读为本。 </b></p><p> 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教学首先要让学生充分朗读,读通、读熟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学习文言文更要重视“读”这一法宝。在教材的编排上,14篇文言文课后的习题都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p> <p><b>策略二: 教给方法 理解内容</b></p><p> 文言文学习常常用到“翻译”这个词,那么小学 文言文要不要“翻译”? 我认为,对文言文字词的理解首先要防止这样两种倾向:第一种是置之不理型,认为学生能借助注释以及工具书,自己能把课文读懂;第二种是字字落实型,即对课文中的每一字每一词都不放过,古今对照逐句翻译。 小学文言文的教学中,对字词的理解,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要不走极端,适度而为,防止囫囵吞枣,不加理解地朗读和背诵;也不能拔高要求,逐词逐句翻译。</p> <p><b>策略三:强化语文实践</b></p><p>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加强语言实践,是每一节语文课的任务和要求。在文言文教学中,除了必要的理解,也需要强化语文实践。在教学中积极创新,改变传统的文言教学模式,开展多种形式的综合活动,比如讲故事、表演读、排演课本剧、制作人物书签等,进一步拓展学习途径,于活动中学习语言。</p> <p> 统编教材的文言文教学是一个新的话题,我们要准确把握文言文的教学定位,深入思考,大胆实践,采取有效的策略,提升文言文教学的效率,让传统的经典文化在学生心中扎根、发芽、开花。</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精 彩 发 言</b></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主 讲 感 悟</b></p><p><br></p> <p> 一期又一期的直播,伙伴们都看似风淡云轻,游刃有余。我既羡慕,又着急。特别时准备好的一个主题被其他人“捷足先登”后,我更加着急了。反复斟酌之后,才确定了——文言文教学策略。从确定命题,搜集资料,到制作课件,调试机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修改,出现过一个又一个问题。这一过程,更让我感到“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p><p> 直播的前前后后,伙伴们的鼓励和帮助也如“春风”拂去我心中的焦躁,让我感受到团队的温暖和力量。和闫楠老师交流时鼓励的话语,王凤老师直播经验的传授、及时的提醒,直播时伙伴们留言框肯定的评价,都是这次直播得以顺利进行的助力器。</p><p> 一次经历,一次成长,一份付出,一份收获。让我们在教学之路上不断经历,不断成长,潜心致学,躬耕前行。</p><p> 本次中原名师周雁翎工作室名师骨干培育第18期网络研修活动圆满完成,感谢大家的聆听。</p> <p>总策划:周雁翎</p><p>观察员:王凤 侯建玉</p><p>宣 传:赵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