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我那泗洪的朋友,他叫刘茂好,这名字是他第一次上学,他的启蒙老师我的三伯为他起的。一米七五的个子,年轻时村里有的人说他像高仓健,也有人说他像艾清波。我知道高仓健是日本演员,但我不知道艾清波是何人,也许也是比较帅的那种小伙子。八岁时候他就为家里做不少事情,如割猪草、磨面、拾麦子、逮鱼摸虾等,也为生产队割牛草挣工分。这都是农村穷人孩子必做的事情,有句话叫穷人孩子早当家,这些磨砺应该说对以后的成长是好事。 <br> 刘茂好的父亲当时是村里的民办教师,比起其他孩子,他应该相对比较幸运,父亲一直支持他读书,一直读到高中。高中毕业后,他一直想来上海闯荡,苦于没有人引线,上海也没有什么亲戚朋友,唯一的是儿时伙伴杜大伟在上海装卫星电视,混得风生水起。有一次杜大伟偶然回老家一次,他就去找杜大伟,希望能得到他的帮助,来上海找点事做,但第二天早晨杜大伟偷偷地溜回了上海。这在当时的条件完全可以理解杜大伟为何没有带刘茂好来上海,主要是因为那时刘茂好没有一技之长,同时会带来麻烦。 后来刘茂好去了当地窑厂干了三年,不要小看窑厂的三年对他的磨砺,除了掌握一系列制砖流程以外,翻斗车和一般农用车也开得不错。农村人无权无势,在当时无疑好进的就是窑厂,其实为了生存,他可以放下面子,什么脏活累活都可以干。会开翻斗车这门活,以至于他后来在大学里工作时,学校很多职工都很羡慕他多才多艺。 <br> 一九九六年春天,他有幸去了省城南京,这里必须要感谢他在南京花木基地伊刘苗圃打工的岳父岳母大人,使他先后在南京花木公司、南京汽车制造厂等一些单位工作过。由于他在汽车厂工作过,用他的话说当时能把一辆汽车组装起来。在南京迈皋桥夜市曾摆过地摊卖花,也就是白天上班晚上摆地摊。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九十周年庆典,著名教育家黄炎培铜像落成典礼,中央政协委员黄孟复剪彩,“手脑并用、学做合一”等花艺是刘茂好设计的,得到当时有关校领导和一些国内外嘉宾的高度赞扬。 刘茂好最大的优点就是好学和坚持,高中毕业后报考了江苏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曾在南京师范大学老校区学习过,他的一个班共九十人,他是最喜欢坐在老师最近的前面听课,南师大陆苏老师是他的恩师之一,据说他的另一位恩师是他在杨场联中的初三语文老师孙大明。 <br> 他第一次来到上海 ,是在他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和英语双专业毕业以后,被南京一家医药公司聘为驻上海销售经理,听说后来经过努力拿到硕士文凭。当时住在闸北区上海大学招待所,望着上海大学博士楼,心中十分向往,后来又搬到徐家汇硅酸盐研究所招待所。听说后来搬过好多地方,所到之处认识他的居民都喜欢他,为人诚实守信、仁义厚道和乐于助人。 <br> 他的朋友遍及国内外。上海钢琴家Pole老师还为他演奏过一首《鼓浪屿之波》,同济大学物理学王教授一家都很喜欢他,逢年过节偶尔给他送点礼物,王教授的老伴和孙女把能去刘茂好的家乡泗洪看看一直当作最大的愿望。据说美国华裔医学家曾海燕也曾飘洋过海来看他,还送他一块瑞士天梭手表,说是希望他珍惜时间,为社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日本的木子、清子、苏格兰的Staxi,还有著名的丹麦旅行家龙思波等也是他的朋友;美国音乐人Sdan先生经常飞往世界著名的音乐城奥地利的维也纳演奏,曾为他演奏过一首《乡间小路带我回家》。<br> 救死扶伤是人类最崇高的品德,一个美好的社会,不仅是医生而且是普通百姓都要具有的大爱精神。 人们喜欢刘茂好,也正是他具有这种乐于助人的精神。有一次在上海莘庄地铁站,救了位从地铁电梯上跌落下来的老头,如果不是他迅速把电梯电源开关关上,那位老人可能就没命了,同时在其他人的帮助下把老人送到了医院。他的见义勇为的精神,得到老人的家属以及目击者的高度评价。 还有一次是在上海北京东路一个岔路口,那天下雨,他救了一位被出租车撞倒的意大利女子,为她打伞,而自己浑身淋湿,直到国际医院救护车到达。警察来处理事故,他主动用英语和那被撞伤的外籍女子家人沟通,并为警察作了翻译,事情处理完毕后,警察和那外籍女子及其家人对刘茂好都很感激。也为国际化都市乃至中国在外国人眼里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br> 刘茂好还经常帮助上海老人们做些家务活,比如有些老人家庭空间小,必须要扔掉一些旧东西,刘茂好帮助他们做事情,从来不要人们一分钱。如果是物业为老人们搬东西,哪怕一个旧沙发,也必须要收五十至三百元甚至高于三百元的所谓清理费,看所清理的东西按大小多少和楼层高低定价。 <br> 刘茂好对待乡亲们的帮助数不胜数,来上海打工的乡亲们如果遇到困难,只要找到他,他都尽力帮助。 <br> 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刘茂好这人不贪财。邻居独身老人张妈妈,一个人过日子,女儿在美国,张妈妈在北京五环还有一套房子,一直想卖掉,多次要求刘茂好陪她去把房子卖了,说是房子卖了后,给他一部分钱,刘茂好婉言拒绝,坚持要张妈妈等女儿回来再办理卖房子的事情。“瓜田李下”,这句成语是他在读高中时,他的班主任张秀平老师告诫他的,他读高一时曾借过一位男同学自行车放学后送过一位女同学,没有任何谈恋爱的迹象,不知道怎么这件事被班主任知道了,刘茂好和那位借自行车的男同学被班主任严厉批评了一顿,从那时“瓜田李下”四字使他永远都忘不掉,后来毕业多年后,他的高中同学聚会时再提起这件事,成了笑柄。 还有一件事,美国华裔医学家曾海燕曾经多次由衷要给他钱在上海买房子,他都婉言谢绝,儿时的家训,“苟非我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刘茂好始终没有忘掉。 <br> 江苏泗洪的刘姓都是汉高祖刘邦或者其皇室的后裔。刘邦的故乡是江苏沛县,离泗洪不远。刘邦的诗,“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这种英雄气概,也正是我们所向往的,贫贱出生,也要有鸿鹄之志;刘茂好最喜欢的诗是刘邦的气势磅礴的《大风歌》。 <br> 十年前,我最后一次见到刘茂好,是在上海外滩黄浦江边,和他一边喝着啤酒、撸着羊肉串,一边闲聊,畅聊了好长时间。十年一觉浦江梦,岁月沧桑,后来,他是回到了泗洪,还是远渡了重洋?我不知道。据说他有个姐姐在欧洲,还有位高中时最好的同学在非洲做医生,还有个小妹妹在台湾。他以前经常和我提到这三位,我想他是否去他们那里了。我曾四处打听过,有人说他的欧洲姐姐身体不好,他去欧洲了;有人说他在非洲的高中好同学邀请他去看撒赫拉沙漠和维多利亚瀑布,他去了非洲;还有人说他去了台湾她的小妹妹那里,台北市领导人张志杰,曾经是他陆地的学生。如今尽管我已经和他失去了联系,但他的故事一直在我心中,也在熟悉他的人心中。 浦江之水浪奔浪流,淹没了多少往事,淘尽了多少人物。为你祈祷,好人一生平安,我那泗洪的朋友刘茂好! <br> ——2020年7月10日上海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