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策划 韩晓光<br>顾问 董胜田<br>诗歌 李重民,熊玲娟,韩晓光<br></h5><h5>美篇 戴四维<br>摄影 戴四维,汪胜书<br>音乐 熊玲娟<br>书法 戴四维<br><div> <div><br></div><h3> 从小就听说“一桃墅、二江村、三港口、四勒功”,说的是浮梁北部的四个大村庄。随着对浮梁的不断了解,每当浮梁人谈起浮梁,总会或多或少提到桃墅村。如果与桃墅人谈起桃墅,脸上充满自豪而又惋惜,自豪是他们称,过去的桃墅是“没有买不到的东西,没有卖不去的东西”,惋惜的是昔日的繁荣现已不再。</h3></div></h5> 桃墅村是浮梁县西湖乡的一个行政村,现有人口3400多人,为浮梁县最多人口村委会之一。与安徽东至县交界,从卫星图上可以看出,G35高速公路皖赣省界收费站就在村边。<br> 桃墅村古称桃墅店,是浮北的第一大集镇,有1400多年历史,自古以来盛产茶叶、油茶、木材,是赣北与皖南、浙西商贸往来的重要集散地,商贸繁荣,文化底蕴厚重,有“三街四弄二槽门”之说,是古浮梁地区除景德镇之外的第二大商业重镇,历史上称桃墅镇。不知何时称为“昌北镇”,也许是和景德镇古称“昌南镇”为同时期吧。浮梁有的学者考证,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前月浮梁买茶去”中,去买茶的集镇就是桃墅镇,因为桃墅是离九江最近的一个浮梁茶叶大集镇。桃墅店不仅是个经济重镇,同时还是浮北的行政、军事重镇,很多文献和遗迹都证实这样的过去。桃墅村以汪姓家族为主,耕读文化风尚传承至今,历代中举为官者达数十人,宋代次相汪澈就出生于此。 <br> 桃墅村不仅历史悠久,且景色秀丽,明代即有“桃墅八景”之说,然时过境迁,过去的“桃墅八景”早已被历史的尘埃所覆。近期,我市著名文化学者韩晓光先生,受桃墅村委会之邀,带领几位文化学者,来到桃墅村,新编了“桃墅十景”。本人有幸参加了此次活动,现将(新编)桃墅十景编辑成章,献给读者。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新编) 桃墅十景</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br></b></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第一景 白蛇腾雾</b></font></div><div><div> </div></div></h1> 站在桃墅村,放眼望去,四周都是高山,而横亘南面的大山,连绵起伏,云蒸雾绕,气贯长虹,被称为“白蛇岗”,白蛇岗之来历是否与西湖的白娘子有关无从考究,但“白蛇岗”在“西湖(乡)”却是事实。千百年来,白蛇岗护佑着桃墅村,并将继续荫及桃墅的子孙。韩晓光先生有诗赞曰: 横亘南天亿万年,朝迎旭日暮凝烟。<br>悲欢阅尽尘寰事,倩取诗人入锦笺。 这是站在村子里看见的白蛇岗,雨中的白蛇岗披着神秘的面纱。 不仅是白蛇岗,桃墅村的山岗都显得清新秀丽,婀娜多姿。 村边看群山,郁郁葱葱。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br></b></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br></b></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第二景 古树清阴</b></font></div></h1> 桃墅人说起桃墅,都会向你介绍桃墅村北的一片古杉树林,这是桃墅乡村森林公园。该公园总面积280亩,有各类古木150余株,有七棵笔直的大杉树,其中最大的一棵古杉高37米,胸径1.4米,被评为江西省十大古树之一。诗人熊玲娟女士有诗赞曰: 每从树影认清幽,一入层林暑气收。<br>幸得当年刀斧赦,参天看此尽抬头。 诗人说的好!“幸得当年刀斧赦,参天看此尽抬头。”<div>如此挺拔的大树。</div> 如此绝佳的栋梁之材,能够保存到今天,足见桃墅的先人祖辈的生态意识和为后代留下荫德的眼光。 有这样的古树,现在才有条件建设这得天独厚的乡村森林公园, 公园内花繁叶茂 郁郁葱葱 人们置身于森林公园,犹如进入世外桃源、天然氧吧,顿觉心清气爽。 不仅在公园里,桃墅村留下了很多名贵古木,这是挺立村头三河口的大枫树(数年前)。 村边的红豆杉,此树拍摄时曾被山火烧了一角,所以树叶变成了红色。 村边的大树 汪屋下自然村村口的大树,不仅是村庄的哨兵卫士,而且是村里的天然空调。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font color="#ed2308"><br></font></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font color="#ed2308"><br></font></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font color="#ed2308">第三景 平桥踏雪</font></b></div></h1> 桃墅村的古道上,有一单拱石桥,横跨在桃墅河上,名启秀桥,此地是古代通往安徽的交通要道。该桥建于乾隆年间,属我国典型的石拱桥,整桥长近50米,宽7.8米,桥面全部用清石板铺成,蔚为壮观。韩晓光先生,用诗人的浪漫,想象此桥下雪的景致。诗云: 四面青峰锁翠微,江天万里絮纷飞。<br>平桥踏过无人迹,折得梅花带雪归。 这是启秀桥的全貌。 桥上的藤蔓悬挂桥洞之中,给桥蒙上神秘的面纱。桥中间的那块青石上,还隐约能辨认出一个桥字,其他两字已看不清了。 这是冬季拍摄的启秀桥 在桥头边上,还立着这样的八棱石柱,上面还顶着石帽,石帽打磨相当精致,据说此柱原来有四米多高,当地人叫镇桥石,据专家考证,应该是佛经幢,立在桥边,不仅镇住大桥不毁,也保佑行人出入平安。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h1><b><font color="#ed2308"><br></font></b></h1><h1><b><font color="#ed2308"><br></font></b></h1><h1><b><font color="#ed2308">第四景 溪亭枫晚</font></b></h1> 站在白蛇岗上,向北鸟瞰桃墅全村,可以看见三条溪水汇于白蛇岗下,这三条溪水将桃墅村分为三个部分,三条溪水从左至右当地人分别称为“子河”、“母河”和“公河”,恰好是“一家人”。三溪交汇处,当地人称“三河口”,建有一亭,曰“三溪亭”。 亭边有一古枫,溪亭枫晚,是村民品茶赏景的大好休闲之地。熊玲娟女士诗赞其秋景云: 休道三溪春事好,秋来枫笔写高情。<br>坐听风说水流意,红叶斜晖恰照迎。 三溪交汇处,首先是“母子”交汇,左边是沿村边流来的“子河”,右边是穿村而过的“母河”。 “母”“子”交汇后立即与“公河”交汇,图的左边是“公河”,右边是“母子河”。 在这交汇处就能看见三溪亭和大枫树,枫树对应的山岗有一凹口,从枫树的正面看去就像一支笔架在笔架上。所以“秋来枫笔写高情。”很有意境。 三溪亭前后门柱上书有两副楹联,是分别<div>韩晓光先生撰:</div><div>三溪影映千秋月</div><div>四季茶飘万里香</div><div>李重民先生撰:</div><div>槛外笔枫筛月影</div><div>梦中溪水唤归程</div> 母河穿村而过,过去主要的建筑都是沿河而建 河水清澈见底,鹅鸭嬉戏,柳树成荫,一派生机。 逐水而居是千百年来,民族的习性。 农村中还保留着亲水的习惯,哪怕是淘米做饭,也要来到河边,其实家家都早就安装了自来水。 要是洗衣服,哪怕是大雨,也不怕再淋湿身上的衣服。 岸上的房子已经很少有老屋了,但河边的码头和古树却总能勾起人们的回忆。 这是“公河”,在村庄的东面,可能是水量最大的一支。 下雪的“公河” “公河”岸边,柳树成荫 经过改造的河岸,显得更加美丽。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br></b></font></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br></b></font></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第五景 古店茶乡</b></font></h1> 一千四百多年来,桃墅一直是经济重镇,只是到了近百年,世界的交通状况发生变化,其经济重镇的地位才慢慢失去,而一些精美的明清时期老建筑,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迁往市民俗博物馆,但古建遗址和街面让人还能依稀感受到往日的辉煌。<div>诗人李重民老师深情赋诗曰:</div> 通衢石径辙痕深,商铺依稀变古今。<br>千载纷驰车马客,仙芝长向此中寻。 过去那种繁荣的景象已经消失,但街巷里还能看得一些过去的商铺老店。 “商铺依稀变古今”,有些店面还是楼房。 但青石板路面已经保留不多了,很多青石板路面上都铺上了水泥,这样更便于摩托车行驶,这也是一种“与时俱进”吧。 老建筑还有一些,就是感觉较破败。 这栋老屋中还有私塾的教室。 桃墅有耕读传世的传统,这是过去兴众学堂的遗址。 宗祠是过去桃墅的重要建筑,据说汪氏祠堂有一个总祠,五个分祠,其中的“五股祠堂”和“苦菜公”老屋已迁建到市民俗博物馆保存。这个地方是其中一个分祠堂的遗址。 祠堂的物件记录着过去的点滴。 这是一栋官屋的遗址,是官方的桃墅驿站房间,桃墅过去是浮北的行政中心,清代郑廷桂在其《陶阳竹枝词》中写道,“更有巡厅管窑务,移来桃墅驻防司。”说明这里有军队驻防,其实桃墅历来都是军事要地,据说在民国时期这里还驻扎过国民党海军。 给老屋张灯结彩,说明这里的人还是对过去的眷恋。 当然也有有心人,将老屋进行修缮,保存下来。 桃墅的老人也是一道风景,谈到过去,都会显得激动。 谈天也是一种消遣。 两位九十多的老太,待人还是那样的热情。 这位老太,年轻时肯定是位美女 茶叶是过去桃墅的重要产品和商品,桃墅是茶叶的重要集散地,其桃墅本地产茶叶也名声远扬,这是一张过去茶庄茶叶包装袋的封面,可以看出印制得多么精美。 “仙芝长向此中寻”。虽然桃墅的繁荣保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但桃墅真正保留下来的就是茶叶制作的技艺,其红茶制作技艺传承从未中断,1958年桃墅制作的红茶全部出口前苏联,为中苏友谊做出了凸出贡献,桃墅大队获得“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书记汪庭杰被评为全国劳模,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亲自从周恩来手里接过由周总理签名的政务院奖状,这是属于桃墅全体人民的崇高荣誉。 现在桃墅产的红茶,采用全手工制作,还是浮梁红茶中的精品。今年送北京参展的红茶,全部获得金奖,称得上是“茶中仙芝”。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h1><font color="#ed2308"><b><br></b></font></h1><h1><font color="#ed2308"><b><br></b></font></h1><h1><font color="#ed2308"><b> 第六景 茶园春晓</b></font></h1> 桃墅出产高品质的红茶,与其高品质的生态茶园不可分割。桃墅的茶园是高山有机茶园,其茶叶品质自然高出不少,才能称为茶叶中的“仙芝”。李重民老师欣然题诗赞之: 坪山高邈入云天,雨润风梳雀舌鲜。<br>婉转俚歌传耳际,茶姑恍似雾中仙。 这是桃墅的茶园,看出与低山茶园有什么不同吗?好像没有那么茂盛,其实这就是不打农药,不施化肥的结果, 看近一点,这样的有机茶园,看上去低矮,产量不高,每一片茶叶都是高品质的保证。 茶园周围生态极好,栖息着数十只一斤多重的红嘴蓝雀。足以证明茶园没有打过农药。你还会觉得桃墅的红茶卖的贵吗?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br></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br></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第七景 古道晴雪</b></div></h1> 桃墅过去的繁荣,与其古代的交通辐射分不开,所以桃墅四通八达的古道功不可没,熊玲娟女士美诗颂之: 浮梁此去迹深深,车马铃声似可寻。<br>云雪欲遮繁盛事,石阶偏露百年心。 今天,开辟出部分路段的古道,让人们徒步健身,寻找过去的回忆。 古道虽然不宽,但青石板铺就,当时也算得上的“大马路”了。 曲径通幽处,想当年,有多少客商在这里匆匆而过,又有多少痴情女子在路的那头盼郎归来。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br></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br></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第八景 廊桥花影</b></div></h1> 府前是离桃墅不远的一个自然村,村子虽然不大,却有悠久的历史,曾任南宋枢密使的汪澈就出生于此村(汪澈公元1163年由枢密副使升任枢密使),村庄位于桃墅水边,一廊桥横架其上。村边荷塘鹅鸭穿梭其间,一派田园风光。韩晓光教授赋诗赞曰: 廊桥横跨枕清流,风拂长堤花影柔。<br>最爱炎天听蛙鼓,荷香隐隐漫平畴。 横跨桃墅水的廊桥 可有“廊桥横跨枕清流”意境? 廊桥上看桃墅水 河边的荷花盛开 汪氏祠堂遗址边的旗杆石记录着昔日的辉煌。 鲜花盛开的村庄。 宁静的村庄 舞动的村庄<div><br></div> 下面是笔者在府前荷塘拍摄的荷花。 《红妃群舞》 《倾诉》 《表演唱》 《荷塘嘻鸭》 《莲连蓬莱》 《倚风凝睇雪肌肤》 《莲塘荷影》 《相依》 《掀起你的盖头来》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 color="#ed2308"><br></font></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 color="#ed2308"><br></font></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 color="#ed2308">第九景 波光鸥影</font></b></div></h1> 在桃墅村之北,汪屋下村之南,有一小型水库名曰“竹窠里”水库,是“公河”的水源之一,水库虽然不大,却风光秀丽,微风吹起,波光倒影,白鹭掠水,一派诱人景色。李重民老师赋诗道: 一自鸿蒙天地开,玉龙行迹此徘徊。<br>万山合抱云中镜,时有轻鸥掠影来。 水中倒影,蒙上神秘色彩。 晨曦晚霞,白鹭掠水,不是引人驻足。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br></b></font></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br></b></font></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第十景 花海蝶踪</b></font></h1> 桃墅的春天,惠风和畅,村庄周围,大片的油菜花使桃墅变成金色的海洋,人们置身其中,蜂飞蝶舞,使人心旷神怡。诗人李重民老师赞曰: 白蛇岗下惠风匀,大野流金满目春。<br>蜂蝶不离身左右,往来俱是爱花人。 G35高速穿过花海,不知乘车人有何感受。 《舞蝶》 <div>桃墅(新编)十景就介绍到这里,文字上的十景并不是桃墅的全部,当你置身其中,用心感受,肯定能发现更多的美景,那才是你心中的桃墅,梦里老家。欢迎来桃墅观光。<div> 谢谢阅读!</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