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望海楼是洞头标志性建筑,洞头旅游第一景,历史悠久,几经沧桑最早建于1500多年前的南北朝。</p><p>公元426年前后,永嘉太守颜延之率属下巡视温州沿海,对洞头的秀美山水称赞不已,特意在岛上筑望海楼,休息时前来观赏海景。过了400年,唐代著名诗人张又新任温州刺史。他追寻颜延之的足迹,前来洞头寻找望海楼,可惜当时楼已被毁,于是写了一首诗,诗的大意是:碧蓝的大海围绕青翠的山峰,多么美的景致!可惜前朝贤人构筑的楼亭找不到了,眼前一望无际的,是翻腾的波浪!</p><p>从这以后,不少人慕名前来洞头观赏海景。不过,受当时经济落后和交通不便的限制,再加上明、清两代一段时期朝廷对沿海实行的“海禁”,岛上人烟渐少,望海楼未能复建。</p><p>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三兴”战略的实施,旅游业成为洞头经济新的增长点,2003年区政府决定重修望海楼,请了江西滕王阁重建的设计者陈星文主持设计。2005年1月开工建设,2006年8月主体结构封顶,2007年5月完成内外装修,2007年6月7日正式落成对外开放。</p> <p>望海楼景区的山门为仿清式建筑,采用四柱三间三楼碑楼样式,歇山顶,高12.05米,宽19.4米。两侧墙面为照壁,饰有百岛风光的青石浮雕。山门匾额“百岛一望”,为著名书法家、工艺大师韩美林先生书写。意在登楼巡览,百岛尽在一望之中。“望”又有窗口的意思,望海楼是洞头历史文化的窗口,是饱览百岛风貌的窗口。</p><p>山门的楹联,由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沈鹏先生书写:“一海放千帆,美景难收,为有朝霞托日起;四时妆百岛,良辰未尽,更留明月待潮生。”</p> <p>洞头望海楼是温州市唯一一个以县名冠名的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山清水秀,四季如春,具有岛屿奇、礁石美、沙滩佳、大桥秀、战旗红、风情纯等特点。</p> <p>望海楼主楼,由江西滕王阁第29次重修总建筑设计师陈星文先生主持设计,仿清式建筑,座北朝南,占地700平方米,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楼层明三暗五,高35.4米。三、五层设有外围观景廊,楼顶部置4座小阁,呈众星拱月之势。望海楼竖匾“望海楼”系书法大师启功先生墨宝。五楼横匾“晋唐远韵”集赵朴初先生书法,以时间的概念,从人文的角度,阐明望海楼历史的悠远,传承的长远。三楼横匾“海日天风”集沙孟海先生书法,以空间的概念,从自然的角度,赞颂望海楼凝山海之奇趣,聚日月之精华。</p> <p>五楼横匾“晋唐远韵”集赵朴初先生书法,以时间的概念,从人文的角度,阐明望海楼历史的悠远,传承的长远。</p> <p>望海楼建在洞头本岛最高处,海拔227米,整个景区占地140.9亩,主楼2700平方米,楼层明三暗五,高35.4米,坐北朝南。楼的三层和五层设有观景廊,登楼远望,可看到洞头的概貌,南边是洞头渔港、半屏山,东边是新老城区,西面是七座跨海大桥,北面是大海与岛屿。</p> <p>到此登望海楼应是洞头胜景尽收眼底,应见七桥雄据、五岛连峙、海天美景以及洞头列岛全貌,并与“海中湖”景区遥相呼应。</p><p>可惜!我们登楼这天是雾与细雨交加,时而雾气滿天,时而细雨飘飘,偶尔露出蓝天白云,也是朦朦胧胧!</p> <p>诗词碑廊。</p> <p>从海上岛上看,望海楼是一处绝佳景观;登楼环视,是遍览百岛风貌的绝妙看台;楼内展厅,是普及海洋知识的绝好课堂。</p><p>主楼内1-4层,是洞头海洋文化展示厅。</p> <p>帆锚相依厅。正面是大型贝雕《帆锚相依》,象征着洞头的先民们扬帆而来,定锚扎根,合力开发了洞头列岛。贝雕帆高5.7米,总面积70平方米,用8923斤的野生三角蚌蚌壳打磨嵌制,(对应洞头全县面积892.3平方公里)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贝雕件。贝雕帆上的八个大字“洞天福地、从此开头”,是台湾著名诗人、作家余光中先生所题,他于2010年1月游览洞头,对洞头的县名作了全新的诠释。</p> <p>大厅右侧,放映的是专题片《古楼今昔》,以望海楼的建设、毁损和重修的历程,再现洞头的历史文化,展望美好未来。</p> <p>大厅左侧是大型油画半屏山,旅游业行家赞誉半屏山是“神州海上第一屏”。她和台湾高雄的半屏山遥相呼应,是同根同源的兄弟山。</p> <p>耕海牧鱼厅。展现的是洞头渔业生活概况及相关习俗。以模型、二维动漫、专题片等表现手段,介绍洞头列岛渔船发展简史、海洋捕捞作业方式及海水养殖的发展;展示了洞头民俗八大巧中的渔业生产四大巧及渔业生产的老物件。</p><p>(以下几张照片是牧鱼厅的几组展览图片,图片中的文字可点击照片后放大看。)</p> <p>第一组,洞头的各种渔船。</p> <p>第二组,海洋捕捞作业的方法。</p> <p>第三组,渔业生产的四大巧。</p> <p>从望海楼出来,坐车返回农庄的路途中,领略了海岛风光。</p> <p>我们这一代人都一定数遍看过电影《海霞》。讲述的就是洞头海岛女民兵的故事。</p><p>《海霞》是由北京电影制片厂出品,由钱江、陈怀皑、王好为联合执导,吴海燕、蔡明、赵联、田冲、陈强等主演的剧情片,于1975年8月在中国上映。</p><p>该片改编自小说《海岛女民兵》,讲述了渔家孤女李海霞在中国共产党的抚育下,在与渔霸陈占鳌、潜伏敌特刘阿太等敌人的斗争中,逐渐成长为一名成熟的革命女战士的故事。</p> <p>解放前,洞头岛的渔民李八十四为生活所迫,将刚出生的女儿扔到海里,当渔民刘大伯奋不顾身将婴儿救出时,天边露出红霞,便给孩子取名海霞。李八十四和刘大伯对渔霸陈占鳌的巧取豪夺忍无可忍,在渔行领导自发斗争,被陈占鳌勾结的海匪打死。陈占鳌又下毒手烧死了刘家母子,逼死李大妈,强占海霞家的破船屋。海霞渴望着报仇。</p> <p>洞头岛解放了,解放军的方指导员来到了这里,他用毛主席的教导和革命战士舍己救人的行动教育了海霞,使海霞懂得了许多革命道理。在党的关怀、教育、培养下,海霞和同志们一起克服了种种困难和障碍,组织并发展了洞头岛的女民兵队伍。</p><p>现在岛上有海霞路和海霞民兵小镇。</p> <p>垦礁园。</p><p>洞头恳礁园一个连导航和当地人都不知道的地方。</p> <p>实际上这里就是一个被荒废的景点。在三座礁石的中间连接着两座粗糙网织吊桥。因为年久失修,扶手已坏,钢筋生锈,地上的木板还有缺少。但走在吊桥上还是很稳定!</p> <p>虽说是已荒废的景点,但景色还是不错。</p> <p>海岛渔港。</p><p>作为全国十四个海岛县(市、区)之一,洞头的渔业发展,从木制渔船到现代渔轮再到远洋捕捞,近年来,立足渔业发展现状,大力探索科技兴渔路子,全面实施海洋渔业转型升级战略,推动渔业生产由“汗水渔业”向“智慧渔业发展”转变。</p> <p>公路边上进村路口。</p> <p>海岛夜景。</p> <p>八天的旅程即将结束,明天将返回上海。</p><p>几天来在五位志愿者的精心组织下,大家都玩的开心!收获满满!谢谢你们!!!</p><p>小李师傅,你也辛苦了!车开的又快又稳,谢谢你!!!</p><p>祝同行的各位朋友身体健康!!!</p><p>期待我们再次在旅途中相聚相会!</p><p>再见!</p><p><br></p> <p>2020年7月9日,手机拍摄于洞头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