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之前的拍鳥小記,我的一位老同學姜昆武曾點評曰:“終於見到鳥集了!美,緣,艱難可愛,真不容易。想到另一話題:國畫講究題畫,攝影寫題記好像不太多見,你這題记寫得很感人,拍得不易,為每隻可愛的小鳥,用畫面寫其形,用文字寫其心與情,太妙了。不經心看只是一隻鳥,字里行間卻見天地間萬物生靈,卻如人一般有性有情有喜怒,這樣玩攝影不是每個長槍短砲玩得來的,藝術的延伸又別有一番天地了!”這樣的評說,于我真的是不敢當的,然知我者,昆武也,所言天地間萬物生靈皆有性有情有喜怒,則可謂心有靈犀也!這一、兩年我之所以對攝影樂而不疲,正是在這過程中體味了那一種妙不可言的心靈震撼,一草一木一沙一石尚且有自己的世界,何況是有生命的鳥兒哪!</p> <p>荷花立鳥,是攝影愛好者的主題內容之一,然要出好片真的不容易,除了拍攝對象心甘情願的配合外,還需有一定的裝備和技藝,前者隨緣,後者則主要取決於精力體力,畢竟步入古稀已久,不能再奢望什麼了,能擠入“長槍短砲”的行列,哪怕佔據他們胳肢窩下的一席之地,搶拍到這樣的一兩張,已屬萬幸萬幸了呢。</p> <p>此二幅攝于深秋,草木蕭瑟正如己之入暮年,悲愴之情油然而生,卻見白頭翁立于枯蓬,在風中因勢擺動,心有所感,題曰“白頭戀枯荷,搖曳自多情。”</p> <p>花惹人愛,鳥兒們想來也是喜歡的,看以下幾圖,注意其神情,你能說牠是無意識的嗎?肖玉見此情此景喜不自禁,題曰:“只道肖玉因荷痴,卻有高手細品賞。”</p> <p>秋日荷塘,枯枝敗葉,不復有好鳥相鳴,亦不見蜻蜓飛舞,卻有痲雀兒作風雅狀,雖說少了幾分清新,又何嘗不是別樣的風景?</p> <p> 櫻花小鳥,更是攝影發燒友們的重頭戲,每當櫻花盛開,樹下必定架起成排成排的“長槍短炮”,尤其是西山公園那片櫻花林前,相當的莊觀。與拍攝荷花小鳥相比,這個難度和技術含量更高。鳥兒們要麼不來,任你們傻等,哪怕幾個小時、半天,甚至一整天;要麼來了,牠們的興趣可不是作模特兒,是為飽口福的,你倒是高了興,以為來了一群,總能逮到機會,然小小可愛們全鑽入櫻花深處,讓你只看到花動卻不見鳥影,而稍有動靜,“呼”的一聲全高飛遠去了。如是者,不知要經過多少回合,才能有所收穫,考驗的是執著精神,沒有堅持,就沒有回報。</p> <p>藍喜鵲,又稱山鵲,多出入山林故名。此鳥身材修長,着藍白相間衣裙,相當優雅漂亮,然其叫聲并不悅耳,脾性亦少卻溫柔,曾見一視頻,此鳥與蛇互鬥,最後竟然取勝了,足見其剛烈秉性。</p> <p>俯瞰</p> <p>枝頭木葉盡,獨立何淒清!</p> <p>藍喜鵲的食物較雜,雖喜果子,但以昆蟲等小動物為主。</p> <p>翠鳥的漂亮,在排行榜中是很靠前的,服飾無疑是經過精心設計,無論是色彩的搭配,還是花式的選擇.都堪稱一流,尤以翠藍亮麗耀眼,喚作翠鳥,名實相符!而令人想不到的是,這樣的小家碧玉,居然以捕魚為生,小巧玲瓏的身材,讓牠在出手時迅猛而敏捷。</p> <p>唐詩人盧照鄰有詩曰:“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又曰“比目鴛鴦真可羡,雙去雙來君不見”?他是把鴛鴦看成是忠貞不渝愛情的象徵了,人們也都這樣認為,殊不知這其實是一種假象。鴛鴦,雄者為鴛;雌者稱鴦。在愛情季節,牠們成雙入對優游於池塘,互相追逐嬉戲,的確令人羨慕,然熱戀過後,一接觸到柴米油鹽的具體事務,二者的態度就有所不同了,營巢時雄鴛尚能一起尋覓棲身之所,一般以靠水邊的老樹洞作為首選,有了毛坯房,也會一起拖一些枝葉之類的東西作為舖墊,雌鴦甚至不惜拨下身上的絨羽為床,為新家增添了不少溫馨的氛圍,本以為牠們從此就這樣幸福地廝守在一起永不分離,誰知一旦雌鴦有孕,從產下第一枚蛋孵卵開始,雄鴛先生便遠走高飛了,在長達28—30天之久的孵化期間,雌鴦恪盡職守,除了不得不外出覓食外,寸步不離巢穴。雄鴛的離開是決絕的,妻兒一概拋至腦後,牠要做的只有一件事——換新裝。雄鴛的羽毛的確漂亮,但作為一位男士,只想着把自己打扮得花里胡哨去引誘異性,得逞後便無情地拋妻棄子,這樣的德行就讓人不齒了。知道了這樣的實情,有誰還會去羡慕鴛鴦呢?</p> <p>兩兩水中戲,此鳥獨含情。</p> <p>漸行漸遠終無語,天高水闊任去留。</p> <p> 溫婉的西子湖面亦有風急浪高的時候,每當候鳥遷徙的日子,水鳥們呼嘯而至,在這樣的季節裡,亢奮的發燒友們如同迎接盛大節日似的,在湖邊一溜兒架起砲筒,單等水鳥躍出水面喙含小魚的那一刻。毋庸諱言,如果能拍攝到這樣的塲景,我也會如獲至寶,興奮異常的,然轉念之間又憐憫起小魚兒來了,雖然強肉弱食乃自然界的生存規律,但要親眼目睹那種情狀,還是覺得殘忍了一點。</p> <p>二圖攝于小區邊的河道,見其凌空獨立,仿佛有股脫俗之氣迎面而來,于是題曰:獨立天地間,俯看塵寰事。</p> <p>秋葉繽紛,隨水流去,此鳥居然仔細地在辨認,若有所思,故以“漂”題之,雖隻字,而意韻深長矣。</p> <p>曲院風荷一橋邊,十餘砲筒對着這鳥兒,牠居然不動,這是很少見的,出于好奇我也駐足觀看。過了一會兒,鳥兒像是發現了什麼,終於有了動靜,一步步輕輕前挪,然後低頭細看,大家屏住呼吸,正准備按快門呢,牠老人家卻復歸原態,悠閒地瞅瞅諸位,把那些攝友們氣得罵罵咧咧,顯然是大失所望了,肖玉卻很開心,一是難得這麼近距離這麼從容地拍鳥兒;二是沒有出現小魚遭難掙扎的情景,他們為什麼一定要拍到那一瞬間呢?</p> <p>原來鳥兒們也有好奇心,打破砂鍋問到底,一探究竟,并非只有人類才有的心理。</p> <p>白天鵝和白鷺是我非常喜歡的水鳥,前者不多見,後者比較容易见到。白鷺的美,一在於她體態的悠遊閒雅,二由於牠色彩的潔白如雪。白鷺的長腿使高挑的身材特別優雅,而羽毛更是漂亮,頭上有兩枚長翎羽,枕后生兩條狹長而軟的矛狀羽,宛若腦後梳有兩條小辮,顯得特別有趣可愛。雙翅及背上則披絲狀蓑羽,高飛時,雙翼的振動收放,簡直如詩如畫,妙不可言。另據說,白鷺的胸部腰側及大腿基部生有粉䎃的羽毛,能不停地生長,先端不斷地破碎為粉粒狀的物體,猶如滑石粉一樣清除身上的污垢,保證了羽毛始終整潔如新。</p><p> 相比鴛鴦,讓我們沒想到的是,白鷺才是愛情的堅守者。同樣在產第一枚蛋后,雌白鷺開始孵卵,而雄白鷺除負責覓食外,回到家后竟會換下太太,輪流孵卵,夜晚則讓太太靜臥巢內,自己棲宿于巢旁的樹枝上守護,雛鳥破殼後,亦輪流餵食,這樣的丈夫與父親才是真正有擔當的,不要說動物界少有如此的,即便是我們人類,能做得這麼完美也不多見呢。</p> <p>余心憐白鷺,亭亭臨水立。</p> <p>每年六七月,荷花始盛,池塘裡便可見到母鴨帶着孩子們游泳耍玩,花鴨相映成趣,其景是很讓人賞心悅目的。</p> <p>晨光微熹,湖面一片寂靜,母親一旁守着,孩子們擠在一起還沉浸在美麗的夢境裡,這樣的塲景真令人感動,不由得雙眼濕潤了。媽媽在的地方便是家,有媽媽便是安全的,便可以放心大膽無憂無慮地進入夢鄉,母愛,在這裏被詮釋得淋漓盡致!</p> <p>晨妝。</p> <p>小鴨鴨慢慢長大,能獨自外出玩耍了,站在一片荷葉中間搖呀搖,邊上又漂來了一隻小小的船,耳旁便突然響起一首兒時唱過的歌:“搖啊搖,搖啊搖,搖到外婆橋,外婆叫我好寶寶。“我從小跟着外婆長大,和外婆特別親,兒時的樁樁件件依然歷歷在目,卻已是遙遠的過去了!不要說外婆已走得很遠很遠很遠,媽媽也走得很遠很遠了,用一句極通俗的話說,光陰似箭 日月如梭,人生短暫呀。</p> <p>生生不息,又一批小生命來到了世上,鴨媽媽帶領着孩子們學習游泳與覓食,要想在這個世上生存,必須得有自己的看家本領,人類如此,動物們何尝不是如此呢?</p> <p>這隻小鴨鴨稚氣可掬,懶懶地躺在樹樁上很享受的樣子。旁邊的小朋友問我:“牠是不是找不到媽媽了?我會唱小鴨子找媽媽的兒歌,要不,我唱給牠聽?”我回答道:“看起來牠一點不着急,我猜牠是故意溜出來的,牠不想找媽媽。”“為什麼呢?”是啊,為什麼呢?</p> <p>以下二圖為紅嘴野鴨,顧名思義,其喙呈紅色,與身著黑衣相比襯,簡而美!</p> <p>此水鳥第一次見,不知何名?好好的頭髮染成深紅,配以深藍大氅,似乎不甚協調,幸好內穿一襲白衣褲,倒也差強人意,否則便俗了。從其扁扁的嘴來判斷,是否也是野鴨的一類呢?</p> <p>臨水欲照影,簡樸淑女裝。</p> <p>漂亮小鳥走T臺。</p> <p>微信運動新成員,今天已走近萬步。</p> <p>寂寥枝頭鳥,所思在遠道。</p> <p>偷窺。</p> <p>枝頭小小鳥,稚氣未脫盡。邀我相與戲,嚶嚶皆含情。</p> <p>對面的女孩看過來。</p> <p>證件照。</p> <p>上呼下應,你我朋友!</p> <p>于俯仰間,可有慨嘆乎?</p> <p>這麼漂亮可愛的小鳥入我鏡頭,機會十分難得,這也算是一種緣份吧?</p> <p>嘰嘰喳喳一地麻雀,鳥兒中喜歡扎堆的,似乎找不出有超過麻雀的。如果說鳥國中也有等級層次之分的話,那無疑麻雀只有墊底的份兒,可不是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牠們和老鼠等一起被划為“四害”,若要從“地富反壞右”中歸類,估計得戴壞分子的帽子,現在的這些個年輕孩子哪裡會知道牠們的老老祖宗輩,曾在人民戰爭的銅鑼聲中無處逃遁而幾近滅絕?唉,這樣的歷史不提也罷,還是任由麻雀們把率性發輝到極致吧,“海闊憑魚躍 ,天高任鳥飛“,麻雀也是應該有這樣的權利的。</p> <p>麻雀形象如此兄這般帥氣的似不多,這一回眸,不知秒杀了多少雀兒們呢!</p> <p>故作沉思狀。</p> <p>探究,這精神可嘉!</p> <p>春眠不覺曉。能以這樣的方式沉睡不醒,堪稱一絕。</p> <p>感天動地愛情三部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