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虎头山革命烈士陵园</p><p><br></p><p> 舞钢市东南部的尹集镇有一座小山虎头山,1945年2月,这里发生了一场激烈的战斗,新四军黄霖兵团在此以200多人成功阻击了1500多名日军的疯狂进攻,并歼敌180多人,打出了一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这里是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五师开辟豫中抗日根据地,打响痛歼日军第一枪的地方,这场以少胜多的战斗,在我军军事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誉为中原“平型关”战斗。1945年3月18日,延安《解放军报》以《挺进豫南的新四军五师连续粉碎敌三次扫荡》为题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p><p><br></p><p> 第一章 绾毂中原新四军挺进豫南</p><p><br></p><p> “1944年4月18日,日军为尽快结束亚洲战场的作战,摆脱即将灭亡的命运,调集侵华日军精锐部队19万人,在其华北方面军总司令冈村宁次的指挥下,向河南正面战场发起进攻,第二次河南战役爆发。”平顶山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杨东亚在接受采访时说,“战争爆发后,中共中央高度关注,果断作出了完成绾毂中原(意即由四周向中间进军)战略决策的一系列决定。6月,中央电令新四军五师,尽快进军河南,控制中原。7月25日,中共中央向北方局、华中局和冀鲁豫分局发布了向河南敌后进军的命令。与此同时,党中央在延安积极抽调干部,组建部队,挺进河南,开辟抗日根据地。”</p><p><br></p><p> 接到命令后,新四军五师抽调1000多人组成了豫南游击兵团,由时任十三旅副旅长的黄霖担任兵团指挥长。7月底,作为四路大军之一的豫南游击兵团在黄霖的率领下沿平汉铁路挺进河南,并于11月份进入舞阳南部(现舞钢市)和遂平接壤的嵖岈山地区,兵团更名为河南挺进兵团,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黄霖兵团。</p><p><br></p><p> “日本侵入舞阳后,据守在县城里,国民党残部退守到了泌阳西南部和方城县境内。”杨东亚分析说,“于是,在舞阳、泌阳、方城、叶县四县边区(现舞钢市南部地区)形成了一个空隙地带,国民党的残余武装和一些亲日地主武装就在这一地区割据。要想开辟新区,建立以嵖岈山为中心的包括西平、遂平、舞阳、泌阳、叶县、方城等县在内的边区根据地,就必须将这些反动亲日武装或顽固反共势力清除。”</p><p><br></p><p> 舞钢市东南部的尹集镇,是舞钢、西平、遂平、泌阳的交界处,其境内有一条南北长约5公里的峡谷,峡谷中间狭窄,地形险要,据说以前牛车通过峡谷较窄部分的时候,车轴就会时不时摩擦到谷壁,因此得名摩轴峡。当地人取其谐音喊着喊成了“母猪峡”。母猪峡南连江淮,北接豫中,为战略要塞。母猪峡北侧有一座小山,海拔300多米,1945年2月,这里发生了一场激烈的战斗,使人们记住了这座原本无名的小山——虎头山。</p> <p> </p><p> 第二章 以少胜多虎头山毙敌近两百</p><p> </p><p> </p><p> </p><p> 国民党舞阳县保安大队大队长史聘侯及其土匪武装盘踞在母猪峡占山为王,打家劫舍,祸害百姓,而且他还投靠了日本人,当起了汉奸。</p><p><br></p><p> 1945年2月8日凌晨,黄霖兵团对史聘侯部发动了突袭。据《黄霖回忆录》记载,当时正值严冬,天寒地冻,大雪封山,战士们上山非常难走,一不小心就有滑落山下的危险。经过艰难行军,战士们悄悄来到了史聘侯部驻地附近,发动了突然袭击。战斗刚一打响,敌人就疯狂逃窜,进入黄霖兵团预先设置的埋伏圈,或被歼,或被俘。史聘侯也被活捉。战斗结束后,战士们连夜向嵖岈山转移战利品,仅弹药就搬运了两天两夜。此战使黄霖兵团士气大振。</p><p><br></p><p> 史部被歼后,日军被激怒。他们从漯河、舞阳、叶县等地调集日军1500多人,向占领母猪峡的新四军发起进攻。我军大部分官兵正在母猪峡搬运战利品向嵖岈山转移,只有三十八团一营200多名官兵在虎头山下的尹集镇唐寺沟附近布防警戒。</p><p><br></p><p> 1945年2月11日凌晨,日军发起偷袭。日军行至唐寺沟北约500米处时,被我军哨兵发现。听到哨兵鸣枪报警后,我军迅速抢占了虎头山,利用有利地形阻止日军向母猪峡进攻。日军以为找到了我军主力,迅速在山下架好枪炮,向山头进攻,虎头山上下枪炮齐鸣,硝烟弥漫。战斗从凌晨进行到中午,我军战士临危不惧,打退敌人多次冲锋。阵地上,白雪被鲜血染成了红色,又被炮火的硝烟熏成了黑色。</p><p><br></p><p> 战斗进入胶着状态后,双方都已疲惫不堪。见饥饿疲劳的日军已无斗志,日军指挥官恼羞成怒。他脱掉棉衣,骑上战马高举战刀,声嘶力竭地下令进攻。这名指挥官骑着战马冲在前面,他身后的日本兵号叫着向山顶冲来,山头守卫阵地的战士压力倍增。</p><p><br></p><p> 敌我力量悬殊,我军阵地最终陷落,双方展开了肉搏战。我军一名年仅17岁的战士身受重伤,肠子流出了体外,但他忍着剧痛,手捂着伤口躲到了一块大石头(后来人们称之为“英雄石”)后面,把枪架在石头上向日军射击。当日军指挥官冲到石头前时,他迅速向其马头开了一枪,马被打死,这名指挥官从马上栽了下来。4名新四军战士冲杀过来,奋力将这名指挥官刺死。日军见指挥官死了,顿时阵脚大乱。此时,黄霖率领部队赶来增援,战场局势顿时改观。</p><p><br></p> <p>黄霖在其回忆录中写道:下午4点多,敌人突然开始撤退,按照常规,日军不打到黄昏是不会撤退的,这次十分反常。后经侦察得知,敌人撤退后集中到了附近一处打谷场上,开始焚烧尸体。通过被俘日军之口,战士们才知道,原来敌人的指挥官——联队长(相当于团长)被我军打死了,再加上我军战斗顽强,敌人只好暂时退缩。</p><p><br></p><p> 此战我军共击毙日军180多人,自己也有20多人壮烈牺牲,其中在虎头山山顶阵亡的就有15人。</p><p><br></p><p> 第三章 军民情深青山有幸埋忠骨</p><p><br></p><p> 由于战事紧张,新四军撤退后将在虎头山上牺牲的15位烈士的遗体交由当地老乡掩埋。“当时共有苇子园村、仓房、杨庄等几个村的陈苟秦、张山等四五十位老乡含泪上山,刨开冻土,将英雄遗骨埋在了虎头山上。”杨东亚沉痛地说,“后来,虎头山战斗中牺牲在他处的战士遗骨相继被人们找到,一并葬在了虎头山上。”</p><p><br></p><p> 解放后,老区人民没有忘记这些为国家独立、人民解放而献出宝贵生命的烈士,年年都有很多老乡上山,为烈士扫墓。</p><p><br></p><p> 虽然经常祭扫,但葬在虎头山上的烈士的姓名却没人能说得清,直到2001年,尹集镇唐寺沟村的陈国志老人把其中15名烈士的名单公布出来时,这15名烈士的姓名才为世人知晓。</p><p><br></p><p> 原来,虎头山战斗结束后,一位新四军首长找到在村中较有威信的村民陈苟秦,秘密将15名死难烈士的名单交给了他,并叮嘱他等到抗战胜利后,再将名单拿出来。抗战结束后,国民党反动武装杀了回来,对革命群众残酷镇压,为安全起见,陈苟秦把名单糊进了土墙里。1946年,身患重病的陈苟秦将名单从墙中取了出来,交给侄子陈国志保管。陈国志也像叔叔那样,将烈士名单糊进了自家的土墙里。</p><p><br></p><p> 2001年清明节,尹集镇千余名师生和杨赖孩等老人又上山悼念先烈,陈国志老人才将珍藏在自家墙洞里的15名烈士的名单拿了出来。</p><p><br></p><p> “2001年5月,舞钢市委、市政府经过研究,决定在虎头山建设虎头山革命烈士陵园。2001年10月,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张万年为虎头山革命烈士陵园题写了园名。2002年10月1日,陵园初步建成。省政府将虎头山革命烈士陵园命名为河南省国防教育基地。</p><p>(平顶山市党史资料摘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