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秦岭羚牛舔盐忙(视频)</b> <p>我和羚牛仅十米距离的照片。羚牛看着并没有任何恶意呀!!</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秦岭羚牛--我终于近距离与你见了面</b></p><p class="ql-block"> 秦岭羚牛,头如马、角似鹿、蹄如牛、尾似驴其体型介于牛和羊之间,但在牙齿、角、蹄子等部位更接近羊,是一种大型牛科食草动物。它的两个长而粗壮的前肢,两条短而弯曲的后腿,以及分叉的偶蹄这些特点都使秦岭羚牛能够适应高山攀爬生活。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秦岭羚牛是秦岭山脉的特产动物,是秦岭的四宝之一。羚牛的活动范围常常会跟随气候变化而出现季节性迁徙移动,因此吃食也相应会出现季节性变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自两年前有人在鸟网发布关于羚牛的片子开始,羚牛那特有的长相以及高山攀爬的特性就一直深深吸引着我,也期待有朝一日能同羚牛见上一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功夫不负有心人,好消息终于等来了。接崔浩老师来电,去秦岭拍羚牛的计划开始实施。我和史加龙老师、崔浩老师7月1日驱车到西安与“陜西雄鹰”、程功、奕龙等几位老师汇合,由他们带路一并赶往秦岭宁西林业局桦树评驿站。这个驿站还不错,吃住都很方便。“陜西雄鹰”老师告诉我们,当天拍不好,可以先下山回驿站歇息,明天继续拍摄。老师一句话让我吃了颗定心丸。心想,盼望已久的拍羚牛计划肯定能实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听从老师的安排,我们离开驿站踏上了寻找羚牛的上山之路。据说这条路是秦岭修铁路时施工运料的。在秦岭能发现羚牛的出没和这条路关系紧密。雪天为防止行车打滑,路上被撒了很多盐,没想到竟然意外发现路上沉淀的盐就是引牛出动的根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几十公里的行车路上,我们不时看到羚牛的粪便和尿液,心里暗想,估计不虚此行,发现羚牛大有希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到达目的地,“陕西雄鹰”老师给我们介绍羚牛出没路线及规律,程功老师给我们安排了守候羚牛的最佳具**置,奕龙老师开着车为我们寻找目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坐在车上不停瞭望,离目标越近好像大家都越不敢喘大气。是用600定焦?还是用变焦短头?各自都在心里盘算着。我早已定下决心,把28/300拿在了手上。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一个小时过去了……,仍不见羚牛的面孔。就在大家等得焦急的时候,突然有人小声说,出来啦!别着急下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此时我们发现羚牛开始在路上舔盐,不时还注意周围的动静,没多久它们开始放松警惕,慢慢稳定下来了。我们便开始摇下车窗玻璃打开车门,用车门做依托开始拍摄。尔后又分别离开车门寻找最佳的拍摄位置。此时,大家都是蹲着慢慢前行。从距羚牛百米之外,开始一点一点地慢慢蹲着前行,坚持“羚牛低头慢前行,羚牛抬头静守候”的原则。就这样,我们最后将距离拉进到了约20米。我看看牛,牛看看我,羚牛友善的表情也让我激动的心情慢慢变得平静,好像我就是它们的饲养员,我们是可以信赖的朋友那样。那种“羚牛野性爆发会把人顶死”的说法让我在这种眼神和表情下完全被抛之脑后。我的二杆子劲头又上来啦!一米一米靠近羚牛,距牛10米远时,在我的相机里看到的羚牛是满屏的,也听到身后崔浩老师不停在冲我喊,当心,不能再靠近啦!我才终于回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事后回想的确让我有些后怕,但回忆起同羚牛10米近距离接触的场景时还是有些兴奋的。羚牛毕竟是野生动物,还是体重超吨的野生动物,一般人是不可能这么近距离接近它们的,所以这次和羚牛的见面也让我终生难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此行,不仅拍到了秦岭四宝之一羚牛,还拍到了长尾山椒鸟、血雀、白领凤鹛、鹪鹩、血雉等不少名鸟,可谓收获颇丰。崔浩老师笑着说,傻老头收获最大,不到海南就拍到了长尾山椒鸟,不到百花岭就拍到了血雀,不到甘南就拍到了血雉。运气还是相当不错的。说心里话,此行时间虽短,但拍摄最轻松,收获也最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