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初中理化生组网课教研总结</p> <p> 2019- -2020学年的第二学期,是被疫情拉开序幕的一学期,是拼搏进取、不辍学习的一个学期,是挑战自己在线上教学的一学期,是师生隔屏“斗智斗勇”的一学期,是在网课后期克服“疲惫期”同饶河农场学校线上教研互助成长的一学期,是全组团结协作勤教善研的一个学期。在这个学期里,全体理化生教师勇挑重担、努力奋进、刻苦钻研,在线上教学工作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果。</p><p> 在这个“疫”样的学期我们每一位理化生教师都清楚自己肩上的重担,因为九年级的物理化学和八年级的生物在本学期都要参加中考,八年级的物理和七年级的生物也需为后面的中考打下扎实的基础,这几科都关系到许多家庭和孩子的未来,事关重大。所以即便在这个“疫”样的学期,我们也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大家都希望能在总结线下教学经验的同时发挥线上教学的长处,期待着能够在“停课不停学”中再创佳绩。这段时间我们理化生组全体都为提高教学效果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一面不断调整完善教学方法和教学计划一面为达成目标付出了很多努力,发挥了集体和个人的多重作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了在今后的教学中取得更大的进步,发扬优势克服缺点,以下我总结了我们理化生组的优势和不足以及这学期的工作进展。</p> 团结协作,乐于奉献 <p> 理化生组八名教师中,七零后两人、八零后六人,我们组是经验、活力、创造力并行的理科组。“传帮带”是我组的一大特色,于祥龙和李明瑞老师一直称我为“师傅”,原来的邢国英老师也是生物老师吴淑元的“师傅”,王艳萍老师是最年轻的尹洪葛老师的“姐姐”,这些都展现了我们是一个团结友爱有凝聚力的组,是教学经验和教师精神不断传承的组。</p> <p> 组里一向一人出课、全组行动。公开课活动的讲听评课中,一人出课,全员参与,个个都是好帮手:出谋划策、献计献策、群策群力、忙活个不停。比如我在准备7月2日的教研课时,李明瑞老师和我就这节课要注意些什么、有哪些好方法,在办公室进行了“双人教研”(其它年级未复课,不然则是群研)。在九年级教师参加饶河教研员听课和饶河农场的互送课的活动中,组内成员们一节节听课、一次次总结,在晚上学生网课结束后还要“钉钉会议”出谋划策、提出建议和不足,这才获得饶河教研员的好评和教师的一致夸赞,这些成绩的获得都与全组的努力是分不开的。</p> <p> 组内同学科的教师之间没有私心,都能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九年级化学的两位小将,遇到问题有商有量,有工作二人分工协作,比如两人已经分工完成的学校要求外的化学预习案的全部电子版,化学知识点的全部电子版。今天于校长拿来的试卷,二人也只要一得空就一起研究怎样教、怎样做才能让其效果最大化。我和李明瑞老师的双人教研也早已成为常态:研究考点、讨论试题、准备专题,我们俩的八、九年级的知识点、预习案也都已经分工形成了电子版,和八年级的物理教师隋秋颖老师、于祥龙老师我们组内也都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问题一起解决。这些也都体现了团结协作是我们组一直以来的传统,并且在教学工作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p> 积极进取,不断学习 <p> 一开始线上教学对于农场的教师显得是那样遥不可及,钉钉这样的网课平台也是那么高端大气且难以琢磨。可是在这个学期它就是偏偏“不请自来”了。全体理化生成员都在线上和同事们一起不断练习、反复发起甚至拉着家人陪练,私底下也常常讨论,到底是选择视频会议还是直播?有哪些优缺点?宫格模式又是什么?大家团结一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尤其是在年轻教师的帮助下,我们攻克了这许多难题。</p> <p> 我们不仅学会了钉钉这个软件,还自发地和以前的同学朋友交流,一个人学会了新方法就带动全组全年级一同练习,所以大家都收获满满,我们学会了使用问卷星,九年级教师在和饶河农场送课时,还学会了QQ课堂。我们还向线上公益课堂学习,大家认真学习,反复听课汲取养分。我们学习了决胜中考----实验题夺分的大庆市时津雷《中考光、热学实验试题夺分策略》、哈尔滨金继勇《中考电学实验试题夺分策略》等许多课程。</p> <p>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全组还都十分重视公开课,因为我们相信公开课能够很好地检验教师的教学能力,逐步提高教研组的战斗力。每一次公开课之前我们都要通过集体备课对公开课设计讨论出合理的方案并组织试讲,听课后再组织评课讨论出优缺点互相交流进步,如此打磨才能提高自己打造优质课堂,这些都是全组成员共同努力坚持学习所达成的,真的很幸运这个组的老师都是热爱学习不断进取的人。</p> 相互交流,取长补短 <p> 在网课已经上了两个多月的时候,大家到了瓶颈期——学生对网课失去了新鲜感,教师也难以维持课堂的专注度。那么如何让每一节网课效果更好?如何在网课上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睿智英明的学校领导就及时出台了“新对策”——“网络教研”,让我们走出“校门”,向兄弟学校交流和学习。所以以网络为平台、以教师研讨为基础,和饶河农场学校的九年级联合开展的互相送课为主的线上教学活动就如火如荼地开始了。这次活动的目的是希望两校通过教学的互相学习能够学到别人的长处发现自己的不足,也让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下增加新鲜感,能够精神饱满地进入下一学习周期。</p><p> 我们全组都几乎听了所有的课并且参与了评课,课后我们对所有送客老师的课进行了推敲和学习,部分成果如下,在这次教研中每一位教师都收获满满。</p> <p>饶河农场物理教师于晓雷老师的《效率复习》:</p><p> 于老师是一位年轻的、幽默的、富有活力的教师,他和他的学生在课堂上是随意的、亲切的,和学生似“哥们”,没有距离感。在给我们学生上课时,他也充分展现了他的风趣幽默、平易近人、激情饱满,即便与学生不熟悉,他还是能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更好地适应课堂。他的课堂中知识点概括言简意赅,毫不累赘,在用思维和逻辑的力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智慧控制课堂,这些都体现了他的教学风格,对程度较好的学生有拔尖的作用。</p> <p>饶河农场姜军华老师的《除杂专项训练》化学课:</p><p> 姜老师本节课复习目标明确,作战方法正确,语言准确、语速适中、声音响亮,姜老师对于除杂问题讲解的清晰透彻,本节课做到了重点(除杂)突破,是一节值得学习的优质好课。</p><p> 姜老师一开始的做题如同作战,一下子就吸引了全体师生,让所有人都能跟着节奏仔细地听,认真地想,跟随姜老师的步伐不掉队,所以课堂效率很高。(我就是这样一步步跟随姜老师,将除杂学会了)姜老师亲切自然,没有距离感,似乎是在给自己的学生上课。姜老师语言极其幽默,讲题时为了规范学生答题说:“老师先打个样”;给时间让学生记忆且时刻关注着学生,在学生背知识点时说:“我能够看到你们每一位”,从这句话足可以看出姜老师是很认真负责的,在我的课堂,就是我的孩子,我就要对你们负责。</p><p> 姜老师对于除杂问题首先提出除杂目标要明确,有三种“队形”①气气混合型②固固混合型③液液混合型,做题如同作战,要先看好队形。然后给出除杂原则,步骤要清晰,并且给出了“小妙招”,让学生带着除杂的四步,带着她给的小妙招,跟随她的步伐,不要掉队。这样的轻松课堂、睿智课堂、讲解又清晰透彻的课堂谁能不爱呢? </p> <p>我校李明瑞老师的《功和机械能专题复习》课:</p><p> 一如她以往的风格---鲜明、干练。课件是粉红色的,靓丽而有热情,和她讲课时一样,和她最后送给学生的手势舞一样,叫人难以忘怀。李老师讲课时一直面带微笑,整节课的衔接语和评价语都让我很是佩服,可以看地出来,这节课老师做了精心的准备。李老师在复习过程中做到了重点突出和难点突破,比如功和功率的计算用了多道龙东中考题,既能够引起学生注意又能够把握考点为中考做好准备。</p><p> 李老师的整节课对学生易错点强调到位,她的评价语言丰富多彩,她送给赵梓锟同学:“你是老师的得力小助手,老师送给你一个笑脸。”当时我就在心里想,这个脸要怎么送?没想到李老师来了个“嘿嘿”,当时我在屏幕的这头就笑翻了。还有送给张滨慧同学的“你的老师会以你为荣的”等等。</p> <p>王艳萍老师的《图像题专项训练》:</p><p> 以设计新颖的“寻宝之旅”开始,四个宝箱让学生开启,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就一下子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王老师在讲每一个类型时都强调学生的易错点,强调学生要注意坐标,教给了学生小妙招,本节课做了大量的相关题型,看得出来王老师对本节课有认真思考和整理,归纳出的让学生在这一节课对这一题型掌握,她也完全做到了。王老师说话给人以不急不躁,稳稳当当的感觉,当她讲完第一个宝箱时已经过了十多分钟,我还在想这还剩三个呢她能讲完吗?可是王老师就是恰到好处地讲完了,足见准备之充分,时间把握之精准。</p> <p>王淑萍老师《滑轮的复习课》:</p><p> 龙东中考和考试说明的目的就是明确方向。本节课以复习知识点---冲击中考这样的模式,讲练结合,目的夯实基础,巩固再提升。最后对学生的寄语“把青春凝结为作用力,将你们向未来一点点推移;用智慧编织成能量场,让你们向成功一步步靠近。”用物理的力、能量,让学生对自己独自在家的学习产生希望和信心。</p> <p> 饶河农场的老师们对我们组的课给了高度评价。这次的活动对于我们全组成员来说,是一场及时雨。我们全组积极听课,认真评课,课前准备课后交流,每一位教师对自己的心得体会都做了记录。这些活动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提高了我们的教学能力,为我们增添了信心,能够昂首挺胸地迈入下一阶段。</p> 现存不足和改进建议 <p> 1.我们对于如何增加线上授课的互动性推进的还不够,对于更多的有可能的平台还没有充分调研。</p><p> 2.虽然预习案和知识点等材料在形成电子版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理化生的电子题库仍需不断充实,这对于紧跟未来的教学趋势和大家的高效教学都大有裨益。</p><p> 3.大家听课及评课的功力仍有待于进步,对于听课的方向、听课前的准备以及听课时所要观察的要领(即:听什么?看什么?想什么?)这三个问题不能很好地掌握,部分人的评课仍停留在一些细节也就是点上,未能全面地进行综合分析。</p> <p> 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应当学习更多的工具,如思维导图、希沃助手等,以此弥补我们乡镇中学信息不发达等的不足,增强课堂高效性的同时也更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专注度。我们还要“转移阵地”:从纸质题库发展建立出理化生的电子题库,充实我们的“弹药”。大家还应当在网上多学习名师的讲评课来提高自身能力。我们组八名教师紧密团结在一起,大家都是勤学善思的好老师,相信大家一定能越做越好。</p> <p> 总之,我们组在过去的一学期中做到了勤教善研,大家面对一个又一个挑战都没有胆怯或停止学习的脚步,都能做到用积极开放的态度面对网课中一个又一个新挑战,在教育教学及学校其他工作中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八名教师在以后的工作中也会紧紧团结在一起,不藏私心更不忘初心,为了学生为了教育事业不断进取创造佳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