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满的乡愁,难忘的老房子…

中卫建筑彩绘

<p>  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我家就在黄河边的大板湾。我叫陈进徳,1960年出生在宁夏原中卫县西园乡牛滩二队,这是一个距离黄河北岸不远处的小村庄,庄子后面就是养育了一辈辈父老乡亲的中卫美丽渠,人们常叫它“沙渠”,老辈人叫这里廉家尖子,也许是因为过去姓廉的比较多的缘故。我们住的地方叫陈家庄子,住的大多是陈姓人家,大约有六、七家,只有两家姓廉。</p><p>&nbsp;&nbsp;&nbsp;&nbsp;我记得那时老家有一个院落,上方有五间挂枋结构平房。1966年前,家家房子门面从上枋板到门窗全部用红土涂刷,门框和门扇喷着红色标语,门框底红漆,上喷有黄漆标语“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大海航行靠舵手,干革命靠毛泽东思想”语录;门板喷有“向日葵、毛主席头像”,小横装板喷有“为人民服务”、“要斗私批修”口号,上方门墙用水泥泥有一个凸面小黑板,上面喷有“毛主席最高指示”。堂屋左右下方各有二间陪房,向前东南角有大门,寓露意着紫气东来,开门见喜;西南角是家用磨坊。</p><p>&nbsp;&nbsp;&nbsp;&nbsp;我家后边是一条土路,紧靠路面就是美利渠,西边是农田,紧连着牛滩一队吴姓人家,东南面全部是大庄子。两个姐姐年龄大结婚的时候我不知道,三个哥哥都是在这个小院里结了婚,然后分家另过,大集体时代,过着挣工分的日子,现在生活都不错。</p><p>&nbsp;&nbsp;&nbsp;1978年我高中毕业回家务农,&nbsp;1979年包产到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我家分到了四亩地和一头牛,几家子分滩给一些农耕具,如:犁、耙、镆等。同年春又拜师学艺,一边学习,一边油画家具走乡串户行门户,当年冬天,经媒人介绍对象,然后订了婚。</p><p>&nbsp;&nbsp;&nbsp;&nbsp;到了1980年,农村住房进行了新的规划,我家要搬到农村新居民点,原庄子东北的荒滩碱田上,台子按人口多少,分给大排和小排房台子,我家当时人少父母和我三口人,分了小台子,随后自己想办法请人拉土开始垫台子,亲戚庄邻互相“辫”工干,正好兄弟们多,很快就帮趁着盖起来了。</p><p>&nbsp;&nbsp;&nbsp;&nbsp;当时因为我之前学了点油漆家具的手艺,有的活我就辫工干了,如房子门面装饰和室内家具等,也有我一起的同学很支持我,帮了我不少忙。当时新建房屋共七间。这一年由于各方面劳累,父亲得病严重了,我赶紧结了婚,担负起了家里的一份责任。</p><p>&nbsp;&nbsp;&nbsp;&nbsp;1983年3月,中卫高庙修缮彩画招人,我有幸加入了高庙的彩绘工作,有了稳定的收入,几年后有了孩子,1987年又增建加了东边两间上屋,东边灶房、洗澡间,原来在东南角建的小街门,移到了现在看到的位置东北边,房子院落门面自己抽空油漆装饰,小街门请了当时中卫著名的书法家何佳麟提款“纳福迎祥”。</p><p>&nbsp;&nbsp;&nbsp;&nbsp;院子不大,却井井有条。在院内留了小菜园,栽了树、种上菜,养了鸡猪,加上我有点小手艺,一家生活过的还算可以。</p><p>&nbsp;&nbsp;&nbsp;&nbsp;1988年秋季,老家上房屋子有我和王学义老师,还有我的外甥王洪财合画了炕围画、炕墙画。1989年冬闲之时请了一起在古建寺庙上的木工大师胡生福和他的三位徒弟来到家里,我设计做了一个家庭古建小佛楼,随之设计制作雕刻了“璧山橱”。时间很快就步入了90年代,1997年冬天为大儿子在小院完了婚,也算是了却了一桩心愿。大家生活进一步好过,一步步向前迈进小康,1998年随孩子迁到了西园新建的小康楼上。</p><p>&nbsp;&nbsp;&nbsp;&nbsp;一晃眼,想起过去在这小院生活了许多年,看着那些老旧的房子和使用家具,我的心里就翻起了五味瓶。现在生活条件都好了,从城市到农村变化太大,农村原旧的土砖房改建成砖瓦房了,我有于工作和孩子上学的原因,我和其他家庭一样,都有在城里买了楼房,乡下房子有老人住,所以从城里到乡下住的两头跑,老人去世后,乡下这土砖房和屋子的这些老物件,所以没动一直保留之现在。现在新农村建设奔小康,当地政府动员要求拆除老房子,建设新房子。再次返回老家这小院子时,看到我八十年代亲手打造的这些”艺术杰作“,真的舍不得。我多么希望这个小院子能长久的保存下去,让更多的人看到,了解到宁夏中卫80年代的乡村房屋面貌啊!愿岁岁花开,燕子年年归来。</p><p> 2020年7月 陈进德回忆简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