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常玉是我非常喜爱的中国画家,他的静物作品是他内心世界的一面镜子,画中的花朵大都孤单无力,残花败韵、强撑姿色,像失去母亲的孩子般孤单寥寂,无依无靠,直叫人有“残月伴秋寒,冷冷清清”的凄凉感。</p> <p> 常玉的静物画,尤其是“花”,在他一生的作品中占极大的部分。常玉在乡愁中完成了一个自己梦想的国度。这个国度有春日繁花,有回忆不完的富贵华丽,也有繁花落尽以后的凄沧寂寞,不可言喻的孤独荒凉。</p><p> ——蒋勳</p> <p> 常玉(前排右)与友人,约1925年于巴黎</p><p> 常玉,1900年出生于中国四川。20年代初期,在五四运动掀起的热潮下,他加入了第一批远赴欧洲深造的中国艺术家行列。在巴黎落脚后,常玉随即融入当时极富艺术气息的生活方式。在大茅舍艺术学院(Académie de la Grande Chaumière)习画,或在蒙帕纳斯(Montparnasse)区的咖啡馆流连,都让他能够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年轻艺术家交流,彼此激荡创造力,启发灵感。同时期的徐悲鸿、林风眠等人从欧洲学成后,回到中国并在艺术界受到肯定;而常玉则选择留在巴黎,继续在艺术领域上钻研。若他当时选择回到中国,他的艺术造诣必定也会让他享有盛名,而不致在1966年孤独潦倒地客死他乡。</p> <p> 在二十世纪的前半叶,常玉沉浸在巴黎学术蓬勃的环境里,试图将他所学的中国传统与西方现代主义结合。在追求艺术的生涯中,我们看到常玉从一个年轻新潮的中国艺术家,逐渐蜕变为一个成熟的现代主义者。他巧妙地融合东西方艺术,激出了前所未见的火花。在当时的中国艺术史上,可说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先锋。</p> <p> 常玉SANYU</p><p> 中国最早旅法的西画家之一</p><p> 1900年10月14日生于四川</p><p> 1966年8月12日在其巴黎工作室内逝世</p> <p> 常玉</p><p> 画中自有颜如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