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为提升未成年人科学素质,增强未成年人科技意识,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7月 8 日下午,县科协和赣州科技馆联合组织实施的“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活动”走进罗珊中心校,以互动、展示、体验等形式为我校师生带来一场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于一体的“科普盛宴”。</span></p> <p> 伴着琅琅的读书声,科技馆辅导员走进了一二班的课堂,为孩子们开展了科普知识趣味问答活动。小朋友们认真抢答,赢得了许多精美的小奖品,在愉快的氛围中将科普知识牢记于心,自发地认识到科学知识的重要性,激发了他们学习科学知识的热情。</p> <p> 二(2)班的孩子们正在听科普辅导员讲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知识。辅导员老师用形象生动的动画短片给同学们介绍了什么是新冠病毒以及具体的防控措施。紧接着进行了一系列的相关知识竞答,孩子们热情高涨,踊跃参与,不仅学到了知识,还有小礼品哦,孩子们学得可开心了!</p> <p> 食物进入我们的身体后,究竟去了哪里?让我们跟着三二班的孩子们去探寻食物的旅行吧!食物的旅程就是人体的消化过程,食物在口腔内经牙齿咬碎、咀嚼,由舌头将食物与唾液混合,经食道进入胃里。胃不停地蠕动,分泌胃液,把食物进行处理,并送进小肠。小肠再把处理过的食物分解为养分,吸收后供给身体各部分的需要。余下的食物残渣会被送到大肠。大肠吸去残渣内剩余的水分,使食物残渣从肛门排出体外。</p><p> 通过这次食物的旅行,我们终于明白了,一个食物的消化过程原来是多个消化器官共同合作完成的,消化器官对我们的身体非常重要,为了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大家一定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哦~</p> <p> 四年级的孩子们迎来了期盼已久的科学之约。辅导员老师正在教他们亲手制作飞机模型,不一会儿,一架架飞机模型都做好了,正跃跃欲试,想大显身手呢!</p> <p> 扎染是指在织物上运用扎结成绺(或缝纫)浸染技艺印染成花纹的工艺。通常也指印染成的印染工艺品。古称绞缬。</p><p> 扎染的主要步骤有画刷图案、绞扎、浸泡、染布、蒸煮、晒干、拆线、漂洗、碾布等,其中主要有扎花、浸染两道工序,技术关键是绞扎手法和染色技艺。染缸、染棒、晒架、石碾等是扎染的主要工具。</p> <p> 五年级的孩子们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幅精美的扎染作品。此次学习,孩子们不仅了解了我国传统文化与技艺,而且通过扎染过程中的图案设计、尝试捆扎、最终实现等手法,锻炼了手眼脑协调能力!</p> <p> 再走进六年级的课堂,学生们正在上一节别开生面的动手操作课。老师用一张交通拥堵的图片引发了孩子们的一系列猜想,孩子们都在积极思考如何解决堵车的问题。继而引出了“海陆空三用车”的概念,引得孩子们啧啧称奇。科技馆工作人员还给孩子们带来了一组积木玩具,让孩子们动手搭建“海陆空三用车”模型,孩子们很快沉浸其中,合作搭建出了一组组模型。</p> <p> 在学校精心组织安排下,各班师生有序排队体验,丰富多彩的科普展品吸引了孩子们的热情参与。一个个简单直观可操作的模型,特别是VR体验,让孩子们不时发出尖叫声、惊叹声。孩子们在这些科普展品前或驻足观看,或动手操作,有的在观察动画的原理,有的在测试自己的手眼协调能力,有的则摆动小球研究力学原理……科普之光如花香满溢,感染着校园,感染着孩子们的心田。</p> <p> 为了帮助孩子们培养健全的人格和积极的心态,科普辅导员还策划了一场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活动。辅导员老师引导孩子们如何在疫情防控期正确认识逆境与挫折、及时调整负面情绪、积极探索逆境中的生命成长,带领孩子们搭乘满载快乐和幸福的列车,张开梦想的翅膀,在这七月的阳光下快乐起航。</p> <p> 此次活动,孩子们有太多的依恋和不舍,纷纷向辅导员老师发出合影请求,期盼留住今日的美好时光。我校凌金明校长满脸微笑地谈到:“今天科普大篷车进校园的活动让孩子们近距离地感受到了科技的神奇和乐趣,这对我们今后科技教育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p> <p> 点燃思维火花,铸造创新之梦,插上腾飞翅膀。此次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活动,激发了孩子们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培养了他们勤动手、善动脑、乐创造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点亮了他们的科技之光,在他们心中播撒下科学探索与创新的种子。我校将借着科普大篷车进校园的契机,将科技普及的种子深深埋进孩子们的心里,相信在凌校长及我校团队的正确领导下,终有一日科技之花将芬芳满园。</p> <p><br></p><p><br></p><p>编 辑:黄姝</p><p>审 核:邱杜金</p><p>审 定:凌金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