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网上介绍, 震旦鸦雀是中国特有的珍稀鸟种,被誉为“鸟中熊猫”,为全球性近危物种。“震旦”是中国的古称,以此给一种小鸟命名说明该物种的古老和神秘。成年的鸟体长20厘米,体重18-48 克。黄色的嘴带很大的嘴钩,黑色眉纹显著,额、头顶及颈背灰色,黑色眉纹上缘黄褐而下缘白色。上背黄褐,通常具黑色纵纹;下背黄褐。有狭窄的白色眼圈。中央尾羽沙褐,其余黑而羽端白。颏、喉及腹中心近白,两胁黄褐。翼上肩部浓黄褐色,飞羽较淡,三级飞羽近黑。 虹膜红褐色;嘴灰黄色;脚粉黄色。</p> <p>中国特有的珍稀鸟种。它的名字非常中国化,古印度称华夏大地为“震旦”。这种鸟的第一个标本采集发现是在中国南京,所以定名为震旦鸦雀。由于这种鸟生活空间仅限于芦苇荡中,且数量过于稀少,中国人叹为“鸟中大熊猫”。</p> <p>震旦鸦雀常常用粉黄色的脚爪牢牢地钩住芦苇秆,就像一名手拿钢枪的小战士站在枝头张望,一发现有虫子,它们就会像啄木鸟一样用坚硬的嘴敲打芦苇秆,发出清脆的响声,把藏在芦苇皮里的虫子揪出来吃掉。为了觅食,它们常常会在芦苇秆之间跳来跳去,有趣的是,如果一不小心,到了芦苇的最上端,因为芦苇上端很细,承受不了它的体重,于是被压倒在地上,它们会再次跳起,跃到别的芦苇上觅食。有时它们也会偷吃蜘蛛网上的虫子,不劳而获。</p> <p>震旦鸦雀也是快乐的小精灵,它们的叫声急促而连贯,非常好听,唱得高兴的时候,它们还会展翅欢唱,可是力度并不大,但扇翅膀的频率比较高,一边振翅,一边低唱。</p> <p>好友祥龙昨天得到信息,刚出壳才几天的一窝震旦鸦鹊被人们发现。于是决定今天起早前去拍摄大鸟喂小鸟的镜头。虽然闹了表,还是没有睡好。夜里两点多醒了就睡不着了。这次我开车。我们接上木林森,到了拍摄地还不到五点。</p> <p>我们是最先到的一拨。随后陆续来的人们挤挤巴巴的站在满是泥水的芦苇地里。最多时有20几位,都架起了长枪大炮。</p> <p>幸亏祥龙提前告诉我借到了一双高腰胶鞋,否则就得直接站到水里了。可小区物业借给我的胶鞋将将能够把脚伸进去,顶着大脚豆疼。好在拍摄的兴头把这个给忽略了。</p> <p>上次拍大尾莺时,看到了震旦鸦鹊,可我没有拍好。这次这么近距离的拍摄,可是过足了瘾。</p> <p>鸟爸妈来回奔跑,叼来食喂这里的四只雏鸟。开始我们看不到雏鸟的头,大鸟伸进窝里去喂,后来才看到小鸟的嘴对着上面要食吃。这样的镜头最棒。</p> <p>瞧,它喂完食以后跳上了苇子杆的最上面。看着我们这些人们。漂亮华丽的外衣,黄色的勾勾嘴,颜值很棒!</p> <p>大鸟回来时每次都是在不远处进到芦苇地里,然后从很密的芦苇里蹦蹦跳跳的穿过来,最后才站到窝上的苇子杆上。对着下面的雏鸟,耐心的喂。</p> <p>左面这只雏鸟总是张大嘴要吃的,尽管有时刚喂完它,它也是又昂起头张开嘴继续要。所以,它要比别的伙伴多吃多占。</p> <p>每次喂完食以后,大鸟都要在这里待一会儿,陪伴雏鸟。然后再望望四周,特别是盯着我们这些打扰它们平静生活的不速之客看上一会儿才飞走,继续去找食。</p> <p>大鸟喂食经常把自己的嘴完全伸进雏鸟的嘴里。</p> <p>你看,左面这只雏鸟是不是又把头伸的最高?</p> <p>大鸟还时不时的把身子探进窝里,叼走雏鸟拉的屎。</p> <p>鸟爸妈能赶到一起回来的次数很少,我们呆了三个小时只有两次是两只大鸟碰到一起的。</p> <p>这是喂完食以后飞走的瞬间,拍得有些虚了。</p> <p>从苇子缝隙中过来,随时保持着警惕。</p> <p>震旦鸦鹊的嘴像鹦鹉的嘴,很有特点,而且是黄色。据说它的嘴咬合力很厉害。</p> <p>大鸟叼来的是什么食?都是白色的东西。有时是虫子,但不多。</p> <p>左面这只刚喂完,又长大嘴要啦!我想起那句“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的名言。雏鸟也是如此啊?</p> <p>鸟爸妈喂食的过程非常有味道。非常耐心,细致,不会漏下一只。</p> <p>这次飞走后它远远的站在了苇子杆尖儿上。</p> <p>看这些执着的人们。我旁边的朋友,没有穿胶鞋,一直站在污水里。因为我穿的胶鞋太小,没穿袜子。站了这么长时间,脚也出汗了,待脱胶鞋时费了好大劲儿。</p> <p>看到画面中间那个鸟窝了吗?神奇的震旦鸦鹊就是在苇子杆上搭起了自己养育后代的窝。太阳☀️已经升起,祥龙老弟说,人们都该撤了,要把拢到一边的苇子恢复原位,挡住鸟窝。不然鸟窝在太阳暴晒下,小鸟就给晒死了。果然,我们这些已经拍了三个来小时的人们都撤了。打鸟首先是爱鸟护鸟,不能伤害鸟类,这是打鸟爱好者的最基本的原则。</p> <p>参加打鸟活动学习到许多关于鸟类的知识,增加了拍摄的乐趣。鸟类是大自然中和人们最亲近的物种。疫情期间的几个月时间,无法远行采风,就近拍摄各种鸟的生活,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