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我最怕教文言文。在日常教学中遇到文言文,我都是在匆忙慌乱中完成教学内容,毫无章法,更无新意,但求无过。今天读了彭才华老师的《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实录,我惊叹不已!彭老师的课简明平实又机敏灵动,看似波澜不惊却又暗藏玄机,真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p><p><br></p><p> 在彭老师的课上,我看到的读,是扎扎实实的读,背是水到渠成的背,理解词义重方法、善迁移,文言之美扑面而来,清新自然,圆融浑成。整节课趣味横生,妙思巧想,令人拍案叫绝!</p><p><br></p><p> 在彭老师的课上,我时刻能感受到彭老师着意想要带领孩子感受文言文的魅力,熟悉文言文,亲近文言文,喜欢文言文。彭老师的教学放眼于更高的层次,有着更高的教学追求,学生们在他的课上,不仅仅是学会的一篇文言文,而是感受中华文化的熏陶,对引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自豪。</p><p><br></p><p> 课一开始,彭老师在黑板上板书了一个“诸”字,这个字也是本篇课文的生字,彭老师首先问孩子这个字的读音,接着让孩子们组词,有学生组词“诸位”,彭老师接着问“诸位”的意思,接着用“诸位”说了一句“诸位,鄙人初来乍到,请多多关照!”引出文言文的概念。带领学生回顾以前都学过哪些文言文。在开课的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字词教学,文言知识,课题引入蕴含其间,毫无斧凿之迹。</p><p><br></p><p> 在整节课上,我都能感受到彭老师为学生创设的文言文的课堂氛围,在学生尝试创作,运用文言文的形式模拟创作,虽不规范,不事雕琢,但学生乐在其中,而彭老师的评价也极其精彩“此小儿,真性情也”“小人愿意拜您为师,以及课毕彭老师以“诸位,多谢关照,后会有期”。这是一个“场”,彭老师刻意创设的“场”,学生在其中感受文言文,并喜欢上了文言文。</p><p><br></p><p> 文言文教什么?在彭老师的课上他选择了“古今异义”的字,在“尝、走、游、子、信”等几个字上下足功夫,恰有四两拨千斤之妙,虽教的不多,但是重方法,善迁移。在教学的难点和关键处着力,效果极好。彭老师的课上也有读,“文言文教学,读,大声的朗读是最基本也最有效的学习方法。”而彭老师的课上的读,是精心设计,有层次的,自读,互读,教师带读,读得扎实,读得有效。正是因为扎扎实实的读,读懂了文意,才让后面的当堂背诵显得水到渠成。</p><p><br></p><p> 本节课最妙的,便是彭老师抓住“不动”与“动”所做的一篇精妙大文章。他拿自编的“小儿竞走取之,戎不动”与原文“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比较,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用词的精准,体会主人公和众人的不同,把目光聚焦到主人公身上,思考“王戎真的是不动吗?”一石激起千层浪,于无疑处生疑,学生一下子“动了”,思维被激活,原来王戎动的不是身体,而是思维,而众人却不知道动脑筋,只是傻乎乎地从众而为。这动与不动,巧妙反转!彭老师接着带领学生又往前走了一步,师生的目光开始追溯王戎为什么不动?究其原因是王戎的“看”,王戎看到的是“道旁的李树”,而大家看到的只是李树而已,正因为是道旁李树,为何还会多子折枝?眼见不同,所思不同,所为便不同。学生的思维在彭老师的带领下一步步被打开......</p><p><br></p><p> 在这节课上彭老师的“动与不动”的妙思打动了我,但是文言文内容不同,彭老师所抓的这教学点定是他熟读深思后才会慧眼发觉的。观彭老师的课,我已经渐渐明了文言文的该如何去教,教什么——以读为经,以思为纬,让学生感受文言文之妙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