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视频】微视频:英雄归来</b> 开城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是为安葬接回遗留在韩国境内的志愿军烈士修建的,陵园坐落在朝鲜开城市北郊的松岳山麓,距离平壤市约160公里。陵园原为第149号志愿军烈士墓,始建于1954年,于1955年3月建成,安葬了朝鲜停战后,从韩国境内接回的志愿军烈士遗体。<br> 陵园占地面积约12000平方米,掩映在苍松翠柏中,风景秀丽,庄严肃穆。在陵园入口处有当年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竖立的纪念碑,上面书写“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烈士们永垂不朽”。陵园建成初期有12座合葬墓,在陵园东侧的山坡上,还有姚庆祥和丁明两位烈士的墓。姚庆祥是志愿军停战谈判代表团的军事警察排长,1951年8月在板门店执行巡逻任务时遭敌袭击而壮烈牺牲,被授予“和平战士”称号。丁明是新华社记者,在1951年9月参加停战谈判工作时积劳成疾,以身殉职。<br>1975年9月中旬起,朝方将分散在开城地区的志愿军烈士墓也移葬到这里,并于同年10月28日举行了合葬墓落成仪式。至此,陵园上下4层共有24个烈士合葬墓,在陵园东侧山坡上,还单独建有1个志愿军烈士合葬墓,安葬着近年来发现的志愿军烈士遗骨。每年10月25日,总会有很多朝鲜人民,还有青少年和人民军指战员怀着深厚的感情到这里来,把亲手编扎的花圈和花束献给志愿军烈士。 <br> 开城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修缮工程,于2014年9月29日开工,经中朝建设者一年多的精心施工,于2015年10月25日,志愿军入朝作战65周年之际竣工。在新建的烈士英名墙上,镌刻了10084位烈士的英名,无名烈士5152名,<br>共计有15236名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安葬在这里。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建在松岳山麓的开城志愿军烈士陵园</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1955年“永垂不朽”纪念碑建成</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烈士合葬墓</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姚庆祥烈士墓</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丁明烈士墓</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陵园东侧山坡修建的烈士合葬墓</h3> 【视频】2000年10月26日 祭扫开城志愿军烈士陵园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双方协议在非军事区交接尸体</b></h1> 有关双方掘出运走死亡遗体,在1953年 7月 27日双方签署的《朝鲜停战协定》的第二条甲项乙款确定:“在埋葬地点见于记载并查明坟墓确实存在的情况下,准许对方的墓地注册人员在本停战协定生效后的一定期限内进入其军事控制下的朝鲜地区,以使前往此等坟墓的所在地,掘出并运走该方已死的军事人员,包括已死的战俘的尸体,进行上述工作的具体办法与期限由军事停战委员会决定之。”<br> 根据这项规定,各方应自己派人到对方的占领区去“掘出并运走”各自的死亡军事人员尸体。<br>对此我方认为,一是考虑到南朝鲜李承晚一直反对和破坏停战,因而顾虑我们派到南方搬运尸体的人员可能会受到伤害;二是如若让敌方人员到北方来挖掘尸体,一旦他们以寻找尸体为借口到处乱窜,也不好控制。因此,我方建议改为由尸体所在地一方根据对方提供的死亡人员名单和埋葬地点资料,负责进行挖掘,并将这些尸体运到非军事区内对方控制区的指定地区进行交接。 在各种因素促使之下,美方终于同意我方的建议,双方在1954年7月中旬达成了协议,并确定从1954年9月1日开始在非军事区进行双方尸体的交接工作。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构建陵园安葬从敌占区接回的志愿军烈士遗体</b></h1> 1954年经与朝方军、政部门商议,并报志愿军总部批准,决定在开城市的东北郊的松岳山麓,修建两个彼此相邻的烈士陵园,分别埋葬停战后从敌占区接回来的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死亡人员的遗体。<br> 为修建开城烈士陵园,志愿军总部特地拨出了一笔经费,并派出了工兵部队。墓地注册委员会指定由参谋组的马骥良负责。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开城松岳山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烈士陵园位置图</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朝鲜停战代表团机要处处长张志民珍藏的</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开城志愿军烈士陵园墓区全景照片</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朝鲜人民军参加修建烈士陵园。</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开城朝鲜人民军烈士陵园</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开城朝鲜人民军烈士陵园落成典礼</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朝鲜 人民军烈士陵园纪念碑碑文:</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英勇的朝鲜人民军烈士永垂不朽”</div> <b>【视频】2004年10月29日 祭扫开城朝鲜人民军烈士陵园</b>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成立墓地注册委员会</b></h1> 接运与掩埋遗体的工作,是由军事停战委员会属下的一个临时组成的部门——墓地注册委员会进行的。墓地注册委员会成立于1954年4月,1954年年底撤消。它的任务是进行停战后双方已协议的大规模挖掘、搬运与掩埋死亡军事人员尸体的工作。<br> 我军原无处置死亡军事人员的专门机构,在志愿军代表团下面组建的这个临时机构最初被称为“搬尸委员会”,后来沿用了美军编制的称呼,并与军停会的下设机构相对应,正式定名为“墓地注册委员会”。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朝鲜停战谈判代表团墓地注册委员会组成名单</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李际泰 代表团墓地注册委员会主任委员</h3> 由38军副军长李际泰任墓地注册委员会主任委员,下设参谋组、资料研究组、法医组和行政组。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参谋组组长朱德仁</h3> 参谋组:组长朱德仁,负责内部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物资、器材的准备,以及负责对新组建的三个“搬尸队”的行政领导。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资料研究组组长曹文南</h3> 资料研究组:组长曹文南,负责收集、整理敌我双方的墓地资料和战俘的死亡人员名单,研究与敌方交往的政策、方针,并负责和我碧潼俘管处保持联系。<br> 资料研究组后来扩大为移交组,由曹文南任组长,负责送还敌方军事人员遗体。由张乐亭任组长的接收组,负责接收我方死亡军事人员遗体。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1954年墓地注册委员会接收组</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谢君桢(前排右)与同事合影</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1954年墓地注册委员会接收组</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谢君桢(前排右)与同事合影</div> 法医组:由南京大学医学院的著名法医专家陈康颐教授担任组长,负责尸体的检验;一个卫生组,负责尸体搬运与埋葬过程中的消毒与防疫工作。<br> 墓地注册委员会还组建了三个负责挖掘和搬运尸体的“搬尸队”,每队30余人,按班、排编组。每个搬尸队还配备了多辆由军用卡车改装成的密封运尸车和必要的挖掘、运载工具、装尸胶布袋与消毒器材等。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墓地注册委员会部分同志合影</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墓地注册委员会部分同志合影</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左起:林祥铭、曹文南、金春瑞、卓华明)</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墓地注册委员会部分同志合影</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后排右起:朱德仁、张乐亭:前排右二:孙佑武、</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右三刘静周:左一:马骥良</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双方死亡军事人员</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尸体交接在东场里进行</b></h1> 1954年4月,在军事停战委员会下设立的执行《朝鲜停战协定》有关条款的墓地注册委员会,由双方各派两名校级军官组成。朝中方面的代表是:首席委员朝鲜人民军金禾之大校和志愿军委员曹文南中校。<br> 1954年9月1日,双方死亡军事人员尸体的交接工作正式在板门店附近的东场里非军事区进行。上午10时,朝中方面按照协议将美方死亡军事人员尸体200具(其中193具是美阈人,无法识别国籍的七具)运往非军事区南侧美方接收地区。每具尸体均用特制的防雨布袋封装。随同送交的有军号牌、军人证及其他收集到的识别物以及死者的各种遗物。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双方死亡军事人员尸体的交接工作</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板门店附近的东场里非军事区进行</div> 1954年9月1日下午1时,美方交来以纸袋封装的我方死亡军事人员尸体共600具,其中500具是朝鲜人,100具是中国人。<br>军事停战委员会朝中方面首席委员李相朝将军和志愿军委员丁国钰将军以及众多代表与工作人员肃立在东场里的接收地点,迎接归来烈士的遗体。<br> 下午3时,在东场里接收区镶有朝中文的“英灵千古”的金字牌坊前,举行了迎灵式。在哀乐声中,全体同志向烈士遗体致敬,接着肃立默哀,敬献花圈,然后将接收的烈士遗体由专人护送到开城烈士陵园安葬。<br> 在非军事区东场里进行的双方军事人员尸体交接工作,持续了将近一个月,到9月底告一段落。此后,陆续又发现了少量志愿军烈士遗骸,都通过军事停战委员会移交给我方。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东场里接收现场</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为死难的我方军事人员进行悼念仪式</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美方挖掘遗体</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美方在非军事区以南运送志愿军遗体</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对接收的死亡军事人员遗体进行检验</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对接受的死亡军事人员遗体进行检验消毒</h3> 在敌占区,即三八线以南的我志愿军死亡人员遗体,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br> 其一是在1950年冬至1951年6月我志愿军第三、四、五次,战役期间,在越过三八线的原敌占区作战时牺牲的战友。部队在后撤时就地作了掩埋。这部分人的尸体已完全腐烂,只剩得一具,骨骸。<br> 其二是1953年7月中下旬朝鲜停战前夕我发动的金城战役期间,在突破敌防线并向纵深推进时牺牲的战友,在我完成战役歼敌任务后撤退时就地在战场掩埋。这部分人的尸体比较完整,尸肉尚在,但已充水肿胀和发臭。<br> 上述两部分人在接收时,大多没有辨别其身份的材料。敌方在移交名单上仅仅登记为“姓名不详”。<br> 其三是在敌战俘营死亡的志愿军被俘人员。这些人大都是有名有姓的,而且还有敌方早先交来的被俘人员死亡名单可以印证。墓地注册委员会在接收后,曾安排卫生人员在法医的指导下对这些遗体进行了逐个检验和登记,并纪录下敌方虐杀我方被俘人员的具体证据,以供日后查对。<div> 在1954年9月份的双方军事人员尸体交接中,敌方送还的我志愿军这三类人的遗体,总数略为超过一万具。其中在敌战俘营死亡的志愿军被俘人员,这些人大都是有名有姓的,而且还有敌方早先交来的被俘人员死亡名单可以印证。<font color="#333333">但遗憾的是在开城志愿军烈士陵园烈士英名墙上,没有找到林学逋、阳文华、戚忠常、高勇、陈建中、邓洪斌、李大才、王保元、任新、岳温武、马如龙、李玉祥、王如水等的名字。</font><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林学逋烈士</h3> 1952年4月7日黄昏,巨济岛72营场,坚持回到祖国的志愿军战俘林学逋被敌人匕首猛刺进胸膛掏出了心脏,壮烈牺牲。1982年8月1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追认林学逋同志为革命烈士。阳文华也因拒绝去台湾,被敌人把心脏挖了出来,戚忠常也是因拒绝去台湾,被迫害致死。<br> 1952年1 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三周年的日子,清晨,“中国战俘回国支队”在第八战俘集中营的十个营场里各升起了一面五星红旗!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诚庄严宣告他们回归社会主义祖国的坚定意志。<br> 闻讯美方以大批武装包围了整个营场强令降旗!还用坦克压倒营门,步兵冲进第七号营场强行夺旗,与我护旗队员发生冲突后,随即开枪疯狂镇压。护旗队在六千难友激昂的国歌声中与全副武装的美军展开英勇肉搏。在护旗斗争中,邓洪斌、高勇、陈建中、李大才、王保元、任新、岳温武、马如龙、李玉祥、王如水等65人壮烈牺牲,戴玉书、越国玺、蔡德荣、曾宝元等109人身负重伤,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永垂青史的中华儿女的正气歌!为保护国旗而牺牲的烈士们永垂史册!<br> <p style="text-align: center;">1952年1 0月1日新中国成立三周年的日子</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在济州岛战俘营升旗斗争中</p><p style="text-align: center;">英勇牺牲的烈士们</p><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烈士遗体的安葬掩埋</b></h1> 据墓地注册委员会的亲历者介绍,为安葬朝鲜战争停战后,从敌占区接回来的志愿军死亡人员的遗体,当年在陵园内修建了10个深入地下的大墓穴,将安放烈士遗体的棺木整齐排列其中,每个墓穴约有1000具,总数略为超过一万具。(谷歌:开城志愿军烈士陵园有名烈士安葬数据图)<br> 烈士的遗体全部用松木制的棺材重新入殓,松木是在停战前部队为修建坑道工事备用的,足够为这万余具遗体制作棺材。<br>我看到一份开城志愿军烈士陵园的烈士登记表,表上烈士安葬墓号一栏,烈士安葬在几号慕、排序在几层几列,都有明确的记载。由此也可以确认尽管是约1000具遗体的合葬墓,烈士遗体仍是有序排列的。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开城志愿军烈士陵园</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烈士遗体用松木棺材重新入殓后</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有序排列安葬在</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深入地下的大墓穴中</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1955年3月举行了隆重的陵园落成典礼</b></h1> 开城市因是朝鲜战争停战谈判所在地,成为了世界闻名的和平城市,在志愿军政治部编辑出版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纪念画册》中,将开城烈士陵园称为——凯成的烈士陵园。1955年3月在开城隆重举行了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的落成典礼。<br> 据人民日报1954年12月1日的报道:开城松岳山麓烈士陵园陵门的左侧,建筑了一座花园,右侧利用炸弹坑改建成一个荷花池。 <h3 style="text-align: left"> 以任荣将军为首的志愿军代表团和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向烈士静默致哀</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朝鲜人民军及各界人民悼念志愿军烈士</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崔庸健次帅和任荣将军为志愿军烈士陵园纪念碑剪彩</h3> 烈士陵园落成典礼,朝鲜中央代表团原团长李朱然同志献花圈。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朝鲜劳动党开城市委员长俞哲穆同志献花圈</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志愿军代表任荣将军献花圈</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朝鲜人民军代表李云南少将、李林少将献花圈。</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军事停战委员会朝中方面首席委员郑国禄少将献花圈</h3> 中国人民第三届赴朝慰问团副总团长王维舟、梅兰芳向姚庆祥烈士献花圈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朝鲜人民军代表向姚庆祥烈士献花圈</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志愿军代表杜平将军向姚庆祥烈士献花圈</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姚庆祥墓前-朝鲜小学生向姚庆祥烈士致敬</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朝鲜领导人向志愿军陵园献花圈</h3> <b>【视频】2004年10月29日 祭扫开城志愿军烈士陵园</b>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陵园墓区又增建12座烈士合葬慕</b></h1> 1975年9月中旬起,朝方开始将分散在开城地区的志愿军烈士墓移葬到了这里,并于同年10月28日举行了合葬墓的落成仪式。从1955年陵园建成初期的12座合葬墓,形成了现在的有24座合葬墓的墓群。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由陵园建成初期的12座合葬墓</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增建为24座合葬墓</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开城志愿军烈士陵园墓区全景图</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从一幅难得的照片中获得的信息</b></h1> 这是一幅难得的陵园建成初期的全景照片,我以此与七十年代以后陵园墓区做了比较。 <h3 style="text-align: left;"> 1954年开城志愿军烈士陵园落成典礼,陵园全景照片记录的是墓区排列着三排12座合葬墓。从照片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第一排合葬墓前,是12级台阶的高台,已无太多空间。</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七十年代后12座合葬墓增建为24座</h3> 陵园建成初期全景照片的墓区与建成24座合葬墓区比对,发现13号至24号合葬墓与1955年陵园建成初期的12座合葬墓的墓间距完全吻合。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开城志愿军烈士陵园有名烈士安葬数据图</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根据现在的合葬墓编号制作)</div> 通过比对可以认为:新建合葬墓建在原12座合葬墓的两侧和之后,因它的前面已没有增建合葬墓的空间。此外,原有12座合葬墓每座约有近千人,不会轻易移动。分析的结论是七十年代后,朝方将分散在开城地区的志愿军烈士墓移葬到这里,在原合葬墓的两侧和后方又修建了12座合葬墓。 <b>【视频】2013年志愿军老战士和烈士家属代表团祭扫开城志愿军烈士陵园</b>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2014年9月29日启动</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开城志愿军烈士陵园维修保护工程</b></div></h1> 2014年9月29日,在国家烈士纪念日前夕,开城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修缮工程开工仪式在开城举行,中国驻朝鲜大使刘洪才偕夫人金燕秋,使馆部分外交官,正在访朝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修缮工程开工仪式代表团,中国驻朝媒体、中资机构、留学生、华侨代表,修缮工程承建公司代表,朝鲜城市经营省、外务省、人民武力部、国家设计指导总局、开城市人民委员会负责人和当地群众等160余人出席。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中国民政部优抚安置局副局长董华中致辞</h3> 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修缮工程开工仪式代表团团长、民政部优抚安置司副司长董华中致辞说,64年前,应朝鲜党和政府请求,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高举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旗帜,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光辉典范,他们是中朝两国人民心中“最可爱的人”。在朝志愿军烈士陵园修缮工程是一项神圣、光荣而艰辛的事业,对于缅怀和告慰志愿军先烈,不断巩固和发展中朝传统友谊具有重要意义。我们所修建的是缅怀志愿军先烈的光辉之碑,弘扬抗美援朝精神的民族之碑,教育中朝人民的友谊之碑。希望中朝有关单位人员精心组织、精细施工,不辜负两国政府和人民的重托,将在朝志愿军烈士陵园修缮工程打造成精品工程。 朝鲜城市经营省建设局局长金世燕致辞表示,朝鲜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志愿军高举“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旗帜,与朝军民并肩奋战,为取得最后胜利做出了贡献。志愿军烈士为守卫朝鲜国土用身躯堵住敌人的枪口,怀抱炸药冲向敌坦克,为抢救朝鲜人民的生命财产毫不犹豫地献出生命。朝军民将志愿军烈士视为永远的兄弟、战友和朋友,朝中战斗友谊将永远留存在两国军民的心中。朝中双方将高质量完成志愿军烈士陵园修缮工作,让志愿军的功绩彪炳史册。<br> 刘洪才大使宣布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修缮工程正式开工,并同相关人员一道为工程培土。仪式进行期间,原本秋高气爽的天气骤然降雨,全体人员怀着对烈士英灵的深切缅怀和崇高敬意,坚持不用雨具,冒雨完成整个开工仪式。<br><br> 开工仪式结束后,刘洪才大使亲切会见并慰问了参与施工的中朝建筑工人。刘大使叮嘱施工人员继承发扬志愿军的优秀作风和传统,高质量完成工程建设,同时爱护当地环境,确保施工安全。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2015年10月25日</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志愿军烈士陵园修缮工程竣工</b></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开城志愿军烈士陵园</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修缮工程竣工后</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纪念设施简介</h3> 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65周年之际,中朝双方25日在朝鲜开城市共同举行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修缮工程竣工仪式。 <p> 当天,时任民政部部长李立国一行以及朝鲜保健相兼朝中友协委员长姜河国、中国驻朝鲜大使馆临时代办张承刚等出席了仪式。</p> <p> 时任民政部部长李立国和朝鲜保健相兼朝中友协委员长姜河国等中朝双方人士参观烈士英名墙</p> 姜河国致辞说,虽然自志愿军入朝作战已过去65年,但是高举“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旗帜赴朝作战的志愿军勇士们所立下的不朽功勋永远铭刻在两国人民心中。今天在开城市举行烈士陵园修缮工程竣工仪式,不仅是为了铭记志愿军烈士在朝建树的伟大功勋,更是为了让后代了解和传承朝中友谊的历史与传统。<br> 他表示,将朝中友谊世世代代继承和发展下去是朝鲜党、政府和人民的意志。在朝中双方共同努力下,两国人民的共同财富——朝中友谊将进一步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br>李立国向中国人民军志愿军英烈致以沉痛悼念,同时向健在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老战士及烈士家属表示亲切慰问,并向关心、支持和参与志愿军烈士纪念设施修缮工作的中朝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感谢。<br> 李立国说,一年多来中朝双方建设者努力施工,圆满完成了开城、安州志愿军烈士陵园修缮工程,陵园面貌焕然一新,庄严肃穆,堪称在朝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工作的典范。在朝志愿军烈士纪念设施是见证和传承中朝两国友谊的重要载体,记录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军民生死与共、浴血奋战的光辉历史,承载着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修缮工程进行中</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浩气长存”牌坊</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烈士英名墙</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墓区合葬墓</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姚庆祥烈士墓</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丁明烈士墓</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陵园东山坡烈士合葬墓</h3> 随后,中朝双方共同举行了烈士陵园揭牌和剪彩仪式,并向烈士墓敬献花圈、默哀致敬。<div> 2014年9月2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纪念设施修缮工程开工仪式在开城市举行,标志着在朝志愿军烈士纪念设施修缮保护工作进入全面实施阶段。<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李立国、姜河国向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墓鞠躬致敬</h3> 【视频】2015.10.25开城志愿军烈士陵园修缮工程竣工报道 【视频】2016.7.26 中华英烈褒扬事业促进会祭扫开城志愿军烈士陵园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中韩密切合作开启韩国境内</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志愿军烈士遗骨迁葬回国</b></h1> 1981年至1997年总共通过板门店军事停战委员会、通过朝方向中方转交了43具志愿军遗骸,但在1997年之后该工作处于停顿状态。<br> 中国人民志愿军作为朝鲜战争停战协定签字一方,一直在军事停战委员会内保留有中国人民志愿军代表,开始有个100人的代表团,一直常驻板门店执行监督朝鲜停战协定实施的任务 。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中国人民志愿军代表</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板门店军事停战委员会的工作会晤</h3> 1958年10月26日,志愿军全部撤离朝鲜后,只剩下一个7人工作小组,除负责停战后的善后事务,还负责协调接收在韩国境内发现的、经由“联合国军”方面转交的疑似志愿军失踪人员的遗骸。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迎回志愿军失踪人员遗骸</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迎回志愿军失踪人员遗骸</h3> 1991年3月,美国提出由韩国将军担任“军停会”首席代表,遭到朝方拒绝。其后,朝鲜撤走其驻“军停会”代表团。1994年12月15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的命令,朝鲜军事停战委员会朝中方面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代表团(中方7人小组)奉调回国。至此,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名称从此成为历史,寻找、 挖掘和掩埋志愿军失踪人员遗骨的工作也随之结束。 2013年6月29日,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北京会见韩国总统朴槿惠。 2013年年6月韩国总统朴槿惠访华时,在与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举行会谈时,主动表示愿将中国军人遗骸归还其家属。刘延东表示感谢,并称落叶总要归根,即使走得再远,也要回到祖国。此后中韩双方就此进行密切合作,并最终促使此事完满解决。<div> 据媒体报道:2011年3月的“两会”期间,就有委员提议将在韩国的志愿军遗骨接回中国。中国政府也从2011年开始以民政部和外交部为核心推进包括朝鲜战争在内的中国军人海外遗骨回国工作。<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中韩两国代表工作会谈</h3> 2013年12月4日,“中国迁葬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工作组”赴韩国,就移交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事宜进行工作磋商,通过友好协商达成共识,签订了会谈纪要。确定2014年3月底前,韩国将已挖掘的425具中轨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及相关遗物移交中方。交接地点定于韩国仁川机场。<div> 2014年1月22日,中方在北京与“韩国送还在韩中国军人遗骸工作组”,就遗骸交接事宜再次达成共识。<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遗骸遗物交接书</h3> 2014年3月28日,中国交接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代表团,在韩国仁川与韩方签订了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遗物交接书。至此,首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交接的准备工作就绪。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b>首批437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b></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迎接仪式在沈阳举行</b></div></h1> 首批437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迎接仪式,2014年3月28日在沈阳桃仙国际机场举行。28日早晨,中韩双方在韩国仁川机场举行了志愿军遗骸交接仪式。中方为烈士棺木覆盖国旗,埋骨他乡60年的志愿军烈士荣归故里。运送烈士遗骸的专机进入中国领空后,空军两架战斗机迎接护航。11:30迎接仪式在沈阳桃仙国际机场正式开始。<br>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许其亮,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严隽琪,国务委员王勇,全国政协副主席苏荣和老兵、群众肃迎志愿军烈士荣归。 2014年10月29日上午10时,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举行,隆重安葬今年3月28日迎回的437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抗美援朝烈士家属与社会各界800余人共同见证这一庄严时刻。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张高丽在迎接仪式上发表了讲话</h3> 张高丽在迎接仪式上发表了讲话,他指出60多年来,我们始终没有忘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中国人民志愿军所建立的不朽功勋,始终没有忘记谱写了可歌可泣、气壮山河英雄赞歌的志愿军将士,始终没有忘记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志愿军烈士们。迁回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牵动着全国各族人民最深厚的情感。经过中韩双方共同努力,今天437位在韩志愿军烈士英灵回到了祖国。我们举行隆重迎接仪式,就是要大力褒扬志愿军烈士,表达我们最深切的怀念和最崇高的敬意。<br> 张高丽指出,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维护和平是中国人民的坚定决心。60多年前,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和尊严,维护了亚洲以及世界的和平。缅怀志愿军烈士,就是要永远铭记他们为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就是要牢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深重灾难,倍加珍惜和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就是要以发展的思维、长远的眼光来审视历史、观察现实、思考未来,更好地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br> 张高丽强调,为国牺牲的志愿军烈士虽然离开我们60多年了,但“最可爱的人”的英雄形象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永远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战胜困难、勇往直前的力量源泉。要用志愿军烈士英雄事迹激励斗志,把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发扬光大,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精神动力。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脚踏实地,顽强拼搏,攻坚克难,奋力前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迎接仪式后遗骸运抵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h3> 截止2019年4月1日,已有六批,共计599具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到祖国,我们倍感欣喜的看到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荣归故里已成为常态。 <b>【视频】英雄,我们接您回家</b> 我曾多次来到开城志愿军烈士陵园祭奠长眠的烈士,也了解到陵园的一些历史和现状。通过查阅亲历者撰写的文章,并经向亲历者咨询对停战后双方已协议的大规模挖掘、搬运与掩埋死亡军事人员尸体的工作,重点是在敌占区,即三八线以南的我志愿军死亡人员遗体的接回和安葬有所了解。但我毕竟不是亲历者,只是对搜集的信息做些分析思考,梳理综合,文中所述内容难免有错误,我敬请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