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 style="font-size: 20px;"> 序</b></p><p><b style="font-size: 20px;">世上谁人不是父母所生?</b></p><p><b style="font-size: 20px;">世上谁人不是父母所养?</b></p><p><b style="font-size: 20px;">世上谁人没有得到父母的庇护?</b></p><p><b style="font-size: 20px;">世上谁人没有享受父母的恩泽?</b></p><p><b style="font-size: 20px;">谁可体会"子欲养 而亲不在"的彻骨之痛?</b></p><p><b style="font-size: 20px;">谁能感觉"父母在 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 人生只剩归途"的孤独空虚?</b></p><p><b style="font-size: 20px;">我们……,只有我们这些失去双亲的人,才能大彻大悟,懂得其中的含义!</b></p><p><b style="font-size: 20px;">今年是爸爸诞辰100周年(逝世7周年),妈妈逝世10周年的关键年份!要写一篇回忆爸爸的文章,是我心生己久的事情,但却是每每执笔难书……。我和爸爸的关系非"小棉袄"式的亲密父女关系!是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父女关系!</b></p><p><b style="font-size: 20px;">说熟悉~爸爸是生我、养我的人!我们在一个屋檐下共同生活了10余年~我可分辨出他的声音、嗅辨出他的气味、知道他的饮食习惯,以及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仅此而已!</b></p><p><b style="font-size: 20px;">说陌生~爸爸的不苟言笑,让我对他的了解少之又少,感到有些高深莫测!再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从我出生(1950年)到我下乡(1968年),好似在家里与爸爸共同生活了18年~可是这期间有年幼无知的四五年~爸爸在文革时期受审查2年(仅指到我下乡时),其余10余年时间也是未成年人时期。以当时的年纪和阅历,真的是不了解爸爸!当我从农场返城后,爸爸携家人到沈阳履职去了!从此我就与爸爸分居两地!要说我对爸爸有所了解是N年以后~我退休之后(也仅限皮毛),每次回家能多住些日子~少则十天半月~多则一、二个月!所以,写爸爸对我来说真的是~很难~很难~有如赶鸭子上架~硬往上蹿!蹿就蹿吧,不蹿也遗憾~王家长女~义不容辞了!写爸爸对于我们这辈人是一个回忆,对后辈人则是~交待与传承,让他们知道他们的先辈们历史,循着先辈们的足迹前行!</b></p><p><br></p> <p>人虽然都是独立的个体,但绝非孤立地生活在社会上!每个人都会~有家庭~有工作~有同学~有同事~有朋友……,与社会上的人和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写我爸,必须要写我妈,以及我的家庭!关于妈妈的事情比较好写,之前写过的几篇文章都是回忆妈妈的~"一件游泳衣"、"童年往事“、"陪妈妈的最后一夜"、“没有母亲的母亲节"等……。为了更清楚地记录爸爸、妈妈的生活轨迹,本篇将按文章标题,分三个部分加以表述~我的爸爸~我的妈妈~我的家。</p> <p> 图片:上图为爸爸参加新四军时留影</p><p> 下图为自书履历及有关材料 </p><p> <b style="font-size: 20px;">第一章 我的爸爸</b></p><p><b style="font-size: 20px;">一、投笔从戎,投身抗战洪流。</b></p><p>我的爸爸~王云汉(王德科、吴彭),1920年7月出生在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许家镇邵楼乡,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家庭。爸爸上有两个哥哥,下有一个妹妹~排行老三。当时家里有十几口人、几十亩地、两头牲口,爷爷和伯伯在村里还可教书、管帐也有点收入,家境还算殷实(土改时定为冨农)。爸爸从小聪明伶俐,加上又是老幺(指男孩),深得爷爷的疼爱~供其读书、不务农活!爸爸很争气,不负爷爷的良苦用心,发奋努力,刻苦学习,终于考取江苏运河省立师范专科学校。1937年底爸爸从师专毕业,正值抗日战争在国内全面暴发。爸爸与千万个热血青年一样,立志参军入伍,保家卫国!1938年1月,李宗仁的国民党部队正在徐州招收青年学生,爸爸和他的同学们就地就近地参加了该部队。部队的全称是“国民党五战区抗敌青年军团"。在抗敌青年军团中,这些青年学生都是学员,主要学习:</p><p>政治~国内外形势、战时法令、三民主义、军队政工、组织民众……等。</p><p>军事~野战勤务、步兵操练、防空常识、实弹射击、战地救护……等。</p><p>经过几个月的学习培训,部队调整改制,爸爸被分配到政三队。主要任务是做战地服务工作:收集粮食、烧水做饭、运送伤员……等。</p> <p><b style="font-size: 20px;">图片为爸爸的回忆材料及书信</b></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当时国内的形势是国共统一战线,抗敌青年团中有共产党员和党组织,他们发挥了积极作用,鼓励和吸收青年学员加入共产党,加强和壮大我党革命队伍。爸爸努力工作、要求进步、坚定共产党信念,在</span><b style="font-size: 20px;">"整天飞机嗡嗡、炮声隆隆、抗日烈火"</b><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中,</span><span style="font-size: 18px;">于193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候补期三个月,按期转为正式共产党员)。</span></p><p>1939年底,大别山区形势急剧恶化,党组织决定共产党员撤回皖东根据地。其中,有的人在敌后根据地协助当地党组织搞抗日活动;有的人去了延安;爸爸是坚定不移~当兵就当好兵~决心参加新四军!爸爸携武器(自诉是6枝枪。别人讲是7、8条枪~有些像戏词),于1940年初加入了新四军江北纵队八团,在政治处任技术书记。后部队整编为~新四军二师六旅十八团政治处任宣传股长。</p><p>爸爸凭借着敏锐的政治觉悟,及对党的理想的坚定信念,无疑地选择了一条光荣的、正确的道路!</p><p>爸爸在时,没有对我们说过有关他们战斗经历的只言片语;</p><p>爸爸去时,没有留给我们有关他的兵旅生涯的一字一文。</p><p>但从他的战友来信、回忆里看,仍可寻找到一些蛛丝马迹~爸爸在部队时,没有参战过史上被冠名的大战役。但~骚扰战~外围战~遭遇战~磨擦战~游击战……等,却是经历过的!</p><p>现摘抄一段爸爸的战友(我不曾谋面的张伯伯)在1990年1月IO日来信所述的一段话:</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我们在抗敌青年军团时,是20岁左右的人,现在都70多岁了!我们还是幸运的,看到了社会主义社会。目前离休,安度晚年!回想起我们的战友在战争年代贡献了自己的生命,有席德仁、顾华邦、陈宝清、谢广喜……他们的形象,深刻在我们的脑海中,永远不会忘记他们!</b></p><p><b style="font-size: 20px;">这就是抗日老兵的家国情怀!向张伯伯们致敬!向所有的抗日老兵们致敬!</b></p><p><b style="font-size: 20px;">以上事实均由本人依据爸爸的履历及回忆、战友来信及回忆、沈阳铁路局及局党委的有关资料归纳整理。</b></p> <p>上图为百度截图。</p><p>下图为爸爸所在的革命老区等来信</p><p><b style="font-size: 20px;">二、听党指挥,以革命需要为己任。</b></p><p><b style="font-size: 20px;">1、离开部队到地方工作。</b></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1943年初,淮南抗日根据地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新四军二师的主力部队准备战略反攻并挥师南下。爸爸所在的18团进行建制改编~划给路西军分区领导,团长陈x先任军区副司令员。此时在部队中抽调部分党员干部到各县乡的政府各部门工作,爸爸也在其中。</span></p> <p><b style="font-size: 20px;">图片为当时党政机关各部门人员名单。</b></p><p>离开部队后,爸爸的工作像走马灯式的调换。从1943年1月到1946年3月,仅三年多的时间里爸爸调整了7次工作,最长的时间是一年,最短的时间是3个月。和雷锋同志说的一样~<b style="font-size: 20px;">我是革命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b></p><p><b style="font-size: 20px;">2、努力干好份内工作。</b></p><p>爸爸先后历任:</p><p><b style="font-size: 20px;">淮南路西滁县四区区委委员、支书(指导员)、路西地委整风办、组织部干部科、华中分局淮安工作队……等部门工作。</b></p><p>两次进入党校学习~<b style="font-size: 20px;">淮南区委党校~华中分局党校。</b>在党校里学习政治对提高觉悟很有益处。</p> <p><b style="font-size: 20px;">图片为爸爸的在滁县任支书时的部分回忆</b>。</p><p>现摘抄爸爸回忆录里的几句话:</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当时的形势很复杂,面临着日、伪、顽三个方面的偷袭与骚扰。国民党也经常对我制造"磨擦"。区里组织武装,在夜里搞反"磨擦“,我们经常住址不定,但是在战时必要的工作不能耽误,而且必须要有成效!"</b></p><p>图片为爸爸所写的回忆录,划的红线为具体工作,不再赘述!</p><p><b style="font-size: 20px;">3、辗转多地,由此迈进铁路行列。</b></p><p>1946年4月,爸爸在华中分局党校毕业后,被派到华东陇海铁路职工学校任政治协理员。</p><p>爸爸不论工作如何调动,"万变不离其宗“~一直是以党的政治工作为主(政工干部)。那时的爸爸二十多岁~年轻~有活力~有文化~不怕苦,工作该是得心应手!</p> <p>图片为爸爸在某站留影。</p><p> 爸爸在列车上留影。</p><p> 拍摄日期、地点不明。</p><p>其他图片为陇海铁路新旧机车网络截屏的相片。</p><p><b style="font-size: 20px;">三、出关北上,与铁路结下一生情缘。</b></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b style="font-size: 20px;">1、奔赴哈尔滨。</b></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军令如山倒 使命在前方!1946年11月一纸调令将26岁的、年轻的共产党员~王云汉派到哈尔滨铁路局任职。</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爸爸毫不犹豫~千里迢迢~不辞辛苦~风餐露宿~奔赴哈局走马上任。</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江苏人,南不南、北不北的地方~南方人称他们是北方人。北方人称他们是南方人)</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此时的哈局正值解放战争初期,既要建立新秩序又要完成支援解放全中国的运输任务,工作繁忙,百废待兴……。爸爸克服了~人地两生~生活习惯不同(据说有一阶段不发工资,发高梁米)等诸多困难,积极投入到工作中。爸爸从基层做起。在党的培养和关怀下,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逐步走向领导岗位。在哈局工作的5年时间里,先后历任:</span></p><p><b style="font-size: 20px;">绥化地区总支副书记</b></p><p><b style="font-size: 20px;">南叉地区总支书记、车务段书记、段长</b></p><p><b style="font-size: 20px;">绥化地区总支书记</b></p><p><b style="font-size: 20px;">绥化分局党委书记(1949年9月)</b></p><p>爸爸与妈妈于1949年6月结婚,后章细述。</p><p><b style="font-size: 20px;">2、履职齐齐哈尔。</b></p><p>1951年4月,爸爸携家人到齐齐哈尔履职。</p> <p>爸爸从1951年到齐局至1975年离齐赴沈,在齐局服务了25个年头。他把最好的青壮年时期贡献给了齐局并把这里当成了他的第二故乡!</p><p>爸爸在此历任:</p><p><b style="font-size: 20px;">齐局政治部组织部长</b></p><p><b style="font-size: 20px;">齐局政治部副主任</b></p><p><b style="font-size: 20px;">齐局党委副书记</b></p><p><b style="font-size: 20px;">齐局党委书记</b></p><p>在这25年的时间里,爸爸经历了不平凡的时光~有过荣耀~也有过坎坷。正是应了那句话"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p> <p>图片为爸爸的工作笔记、日记。最早的是1952年的(或许更早,我亲眼所见。齐局的为多数),到爸爸离休共30多年的笔记本装了满满的一个大纸盒箱子!</p><p><br></p> <p>五、六十年代,由于条件所限没有几个工作照,而且在文革时期毁灭了为数不多的相片,现在只能遗憾了!这几个证件倒是保存完好,足以证实爸爸的经历!</p> <p>图片上,为大庆创业时留影。</p><p>图片中,一列列的油龙正整装待发,犹如一队队的战士~号令一响,即刻启程!</p><p>图片下,爸爸床前办公桌(时间不祥)</p><p>(上面4张图片来自网络)</p><p>言归正传,说爸爸离不开说齐局,说齐局也离不开爸爸~他们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因爸爸是齐局的代表人物之一。爸爸在齐局的25年当中,其所拥有的荣耀,何尝不是齐局全体干部职工之荣耀呢?</p><p><b style="font-size: 20px;">A、发奋图强,全局干部职工齐努力,建立运油运输线(让通线)。</b></p><p>60年代初,正值三年自然灾害,困难重重。爸爸彼时似临危受命,提升为齐局党委书记。此时松嫩平原发现大油田~大庆工人钻井忙~铁路工人建线忙!那时爸爸经常下基层,我十天半个月也见不到他的人~是常态!开发大庆油田初期对外实行保密,家里人都知道爸爸出差了~爸爸去哪儿了~谁都不知道!几年后,随着大庆油田采油量的增加,铁路运输更加繁忙,一列列油龙源源不断地奔向祖国的四面八方!油田和铁路强强联手~油田工人拼命多出油~铁路工人铆劲多拉快跑!彼时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齐局在运营里程、运营收入均在铁道部名列前茅!从不在家谈论公事的爸~有一次兴奋对我们说~收入过一亿元(60年代初期与现在不可同日而语)!爸爸的喜悦激动之情溢于言表!我为我们的父辈点赞、为齐局铁路职工点赞!我为他们骄傲~他们不仅在抗美援朝、解放战争中为国立功!更为新中国的建设出过力、流过汗!愿再立新功、再创辉煌!</p><p><b style="font-size: 20px;">B、齐局的运输生产与文艺活动并驾齐驱。</b></p><p>齐局就是一个小社会~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文化宫、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幼儿园、中小学、中专、图书馆……等一应俱全!现只说一个最主要的宣传阵地~齐铁文化宫。那时候的文化宫绝非摆设,用现行话~网红打卡地!人气爆棚!在这里经常召开的~党代会、职代会、劳模大会、中小学校的开闭幕式……不胜枚举!还经常播放电影,而且齐局文工团排演的话剧《孔雀胆》、《千万不要忘记》、《兵临成下》、《春雷》、《雷雨》、《金沙江畔》……等革命剧目轮流演出,为齐局的职工、家属、学生等活跃了业余生活并受到良好的传统教育~这里是我们的精神乐园、永生不会忘记~齐铁文化宫带给我们的快乐与荣耀!</p><p><br></p> <p>图片左上,原局党委办公楼。</p><p>右上,文艺演出后,爸爸上台祝贺演出成功。</p><p>中图,部分剧照。</p><p>下图,文工团员参加省汇演后,进京演出。图为天安门留影。</p> <p><b style="font-size: 20px;">C、被选送到中央高级党校学习。</b></p><p>爸爸自参加革命工作以来,已经多次到党校学习!但是这次却是空前绝后~规格最高~时间最长的一次!中央高级党校是培养党的高级领导干部的最高学府,能进这里学习也是有些荣誉感和自豪感的(我本人的想法)。爸爸他们毕业照大约有2、300人之多,前排都是国家领导人,约有1米左右长,一直掛在爸爸的卧室墙上。这个相片因为有中央领导,文革初期被批判,爸爸怕是受到牵连吧,主动把它下架了,后来始终再没有见到过~下落不明了!</p><p>图上,爸爸妈妈在学校后院合影留念。</p><p>图下左,爸爸在党校学习期间的选民证(北京市海淀区选举委员会发)。</p><p>五十年代是计划经济,无论什么物资都要按计划供应~发各种票。如果从户籍地到外地三个月以上(也许有误),要迁移临时户口。爸爸这次去北京党校学习共有一年半的时间,所以户口就落在北京,正赶上换届选举,此时的爸爸就是名正言顺的北京人,所以就有了这个选民证!上面记载的时间是<b style="font-size: 20px;">1956年9月25日。</b></p><p>图片下右,爸爸在北京市耳鼻喉医院就诊的卡片。</p><p>虽然上面没有病历,但我清楚~爸爸一定是看耳朵!因为我认为爸爸耳朵的毛病有可能是在战争时给震坏的~仅仅是我的猜测!事后证明~年纪越大耳朵越聋!爸爸的耳朵一直聋到他辞世!就医卡记载的时间是<b style="font-size: 20px;">1957年10日29日。</b></p><p><b style="font-size: 20px;">D、绕不开的话题,在文革中受迫害的爸爸。</b></p> <p><b style="font-size: 20px;">1966年5月,文革拉开了序幕</b>。爸爸由于去北京开会(汇报工作),侥幸地躲过了第一次的全局批斗大会!"躲过初一 躲不过十五"~该来的总会来的~恰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从1967年开始,爸爸就经常地被批斗~全路局的~各分局的~各站段的~各部门造反团的~所揪必到~大会批、小会斗~不计其数!<b style="font-size: 20px;">主罪名为:</b></p><p><b style="font-size: 20px;">"齐局头号走资派“。</b></p><p><b style="font-size: 20px;">其内容为:</b></p><p><b style="font-size: 20px;">隐瞒家庭出身~地主改富农。</b></p><p><b style="font-size: 20px;">包庇坏分子、右派、日特。</b></p><p><b style="font-size: 20px;">执行修正主义路线。</b></p><p><b style="font-size: 20px;">……欲加之罪 何患无辞。</b></p> <p>轰轰烈烈的文革运动,让人始料不及!但爸爸是淬火成钢的抗日老兵,自有坚定的信念~共产党的天下~共产党员要扛住!爸爸的表现一直是:</p><p><b style="font-size: 20px;">不急不燥</b></p><p><b style="font-size: 20px;">不卑不亢</b></p><p><b style="font-size: 20px;">不怨天尤人</b></p><p><b style="font-size: 20px;">不解释不辩解</b></p><p>爸爸就这样落个"好态度",没有挨打过~免受了皮肉之苦~平稳度过了暴风骤雨般的日子~云开日出的时候快到了!</p><p>这期间爸爸历经:</p><p><b style="font-size: 20px;">隔离审查一年半(参加批斗会)</b></p><p><b style="font-size: 20px;">审查教育一年半(局毛泽东思想学习班)</b></p><p><b style="font-size: 20px;">劳动锻炼二年半(齐工务段八工区)</b></p><p><b style="font-size: 20px;">待业学习半年(直属党委)</b></p><p>公正有时会迟到,但不会缺席。1973年未,爸爸被平反了。在齐局做代理书记~等于官复原职。由于经常被批斗~喷气式的哈腰,给爸爸造成了身体上的伤害,后被组织部门按"比照工伤"办理。至此,由两份"心灵鸡汤"(平反决定、比照工伤决定)始,爸爸因文革时期所受到心理的、生理的伤害都逐渐得到了抚慰。对文革时期的这段历史,爸爸一直是三缄其口,"<b style="font-size: 20px;">不树敌、不怨恨、不纠结、不说三道四</b>”,给我们树立了一个老党员心怀坦荡的良好榜样!</p><p>我印象中爸爸去锦州局一年多又回来的~哪里跌倒 哪里站起来才算是好汉!</p><p>(以上图片为当时的材料,平反后从档案抽出来,交给本人的)</p> <p>爸爸在齐铁南局宅老宅留影:</p><p>写学习心得、读毛选、缝被头、穿劳保服装(工务段发)。</p><p>现在我想想挺可笑:篡改成分这个事~地富反坏右是一个阶级的~都是要打倒的对象!要改也改成贫雇农多好!只是当时有"恶霸地主刘文彩“一说,没有恶霸富农之说!"恶霸地主出身“这样的桥段安在爸爸头上更能吸人眼球吧?最后经党组织复查,恢复了富农的家庭成分。</p> <p>1973年10月24日,爸爸接到了代理书记的任命。</p><p>1973年底军管会撤退了,齐局的部分领导干部与其合影留念。</p> <p>爸爸于1975年调往铁道部东北铁路运输指挥部(沈阳)工作。临行前,与我们齐市的亲人们留影。空闲时间还活动活动~锻炼身体!</p> <p class="ql-block">上图、爸爸写的部分文稿及在《人民铁道》报上刊登的部分文章。</p><p class="ql-block">左图、爸爸在工作中遗留的免票、介绍信。</p><p class="ql-block">右下图、爸爸的离休令。</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E、沈阳(铁道部东北办事处)~爸爸工作的终点站。</b></p><p class="ql-block">这段时间我没有什么记忆,回沈阳的时候并不是很多,回家小住几日,见爸爸也是忙碌的。</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爸爸是学生出身,肯学习爱钻研,是爸爸的特点,经常手不释卷,在由政工干部转变为业务干部期间,爸爸更加注重学习,拒绝当门外汉并有独到的见解。有时写一些稿件投给人民铁道报~屡次见报;有时写一些巡视调研文章为上级领导建言献策;有时读书看报常常是记载一些心得体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这一方面爸爸是我的榜样,我要好好向爸爸学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爸爸从1975年到沈阳(东办),共服务了10年,1985年正式离休(东办撒销,人员归沈局)。</span></p><p class="ql-block"><br></p> <p>爸爸在沈阳工作的相片我没有收集到,只有这张I978年邓小平视察辽宁省的集体合影。本片可以看到爸爸,缩小的相片不好找!但是在沈阳局搞传统教育时,将此片借去,右上角写的"王云汉同志珍藏"就足已!</p> <p>图片上一:1992年9月于阜新铁路招待所</p><p>上二:1996年4月于四平工作会议</p><p>上三:1993年11月大连工作会议</p><p>左中:1995年4月千山工作会议</p><p>如图:聘书</p><p>下一:1995年9月在西安站</p><p>下中:1999年8月在徐州站</p><p>下右:1993年在郑家屯站</p><p><b style="font-size: 20px;">四、卸甲归田的爸爸~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耄耋之年 继续为铁路建设尽心尽力。</b></p><p>俗话说:船到码头车到站。这就是说已经到头了,该歇歇了!离休了,回家颐养天年~人之常情!但,我爸反其道而行之~不辞辛苦、不计报酬的工作,反而更加热心、更加忙碌!彼时他头上还有三顶"官帽“:</p><p><b style="font-size: 20px;">辽宁省运输协会顾问</b></p><p><b style="font-size: 20px;">沈阳铁路局老战士协会理事~简称老协</b></p><p><b style="font-size: 20px;">沈阳铁路局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第一副主任~简称关工委</b></p><p>(爸爸这时不是游击队,在老干部部的某个办公室内有张办公桌~我曾去过那给爸爸取过报纸)</p><p><b style="font-size: 20px;">积极报名参加局里举办的"老年大学“</b></p><p><b style="font-size: 20px;">1、积极参与铁路运输管理,当好顾问角色。</b></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看看这些"帽子工作“就够爸爸忙乎了(以上单位的正职,基本上是在职的领导,爸爸的职位是虚名),有时候要订计划,以免冲突了。铁路工作就是这个性质的~下基层要乘火车!爸爸对于这种工作就是一句话~乐此不疲、甘于奉献!</span></p><p><br></p><p><br></p> <p>左上一:2001年5月在虎石台工区(很明显爸爸的耳朵不好了,用手遮住做耳罩)。</p><p>上中:1993年3月在通辽分局</p><p>上右:1995年9月在吐鲁番站</p><p>中左:1993年3月在彰武机务段工厂</p><p>中右:1992年6日在白庙子站</p><p>下左:1992年7日鞍山会议</p><p>下中:1988年3月大连会议</p><p>下右:1993年7月在索伦站。</p><p>我手中的图片就是这些,(有部分旅游照片),它并不能记录爸爸的全部工作,只能说点到为止了!</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老协工作。</b></p><p class="ql-block">老协工作因为有老干部部的帮助管理,爸爸只是参加活动、提出建议,其他事情有人具体操作~老战士基本上都是老干部,所以这项工作爸爸比较省心~只要出头露面尽显热心即可。</p><p class="ql-block">上图、老战士协会会员证。</p><p class="ql-block"> 右上图、2001年11月,爸爸去北京参加铁路老协成立20周年理事会出席证。后在延安大礼堂门前留影。</p><p class="ql-block">图片中分别为:2004年9月,在大连参加北方七局第七次老协工作会议留影。</p><p class="ql-block">1998年9月3日,参加老协活动留影。</p><p class="ql-block">1997年1月,路局老协常委会合影。</p><p class="ql-block">2004年7月,局老协常务理事会合影</p><p class="ql-block">2003年9月,纪念抗战胜利58周年,于棋盘山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1986年6月,局机关老战士代表大会合影。</p> <p>图片中的三枚纪念章分别是:</p><p>图左、铁路老战士协会颁发的纪念抗战胜利五十周年镀金纪念章。</p><p>图中、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镀金纪念章。</p><p>图右、铁路老战士协会颁发的纪念抗战胜利30周年银质纪念童。</p><p>右上图:2005年8月,在千山铁疗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座谈会上发言。</p><p>右中,2007年8月,参观建军80周年展览会</p><p>左中、2005年9月,与老协工作人员布置会场。</p><p>下图、2001年11日,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北京)。</p><p>老协的事儿不是很多,主要的是每年的9月3日~抗战胜利纪念日,爸爸他们都要安排活动的~有时开座谈会、有时参观、有时出游。爸爸竭尽全力,以身作则,在健康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从不缺席。</p> <p class="ql-block">左上图、1995年7月,路局雏鹰展翅夏令营开幕式爸爸宣布开营!</p><p class="ql-block">其他图片为:关工委们与小营员们合影留念;在军营中给营员们讲传统教育;1996年5月,在家长学校工作座谈会上发言;沈局关工委工作研讨会;1995年7月,与关工委工作人员合影;1995年5月,沈局关工委第五次全委会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3、积极宣传革命精神 做好传帮带工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关工委工作是爸爸离休后工作的重中之重,因为它:中国关工委是党中央批准成立的,以离退休老同志为主体、党政有关部门和群团组织负责人参加的,以关心、教育、培养全国各族青少年健康成长为目的的群众性工作组织,是党和政府教育青少年的参谋和助手、联系青少年的桥梁和纽带。</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摘抄百度“中国关工委工作条例第二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与儿童、青少年打交道、沟通,好像不是爸爸的强项。但是他热衷于此项工作并能圆满完成任务。多次受到上级关工委的表扬和奖励。</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图片为:省关工委、路局关工委证件。其中分别是:1989年2月,关心下一代传统教育会;1990年"六一”,为获奖队员戴花;关工委工作人员与获奖队员合影留念;1991年“六一“,参加局实验幼儿园的运动会;1992年11月,召开关工委工作会议;1992年"五四“青年节,在大会上发言;1994年4月,局关工委全委会议。</p> <p><b style="font-size: 20px;">五、与时俱进 加入老年大学一试身手</b></p><p>80年代未,沈局办了老年大学。爸爸积极报名参加了书法班。爸爸是闲不住的人,那么多的事够他忙乎的了,还往身上加担子!我不知道此时的爸爸是"重操旧业"~巩固提高?还是初学咋练~搞定真传?</p><p>反正爸爸书写的条幅有裱好存世的,其他的就不见踪迹了!</p><p><b style="font-size: 20px;">左上:</b></p><p><b style="font-size: 20px;"> 弯弓射日到江南</b></p><p><b style="font-size: 20px;"> 终夜喧呼敌胆寒</b></p><p><b style="font-size: 20px;"> 镇江城下初遭遇</b></p><p><b style="font-size: 20px;"> 脱手斩得小楼兰</b></p><p><b style="font-size: 20px;"> 一一录陈毅军长诗一首 王云汉</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 樱花红阳上</b></p><p><b style="font-size: 20px;"> 柳叶绿池边</b></p><p><b style="font-size: 20px;"> 燕子声声里</b></p><p><b style="font-size: 20px;"> 相思又一年</b></p><p><b style="font-size: 20px;"> 一一周总理诗 壬申年夏 王云汉</b></p><p>左下:</p><p><b style="font-size: 20px;">华夏有天皆丽日</b></p><p><b style="font-size: 20px;">神州无处不春风</b></p><p><b style="font-size: 20px;"> 一一岁次己已书于沈阳 云汉</b></p><p><b style="font-size: 20px;">右下:</b></p><p><b style="font-size: 20px;">古稀年华转瞬间</b></p><p><b style="font-size: 20px;">中华大地换新颜</b></p><p><b style="font-size: 20px;">神州共赞路线好</b></p><p><b style="font-size: 20px;">人民理想定实现</b></p><p><b style="font-size: 20px;"> 一一庆祝建党七十周年</b></p><p><b style="font-size: 20px;"> 云汉书于沈阳</b></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前两首为爸爸抄录他所敬佩的人~陈毅(当过新四军的军长)、周总理。</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后两首为爸爸原创。</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我不懂书法,也不懂诗词,不能评论。但是爸爸的临场发挥是相当给力!图片左三是1991年11月爸爸在给司机学校的题词中写到:</span></p><p><b style="font-size: 20px;">加强学习 筑起防御和平演变的钢铁长城 一一王云汉</b></p><p>这就是一个老战士 老党员 老干部的政治觉悟,近三十年的醒句,如今看来倍感适用!MD亡我之心不死~乱港~乱台~涉疆~涉藏。无所不用其极~和平演变、颜色革命,搞垮中华~复制苏联解体经验~中国人民不答应!我为爸爸的高度政治觉悟、警惕性点赞!</p> <p><b style="font-size: 20px;">六、心系第二故乡~离休后N次回齐看望一起工作过的老同志。</b></p><p>1998年6月,爸爸回齐看望齐局的老同事们!</p> <p>左上:1989年11月,爸爸参观齐分局老年大学。</p><p>右上:2001年6月,老同志、老朋友相逢于齐齐哈尔(爸妈与钟叔钟嬸邂逅)。</p><p>左中、右中:老干部部翟红主任陪同爸妈游江心岛。</p><p>左下:同日,齐分局领导陪爸妈参观货物处</p><p>右下:三王在一起!大家都认识!</p> <p>上图,我学爸爸收集的剪报。</p><p>中图,爸爸的书籍(在我处)。</p><p>下图,爸爸的荣誉证书。</p><p><b style="font-size: 20px;">七、我眼中的爸爸。</b></p><p>前文记叙的爸爸是根据文档、书信、图片等资料,归纳整理了爸爸的基本工作,也许不全面、也许有误差,但大致是准确的!下面将我所知、所见、所感的几件事加以叙述。</p><p><b style="font-size: 20px;">1、大公无私 为国分忧</b></p><p>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国家遇到严重的自然灾害。党中央号召党员干部减少薪酬,号召精减机构,减少城市人口,回乡务农。爸爸责无旁贷主动申请自降一级工资。爸爸以身作则是应该的,是可以称赞的。只是之后的举动在家里引起了轩然大波~动员妈妈回乡务农。妈妈这回动气了,不信这个邪~为什么让我回乡务农~回哪个乡~我不是乡下来的~干部家属怎么啦~你想带头可以自己回乡~别带我!妈妈理直气壮地回绝了爸爸的主张是十分有底气的~妈妈一直生活在县城~上学读书~当过代课老师~做过女工~与爸爸相识之前已被招录到铁路~并且入党提干~绝非裙带关系入路~无论如何不能依你~要么,你走你的阳关道 我走我的独木桥!爸爸说服不了妈妈,是因为妈妈站在理上,爸爸此时倒无可无不可!事后妈妈委屈地找领导诉苦,领导认为妈妈的确不符合文件中的回乡条件,并与爸爸沟通,这才解决这场家庭纷争!N年后,妈妈对此事仍耿耿于怀!每每提及此事还是有点情绪激动,理解~这么大的事件真的是永生难忘!</p><p><b style="font-size: 20px;">2、不徇私情 不开后门</b></p><p><b style="font-size: 18px;"></b><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国家受灾遭遇困难时,老百姓的日子自然不好过,爸爸的老家亦是如此。二伯家的三哥忍受不了饿肚子的苦,私自奔东北找三叔~推荐一个工作~以解燃眉之急!就爸爸的脾气秉性:怎么能给他找工作(差点把我妈下放了)!让他回吧~千里迢迢的来了!不让回吧~工作确实安排不了!这时有好心人出主意:工务段的线路工又苦又累,职工子弟不愿意去干这个工作,可否让他去当个临时工?爸爸坚决不同意~进铁路不行。几经周折后,有农场招收农工,三哥就去了农场(离龙江N公里)~刚从垄沟里爬出来,又掉到黑土地里~是你的跑不掉 不是你的争也无用!我到觉得这么做是两全其美的事了~既没返乡~又没入路~何乐不为?</span></p><p><b style="font-size: 20px;">3、不搞特权 两袖清风</b></p><p>1972年末,我从农场返城之后,统一分配到列车段跑车~列车员。开始很好,时间久了,毛病来了~上车就睡不着觉了~不论休班与值班!渐渐地得了怪病~上车扁桃体肿大(嗓子疼),下车就消了!一来二去的我也受不了!去医院看医生,被告知~你应该手术了!你的双侧扁桃体没有保留价值了!我不信~下车扁桃体就不肿了,为什么要割了(后来在1980年扁桃体还是被摘除)?不上车不就行了吗?调换一个工作比遭罪要强百倍!彼时的列车员算得上好职业~铁饭碗~“听诊器 方向盘 离地三尺活神仙"!要调工作也要往同级别、同方向的去努力!可我没有文化、没有专业,听诊器~大夫是当不了!妈妈心疼姑娘~我的工作问题,成了她的心头之患。妈不辞辛苦,努力找人打听、联系、协商,终于找到一个没有危险、穿白大褂的单位~卫生防疫站~妈和我都心仪单位!调转的事情进展的很顺利,不成想,在办手续时遭到爸爸的强烈反对(此时爸爸已经平反当了领导)!</p><p>~她会干啥?</p><p>~她懂什么?</p><p>~没有文凭!</p><p>~没有专业!</p><p>~去了干啥?</p><p>妈妈"护犊心切"和爸爸争辩:</p><p>~不会能学</p><p>~熟能生巧</p><p>~人家的孩子都去了(指干部子弟)!</p><p>爸说:</p><p>~谁爱去谁去,王春萍不能去!|</p><p>~我不赞成!别去湊热闹!</p><p>为我的事,爸妈争吵起来并红了脸。还是爸爸拔壕横,大义凛然地以离婚恫吓妈妈~最后是妈妈服软了,我以列车员的职名调到电力修配厂,当上了电机钳工,爸爸遂了心愿。我的工作问题解决了,一片乌云全散了~爸妈相安无事,家里由此太平!</p><p>还有:妈妈在齐局工作了20多年,一直是股级。妈妈有能力、有机会提拔时,都被爸爸一句"不要吧“,给挡了回去!直到沈阳局工作,终于脱离了爸爸的管辖~才触摸到了科级,否则妈妈是一股到底了(沈局与东办是两个单位)!大弟弟1981年大学毕业(恢复高考后的首批毕业生),本有机会直接进路局机关,又被爸爸一句"不是党员不能进局机关“而流产了……!</p><p>爸爸在一线劳动时,不慎砸伤手指~左手中指一直弯曲~不能伸直……。</p><p>这些是我亲眼所见、亲身体会到的一些事。仅从以上这几个小例子,我认为爸爸做事,有时会走极端~有时坚持原则~没有私心杂念~坚持清正为本。我认为爸爸此生最大的优点是~不嗜烟酒。既不吃请,也不请吃,避免了一切与烟酒的麻烦事!</p> <p>左上图:与爸爸如影随形的老钢笔。</p><p>左二图:爸爸枕边的各种小健身器材。</p><p>左中图:爸爸未使用的毛笔砚台等物。</p><p>左三图:</p><p>左中二图:爸爸的穴位图及各种中医书。</p><p>左`中三图:健身球和拔罐。</p><p>左下图:爸爸钟爱的徽宝(崭新的)。</p><p>右上图:爸爸的三枚印章。</p><p>右下图:笔洗。</p> <p><b style="font-size: 20px;">八、爸爸的兴趣爱好。</b></p><p>爸爸能歌善舞(有点高了),会拉二胡。这个爱好我是早知道的。爸爸有一个二胡,高兴了就拉上一曲,我们那个时候太小也听不明白。这把二胡在文革爸爸隔离审查时期,被我擅自借给一学友至今未还而下落不明!我应该向爸爸说一声:对不起!后来在沈阳爸爸的壁橱里,看到有两、三把胡琴,但是再也没有听到爸爸拉的曲子!</p><p>左上一、二图,2001年6月,爸妈来齐市餐后即兴演唱。</p><p>左三、四图,80年代爸爸在沈阳艺术节上。</p><p>右上图:1990年2月爸爸的战友来信:说爸爸在闲暇时间给他们拉二胡:京剧四平调、游龙戏凤、昭君出塞……,活跃气氛很开心!至今记忆犹新。(苏兴)</p><p>右二图,2002年春节,爸妈在家唱卡拉0K</p><p>右下图,2007年2月,参加我儿子婚宴后在歌厅唱歌。</p><p>下图:1998年在"九、三抗日胜利纪念日“宴会上唱"新四军军歌"。</p> <p>妹妹偶然录到爸爸唱的小调~《二月里来》,这么老的歌,爸爸依稀记得歌词~不简单!</p> <p><b style="font-size: 20px;">九、爸爸的乡愁。</b></p><p>爸爸出关来到东北,因工作关系很少回关内老家。40多年间我的记忆中爸爸回乡两次~80年代一次~90年代一次。</p><p>左上图:从左爸爸、其妹、其嫂、其哥。</p><p>右上图:爸爸与哥哥、嫂嫂。</p><p>左下图:爸爸与其妹妹、嫂嫂。</p><p>上面的图片均照于90年代。</p><p>右下图:爸爸与其哥哥80年代拍摄于徐州古城。</p><p>看着这个有些破旧的茅草房,不禁心酸~这老家怎么还是旧模样?想必20多年过去了,如今一定是脱贪了~花团锦簇全国一盘棋。</p><p><b style="font-size: 20px;">这是爸爸的故事,如果简短截说的话,就是~奋发读书~当兵入伍~坚持根据地~入职铁路~夕阳更红。我写爸爸、忆爸爸,绝非标榜爸爸,只是一五一十复原了一个本色的老战士、老党员、老干部一生所走过的路、所干的事业!虽然没有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事迹,但也兢兢业业、脚踏实地地为人民服务一生~平凡中能绽放出伟大的意志与信念!不是吗?!行文至此忽然对爸爸肃然起敬!我要大声地对爸爸说一声:爸爸,我爱你!</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b><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图片为妈妈亲笔所书写的履历表</span><b style="font-size: 20px;"> </b></p><p><b style="font-size: 20px;"> 第二章</b></p><p><b style="font-size: 20px;"> 我的妈妈</b></p><p><b style="font-size: 20px;">一、命运多舛的少年时期。</b></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我的妈妈~邹玉慧,1929年10月(农历)出生在吉林省永吉县的一个城市贫民家庭。妈上面有二个哥哥、二个姐姐,妈妈是老幺儿。当年外公早逝,家境贫寒,妈妈读书到小学三年级,就辍学了。为了贴补家用,妈妈小小的年纪,就外出打工,先后做过:代课老师、株式会社的采票工、火柴厂的女工……。由于时局动荡不安,妈妈家一直颠沛流离。先后辗转多个县市生活:东宁县、绥芬河、牡丹江、阿城、绥化。到了绥化后才安顿下来,这时候的妈妈只有17岁,在铁路二七火柴厂当了一名女工。</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上、中图妈妈的立功证书。</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下图,妈妈的工作证件。</span></p><p><b style="font-size: 20px;">二、入职铁路后的青年时期。</b></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妈妈在铁路二七火柴厂做女工不到一年,因其聪明 灵利又有点文化,直接进到绥化铁路妇女联合会,做了一名宣传干事。妈妈在联合会工作了8个月,于1948年5月,正式进入铁路系统~绥化铁路工务段~任工会干事。彼时妈妈年轻肯干、积极向上,同年7月入团、12月入党(按期转正)。妈妈有了正式工作,生活稳定了,随之焕发出青春的火热激情、不辞辛苦、努力工作,由此获得了"东北铁路总局"颁发的功劳薄一本!功劳薄上写道:邹玉惠同志于49年4月15日,工作积极 完成任务,记小功一次。妈妈作为年轻的党员,被调入绥化铁路分局机关。先后在工务科、总务科、人事科任事务员。由此,有机会认识了爸爸,双方结婚(此事后文表述)后,1951年春妈妈随着爸爸转到齐齐哈尔铁路局,妈妈此时不满22岁。</span></p><p><b style="font-size: 20px;">三、勤俭持家的中年时期。</b></p><p><b style="font-size: 20px;">1、加强学习,提高自身文化水平。</b></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妈妈随着爸爸来到齐局,先在齐局财务处任主任会计员。为了更好地胜任此项工作,妈妈参加职工夜校学习,坚持不懈、学而不厌,干一行爱一行,刻苦钻研业务,能够很好地独挡一面完成任务!</span></p><p><b style="font-size: 20px;">2、工作 家庭兼顾 肩负两副重担。</b></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来到齐齐哈尔后,爸爸工作忙无暇顾及家人。家里又添人进口了,原来的四口(爸爸、妈妈、姥姥、我)之家,几年后变成六口人了(妹妹、弟弟出生),即使是全职的家庭主妇也难以招架这繁重的家务~不仅上有老下有小,更操心的~柴米油盐、买粮买菜、买煤劈柴、生火做饭、缝衣做鞋……一样不能少!妈妈工作、家庭两头顾,要强的妈妈坚持继续上班工作,不肯休假(停薪留职}。家里只好找一个保姆,做妈妈的助手。我们这些孩子统统被送进幼儿园。这样妈妈的工作(家里)减轻了许多。可是,好景不长!派出所查外来人口得知~该保姆曾参加过反动会教门~政治不可靠~故建议辞退!妈妈又开始独挑大梁了。不久有人介绍一个南方人,人倒干净、勤快,只是生活习惯不同,说话难懂,不长时间也辞退了。独角戏还是由妈妈继续唱……。</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说一说买煤。打小就和妈妈去买煤。记得煤场在八中对面那左右(南浦路立交桥那也有一个煤场,情况一样)早起去排队,买煤好像都是冬天~冻的丝丝哈哈的情景,这一生也不会忘记(夏天煤场不储煤吗?)。市民当时虽然都有煤本和票,但是煤也不大好买~贵的~贱的~好烧的~不好烧的~有烟的~无烟的~说道太多了……。买上半吨煤,排队差不多大半天。主要是拉煤的驴车少,得等驴车,先交钱开票,驴车来了就挨个装煤。到家卸煤后,又要折腾到仓房里,免得风吹日晒雨淋……。王纯家北面有一个小煤场,妈妈说那个煤场小、品种少,煤不好烧。我家的木柈子是在那里买,用儿童车就推回家了。每到星期天,妈妈劈柈子,够一周用的~周而复始,爸爸偶尔能干上一次。</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姥姥身体不好~哮喘病,每年都要去住院(冬天),妈妈是孝顺女,在这方面也是挺操心的。细心的妈妈慢慢地练就了扎针的本事,姥姥有点小毛小病,妈妈亲自上手~打针吃药~免除了往返奔波医院之劳累!</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我印象最深的是姥姥的逝世时的一件事,50年代末期(我约8、9岁)的一天,我被妈妈低声的抽泣惊醒,我不敢吱声。不一会儿,妈妈的哭声越来越大~嚎啕大哭了!只听妈妈说:老了,老了!还给改姓了!原来是把姥姥的墓碑上的邹字刻成邵字了!这是大事,妈妈不依不饶了~后来石匠表示重新刻一个碑,不耽误老人家的下葬,这才平息了妈妈的怨气!N年后,我才体会到失去母亲之痛~哭就是一种情绪的宣泄。</span></p><p>彼时的妈妈好像是背着两座山匍匐前行!由于操劳过度,渐渐地体力不支,为有些慢性病在体内生根而埋下隐患。</p><p><br></p> <p>图片上,妈妈在北京铁道部党校学习时就医的卡片。</p><p>下图,与爸爸在中央党校院内合影(妈妈没有在北京学习的印迹,此相片重复利用)</p><p><b style="font-size: 20px;">3、努力工作 争取到北京学习的机会</b></p><p>妈妈的辛勤工作,得到了领导的认可与赏识。1957年6月,妈妈被选派到北京铁道部党校学习。妈妈十分珍惜和重视此次的学习机会,专心学习,顺便去医院看看病。</p><p>这张珍贵的挂号券,记录了妈妈在北京的足迹:就医医院~中医研究院附属医院~57年6月一一11月~内科(我想妈妈看内科,是胃病)。</p> <p>图片中的妈妈是在齐市老宅的留影。</p><p><b style="font-size: 20px;">4、养猪 养鸡 想尽办法度过困难时期。</b></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50年代未,60年代初,国家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爸爸刚任局党委书记,我们家搬进了独楼独院。为了解决全家人的温饱问题,妈妈在院子里种菜、土豆、玉米、豆角……。垒猪圈、搭鸡窝、抓鸡崽……,妈妈领着孩子们干得热火朝天!把整个院子搞得生气勃勃!一切都按照妈妈的意图办~问题来了~人尚且定量(吃不饱)~怎顾猪鸡?妈妈给我们几个孩子定任务:每天薅猪草、鸡草、剁猪鸡食!好在院子大,任务也能完成!但是我们薅草快,长的慢!院子里的草渐渐的不够了,我和妹妹跑到大乘寺那边薅过猪草!猪鸡在大家的努力下,成长起来!</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鸡开始下蛋了,但是软壳的多~缺钙!这也难不倒妈妈。那时因为劳累加之营养不良,妈妈被确诊肝炎~每月多给两斤糖、两斤鸡蛋。糖买成糖块,给我们孩子吃,鸡蛋妈妈冲水喝,蛋壳剁碎了喂鸡。情况好了很多!天有不测风云,某天早上妈妈照例喂鸡,却一只也没有了!全丢了?!十几只鸡一夜不见了~妈妈心疼得落泪,这是我第二次看见妈妈哭(第一次是姥姥去世)。妈妈不甘心喊我们</span>房前屋后、菜园地里找找~根本没有~被人偷了~不可能再有了!妈妈有了警觉~决定杀猪~不能让我们的劳动再打水漂!我们就这样解馋了!</p><p>困难时期,路局(或分局)在二道湾站有一块地,给每家两条垄。通知统一乘火车前去。妈妈烙好发面糖饼,蒸了一块咸菜,(当时的最好的食物)。把要种的土豆(带芽的)切好、装袋(不到20斤)。我们同其他种地的人坐着闷罐车去二道湾种地。开春种地,秋天去收,几个月没有管理,那有什么土豆?只拣回来一兜子比鸡蛋大一点的土豆(人家拣剩下的)。这次我觉得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两顿糖饼~土豆种!</p><p>天佑我们、眷顾我们!</p><p>苦难过去、幸福来临!</p> <p>妈妈于1975年赴沈阳临行前,与工业处的女同事们合影留念。</p><p>妈妈与爸爸相随,共同在齐局服务了25年。妈妈历任:</p><p><b style="font-size: 20px;">齐局财务处主任会计员</b></p><p><b style="font-size: 20px;">齐铁卫生学校政治教员</b></p><p><b style="font-size: 20px;">齐铁文教工会干事</b></p><p><b style="font-size: 20px;">齐铁修配厂事务员</b></p><p><b style="font-size: 20px;">齐铁直属工会干事</b></p> <p>图左,平反决定书。</p><p>图右,定案决定书。</p><p><b style="font-size: 20px;">四、正确对待文革时期遭受到的不公正待遇。</b></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妈妈的青年时期是美好的、舒心的。日子虽然清贫,但也吃穿不愁~工作平稳~立功受奖~入党提干~结婚成家。中年时期遇到的困难是天下大同,也都过去了!现在遇到的是新问题,没有人能替妈妈分愁解忧!彼时妈妈头上顶着一个"走资派老婆"的大帽子~是无辜的!所以妈妈整天小心翼翼,生怕说错话、办错事儿。妈妈不愁自己的,因为自己的事情可以掌控!真正忧的是爸爸:</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身体是否挺住?(吃高梁米、小米,胃不好)</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思想是否挺住?(千万别想不开)</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按照上级指示办事,叫做走资派?</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知识分子里没有好人吗?</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爸爸被隔离审查,双方没有交流的机会,所有问题妈妈自己扛!</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老虎也有打盹的时候!被人盯上的时候自己是防不住的~怕啥来啥~妈妈的不祥之日到了!1968年秋,在局毛泽东思想学习班里,妈妈对带有主席像的报纸说了句"惹不起",就被定为现行反革命,进行拘留。自此"现行反革命"的帽子扣到了妈妈的头上!后来被下放到"五七"干校劳动锻炼,文革结束时被平反,撤销一切不实之词~黑材料从妈妈档案抽出来,退给本人!</span></p> <p>妈妈的村料与钟叔叔的材料一起交给局政策落实办。(这级别相差这么多的人怎么放到一起的?.~缘分啊!)</p> <p>爸爸妈妈刚到沈阳时没有房子,住了一年多的招待所。图片中是在沈阳分到的第一套70年代的房子里。</p><p><b style="font-size: 20px;">五、妈妈临近离休时,在沈局得到了升迁。</b></p><p><br></p> <p>图片是妈妈的两个任命书</p><p>妈妈到了沈局,仍旧干的是老本行~工会工作~沈局机关工会。妈妈工作认真、待人诚肯,得到了领导的好评。1981年妈妈终于得到了一次升迁的机会~派到沈阳铁路局印刷厂任工会主席。在基层当工会主席,工作不轻松~访贫问苦~走访困难户~发放救济款~秋季拉菜分菜~组织文艺活动~做职工思想工作(两口子打仗、闹离婚)……等。每天工作忙忙碌的,50多岁的妈妈骑着自行车,走街窜巷~夏天一身汗、冬天一身霜!妈妈的工作态度与实干精神令人钦佩!两年后调到上级单位~沈阳铁路局工业公司,任指导员工作。半年之后,妈妈提前办理了离休手续。</p><p>妈妈在沈局共工作了8年,历任:</p><p><b style="font-size: 20px;">沈局机关工会指导员</b></p><p><b style="font-size: 20px;">沈局印刷厂工会主席</b></p><p><b style="font-size: 20px;">沈局工业公司指导员</b></p><p><br></p> <p>妈妈的工作证、活动证。</p> <p>妈妈的离休证、优待证。</p> <p><b style="font-size: 20px;">六、离休后的妈妈,少了羁绊、 潇洒自在。</b></p><p>1、探亲访友,齐市、哈尔滨走一走。</p><p>上图,1993年来齐市看看我、七姨。</p><p>左中,I989年与我同去哈尔滨看三姨(三姐)</p><p>余下3图2000年邹氏姐妹相聚在哈尔滨。</p><p><br></p> <p><b style="font-size: 20px;">2、到老年大学学习美术与烹饪。</b></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妈妈与爸爸比翼双飞,在老年大学里~爸爸学书法~妈妈学画画~学烹饪,两个人都卓有成效。只是妈妈的画留存较少,只有这个牡丹花她觉得很好,随手贴在镜框里(无玻璃),才得以留下来。</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关于烹饪~清蒸鱼~是妈妈学习后教我的一道菜~至今屡试不爽~还有徒弟呢!</span></p> <p>妈妈在苏州园林穿古装衣服拍照,引来外国朋友驻足观看并蹭照。</p><p><b style="font-size: 20px;">3、旅游观光,放松心情。</b></p><p><b style="font-size: 20px;"></b><span style="font-size: 18px;">妈妈性格开朗,爱好广泛。旅游时买点小纪念品~花钱不多~有意义。</span></p> <p>妈妈爸爸一生爱旅游,去过的地方不计其数。所到之处必买旅游图、地图册,也是一景~这么多的东西可摆满2个双人床!妈妈在世时曾和我相约~到我退休时同她一起去海南(带爸爸去年龄大了,不带爸去又不放心)。只可惜妈妈没有如愿~这是我此生的遗憾!</p><p>这么多的地图、门票、小小的纪念章,记录了妈爸的足迹。</p><p>我只收集到这么多,应该还有!爸妈也是旅游达人了,比我们自驾游去的地方还多呢!</p> <p>妈妈热爱大自然,爱花、养花。照相时也希望带着🌸</p> <p>妈妈60岁了,穿上连衣裙仍旧漂亮。</p> <p>这组图片妈妈明显老了。左上图是妈妈在喊:开饭啦!楼上的爸爸听到后下楼吃饭。一天三次妈妈的嗓子也受不了了!2005年以后就不喊了,爸爸的耳朵听不见了!弟弟给妈妈接上一个电铃,饭好了按一下铃,爸爸就会听到,下楼吃饭。</p> <p>2007年2月,妈妈得知外孙子(我儿子)要旅行结婚,先到沈阳,再回齐齐哈尔。十分高兴,亲自布置新房!妈妈是老工会,干这活手拿把掐!</p> <p>儿子、儿媳如期住进姥姥亲自布置的新房。</p> <p>妈妈指挥全家人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p> <p>2007年妈妈过78岁的生日,爸爸祝贺:健康幸福一一这也是我们共同的心愿。</p> <p>寿星亲自下厨,大显身手!只是~这一大桌子的菜,如何吃得完?</p> <p>2008年汶川大地震,妈妈做为老党员交了一份特殊的党费。无论钱多少,表达的是一份心意!</p><p>妈妈的故事很多,能拉一火车~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妈妈在工作中立过功、受过奖,工作出色,有工作方法。在治家、子女教育上更是笃信"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信条,而且"株连九族“一人犯错四人挨揍~让皮肉受苦、让心有畏惧、让相互监督!妈妈的语录很多,有些原创的,有些是电影台词:</p><p>~留点过河钱。(告诉我们攒钱)</p><p>~吃的日子在后头。(小孩不能与大人争嘴)</p><p>~富日子当穷日子过。(告诫我们勤俭节约)</p><p>~自家的羊,自家拴。(各自看护好自己的孩子)</p><p>~不见鬼子不挂弦!(把事情做实了)</p><p>~秀才不出门 便知天下闻(以常给我们指点迷津为傲)</p><p> ~就你敢跟皇军对抗!(讥讽我时常怼她)</p><p>……,不说了。</p><p><b style="font-size: 20px;">我和妈妈的关系~小棉袄加棉坎肩~骨肉相连~亦母亦师亦友~是我心灵的靠山~永不坍塌的指路明灯!</b></p><p><b style="font-size: 20px;">妈妈:我想你!</b></p><p><b style="font-size: 20px;">假如有来生,我们再做一次母女!答应我!!</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第三章</b></p><p><b style="font-size: 20px;"> 我的家</b></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我的家始于父母的婚姻。1949年初,爸爸在绥化地区任总支书记,妈妈在绥化工务段任工会干事。因为工作上有交集而相互认识了。不知道是谁先捅破了这层窗户纸,确定了男女朋友关系。双方相处了半年多,有了相互了解~决定结婚。爸妈的结婚申请报告全文如下:</span></p><p><b style="font-size: 20px;">陈主任并请转党委诸同志:</b></p><p><b style="font-size: 20px;"> 由于我们经过半年多的相互了解与认识,逐步建立了感情基础。在党的领导下,为了更好地相互帮助,献身于革命事业,愿结为终身伴侣,可否结婚恳予审查批示为盼。</b></p><p><b style="font-size: 20px;"> 布礼</b></p><p><b style="font-size: 20px;"> 王云汉(签字盖章)</b></p><p><b style="font-size: 20px;"> 邹玉慧(签字盖章)</b></p><p><b style="font-size: 20px;"> 6月19日</b></p><p><b style="font-size: 20px;">批准</b></p><p><b style="font-size: 20px;"> 王云汉</b></p><p><b style="font-size: 20px;"> 邹玉慧</b></p><p><b style="font-size: 20px;"> 同志结婚</b></p><p><b style="font-size: 20px;"> 哈铁组盖章</b></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这个就是爸妈的结婚证书了!当时没有婚姻法也没有婚姻登记机关(第一部婚姻法是1950年5月1日实行)。这个书面证明,同时也打破了我所听到的传言~分配式~指定式等,一 一都被粉碎了~不存在的!我先早听说过:妈妈是组织上分配给爸爸的!这张70多年前的书面报告~是铁证~用事实证明传言不可信~子无虚有!</span></p><p>"男大当婚 女大当嫁"亘古不变。结婚时,爸爸29岁,妈妈20岁~都是晚婚了吧?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从此度春秋!</p><p>图片上,结婚申请报告原文</p><p>图片下,爸妈的结婚照</p><p><br></p> <p>上图,1957年爸妈合影</p><p>下图,I959年爸妈合影</p> <p>图片拍摄于1953年春。我三岁,妹妹1岁。</p> <p>图片上,我和妹妹。</p><p>图片中、下,我和妹妹、弟弟。</p><p>我5岁,妹妹3岁,弟弟1岁。</p> <p>年轻的妈妈,三个孩子围着~累,并快乐着!</p> <p>我们姐弟四人的抓周照~只有我一个人是站着的~只有我一个人是拿着食物的。长大后的确很不一样~他们全部考入了全日制大学!而我……。</p> <p>此组图片请忽略人物,请仔细看看建筑:1、左上图,与高局长家一个院子里的家。</p><p>2、右上图,独楼独院的家。南边。</p><p>3、中图,房子的东、南方向。</p><p>4、民主路楼房。北、东南方向,心窝处为我家。</p> <p>上二个图片为60年代所摄。</p><p>下图为70年代拍摄。</p> <p>上图,我下乡前与妈妈和弟妹合影。</p><p>下图:爸爸解除隔离审查,在工务段劳动时(可以回家)拍摄。</p> <p>上两图龙沙公园。</p><p>下两图民主路老宅。</p> <p>上图,爸妈于1979年到上海看望同时考上大学的两个弟弟。</p><p>下图左,1978年春节,于沈阳北陵公园。</p> <p>姐弟四人的结婚照。</p> <p>1986年春节。</p> <p>妈妈干了30多年的工会工作,组织活动是她的拿手好戏~我家的春晚全由妈妈一人操持。</p><p>左上图,妈妈带头独唱。</p><p>右上图,给爸爸讲戏文(萧何月下追韩信)右中,等待看节目。</p><p>其余图片为侄女在春节办画展供大家欣赏。</p> <p>套圈,谁爱套啥谁套啥~套到归己!</p> <p>射击,这个也不好弄!子弹太软!不给力!</p><p>击鼓传花,搞得每个人都很紧张。</p><p>每年的春节妈妈换样搞活动,哄孩子们开心、大人快乐!</p> <p>1995年侄女前去美国定居了。</p><p>2001年回来探亲。</p> <p>1998年侄子出生。</p> <p>我的爸爸、妈妈。</p> <p>1999年6月,金婚照!</p><p>婚纱妈妈自己做的~摄影师妹妹。</p> <p>2001年在延安。</p> <p>2009年在沈阳。</p> <p>上图,爸爸90岁生日。</p><p>下图:2001年元旦。</p> <p>右下图,爸爸85岁生日~老干部部领导送蛋糕。</p><p>其余图为2010年妈妈陪爸爸的最后一次生日!</p> <p>我家的传统食品~饺子。</p><p>图片分别于1983年、2001年、2007年拍摄。</p> <p>2009年春节。</p> <p>家庭聚餐。</p> <p>爸爸、妈妈的聚餐特写。</p> <p>上图,1999年拍摄于围子里小区。</p><p>下图,1989年拍摄于来沈阳的第二套房前。</p> <p class="ql-block">左上,2009年春节,妈妈过80岁生日。</p><p class="ql-block">左中,2000年夏,爸爸80岁生日,我们姐弟三人给爸爸买安利蛋白粉,我在介绍产品。</p><p class="ql-block">下图,2008年春节,妈妈与弟弟弟妹拍摄于沈阳关东影视城。</p> <p>妈妈心灵手巧,自己织毛衣,身上穿的马夹都是自己动手缝制的。</p> <p>只要妈妈在,爸爸常常笑容满面。</p> <p>右下图为围子里小区院内。</p><p>其他三个图片为2006年拍摄于苏州园林。</p> <p>左上图、右下图为1999年摄于天津小弟弟家。</p><p>右上、右中图为1986年春节摄于沈阳。</p><p>左下图,为2006年摄于上海。</p> <p>耳聋的爸爸,没少让妈妈操心。</p> <p>2018年"十、一“摄于沈阳大弟弟家。</p> <p>时间、地点同上。</p> <p>每逢佳节倍思亲,10、1去公墓祭奠爸爸妈妈。</p> <p>妈妈卒于2010年10月14日。</p><p>爸爸卒于2013年11月16日。</p><p><b style="font-size: 20px;">2019年4月13日是爸爸妈妈海葬的日子~我铭刻在心。</b></p><p><b style="font-size: 20px;">爸爸妈妈已与山河同在</b></p><p><b style="font-size: 20px;">爸爸妈妈已与大海永存</b></p><p><br></p> <p class="ql-block">左上,爸妈的结婚照~1949年。</p><p class="ql-block">右上,爸妈的金婚照~1999年。</p><p class="ql-block">左中,爸妈的娱乐照~2007年。</p><p class="ql-block">右中,爸妈的最后照~2009年。</p><p class="ql-block">下图,姐弟四人与爸妈的合影~2009年春节</p><p class="ql-block">瞧这一家子:</p><p class="ql-block">爸爸~18岁当兵,19岁入党。</p><p class="ql-block">妈妈~14岁打工,18岁入党。</p><p class="ql-block">本人~18岁上山下乡。</p><p class="ql-block">妹妹~16岁上山下乡。</p><p class="ql-block">大弟~15岁独立持家,领着10岁的小弟生活。</p><p class="ql-block">小弟~文革时期上小学,发奋努力,是考取恢复高考后的首批大学生。</p><p class="ql-block">我的爸爸妈妈~深厚的家国情怀~为国家奉献了一生~培育了四个子女~功不可没!</p><p class="ql-block">我写我爸、写我妈、写我们家是为了传承爸爸妈妈的优秀品质~让认识我爸妈的人,更加了解他们~不认我爸妈的人,从此有所了解!爸爸妈妈离别我们多年了,我不能再为他们有所作为,谨以此篇做为对我爸、我妈、我们家的一个小小的贡献吧!</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有一种关系,叫做一脉相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有一种亲情,叫做至死不渝。</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有一种状态,叫做渐行渐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有一种记忆,叫做永志不忘。</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爸妈成百上千的相片中,选些有代表性的收集在此,以供回忆!这是我酝酿近二年、着手编辑一个多月的时间,实在道不尽爸妈的恩情及我对家的思念!几次因泪眼婆娑,而停写……。我家的故事就到这里了。</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后记</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我的本篇文章,有意在今年的7月7日启稿,因为它是全国抗日爆发的日子,爸爸是抗日老战士,所以有纪念意义!今天我完稿更有意义~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纪念日,还是爸爸的诞辰日(农历),这是一个巧合~是对爸爸的最好献礼和回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本篇文章相片除单位集体组织外,均由家人拍摄~伟明、妹妹、弟弟、姐夫等人,在此表示感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一一王春萍2020年7月7日稿于上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020年9月3日完稿于齐齐哈尔</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