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 南京,是郑和的第二故乡,也是他七次率领船队航行的始发地。 </b></p><p><b> 郑和,明朝太监,原姓马名和,小名三宝(三保),云南昆阳宝山乡知代村人。于明洪武四年出生,是马哈只第二子。洪武十三年冬,明朝军队进攻云南,马和仅十岁,被明军副统帅蓝玉掠走至南京,阉割成太监之后,进入朱棣的燕王府。永乐元年,姚道衍和尚收马和为菩萨戒弟子,法名福吉祥。永乐二年,马和在靖难之役中,立下赫赫战功。明成祖朱棣在南京御书"郑"字赐马和郑姓,以纪念战功,史称"郑和",并升任为内官监太监,地位仅次于司礼监。郑和有智略,知兵习战,明成祖对郑和十分信赖。郑和七下西洋,架起中国与世界沟通的友谊桥梁,其影响无疑是久远而巨大的。</b></p><p><b> 经国务院批准,自2005年起,每年的7月11日确定为中国的航海日,以纪念这位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外交家。</b></p> <p><b>郑和公园</b></p><p><b> 位于南京市秦淮区太平巷35号,原是郑和任南京守备时其府邸内的私家花园,1953年建园名为太平公园。1985年5月3日,为纪念郑和下西洋五百八十周年而更名为郑和公园。园内有古色古香的双抱亭、优雅的长廊和庭院式的郑和纪念馆。现成为开放式的郑和文化主题市民广场。</b></p><p> </p> <p><b>提示:</b></p><p>1、免费参观游览。</p><p>2、可乘1、44、60、142、304路公交车在太平巷站下。 </p><p> </p><p><b>天妃宫</b></p><p><b> 位于南京市鼓楼区狮子山麓、建宁路旁,始建于明永乐五年。据史记记载,郑和首次下西洋顺利回国后,以海上平安为天妃神灵感应所致,奏请朝廷恩准,明成祖朱棣加封妈祖为“护国庇民妙灵照应弘仁普济天妃”,赐建“龙江天妃宫”。郑和将海神天妃作为他的精神支柱,在以后的六次下西洋出航前和归航后,都专程前往龙江天妃宫祭祀妈祖。天妃宫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以及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历史遗存。1937年日军占领南京,天妃宫全部建筑被毁,荡然无存。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南京市在2004年7月开始重建天妃宫,2005年5月3日,天妃宫落成并对外开放。</b></p> <p><b>碑亭</b></p><p> 亭中有明成祖朱棣“御制弘仁普济天妃宫之碑”。碑文内容阐述了朱棣怀念其父朱元璋的功绩,在大明江山国泰民安之时,派员出使番国的动机和目的,也谈了航行途中遇到的困难险阻以及神人的庇佑等等。特加封号曰:“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妃”并赋诗二十四行,以歌颂海上女神林默娘(妈祖)。</p> <p><b>平安钟 </b></p><p> 位于照壁前,高两米多,钟身上的铭文为323个字,象征着天妃是农历三月二十三出生。</p> <p><b>连接天妃宫西侧与静海寺广场东侧的“天妃桥”。 </b></p> <p><b>静海寺</b></p><p><b> 约于明永乐十四年建成。系明成祖朱棣为褒奖郑和航海的功绩而敕建、并御赐额“静海”,取“四海平静,天下太平”之意。初建时寺庙占地约三十亩,规模宏大、殿宇林立,可谓金陵名刹,被誉为“金陵律寺”之冠。在中国古代,皇帝单为褒奖航海的伟大功绩而建寺庙,静海寺是唯一的一座。郑和晚年曾在静海寺居住过。现为“南京静海寺纪念馆”。</b></p> <p><b> 静海寺(旧址)历经战火,几修几毁,1937年日军一把火,烧得仅存僧舍8间。1987年复建“静海寺旧址”;1990年被辟为《南京条约》史料陈列馆,正式对外开放并于1997年6月,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b></p> <p><b>潮音阁</b></p><p> 三层仿明古建,在古静海寺中是最高的一座建筑,因为登楼能听到长江潮水的声音而得名。</p> <p><b>提示:</b></p><p>1、免费参观游览(因受疫情影响,天妃宫目前暂不开放)。</p><p>2、可乘10、12、21、54、539、550路公交车在静海寺纪念馆站下。</p><p><br></p><p><b>宝船厂遗址公园</b></p><p><b> 位于漓江路,坐落于龙江宝船厂遗址之上,是南京市为郑和下西洋600年纪念而投资开发的一座大型遗址性公园。600年前这一带江汊纵横、芦草连天,地势开阔,直通长江,后被选中辟建为宝船厂,当年宝船厂占地1000余亩,开作塘(船坞)七条,史载大型宝船"悉数建造于宝船厂",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专门建造战船的官办造船工场。也是郑和七下西洋的发祥地。明清以来宝船厂逐渐废弃,经过几个世纪的变迁,现仅存四、五、六作塘3个古船坞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p><p><br></p> <p><b>郑和宝船模型</b></p><p> 据史书记载,郑和宝船船型庞大,长四十四丈四尺(约138米),宽十八丈(约56米),体式巍然、巨无匹敌,载重八百吨,可容上千人,乃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p> <p><b>郑和钟</b></p><p> 为郑和第七次下西洋前在南平镇所铸造,上面刻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等字,是纪念郑和下西洋极为难得的实物资料之一。</p> <p><b>瞭望塔</b></p><p> 为查看施工工地、监督造船工匠所用。</p> <p><b>风向标立柱 。</b></p> <p><b> 铁锚是船的重要部件,维系着船舶海上航行和驻锚地的安全。仿真巨锚高9米、重达4吨。</b></p> <p><b> 水闸作塘原与长江相通,建好的宝船当年就是通过这里驶入长江、走向世界。</b></p> <p><b>天妃古庙和廊亭。</b></p> <p><b>提示:</b></p><p>1、门票:成人20元、6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p><p>2、可乘47、72、133、307、d1路公交车在宝船遗址公园站下。</p><p><br></p><p><b>郑和文化园</b></p><p><b> 位于牛首山文化旅游景区内。文化园建有文物展厅、史料馆、文物展馆等。整体风格为仿明清四合院形式。展厅内陈列了郑和在南京、云南、福建、东南亚等一些国家和地区的遗迹和复制的郑和航海图,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一幅精确性“海图”。也是远洋航行的宝贵资料。郑和的伟大壮举,曾受到周恩来、邓小平、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评价:郑和把南京带向了世界,也使世界了解了南京。 </b></p> <p><b>郑和墓</b></p><p> 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郑和60岁时率领船队第七次下西洋。1435年,郑和于归国途中积劳成疾,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因病逝世,享年62岁。郑和墓位于牛首山麓墓之小山,当地村民称为“回回山”,称墓为“马回回墓”。</p> <p><b> 墓道牌坊高5.6米,宽3.2米,牌坊上雕有七个圆圈寓意郑和七下西洋圆满成功。从墓道入口有二十八级台阶,象征郑和航海28年;台阶之间分为四个平台,象征他访问近40个国家和地区;每个平台有7级,象征他七下西洋。整个墓形是"回"字形,南北走向。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b></p> <p><b>提示:</b></p><p>1、景区门票:成人98元、网上预订88元。老年人60-69岁半价、7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p><p>2、园内交通:往返20元/人,凭票可在各站点乘坐;单次10元/人,购票乘车,下车作废。</p><p>3、可乘712、755路或美丽江宁2号线(定时)公交车在牛首山风景区站下。</p><p>注:本篇部分文字参考了网络上的景点介绍,感谢原作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