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r></p><p>"世界上没有也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苏霍姆林斯基)我们作为教师,面对几十个孩子,他们有各具特色的个性心理。但是哪一个班都有那么几个"皮猴子",让班主任揪心。</p><p><b> 惯养的惰性</b></p><p>"老师,会会又发疯了。"声音没落,我已经健步如飞跑到教室了,只见会会躺在地上,四年级的孩子了,賴地不说,还脚蹬手刨的乱挥舞,尤其是那个哭声,简直就是女高音独奏。这孩子无视班级群体,在这里撒泼。同学们像看耍猴似的,维个水泄不通。我示意大家回座位。会会闹得更凶了,似乎在向我挑衅,看你能把我怎么样?我一言不发,看他表演。一分钟,两分钟,十分钟……我依然静观其变。终于他蹦跳起来,面对全班同学,仰着头,闭着眼,一声声吼叫,同学们都哈哈大笑,他更加放肆了。似乎在用他的怪样子来引起同学们的注意。看他没完没了的瞎闹。我厉声呵斥:"够了,结束你的表演。"他充耳不闻。看他那架势似乎无视老师的存在。他的行为告诉我,他在挑战我的底线。我压住火,一字一顿的说:"给你10秒钟,不准哭闹。"也许是静观,也许是他还不知道我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他居然停止了哭闹。原来,他没写作业,组长让他交作业他耍赖呢。</p> <p>这个孩子,怎么会这样呢?我训问了他原来的老师。原来,他是三代单传了,奶奶护的狠,连父母都不让说孩子。这样宠孩子,孩子被惯坏了。现在,孩子连羞耻心都没有。"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该怎么办呢?首先,溯本求源,奶奶应该是第一个要规劝的人。我给她的奶奶通了电话,他的奶奶背着明白装糊涂,不愿意接受老师的交流和沟通。电话联系不了,放学了,我登门拜访,我给她讲了惯孩子的不良后果,旁征博引了媒体及生活中的例子。奶奶终于意识到孩子的严重问题。于是,我和奶奶约定:规范孩子的行为。</p><p>我知道,奶奶根深蒂固的思想岂是我三言两语能改变的,关键还在对孩子的引导。于是,我制定了训”皮猴”计划。</p><p>1.班会讨论:我是班级的小主人。</p><p>2.和孩子谈心,了解孩子的心灵需求。</p><p>3.开展活动,让孩子在感同身受中受到教育。</p><p>4.自我反思,寻求自我和假我。</p><p>在计划的落实与完善中,孩子慢慢的有了评判的标准,慢慢的规范自己的行为。坏习惯在身上慢慢改掉。会会华丽的蜕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