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 style="font-size: 20px;"> 活在当下,忆在儿时</b></p><p> 八零后的一批人,是在剧烈的社会变革中成长起来的一代,新旧思想的冲突和融合让他们成了社会的实验田,也成了感情最丰富的一代。</p><p> 儿时,有幸在陕北农村生活生活几年,关于羊儿的记忆断断续续,经过整理思绪,确实可以浮现不少相关的场景。</p><p> 陕北这个地方,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向温带大陆性气候过渡区,造成这片土地的特殊之处,既发展农业,又发展一定的牧业。 </p><p> 所以,在这片土地上,羊与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衣食住行,样样都有羊儿的影子。</p><p> 因为生活中处处有它,所以在每家每户,都留有它一席之地,农村都是养羊户,多者几百只,少则十来只,这么多羊儿需要饲养,结果也是生活中处处离不开羊儿。</p><p> 因为农忙的原因,每家每户的羊儿每天上午送至羊倌家,由羊倌集中放羊,傍晚了羊儿们自行回家(老马识途),因此造就了小孩眼中的壮观景象。每天下午羊儿自行回家的时候,简直就是一场规模宏大的羊儿运动会(由于母羊牵挂家中的小羊),每只回家的羊儿都在向着自家的方向冲刺,村道上,全是拥挤的羊群,尘土飞扬,灰蒙蒙的一片,在这片灰蒙蒙中,散乱的跑步声,焦急的呼唤声,吓的狗儿们跳上墙,鸡儿们扑棱在墙角,这个时段属于羊儿了!直到冲回主人家,寻到自己的小羊,回头温柔的注视着亲爱的小羊,小羊只顾着摇着小尾巴大口大口的吸吮着母乳时,整个村子才恢复了安静。狗儿又开始了闲逛,母鸡到处呼唤着小鸡……。</p><p>每天经历着这样的场景,每天也在帮助大人们喂羊,见证了自家每只羊儿的出生,成长,生崽儿。甚至给家里的每只羊儿都取了昵称,虽然没有狐朋狗友,但有以羊儿为友。随着春节来临,家家杀猪宰羊,这时候,孩子们眼看着羊儿被宰杀,难过不已,更有甚者,为此流泪。但是随着除夕爆竹声响,这些难过之事也随着甜甜的梦一起消失在了旧的一年。</p><p> 后来,随着上学搬家,羊儿的故事和着其它往事一起尘封于记忆。</p><p><br></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