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20大半年过去了,疫情还没有平息,美国的发病人数日日爆表,眼前呈现一片“兵荒马乱”,我们隔岸观火,心有余悸,北京虽然发病人数寥寥,草木皆兵也觉得颇有必要,总比一不留神不可收拾的为好。<br></br></h3></br><h3> <h3>因为疫情,女儿一直在家里网上办公,每天被晨会的铃声唤醒,总会听到那边主任铿锵的声音,单从声音就能领教她的干练和斗志。队员们纷纷上线,都是比女儿大不了多少的年轻人,但声音里却多是暮气,有的甚至带着化不开的“被窝味儿”,睁眼就算上班,这也是疫情期间的气象之一。<br></br></h3></br><h3>女儿占据了客厅的一角,她“嗒嗒嗒嗒”敲击键盘的声音,密集,时断时续,像细细高跟鞋在办公室一溜小跑发出的声响,让人心生紧张。而我播放的讲经论道之音,对打拼的上班族无疑也是打扰。<br></br></h3></br><h3> <h3>人不得不相信命理。我们这一代人算是命好,当然这话说的有点早。毕竟我们前半生没赶上战争,没赶上动荡,接受了正规又连续的教育,大学毕业,赶上国家经济腾飞,搭上这列飞驰的列车,被时代的大潮裹挟着,每个人,无论能力大小,似乎都发展的不算太坏。我们这一代,也是社会阶层流动最具可能性的一代,只要有胆量有魄力有能力,一切皆有可能。下一代的命运完全不同。<br></br></h3></br><h3>我身边的下一代一出生就不知道什么叫物质匮乏,在千般呵护中长大,在国内接受良好的教育,海外留学不是能不能而是愿意不愿意的问题。可是,万事都不可能只有好的一面,再怎么精贵,也总要迎来长大独立的一天,总要进入社会,总要进入丛林,才知道生存是件不那么容易的事情。丛林法则一直都在,只是他们一直都被我们捂在怀里,看不到动物凶猛,感受不到法则的残酷。<br></br></h3></br><h3> <h3>温室蜜罐里长大的一代,生存起来并不比任何一代更轻松,季羡林先生说上世纪三十年毕业即失业,现在的孩子面临的现状仍然一样,不同的是,他们不再像祖辈父辈那样走出校门一穷二白,他们对生活的期待也不仅仅是生存,他们更讲求实际,更追求物质,更期待父辈的资助,更希望早早地享受无压力的生活,甚至更希望以最少的努力尽快达到财务自由,这是我们这代人不曾拥有的待遇,是两代人价值观的冲突,是两代人矛盾的根源。我想这也是我们下一代距离幸福比我们还要远一点的原因。<br></br></h3></br><h3> <h3>妈妈家的小时工跟我同岁,两口子在北京打工,有多辛苦就不必说了。今年大儿子结婚,喜事一桩。儿子媳妇都是研究生毕业,在上海工作。儿子结婚,把父母多年打工的积蓄花得一干二净,除了上海的房子老俩拼尽老命也买不起作罢,彩礼,汽车,金银首饰,四季衣服,车队酒席,一个也不能少。婚礼之后当她再次收到儿子儿媳上海房租的账单时,再看看上高中的小儿子,一筹莫展。<br></br></h3></br><h3>乡下出生,县城长大,读到大学、硕士,在上海成家立业,这一切对一个年轻人来说是不小的福报,得消多少业才消受得起呢,不能要得再多了,很为这对年轻人担心。<br></br></h3></br><h3>人老了容易感叹今不如昔,这是每一代人共有的现象。</h3></br><h3> <h3>我们的下一代有他们自己的命运和使命,有他们的福和他们的难,如何消受那些福和化解那些难,需要他们自己的造化和智慧,不用在乎他们表象是奋进还是“丧”。他们大都明白如果不更加心存感恩,更加精进,努力付出,回馈周遭,这一切的福报哪一天或许会变成祸。<br></br></h3></br><h3>客厅那边再次传来“嗒嗒嗒嗒”的声响 ...... 想着她在一路小跑,安心了很多。<br></br></h3></br><h3>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HfswlCh95WxXqLZLAhRJ7A"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