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新疆天山独库公路被称为世界上最美的公路之一,除了路边美丽的景色,让人们震撼的是,在修建这条公路的过程中,充满了太多的传奇故事,可谓是惊天动地。</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七十年代,新疆军区几个陆军师分批投入了天山公路(开始是这样称呼)的前期路基挖掘施工。1974年5月,驻扎在湖北宜昌的军委工程兵第四工区,13000人奉命开赴西北,扎根边疆,历经十载浴血奋战,建成了一条长562公里举世瞩目的英雄公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三十多年来,独库公路吸引了国内外无数的游人,他们不畏路途遥远,千里迢迢来到这里,行走在这条生命之路。 </p><p class="ql-block"> 无数的国外朋友,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西北边塞,他们或自驾或结伴同行,踏上在独库公路,除欣赏她的美丽之外,而更是来这里见证公路的神奇。途中,无论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会走访乔尔玛烈士陵园,了解建设独库公路的重大意义,瞻仰曾经为此献身的英雄,他们在纪念碑前默哀鞠躬,在英烈墓铭前烧香敬酒,叩头祭拜,表达对逝者的敬畏与缅怀,寄托哀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天山筑路往事,是所有参与建设者一段难忘的激情燃烧岁月,一个抹不掉的回忆,刻骨铭心。那些年,为修建一条战备公路,成千上万的解放军官兵不畏艰难险阻,顽强拼搏,热血洒满天山路。尤其牺牲的168位英烈,他们把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无私的奉献在那里,英雄的生命已定格在守望天山独库公路,忠魂功绩化作了永远的丰碑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如今,走在独库公路上,不仅仅只是晃入眼帘的迷人景色,而让人看到的更是筑路人留下的坚强和勇敢的足迹。因此说,独库公路的建成,是疑在天山南北的一个不老的神话,是多支人民解放军部队用血肉之躯铸就了永恒的“天山精神”!</p> <p class="ql-block">天山深处守墓人、2013年《感动中国》道德模范人物陈俊贵,向来访者讲述天山独库公路的传奇。</p> <p>以上老照片(荣誉证书)由原新疆军区陆军四师老兵杨延青提供。</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独库公路(原叫战备公路、天山公路),一直来,大家把独库公路说成是十年修路,这个说法不符合历史背景。那么,独库公路究竟修了多久?当时又有哪些部队参与了这条路的建设?对于这个话题,我想许多后期入伍来到天山修路护路的老兵,恐怕对这段筑路史感到模糊,许多人或许认为独库公路自始至终是由00一二九部队(下辖00一二一部队、00一二二部队、00一二三部队)完成的,其事实并非如此。关于筑路天山的峥嵘岁月,本着对筑路史的还原,就笔者所了解到的一点历史情况,在这里做简短综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早在1964年4月9日,毛主席发出了“要搞活天山”的指示,1974年4月21日,毛主席亲自批准了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加强天山公路建设的命令》。其实在《命令》之前的1970年,新疆建设兵团、新疆军区陆八师二十二团奉命投入1000多兵力在独山子地域的将军庙、老虎口一带打路基施工,由于当时边境战备局势紧张的原因,公路的挖掘于1972年停止。</p><p class="ql-block"> 后来,边境形势转好,天山修路计划重启。1974年5月,驻扎在湖北宜昌的军委工程兵第四工区奉命调集兵力13000人,开赴西北边塞,肩负“07042”(即独山子至库车)天山国防公路的修筑任务。</p><p class="ql-block"> 几乎同时,西安、武汉的测量队来也到了边城,他们与部队携手并肩,对天山地段进行技术测量工作。</p><p class="ql-block"> 1975年,原新疆军区陆军第四师成立第七工区,陆军第七师成立第八工区,两个师分别一南一北投入到修路工程。而后从宜昌来到这里的军委四工区,当时有一说,是配会两个兄弟师加快天山公路的修建,但由于后来军事方面的原因,1979年,陆四师、陆七师全面撤出了修路工程。</p><p class="ql-block"> 笔者于1979年7月份由北京调入天山深处,分配在基建工程兵00一二三部队(之前番号为168团、后改一一三团),以及2013年誉为全国道德模范的陈俊贵等一批东北兵,均是从北京奉命来到天山的。当时,我们都是同乘一辆闷罐火车抵达乌鲁木齐,几经颠簸到达新源县域,分配在00一二三部队,团部机关在那拉提。</p><p class="ql-block"> 无论那支部队扎根天山筑路时间的长短与先后,今天独库公如此多娇,是昨天几万名人民解放军官兵无私奉献精神和青春的绽放,才使得这条公路变得更加的绚丽多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原军委工程兵四工区改编过程:1976年4月由军委工程兵第四工区改为基本建设工程兵第十二支队(师),代号为88019部队,编号为00129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字560部队,下辖一一二团(00122部队)、一一三团(00123部队)、武警交通第七支队一一一团(00121部队。1985年1月1日改为中国武装警察部队交通二总队…)</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不久前,有位原在那拉提服役的陆军七师二十团六连陈金江(曾任该团六连连长)见笔者拙编,便在评论区留了言,接着我们在《美篇》上进行了一番私聊。关于独库路建设的一些历史背景,他说:1975~1978年期间,陆军七师二十团两个营投入到那拉提往东至巴音布鲁克段执行凿开路基工程。他们营房就在那拉提南山坡下。</p><p class="ql-block"> 几乎在相同的时间,原陆军四师一位叫老倪的老兵也在评论区留言说,当年陆军四师十一团、十二团投入了天山独库公路南段前期筑路工程(但没有说清楚四师驻军何方)。据陈金江回忆,那些年,除工程兵部队驻扎那拉提,在伊犁河一带唯一的是新疆军区七师在此驻军。</p><p class="ql-block"> 至于四师十一团、十二团,陈金江战友回复我说:不是很清楚。接着又说,这两个团可能是承建巴音布鲁克以南的那段工程,那一带统称为南段。下面把我们在《美篇》上的聊天记录转发如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我:</span></p><p class="ql-block">战友你好!</p><p class="ql-block"> 想问一下,你们部队是哪年进入天山筑路的?当时投入了多少兵力?另外,您说的南段,是指那拉提至巴音布鲁克这一段吗?陆军四师有位老倪的战友在我《美篇》上留言说,他们部队也在南段修路,但不知道其具体位置、是哪一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陈:</span></p><p class="ql-block">战友你好!</p><p class="ql-block"> 我们是1975至1978年投入天山公路建设的,是开路先前部队。当时我们开挖宽10米左右的路基,一米的边坡排水沟。我们没有跟陆四师十一团、十二团见过面。那时候这支部队或者是从巴音布鲁克往南修筑。我们二十团是从那拉提洪恰里克沟开始,贯通巴音布鲁克大草原。十一团、十二团可能是从巴音布鲁克往南挖掘直达库车,那一段统称南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我:</span></p><p class="ql-block">老战友你好!拜读了你《美篇》,才知道原来你是一位老连长啦!向领导问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想把你们部队过去那段筑路历程简要编入我《美篇》中,那怕一点点。这样的话,也可以让当年战斗在天山独库公路的老兵以及社会界,了解到曾经有多支部队为祖国的国防建设在这里战斗过、奉献过……让历史告诉未来。</p><p class="ql-block"> 其二,关于你们部队的陈贵银烈士,想问一下,他是湖北什么县人?那年入伍的?牺牲后安葬在哪里?</p><p class="ql-block"> 其三,你们部队在第二年(1976年)战斗在天山路的那个地段?是整个团全力以赴,还是调派了一个营或几个连?可否讲述一下?谢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陈:</span></p><p class="ql-block">战友你好!</p><p class="ql-block"> 那拉提南山坡下只有我们驻军没有任何一个部队驻防,那拉提往东几公里进入林场(伐木工人区),再往东就大山,那一带没有平原和公路,两侧全是大山。那拉提村西驻防工程兵(00123部队)的一个团部。往西公路北山坡下,驻防我师的一个炮兵团营区(附近驻防工程兵一个连),他们没有营房,都是驻帐篷,包括那拉提的工程兵的团部也是帐篷,那时他们来到这里时间不是太久。再往西几十公里驻防我七师师部。整个伊犁河谷全是我们陆七师驻防,从那拉提至伊宁市没有其他部队驻守。</p><p class="ql-block"> 1975年,我们从山底开始往山上开挖;第二年(1976)我们在天山深处半山腰施工,那些地段没有地名;第三年(1977)我们修到了山顶;第四年(1978)修到了巴音布鲁克草原上。现在路上有标记牌,多少公里、拐弯、直行、重标记牌等,或叫什么地段,距离某地多少公里,当时还是劈山打路基,是没有标牌的。后期铺设路面不是我们部队,是由其它部队完成的。</p><p class="ql-block"> 陈贵银是湖北竹山县竹坪乡水库村人,1973年应征入伍,1975年夏在施工中牺牲(廿团二营六连炮排战士)。尸体埋在那拉提东几公里外山坡上,乔尔玛烈士陵园有陈贵银的碑位。</p><p class="ql-block"> 当年我们的编制是三个步兵为一个团,在1975年,我们廿十团的一营与二营奉命投入修天山公路(后改为独库公路)打路基。我们的三营没有参加施工,他们在执行其他任务。不过,我们陆七师二十一团的三营倒是参加了天山公路开路施工,也是挺进天山筑路的先锋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我:</span></p><p class="ql-block">哦。谢谢老战友!在这里向所有为独库公路贡献力量的人们致敬!</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原新疆军区陆七师二十团六连连长陈金江写在自己美篇上两段文字。转载如下:</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975年,我们二十团奉新疆军区陆七师命令修筑天山公路(独库公路)从那拉提往东数公里的洪恰里克沟是我们修筑天山公路的起点往南上坡起进入天山往库车终点。第一年战土们没有太累,因能进汽车,工具和帐篷都不用战士们背扛,从5月至九月底完成第一年修筑质标(每个连从这到那多少米完成了就算完成任务了)验收合格返回那拉提营区。特别要说的是,我们炮排湖北籍战士陈贵银在这里把宝贵的生命献给了祖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976年是我们修筑独库公路的第二年,己修到天山半山腰,条件相当艰苦,战士们很辛苦,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山下运来的物资了全连出动去背、去扛,因为没有路,加上天山积雪常长年不化,一踏脚就是半腰深,一个小时也走不了多远,吃的是沙土豆(冻了沙熟后全是黑色的),其它蔬菜什么都没有,一年四季穿的是棉袄棉裤,工作服,气候相当恶劣,全年没有星期天休息,就在这样的环境下,战士们没有叫苦的,一个个真是修筑天山公路的英雄!</p> <p class="ql-block"> 就在我与七师陈金江战友聊独库公路往事没有几天时间,忽然在《美篇》上看到,原新疆军区陆军四师老兵刘苏撰写过一篇关于当时国际局势与建设独库公路的文章,拜读之余,颇有感触。于是我在刘苏战友美篇空间评论区留了言,刘战友见后回复了我。之后我们也是聊独库公路往事。征得作者同意,现将原文上传至此,以飨读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四师移防库车与独库公路(刘苏)》</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作为四师的老兵,我一直以来常想到两个问题:一是四师为什么在1966年从西部重镇喀什移防到新疆中部的县城库车?为什么在1969年中央和军委决定修建独山子至库车的战备公路?</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个人对这两个问题的结论概括地说:这是中央和军委针对国际形势及我国西部边疆防御战略,作出的重大调整部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新疆解放后,周边国家,北疆是苏联和蒙古,都是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与我国友好。南疆西部是巴基斯坦、阿富汗和印度,印度与我国还有边界争议。因此,我国在新疆边界防御战略重点在印、巴、阿方向。当时印、巴、阿军事能力都不强,而且新疆与印、巴、阿边界海拔大都在5000米左右,发生规模冲突战争的可能很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此外部环境条件下,新疆军队实行了大规模改编,几十万军队,除保留了一些边防团驻守一线边防,野战部队只留下一个四师。针对主要防御战略方向,四师师部驻防南疆喀什疏勒,十团驻莎车,十一团驻阿克苏,十二团驻北疆惠远县。四师的主要力量放在喀什、阿克苏一线,印、巴边界一旦有事,作为二线预备部队,就可立即顶上去作战。1962年的中印边界自卫战,就证明了这一战略部署的意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中苏之间开始交恶,苏联在中苏边界部署重兵。这就使新疆面临新的边防战略态势,国家西部国土安全受到了两个方向的威胁,特别是具有强大军力的苏联威胁。中央和军委对新疆军队不断作出了新的部署。1966年,将四师师部调防库车,四师十团调防库尔勒和静县,十一团仍驻防阿克苏,1969年十二团从北疆惠远调防南疆新和县,炮团驻拜城。1968年在喀什一线增编了六师,入驻四师原驻地。六师以山地战为主,作战方向也主要是印、巴、阿边界。同时在乌鲁木齐周边,调进由济南军区组建的五师,由总部和北京军区组建的七师,由原骑一师改编的八师等部队,驻守北疆,保卫新疆首府乌鲁木齐。新疆军区改称乌鲁木齐军区,统领守卫祖国的西北边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69年,中苏边境在东北黑龙江珍宝岛,和西北新疆的北疆铁列克提发生冲突,打了几仗。当时的四师部队已经做好了出战的准备。我在师直工兵营二连当新兵,有一段是坐在背包上睡觉的,随时准备扛起背包就出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四师是王震带进疆的老部队,有红军、八路军老底子的光荣传统和作风,驻守新疆多年,并具有1962年中印边界自卫作战磨炼和经验。中央和军委把四师放在新疆中部,天山南麓的阿克苏、库车、库尔勒一线,我的理解,就是把四师作为北疆与南疆西部防御两个方向的快速机动战略预备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四师驻防库车,北疆边防一旦发生战事,部队向北机动,出动路线如果机械化行军,当时只能先向东走库尔勒转北向216国道经和静-巴伦台-转218国道-巴音布鲁克-伊犁。冬季这条线路天山大雪封路,就只有从库尔勒再向东绕行314国道经和硕-托克逊-乌鲁木齐。这样绕行,到达北疆边防战区距离一、两千公里,按当时的道路状况和部队汽车行驶速度(每小时30-40公里),日夜兼程也要四五天以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库车向北,几十公里就是天山南麓,属南天山山脉,翻过南天山,就到达了伊犁河谷巴音布鲁克草原,向西直达伊犁,向北翻过中天山,即可到达独山子。到了独山子,当时前往各个方向的交通路线都已通畅。如果能打通独山子至库车,穿越中天山与南天山的公路,直线距离只有500多公里,那么四师向北快速机动出战就有了非常便捷的条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央和军委1969年决定修建这条独山子至库车的公路,是在当时中苏关系紧张,双方军队处于剑拔弩张的紧急情况下作出的,所以叫作“战备公路”。这条公路的建设,并不在国家建设的规划中。直到1974年,公路建设才纳入国家建设项目,才有了“独库公路”的国道名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69年9月,四师侦察科参谋戴树彬前往军区受领指示,由师侦察科金佛海科长带领侦察连陈凯等组成小分队,向北翻越天山前往巴音布鲁克草原,踏勘部队步行北向机动的路线。去时从轮台阳霞进入天山,走到巴音布鲁克。回程从另一条路线直接回到库车。经过踏勘,回程要比去程好走得多。侦查科将踏勘情况报告师首长后,由戴树彬参谋向军区作了汇报。据戴参谋说,踏勘分队的报告,为军区和军委决定修建独库战备公路路线提供了依据,小分队回程的路线,正是后来独库公路南段建设时的路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条初叫战备公路,后叫独库公路的建设,最早投入施工的是四师十二团,1970年3月下旬从库车进入天山南麓已通公路处向北施工,北面独山子向南方向施工的,是八师派出的一个团。在之后的几年,四师的十一团,十团都陆续参与了南段施工,直到1979年最后撤出,由武警交通总队接手了南段的继续施工,至1984年全线建成通车。步兵部队筑路,其艰苦艰难已无可描述,四师部队在筑路施工中,牺牲了十数名指战员的生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步兵部队筑路施工基本没有机械设备,全靠十字镐圆锹、钢钳铁锤和拉拉车。</p> <p>雨中坚持施工,打炮眼轰出一条路基。</p> <p>战士们在悬崖上打炮眼。</p> <p> 如今的独库公路,穿越雄浑壮丽的天山草原,成了最美自驾旅游路线,她与四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四师从1966年移防天山南麓库车一线,至今已经54年。这支被誉为“天山雄狮”的英雄部队,不但是独库公路的建设者,独库公路还承担着四师向北快速机动,守卫祖国西北边疆国土的重任!</p> <p>11团筑路牺牲烈士</p> <p class="ql-block">服役期的刘苏战友</p> <p class="ql-block">说明:以上历史施工新闻老照片多数为原武警交通二总队宣传股汪金元主任拍摄;文字:原新疆军区陆军四师政治部宣传科干事刘苏(见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本拙作发出约两个小时,便收到了刘苏战友给我来帖。如下:</span></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你的这篇美篇比较全面地介绍了独库公路建设的情况。这里有两点我想说明一下:一是公路起建到完工的时间。在乔尔玛烈士陵园的有关记载和许多介绍文章中,都说是从1974年至1984年用了10年时间。其实际是从1970年开始,四师12团和八师的一个团就从库车和独山子南北两端对向施工。在1970年至1974年此路对外名称叫“战备公路”,1974年纳入国家计划,正式命名为“独库公路”。这条路真实的建设时段应是1970年至1984年,共计15年的时间。再就是独库公路在全国开始出名,是宣传了乔尔玛烈士陵园,这个陵园是武警交通二总队主持设立的,而二总队前身基建工程兵部队进入独库公路建设的时间是1974年,这一年也是独库公路纳入国家计划,正式命名的时间,所以,独库公路的建设时段就被误传成1974年-1984年的10年时间。对这一点,我们四师的老兵多有不平,感觉抹杀了四师部队早期施工的艰苦付出。二是参与独库公路建设的部队,1970年初始阶段,就是四师12团和八师的一个团(那个团不清楚),四师后续几年11团、10团都派出部队参与了施工,直至1978年撤出。</p><p class="ql-block"> 在基建工程兵进入前后,军区工兵团、七师也都派出过施工部队。也就是说,独库公路先后有多支部队参加了建设,并不是乔尔玛烈士陵园介绍中说的仅有武警交通二总队一个单位。参加施工的,还有大量的地方各族民工。这些事实,才符合独库公路建设的真相。谨此,致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由于独库公路的传奇,吸引了五湖四海游客,他们不怕路途遥远,从内地一路骑行,千里迢迢,艰难跋涉,来到西域边塞,走进天山英雄之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不少外国朋友,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直奔新疆边塞,踏上独库公路,其中有些人是上了年纪的女妇,她们毅然决然,慕名而来,用骑行的方式在这里挑战自我,见证奇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来到乔尔玛烈士陵园祭拜英雄,并与守墓老兵陈俊贵合影留念。</p> <p>每当看到这些视频,总会把人的思绪带回到当年,勾起往事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 不怕山高路远、不畏艰难险阻,不屈不挠,风雨兼程。</p><p class="ql-block"> 视频里冒着瓢泼大雨说话者,就是这位女骑士,她叫夏雨。面对困境,她是那么的勇敢和坚强,谁说女子不如男。</p> <p class="ql-block">夫妻携手骑行穿越独库路,传奇中的传奇,多么浪漫而富有诗意,的确难得!</p> <p class="ql-block">途径险峻峭壁处,偶尔会有飞石掉落击中车子,但不能阻碍他们前行的脚步。一路上,骑友携手同行,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三天的艰难跋涉,终于顺利抵达那拉提,乐观的美女做起了健身操。</p> <p>一路艰辛、一路拼搏,第四天来到了巴音布鲁克大草原。</p> <p class="ql-block">他们分别来自山西、陕西、河北、湖北、广州、贵州等不同地区,如约而至。面对挑战,骑行者知难而进,勇敢前行。</p> <p class="ql-block">视频、图片来源:战友、游人、骑行者、网络</p> <p class="ql-block">谢谢您的关注!编辑如有错误,敬请提出宝贵意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