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2020年7月3日,仲夏的早晨,天上下着蒙蒙的细雨,清新的轻风迎面而来,闷热的天气变得格外凉爽,如此美丽的早晨,使我们心情愉快,在晨雾和细雨中,我们一行十五人踏上了此次教研行程的目的地——片角中心小学。</p><p> 沿着新修的高速公路,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就到达了绿树成荫的片角中心小学, 仿佛是为了欢迎我们的到来,天空中依然下着小雨,平日里俗称“火炉”的片角,此时一片清凉,全然没有了往日的酷热。绿色的校园里枝繁叶茂,早晨的雨把树叶冲洗得发亮,空气中弥漫着树叶的芳香和泥土的气息。在操场上、走廊里、教室里、同学们在忙着晨读,忙着打扫校园卫生,遇到我们还不忘敬个队礼问声“老师好!”校园里到处充满了活力和生机。</p> <p> 首先,我们工作室和“丽江市小学语文蒋志玲名师工作室”的成员、片角中心小学的部分老师一起聆听了工作室成员蒋情义老师上的群文阅读课《范成大笔下的田园生活》,群文阅读教学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教学方式,它与传统意义的阅读教学在目标过程和意义上既有相同之处,又有自身特质,着力打造阅读教学高效课堂,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是群文阅读教学创新的核心目标。蒋老师敢于尝试群文阅读教学,勇气着实可嘉!蒋老师基于教材内容,在选择群文阅读话题时,她将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宋代诗人范成大写的诗歌《四时田园杂兴》拓展开去,收集整理了范成大的另外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其四十四、其四十五),并将三首古诗进行有机串联,以达到拓展学生知识,提示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学生在蒋老师的指导下,将零散的知识变成逻辑化的知识体系,群文阅读的教学模式能够对不同的文章进行详细的比较,最终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蒋老师的课堂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理念,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课程结构完整,教学思路清晰,体现出了比较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p> <p> 接着由云南省杨晓燕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坊成员张国红老师给我们带来的精彩课堂是三年级下册的《花钟》,这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文章,文字生动,语言优美,张老师讲得很美,正如文中所说的“鲜花朵朵,芬芳迷人”,张老师的讲课将文章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让我收获颇多,学以致用。在课文品读环节,张老师先讲重点段,然后让孩子们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在老师的点拨下,孩子们的朗读水平得到了提高;在讲到万寿菊的欣然怒放时,老师让孩子们读得热情一点儿;在读的过程中,老师又带着孩子们加上一些动作,促进孩子们的理解水平;在讲到“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时,老师让孩子们做出笑脸的表情,孩子们个个都露出了可爱的笑脸,简简单单的动作和表情,就让孩子们的理解水平有了更大的进步。整堂课的教学语言,都显得紧凑,尤其是老师的评价语,及时地给予孩子们鼓励,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张老师的课让我认识到教和学是一个感知、感受、感悟的过程,教师不是课堂上的主人,课堂上的主人是我们这些可爱的孩子们! </p> <p> 精彩的课堂犹如海洋,是丰富多彩的;语文的世界,是令人神往的;语文的美,是让人心醉的;孩子们在语文的海洋里遨游,在语文的天地里翱翔!</p> <p> 台下认真听课的老师们</p> <p> 课后,两个工作室的成员进行评课、议课活动,首先由两位上课的老师对自己上的课文进行简介,并对各自的备课、上课环节和教学效果做了总结、反思。</p> <p> 听课的老师们在融洽的气氛中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纷纷提出自己的宝贵意见。 </p> <p> 随后,永北镇中心校的教研员徐文云老师给大家做了题为《浅谈阅读对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的专题报告,徐老师的报告分为四部分,一.多读,培养学生读与想的能力;二.整体阅读,培养学生语感的能力;三.指导阅读,要突出重点训练项目;四.想象,培养学生的语感;徐老师指出,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们要始终把语文学习能力放在首位,不断地让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寻求他们所需要的东西,让学生通过阅读获取大量的语言文字、词语信息,从而达到“其义自见“和“下笔如有神”的境界。徐老师讲得仔细,老师们听得认真,徐老师的讲座让大家受益匪浅,收获颇多。</p> <p> 最后,工作室主持人和集宏校长给工作室的各位成员布置了相关的工作任务,他要求各位成员加强学习,努力提高业务素质,积极从事教研,提高自身品味,并要求大家每学期写完一本教育专著的读书笔记,每学年完成一篇专业论文,为工作室成员的成长打下坚实的理论功底。 </p> <p>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总有一份耕耘,温暖了语文,我们会一如既往地在教学实践中大胆探索,不断体会,不断反思,不断感悟,不断总结经验,让语文课堂越来越精彩,越来越高效! </p> <p>(感谢何灿林老师和王淑东老师为我们提供的大量图片素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