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江南的眼泪 . 流不尽祖辈的柔情

东升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记《张家山清祠皖广支谱》形成的前前后后 (部分图片来源于百度网)</span></p> <p>饱受小南海洪水之苦的人们,</p><p>背井寻梦求生!</p><p>那远走江南的眼泪,</p><p>流不尽祖辈的柔情。</p><p>三峡船队的号子传来的时辰,</p><p><br></p><p>逃难中的儿女,</p><p>时刻牵挂着故乡的亲亲!</p><p>吼叫的狂风,</p><p>一次次吹倒露宿的帐蓬,</p><p>吹断了离乡的归路,</p><p>吹不断老屋榻柏梓树的根。</p><p>拌麦面高粱的苦菜,</p><p>养育了倔强的个性。</p><p>蒲公英落地生根,</p><p>张家山母亲河的血脉,</p><p>浇灌金色的收成,</p><p>山花映满了邱村。</p><p>回家的梦啊!</p><p>终于赐给了三十六口烟囱的子孙。</p><p><br></p> <p>  话说大清同治年间(公元1862年后),张家山的子孙经过十几代的繁衍,土地经过几百年的开发,人口压力,土地压力己经凸显。只好向周边迁移扩展,以求生存和发展。这个时候,买田居住在小南海湖畔的子孙们,连年遭受洪水的肆虐,十年九不收。生存遇到了严重威胁。同治六年(公元1868年),时住小南海“大张家台,小张家台”(今采驺府附近)的我族三十六口烟囱(广德宗亲历代口传,即三十六户人家),结伴一路,扶老携幼,沿长江水道,东走九江,目的南昌,投靠祖根。憧憬着到江南风景如画的渔米之乡,寻找发展机会。</p><p><br></p><p><br></p> <p> 根据《鄂松张家山清河祠族谱》记载,和《张家山清河祠皖广支谱》显示,这支三十六户结伴迁徙从小南海出发的是:</p><p> </p><p> 孝系</p><p> 泰慎,泰宗,泰兴,,开定,开宏,开林,运炳</p><p> </p><p> </p><p> 仁系</p><p> 方松,开甲,开吉,开林,开惠,开梅,开谦,开南,泰瀛,泰华。</p><p> </p><p> </p><p> 和系</p><p> 运显(续配陈氏率次子卜晋,三子卜益,四子卜茂)</p><p> 运掌(之子卜连)</p><p> 运高</p><p> 运昌</p><p> 运发</p><p> 运亨(长子卜荣,次子卜华过继运礼)</p><p> 运元(三子卜富,1949年前后返回松滋)</p><p> 运礼(继卜富为嗣)</p><p> 运智(继运亨大女招赘子卜定)</p><p> 运信(乏嗣)</p><p> </p><p>平系</p><p> 开仕(光绪八年迁入。长子泰昌,次子泰盈)</p><p> </p><p> </p><p> 信系</p><p> 卜华</p><p><br></p><p> 上述29户,总谱中有记载。跟踪考查,有23户,在皖广支谱中有载。那么按广德先祖口传三十六户对照,还有13户呢?根当时社会背景推究,可能有下列原因所致:</p><p> 1, 长途迁徙,累倒有人</p><p> 2, 单身迁徒者,途中落户有人</p><p> 4, 多种因素造成失联(如战争,灾害,迁移等)</p><p> 5, 口传这支迁徙队伍,由于目的路经不知,未能到达南昌,而是落居安庆市。生活十七年之后,由于这里地少人多,以及若干社会原因,难期发展,于是决定再次举迁。其中一部分坚持走陆路继续南下,一部分决定走水路到南京,还有一部决定沿长江西回。就这样三十六户就各自东西了。由于后来落藉广德的人口占多数,一直有家书往来,所以就有了150年中几次联系,也才能有了后来的《皖广支谱》的形成。</p><p> 6, 传说口径有误。如六房运显之妻陈氏率卜晋,卜益,卜茂三子随迁,其三子是为一户,还是二户,还是三户,不甚明了。</p><p><br></p><p> </p> <p>  话又说回来,据广德几位高龄宗亲说,他们的先祖们自离开老家,步行了一段路后,来到了长江岸边,将钱乘上了跑客运船只,顺水东下,不几日,就来到了安微省安庆市。族人们上岸察看,这带地大平坦,但是能够耕种的土地均有其主,只是一些地势低洼的湖泊水窝子,内河两岸的州圩滩地,丘陵山岗上尚有一片片荒芜之地闲着,可供开垦种植。于是他们决定在此一搏。这一博,17年就过去了。</p><p> 时间到了1885年,也就是光绪10年,由于慈禧执政,晚清无能,两半社会形成,外族侵略,史治腐败,剥削压迫加重,民风下移,恶俗泛滥,武装举事频发,社会治安失控,迫使我于安庆地区立足未稳的族人,再度举家逃离。这次,三十六户,就形成了如前所说的东西两路,分道扬镳。</p> <p> 话说东路这一支,从安庆起程,走陆路,继续南下。他们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爬山涉水,经池州,走泾县,过宣城,一路曲曲折折八百里,最后到了今天的广德县邱村镇。</p> <p>  地处安徽省东南端广德县,原为广德州。在太平天国战争中,是太平军与清军对垒的主要战场。1860年2月到1864年7月,双方在这里展开了数次大规模的厮杀。州城屡次易主,县境沦为荒域。"四方无一完眷,田亩抛荒殆尽"(广德州志)。“尸骸枕藉(我之族人亲眼所见)道路荆榛,数十里无人"。(广德州志)。《广德州志》还记载:州民三十余万,贼去遗黎六千。</p><p> 为了重建社会秩序,恢复社会经济,广德州府一面大力招回逃离农民,一面大力招来外地农民。从而掀起了广德近代史上一场规模宏大的局部移民浪潮,河南省及周边县市移民数量最大。(今天广德基本上使用的是河南口语) 我族人正好这个时期逃荒到了广德,真乃上天之意,让我张氏子孙23户,从老家逃荒上路,历经17年后,于此安居乐业有了希望。同时也让老家人感受到:三十六口烟囱,背井离乡,千里跋涉,初心不变,终于落户人们向往的江南。梦想成真,真是太幸福了。</p><p><br></p> <p>  族人们初来乍到,高瞻远瞩的眼光让他们瞅中了邱村东南一块百亩之地,四四方方,周围低,中间高而平,平地北面天生一道小河,是一块种植水稻的绝境佳处。启高宗亲告诉我们,先人们来到这里的时候,这块土地己经荒废了十几年,满地都是几米高的杂草灌木,还长了不少的大乔木。族人们要重新开垦,方能种植。多年形成植被,不能用火烧。官方要求用刀砍。一年多时间,族人们互助合作,顶风冒雨,披荆斩棘,开垦拓荒,总算造了四十来亩地。后来又经过两代人的艰苦努为,这百亩粮仓总算建成,还在平地南面挖掘了十多口堰塘,用以灌溉和养鱼。</p><p> 老家被洪水毁坏的住场,被新建的家园所取代。民国时期,人口也增长到了四百多人。为了不忘根,大家把这块粮仓命名为“张家台”。以怀念老家故居,千秋万代传承这段辛酸的历史。</p><p> 今天,落户广德23口烟囱,人口繁衍到千余人,这千号人,经过150年的打拼,150年的发展,有大部分进城了,也有一部分到更优越的地方去发展了。有的成了企业家,有的成了商贾,有的成了国家栋梁。</p><p><br></p> <p> 逝者如斯夫,光阴任苒,朝代更替,转眼不觉到了民国。公无1917年清明,张家山清河祠举行祀祖大典,合族公决,启动族谱编修大业。即日呈报松滋县县政府,获得批准。接到批文后,祠堂发出通告,修谱活动展开。随即公告各房登记人口,并摸清外迁人口。同时,《公告》还以书信方式发往安徽广德,湖南数县,四川川东,湖北枝江,五峰,宜都,长阳,巴东,恩施,号令各县本宗族亲如期册报人口。</p><p> 我族修谱刚刚启动,国内战乱四起,继而抗日战争爆发。修谱只好暂停。1939年,族长张卜登鉴于谱业不能再缓,提议再次启动,全族赞同。经过逢泰,卜登,天大等一批先贤几年的打造,《鄂松张家山清河祠族谱》,于1944年告竣问世。但我族第一部记载家史,世系善本,终因战火阻隔,还是未能圆满收族,留下了永远的遗憾!</p> <p>1945年8月15曰,日本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结束。全国人民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年底,祠堂差副族长天大公,挑着八部族谱,亲赴广德颁谱,并布署广德方面修纂支谱事项。广德县在和系(六房)十八世孙启焜等经营下,一户一户地弄清了迁广世系基本情况。1948年2月,天大公带着老家的问候和无限希望,第二次下广德,代表祠堂,同造谱专班一道,在清明到来之前《张家山清河祠皖广支谱》付梓,清明之日,在主编启焜门前设置会场,举行了广德第一次祭祖仪式暨颁谱大典! </p><p> 大典结束后,族人们又聚集一堂,商议并决定:着手修建“广德支祠”。因时代鼎革,支祠建设未能实现</p><p> 至今,有关广德支谱建设,谱志印刷文件,民国报刋关于支谱出版的新闻资讯,第一次祀祖仪礼,颁谱大典的盛况,修建支祠的决定,选址方案等文档都能在主编启焜之子宏升家中可见。</p><p> </p> <p>  广德支谱建立后距今己有72年了,72年中,广德宗亲无时无刻不在想念老家,盼望回家省亲祭祖,十九世纪的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偶有个别书信联系。直到今天通讯,信息网络的发展,现代交通的发达,才能有了频繁的信息沟通与交流,会面与互访,直至举行重大的集体联谊活动。</p> <p>  六房张启顺,年70岁。1983年2月乘船转车,回到松滋,历时384天,寻找堂叔张世畧(其父卜富迁广后返回松滋)。他从松滋口上岸后,一路步行到县城新江口,打听到刘家场有张氏人家,又步行访到大山深处吴家垉,未见其叔。只好继续寻访,又经西斋,万家,街河市,访到张家山,落脚张启云家,一连住了三个月,在这方圆张姓人家中,反复摸排,寻觅堂叔。最后在牛食坡一黄姓商贩引见下,在今牛犟咀找到了堂叔张世畧,在叔叔家住了9个月,才依依不舍地返回广德。</p> <p>  六房二十代孙张宏清,2013年来湖北武汉出差,无意中在网络中发现张宏宇一则鄂松张家山清河祠正在续谱的信息,他立马通过电话与宏宇建立了通讯方式,随即向单位请示,改道松滋与宏宇见面。兄弟二人由网络搭桥牵线,双双握手,拉开了松广联谊,续谱寻根的序幕。</p> <p>这是宏宇宏清第一次握手场面</p> <p>  2018年,春天明媚,广德续谱工作组织者之一,仁系孙张世云,千里回老家,看望族人,访问了数名本房宗亲,瞻观了祠堂旧址与“道光族谱碑”,到竺太君墓前长跪叩首,点亮焚香,烧纸化钱,祭祀祖先。</p> <p>  2018年秋天,六房孙文军率父母妻子一行四人访问老家,一到松滋,不顾旅途奔波劳累,以二天时间,参观了松滋工农业生产,繁荣的商业气象,新型城市建设面貌,走访了数家族亲,拜祭了始祖竺氏太太,</p> <p>  2016年10月27曰,松滋老家向广德派出的联谊工作组张宏宇,张启俊,张文高,张文炎一行奔赴广德,开展血脉联谊,续谱布署工作。</p><p> 28日上午,联谊暨续谱动员上午开始。来自广德各乡镇,浙江煤山地区的代表五十人,准时出席。大家初次见面,格外亲近,进行了几个小时的幸福交谈。十时准,动员会开始,启俊主持,宏清致辞,宏宇作《新时代,扬帆再启航,新目标,共奔新征程》的主题报告,文炎做“广德续谱工作建议"。仪程圆满结束后,联谊酒宴由宏清举办,大家频频举杯,相互祝福。</p><p> 下午,部分代表与老家来者在启红启武等带领下驱车二百多公里,访问了十几家皖,浙宗亲。</p><p> 晚上十时,走访结束,大家又愉快地接受了启武宗亲在大酒店举办的晚宴。</p><p> 29日继续走访,分送老家准备的百份续谱宣传品。走访团队每到一处,总见广德宗亲欢呼雀跃,奔走相告,亲人见面,手拉手,问长问短,激动时,相拥而泣!</p><p> 走访团队还造访多位当年举家下江南仙逝的列公,让他们的英灵知道150年后,子孙终于与老家亲人团圆,从而得到慰藉与安宁。</p><p> 中午,走访团队一行二十多人,接受了启宏启军兄妹的盛席款待</p><p> 又一天的走访结束了,时任广德县某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文勇宗亲,以个人身份,在豪华酒店举行宴会,宴请联谊团队,并发表欢迎致辞与"振兴家族,为美丽广德建设贡献力量"的演讲。</p><p> 两天来的亲情联谊,续谱动员会的召开,全面走访的展开,广德贤良的热情招待让老家人心情澎湃,夜晚入住后,集体写出了《松广第一次联谊纪要》,通过网络,发到了有我张氏人家的地方。</p><p> 这次联谊,书写了一页张氏的历史。</p><p><br></p> <p class="ql-block">  丁西八月阳光明,</p><p class="ql-block"> 秋色妩媚月动听。</p><p class="ql-block"> 花好月圆共欢乐,</p><p class="ql-block"> 温暖康泰万家心 。</p><p class="ql-block"> 2018年8月,张家山清族联谊会再次选派宏宇宏勇带队,世发世望文炎参加,第二次赴广德,与广德续谱理事会成员组成联合采访编纂组,梳理广德煤山地区的人口登记资料。同时,以资料为依据,入户核实,补遗拾漏。在确是一手资料后,编写世系图谱,各代人口信息,认定广德载入总谱的人口资料。</p><p class="ql-block"> 这次联合编纂活动,广德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彰显了张氏家庭血浓于水,家风和谐,齐家奋进,共振家声的精神风貌。</p><p class="ql-block"><br></p> <p>宏清,广德续谱理事。这次联合办谱,他向单位告假一周。挪出一间家房作为工作室,新置了电脑,打字机,复印机,办公桌椅,准备了所需笔纸。就近洽订了工作人员住宿客房,购齐了柴米油盐菜,总共私掏现金一万多元。,除此以外,还组织妻子,二子二媳,三个兄弟,全家上阵搞服务,搞协助。他本人不仅要负责理事指挥,工作人员起居,一日三餐,还要收资料,传递信息,联系族人,带队入户,恰是日理万机。</p><p> 这次联合办理谱志资料的同时,他还向广德宗亲劝募资金17000元。</p> <p>宏升,85岁高龄,72年前,他13岁,就是支谱修纂参与者。今天,他又成了续谱工作热心人,在这次联合办公的一段日子里,他不离工作人员一步。他将保管如新的总谱,支谱,文档资料背到办公室,成了大家的工具书。他老人家对150年前,先祖们经历的那段血泪史,深情切切,每当提及,总是泪流满面。我们获得一些史实,基本都是从他口中得来的。</p> <p>文勇,身为国家栋梁。执政为民意识强,有口皆赞!家族感情深,无人不晓。他为先人迁来广德定居而骄傲,也为广德本家众亲为广德发展贡献力量而自豪。这次两地走到一起,联合治理谱事,他出于职务的敏锐,抓住这个机会,向老家松滋推介张家人的第二故乡――全新的广德风貌。派其侄子,驾车导向,引领办公组成员参观了广德的生态保护区,旅游开发区,高新工业区,现代农业区,新城建设区。让全体松滋成员领略到了广德欣欣向荣的景象,深为广德争创“中国百强县”的态势和响亮口号而感动。也让老家人分享了迁广家人苦尽甘来的幸福感!文勇亲这次特殊的“招待”也成了张氏家族书写历史的史料。</p> <p>春林,同为国家栋梁。这次两处整合续谱资料时,才知道家族在续谱,便利用午休时,驱车来到办公点,册报家人25口信息。晚上,又在县城举办宗亲联谊酒会,与谱务工作者共叙亲情,并提出了松广两县建立家族联略工作的建议。</p> <p>启军,启武,文斌,文涛四位青年,是这次续谱的采访,编辑员。他们各自都有自己创办的企业或从事的公务。然而,他们却合理安排时间,分块负责,走村串户于广德,煤山广大地区,开展采访登记工作。仅一年时间,将千余族人登录到册,扎实地为老家接收资料做好了基础工作。</p> <p>世云,在松滋工作人员还没有到达之前,早早就等在宏清家中,提前做好了晚餐。松广联合整理资料的期间,他搁下生意,全程配合大小事务,端茶递水,下厨做饭,带队采访,接待络绎不绝的来访族亲,回答咨询,沟通交流,样样都做。每天早上至晚上,往返城区与邱村,为整理一套完整无误的人口世系资料,费了不少心血。</p> <p>启红,广德名流,巾帼强人,不仅是企业管理者,也是无私奉献慈善家。不仅是贤妻良母,还是家族工作热心人。两年来,在家族谱业中,总是躬身其中。这次联合办谱,置自家工厂生产不顾,每天买菜,按时主厨,成天忙活,到了晚九时,还要回厂值夜班。</p> <p>文军,年轻有为,齐家意识浓烈。他为了全程当好这次联办谱事的志愿者,关停了自己的一个建材运输车队,全身心投入,还出资3000多元,现场用于谱业。还带头向老家乐捐谱资。运输收入也每天就要减收数千元。</p> <p>宏星,(前排右二) 广德支谱未收录其曾祖以下信息。这次查漏补遗中,由理事宏清在业务办理中偶然发现而告之,得知这一知会后,他便放下手中活计,到办公点申报了一家六代人口信息。为了庆祝本家150年后回归族中,在镇集上举办两席酒宴,热情款待广德族亲和老家客人。</p> <p>  广德,一个很亲切的名字,一个很震憾的地方,在那个年代,曾经有走向这里的一条血泪路。今天,换了人间,是我族人正在通向美明天的一条康庄路。路漫漫兮,乡愁难忘。一群离家的人们,150年的等待,150年的回眸,一齐拥抱今日情缘,褶皱的情怀一展开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翻开一个半世纪的日历,不堪回首的日子总要滑进眼眸,溅起酸楚的泪花。离别的乡愁,年年又岁岁,轮回哀怨,辗转凉冷一秋又一秋。但这不堪回首的颠沛流离一去不复返了。喜看今朝,乡愁圆了,扎根在张家山圣地上的柏梓树,腰粗杆壮,枝叶茂盛。它伸展到江南的这一枝,更是叶茂张扬,每日最早迎来灿烂朝霞,笑得是无比的开心!</p><p><br></p><p> (完)</p><p><br></p><p> 写于端月十五</p><p><br></p><p><br></p><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