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时 闰馀成岁

岳洁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9b54a">第九课时 闰馀成岁</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字字 · 乾坤</h3> 尊敬的各位学长,大家晚上好,我是蔡红铮老师,又到了字字乾坤千字文传习社预备师资营的授课时间,很高兴能够和大家继续分享源解千字文。<br> <br>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千字文的第七课,闰馀成岁,四个字一节课的内容非常丰富,因为我们是预备师资营,是为了培养能够分享教学的千字文教育工作者,所以每次的课堂不仅仅是简单了解字源构字,更重要的是要了解每个字背后的文化,不仅仅是教授知识,更要让大家能够积淀厚重的文化底蕴,好多学长都反映这个课程知识量大,收获多,非常值得,谢谢大家的认可。<br> <br>这次课程我们还是要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来学习闰余成岁这四个字,请大家准备好笔,准备好纸,做好笔记,请保持周围都是安静的,让自己能够在线及时去聆听,同时还是要提醒大家对照PPT学习,因为有好多文言和生僻字需要对照认识。<br> <br>如果听课过程中有语音条不能够马上理解,还是建议大家停下来反复听,反复播放,听懂之后再继续往下学习,这样能够确保学习效果好,现在我开始讲课,大家准备好了吗?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闰馀成岁,是古代历法的内容,这四个字出自尚书尧典,以闰月定四时成岁,闰月是我国天文历法中的一个名词,在中国文化里面发展最早,最系统的就是天文学,我国的天文学在明朝以前一直是领先于世界的。<br> <br>中国是以农业立本,以农为主的国家,务农的根本就是要顺应天时,所以我国历代都有司天监,有天官,专门观测天文气象的变化,以此作为行政施制的根据,所以国家要负责制定律例,计算出二十四节气的准确时间来指导务农,二十四节气是按照太阳历指定的,而中国的天文历法历来都是太阴历和太阳历,结合在一起作为参照,以太阴记月,太阳记年。所以在讲闰余成岁这节课我们先要讲一些天文历法的知识。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阴历,从立法的发展史来看,所有有着古老文明的国家,比如埃及巴比伦印度希腊罗马和中国,最初都是用阴历的,因为月亮的盈亏朔望啊,前面我们讲过了,初一和15的周期变化非常明显,阴历一月之长啊,月亮一个圆缺的周期大概是29天半,所以呢,把29天或30天称为一个月,把12个月成为一年,这便是古老国家最初的年历——阴历。<br> <br>那阳历是什么呢?阳历呢,又称太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制定的历法,以太阳回归年,也就是365又1/4天为一年,今天啊,我们世界通行的公历就是阳历的一种平年呢,就是365天,闰年呢是366天,也就是四年,会多出来一天,每四年闰一天,这就是阳历。<br> <br>而我国古代使用的日历是农历,一定记住自己用的不是阴历是农历,农历叫阴阳合历,我们古人发现,如果以阴历的十二个月为一年的话,一年的天数是354天或355天,它和太阳历的年,相差了一年大概是11天,这种相差带来了一个非常大的影响,比如一年差11天的话,10年就会就差大概110天,那么季节就会被打乱。今年可能六月份是夏天,到了十年之后呢,六月就要下雪了,那么就会有降霜下雪的六月,也会有腊月的挥汗如雨。这样冬夏倒置就是阴阳历不匹配。<br> <br>那我国古代农业慢慢发展以后就发现纯粹用阴历的历法呢,月份就和春夏秋冬四季农业的节后匹配不上,而根据阳历的日期,虽然一年中可以明显看出四季的寒暖变化,但是在每个月中呢,又看不出月亮的朔望和两弦,那我们古人认为啊,阴阳平衡是一件大事,所以,为了让太阳历和月亮历在某一个时间能够达到平衡,我们古人呢,就想了个办法。<br> <br>他把每年阴历和阳历相差的11天积累起来,这样大约三年的时候就多出来一个月,把这个月呢,定为闰月,这一年呢,有13个月的年呢,就称为闰年。<br> <br>这就是闰余长岁的意思啊,把多出来的日子积累起来,积成一个月,然后平衡阴阳,所以《尚书尧典》中说,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就是闰余成岁,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啊,我们古人特别重视制闰,因为制闰呢,就是天人合一,阴阳平衡,这样的话便于发展,生产号利民生。<br> <br>好,那我们了解了闰余成岁,这个天文历法的知识之后,接下来我们就可以进入汉字教学的环节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第一个字是闰余成岁的闰字,刚才已经了解到,闰是指在中国立法中大约三年多出来的,一个月叫闰月,那么怎么造这个字呢? 《说文》讲:“闰,余分之月,五岁再闰。”是说这个闰月啊,就是多出来的一个月,叫余分之月,五岁再闰呢,我们刚才知道了近三年的时候就会多出来一个月,那么五年的时候就会有两个闰月,叫五岁再闰,那么这个闰月要干嘛呢,叫告朔之礼,告朔,听硕和告朔呢,是古代帝王和诸侯啊朔我们已经知道了,是指初一在每个月的初一呢,都会听朝执事,这个时候呢,所行之礼叫告朔之礼,每个月初一的时候啊,天子居宗庙,闰月居门中,什么意思呢?<br> <br>天子居宗庙呢,是说每月初一举行告朔之礼的时候,要在天子之庙,天子之庙呢,也叫明堂啊,也叫太庙,不管什么样的叫法呢,实际上呢,都是在告朔之时举行的仪式的地方。<br> <br>好,我们来看一下PPT上啊,天子告朔时候的明堂啊,天子之庙这个名堂是什么呢?我们看一下这幅图啊,这幅图就是天子居宗庙这个宗庙明堂,我们看一下,他有12个室啊12个房间。<br>根据周制啊周朝制定的规矩,名堂呢有12室,天子每月居一室听政啊,每个月告朔的时候都会在一个指定的室里面,到了闰月啊如果闰年呢,13个月多出来,这个月呢,天子无所居。<br> <br>那怎么办呢?则阖明堂佐扉,这是把明堂左面这个门关上中,终月居门中,所以说闰月昭王居门终月。就在《周礼太史》里面的记载,所以说闰月则阖明堂佐扉,这一个月呢,关上明堂的左面这个门天子终月居门中,所以闰月的特点就是王居门中啊,这我们就能看懂,说文讲的什么叫告朔之礼,天子居宗庙,闰月居门中。<br> <br>好说,《文讲》的内容呢,我们已经比较清楚了,那么这个天子的明堂呢,实际上我们古人说明堂就是明正教之堂,是天子之庙。天子造明堂的目的是干嘛呢,所以通神灵,感天地,正四时,出教化,重有德,重有道,鲜有能,保有行者,所以这就是名堂的作用。每月初一呢,天子居明堂居宗庙,闰月居门中,那我们学乐府诗词木兰诗里头也讲“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好刚才呢,我们了解了告朔之礼,了解了天子明堂。<br> <br>那这个闰字呢,也非常清楚了,闰这个字就用王居门中终月也啊,王终月居门中造这个闰字,所以认字呢,有两个关联字,一个是门,一个是王,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两个字。 门字特别的形象就是两扇大门的样子,《说文》讲:“门、闻也。”为什么讲闻呢?他说,因为房屋可开关的出入口,内和外可以相互听闻,这就是门,闻也。从二户,它有两扇门,单扇呢,就是为户,双扇为门,所以一半门的一半念户,两扇呢,就是门,这个字象形字非常清晰。<br> <br>好,接下来我们看这个王字,王是一个会意字啊,《说文》讲王呢?叫天下所归王也,就是全天下的人啊,心向往之。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这就是王啊,王道董仲舒说:“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说这个三啊,这三横代表着什么呢?代表天地人,王是什么呢?能够通天、地、人三通之者为王也,孔子也说一贯三为王。<br> <br>王是古代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古代的帝王统领天下,百姓需依附而听命,所以叫天下所归王也,我们古人认为能够称王的人,上古的圣王呢,都是德能卓绝的能参通天地人三才,所以呢,讲王者则天之明,因地之利,通人之情,一以贯之,一贯三为王,王是非常的了不起的能参通天地人。<br> <br>在古文的部首中呢,王和玉啊,在篆书中都是三横加一竖啊,王和玉石的玉,那么怎么去区分它呢?王字中间这一横呢,靠上啊,这个字呢,就叫王,而玉字呢,玉石的玉三横是均匀的,后来呢,在玉字下面加点,或者是右侧加点呢,才有了区别,所以我们要在古文中啊,篆书中区分王和玉,就看中间这个横划靠上的为王,居中的为玉。<br> <br>好,王在门中字形非常清楚啊,闰的字形很清楚了,接下来我们讲一下闰字的文化。 闰字文化首先要讲到闰月,闰月就是余分之月,前面我们已经讲过了,把太阳历和太阴历每年相差的日子积累起来啊,积成的这一个月就叫闰月,这一个月呢,是在闰年中多出来的一个月啊,天子呢,每年12个月中各有一室,每个月的初一就会告朔,但是在闰月的时候呢,王无居处,叫终月居门中,所以闰字呢,叫王居门中,闰月王居门中,这是闰的第一部分文化。<br> <br>那接下来我们还要了解阳历制润。365天呢为一个自然年,但一个回归年呢,是365又1/4天,那么多出来的,这些小时呢,四年就积累到一天,所以每四年多出来一天就必须设闰将它消化掉,所以在阳历呢,每四年一闰把多出来的这一天放在闰年的二月份,所以平年的二月是28天,闰年的二月呢,是29天,这个叫阳历制闰。<br> <br>我们再来看一下农历,我们中国人使用的阴阳合历是如何制闰的,农历的制闰方法是逐步完善起来的,在商周时候是三年一闰,后来有了五年两闰,叫五岁再润,而最终阴历和阳历完全找平衡,是19年7闰,在战国时候已经知道了19年7闰的闰周,阴历和阳历完全找平衡19年会有7个闰月到今天我们19岁,38岁,到了19年一个周期的时候。我们的农历生日和阳历生日就和出生的时候是一样的。<br> <br>那闰字的文化部分呢,我们还要了解闰月,闰月通常放在一年中的哪个时候呢?在西汉中叶以前呢,都是放在年末,如殷周呢,就直接叫“十三月”,秦和西汉初期呢,叫“后九月”。从汉武帝开始施用,太出历开始呢,就规定把这个闰月放在无中气之月。我们大概不太了解什么叫中气啊,农历呢,把一年分为12个节气和12个中气,今天呢,我们通常都把节气和中气合起来,称为24节气。<br> <br>在农历中日期是逐月推迟的,于是呢,有的农历月份中气落在月末,如果在月末的话,那下个月呢就没有中气,所以呢,农历就规定把没有中气的那个月呢,作为上一个月的闰月,这个方法呢,一直沿用到今天。 好,接下来我们对闰字的课堂教学做一个梳理,首先是造字,造字用说文就能讲清楚,《说文》:“闰,余分之月,五岁再闰,告朔之礼,天子居宗庙,闰月居门中,从王在门中。”字形就是王在门中。在文化部分我们要讲这么几部分内容,首先要清晰什么叫闰月,告朔之礼,我们了解什么叫告朔,什么叫明堂宗庙,知道王居门中,终月也,这叫余分之月,接下来我们要了解什么叫阳历至润什么叫农历至润,农历至润就是19年7闰。<br> <br>同时还了解啊,闰月是古人把它放在一年中没有中气的那个月,制闰,闰的文化,实际上,就是我们中国文化中的阴阳平衡的文化,制闰呢,也是为了让太阳历和太阴历再通过闰月达到平衡。<br> <br>接下来我们学习今天的第二个字,闰馀成岁的余字,余呢就是多出来的意思,《说文》讲:“余,饶也”富饶的饶本意呢,就是丰足和富饶。<br> <br>最早的馀字呢,并没有旁边的这个食品的食,食物的食。意思呢,也不是多余,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个甲骨文的余字。 甲骨文余字的字形呢,就是用梁柱撑起屋顶的形状,大家看一下,就像柱子把屋顶撑起来,《说文》讲:“余、语之舒也。”就是语气舒展,人扬眉吐气,非常舒展的样子,就像柱子撑起屋顶,那么《尔雅﹒释天》中这样解释,他说:“四月为余。”四月,最早的这个余字呢,用四月来描述。四月是什么样的呢,大家想一下,农历四月啊,万物皆生枝叶。 农历四月是植物最舒展,最茂盛的月份,四月是春天中的盛季,其实四月呢,已经不再是一个数字感的标记,而是繁花似锦生机勃勃的意向,是一幅幅自然与生活和谐交融的舒展盛开的美丽图景。<br> <br>四月为余最早的余呢,叫语之舒也。就是舒展的样貌,语气平舒的样子,那后来呢,余字旁边又加了一个食品的食,食物的食。就不再仅仅是舒展之意,而是舒展的过了头,甚至有多余富余的意思,所以《说文》讲:“馀,饶也。”丰足富饶的意思,由食物的丰饶引申为有余、多余之意。所以,我们来看一下这个馀字,首先先认识食品的食,食物的食。<br> <br>甲骨文的食,上面呢,就像一个食器,盛食物的器皿,上面就像它的盖子,也有人说像人啊张着嘴下面呢,是簋啊,就是装食物的器皿,就向人张口就簋进食啊,吃东西的样子,这就是食,食的本意呢,就是饭食。<br> <br>段玉裁注说,上面这个字形啊,是亼,亼呢,是集众米而成食,集米做饭呢,味道香甜,下面这个部分呢,这个字呢,也念皀它是个多音字,念皀的时候呢,代表稻谷的香气,所以上面呢是亼米做饭,下面呢是指谷之清香啊,味道香甜,这就是饭食的意思。<br> <br>那么没有食字的这个余和有食字的馀呢,本来是两个字,各有其意啊,一个是代表着舒展之意,还有一个代表丰富足。各有其义,到了1956年汉字简化方案,将两字合并为一个字,都合并成没有食的这个余字,那么原先这个馀的本意就消失了,在今天呢字意呢,都被用作多余和剩余。<br> <br>好闰馀成岁的余字,造字的本义就是食物丰饶,富余。左边呢,是食物的食,右边的余呢,有舒展之意,代表富足舒适,代表从容使用食物,那接下来我们讲一下馀字的文化部分。 馀字的文化部分,首先讲到两个字形,首先是有食的馀,闰馀成岁的本字。《说文》讲:“馀,饶也。”指食之丰足,食物盈余、富饶则不缺乏,所以引申为丰足、宽裕的意思。宽裕是满足之后还有多出来的,慢慢就有了多余、剩余之意。因为有多余的就能够长久享用,所以余也有长久的意思,比如余味无穷。馀,饶也。代表富足长久之意。第二个部分呢,讲到没有食的余字。<br> <br>造字的时候我们已经知道了,是梁柱撑起屋顶的形状有舒展之意,叫四月为余四月万物呢,皆生枝叶,繁茂的样子,那么讲这部分的内容呢,我们建议大家可以引入林徽因的,“你是人间四月天”中的诗句,四月天到底有多美呢?她说,你是那一树一树的花开,你是燕儿在梁间的呢喃,你是爱、你是暖,你是希望、你是人间四月天!这个你是人间四月天,最准确的表达了余字的舒展的本意。<br> <br>四月是春天中的盛季啊,赵薇也很会给孩子起名字啊,管自己的女儿叫小四月,四月为余啊,这种生命舒展,扬眉吐气的样子非常的美好。<br> <br>馀字文化的第三个部分我们要讲一下我们的古人如何来认识这个馀,馀饶也,食物盈余,食之丰足,多余、剩余。他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在现代人的语境之中,余都有物质极大丰富的意思,希望年年有余,我们智慧的古人却不这么认为,老子这句话就告诉我们,人道经常是多了还想更多,这个叫“身后有余忘缩手,眼见无路想回头”,这句话是红楼梦中的。<div><br></div><div>接下来我们对余字的课堂教学做个梳理。<br></div> 首先是造字,“馀”指食物丰足。“食”字形像食器的形状,装食物的器皿,上面像其盖,也像人张嘴(亼),下面是装食物的器皿,张嘴进食的样子。右边这个“余”象梁柱撑起屋顶,语气舒展,表示丰足的意思。在文化部分,我们讲到了“馀,饶也。”由丰足富足,引申为剩余,又引申为长久。也说到了四月为余,最早的舒展样貌,万物皆生枝叶,同时也告诉我们:天之道,损有余以补不足;而人呢是经常贪心,损不足以奉有余,身后有余忘缩手。<br> <br>接下来我们学习今天的第三个字,闰馀成岁的成,成的本意呢,就是事物发展到一定的形态或者状态状况,指的是完成。在后汉书列女传中有记载啊,他说,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一丝一丝的积累起来,才能达到寸,一寸一寸不停的积累,才能织成一丈一丈的匹头,匹头呢就是布匹织物,所以呢,说文解字:“成,就也。”本意就是成就、完成,那我们怎么造这个字呢? 甲骨文的成字,字形就是一个宽口的兵器,这个兵器叫戊。古人造字的元素特别的有限,那个时候打仗特别多,战功的成就就叫成,而战功成就就要赖于有这样的兵器、武器。所以最早的甲骨文的字形就是戊。那么,也有说法呢这个戊字为五行,中央,它属土。庄稼赖土,才能有成。我们都知道土生万物,成必须有土地才能有收成。所以不管用五行的土还是用兵器的戊,戊都是成有所依赖。<br> <br>《说文》讲:“成,就也。”从戊钉生啊,在这个戊这个兵器呢,旁边又加了一个钉子,这个我们看一下,第二个字形那个三角图形哦,代表折钉子,这个钉子就是钉子字形里面的钉子,从侧面看就像钉子的形状,那为什么要用钉呢?在古代,凡是把一个东西啊用钉子钉到墙上,就表示这个东西做完了。钉石也,石就也啊,我们都知道盖棺定论,盖上盖子用钉子钉上就没得改了,所以钉上呢,就是成了就了,完成了事情,有了结果叫成。<br> <br>那一竖一竖呢,有人说啊,它有休止的意思,把兵器呢,钉到墙上钉起来表示停止战争,休兵和好,所以这个成字的造字呢,我们梳理一下啊,用这个打仗用的兵器代表战功成就啊,有所依赖,用钉子呢,把兵器钉到墙上表示战争结束啊,钉石也,石就也。这个钉字也有所成之义,那么这一竖呢,有休止啊,表示停止战争,休兵和好,不管如何来解释,用钉子,用兵器都代表着成功成就,接下来我们来学习成字的文化。<br> 成字的文化我们从几个部分来认识,首先“成”指成就、成绩,也指成为、变成,我们知道《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成织布一样的一寸一寸织成布匹。“成”字文化的第二个部分指成全、助之使成功《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承认之恶。”这是人最大的成,是指成全别人使别人成功,叫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成的最高成就,成全别人。<br> <br>古代奏乐一曲为一成,所以说,“箫韶九成,凤凰来仪。”箫韶是虞舜时候的乐章,九成呢就是九章,所以一曲为一成,这句箫韶九成呢,就是指箫韶的这个音乐啊,奏了九章。那成呢,也是古代土地区划名,指十里见方的这个地啊,就叫一成。叫方十里为成。周朝呢,是井田制,长宽各百步的方田呢,叫一田,正好是一个农夫一个劳动力耕种的土地,把九块方田摆在一起呢,刚好是一个井字,井田就是这样来的。<br> <br>一井的面积呢,就是方一里。100井呢,就是方十里叫一成。这一成呢,可以容纳900个劳动力,所以叫方十里为成。 最后我们对成字的课堂教学有一个梳理,首先呢就是造字,戊为斧钺兵器,为战功成就。丁是钉子,实也,实就也。都是代表功成、成就的意思,用戊和丁来造这个字。那么在文化部分呢?“成”指成就、成绩,也指成为、变成,一寸一寸织成布匹,成成全 。“成”字文化的第二个部分指成全、助之使成功。这个是成的最高追求叫成人之美,君子。<br> <br>然后我们还讲了,古代奏乐一曲就叫一成,也讲了成也是古代土地区划的这个面积,叫方十里为成。<br> <br>好接下来我们来学习闰馀成岁的岁字,我们都知道一岁就是过了一年,但是岁和年有什么不同,大家知道吗?比如说你今年几岁了?不能说今年几年了,2500年以前,肯定不能说2500岁前,所以岁和年是不同的。中国人用来表示时间单位的是年,《说文》年,谷熟也,指禾谷成熟的一个周期,就是一年。岁呢是指我们生命历经的长度、走过的长度。 那我们怎么来造这个岁字呢? 最早的岁,甲骨文的字形呢,就是一种兵器中斧口最宽的斧头啊,这个斧头呢叫。<br> <br>这个兵器呢,叫戌。这个兵器的形状呢,和钺相似,宽刃。所以呢,用宽宽的这个斧口呢,表示跨越之义。<br> <br>到了金文的时候呢,在这个宽宽的斧口呢,上下加了两个脚板,大家看一下。宽宽的斧口呢,告诉我们这一步跨越的是很长的距离,这两个脚板呢,是两步跨过,实际上呢,一左一右啊,这个呢,叫一大步,古人说,一左一右为一步,只迈左脚或只迈右脚呢,叫跬步。荀子呢,在劝学篇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啊,所以一小步是跬步。两小步呢,就是一大步,这个岁字就非常清楚了,这个就是一大步,跨过一年就叫岁。<br> <br>小篆的字形还是两个脚板,跨过宽口兵器的样子,止这个字呢,就是脚板的形状。两个小步跨过这么大的一个距离,就是一大步跨过一年,这就是岁。岁总是一种经历,能够在我们生命中留下沧桑的痕迹,所以一定是我们自己走过的历经的艰难,所以我们总会说,悠悠岁月有一种沧桑。<br> <br>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岁字的文化。 <br>首先《说文》讲:“岁,木星也。越历28宿,宣偏阴阳,12月一次。”什么意思呢?第一个部分我们先要了解,遂为木星,叫岁星。<br> <br>我们远古的先祖呢,就已经观察到天空中的这个木星啊,每12年就会绕黄道转一个大圈,那么每年呢都走,就像我们以前说是12宫中的一宫,所以他就用木星的这个运行轨迹呢,作为岁星的参照,他假想的是,岁星一年转这么一圈,每个月转这么一个宫,所以木星为岁星。这部分的内容呢,比较多,大家可以下来自己了解一下,所以木星也。<br> <br>其次,岁的文化我们要知道岁和年不同,年呢,是指每年的正月初一到来年的正月初一,也有人说是从立春到立春,这个呢,是自然年。而岁呢,通常是指从冬季到来,冬至这一天到来年的冬至啊,这个叫回归年,冬至这一天白天最短,但是正是从这一天开始,白天越来越长。<br> <br>岁也指岁月和时光啊,日月逝矣,岁我不与。也指年历,那么岁还指一年的农时收成,也指年景,比如丰岁。 那最后我们对于岁字的课堂教学做一个梳理,首先是造字,岁呢用戌这个宽口的兵器呢,表示跨越一年,后来加了两个脚板呢,强调阅历走过。人的生命历经的步,一跨过一年,这就是岁的造字,本义在文化部分呢,我们要了解,岁为木星啊,木星呢,12年黄道绕这么一圈,古人呢,把木星运行的轨迹呢成为。<br> <br>把木星的运行轨迹呢,作为一年太阳运行轨迹的参参照,所以叫岁星。那么岁呢,也只年啊岁和呢不同,年是指的从初一到大年初一。而岁呢,是从冬至到冬至那么岁呢,第三部分讲到了岁月和时光,也指年龄,同时岁,也指一年的农事收成、年景。这就是岁的课堂教学,最后呢,我们进入今天的课程的最后一个环节,掌握授课要点。 授课要点,第一部分闰。“闰”根据周制,天子的明堂有12个,每月居一所听政,天子则居于路寝门,“从王在门中”。闰月,王居门中,终月也。农历(阴阳合历):十九年七闰,闰月放在一年中没有中气的那个月。会背《说文》:“闰,余分之月,五岁再闰,告朔之礼,天子居宗庙,闰月居门中。从王在门中。”<br> <br>授课要点,第二部分馀。馀是指食物丰足。左边的食像人张口啊,就着食器进食的样子,右边余,像梁柱撑起屋顶之形,有舒展之意,表示食物丰足。文化部分要了解,四月为余,要知道,天之道损有余以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千万不要啊,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要求大家背会“馀,饶也”《说文》。<br> <br>授课要点,第三部分成。成就也。完成的意思,用戊这种斧钺类的兵器表示战功成就,用钉钉子表示,是丁,丁实了,实也就也。成就是指成就完成,那么成的文化部分呢,还要求我们学会什么叫成全,是帮助别人成功。成的最高追求成人之美,同时知道方十里为成,要求大家背会:“成。就也。”<br> <br>授课要点,第四部分,岁。岁月的岁,岁字用戌,也是一个宽口兵器啊,表示跨越很宽的跨越一次,这个代表一年的长度,加了两个脚板呢,强调的是走过经过,历经,一步跨过一年就是岁字,岁为木星,岁也指年,年龄也指时光,岁月。要求大家背会《说文》岁,木星也。越历28宿,宣徧阴阳,12月一次。授课要点,第五部分会书写小篆闰余成岁。 最后,我们总结闰馀成岁这四个字,闰馀成岁,是古代历法的内容,出自尚书尧典,以闰月定四时成岁。 我国的立法呢,用的是阴阳合历,阴阳合历呢,就是现行的农历,是兼顾月亮绕地球的运动周期和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周期而制定的历法。那么太阳历和月亮历呢,每年把相差的天数然后积累到一个月这个呢,就叫闰月,用这个闰月呢,去平衡阴阳,这就叫闰馀成岁。<br> <br>好,今天的课程就要结束了,为了让大家尽快掌握和讲解这四个字,还是要提醒大家,首先,第一点,按照这节课的总结篇的提示,反复讲述,把这四个字深刻理解,然后呢就能讲清楚。<br> <br>练习闰馀成岁的小篆,在练习的过程中,把刚才讲课中的经典文字背会,第三要多讲,尝试跟自己的孩子,身边的朋友和家人讲解这四个字,预备营对大家的要求就是先完成对造字和文化的简单理解,不断的分享,找到讲解的文字的乐趣,好我们今天的课程就到这里,请大家坚持打卡,积极参与试讲,我们下周再见。<br> <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