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r></p><p>张婴音</p><p>喜欢阅读孩子们写的诗歌。五年前,浙江省作协少年文学分会、钱江晚报、晓风书屋联合举办的2015年首届浙江省“秘密花园——我来写儿童诗”大赛,我是评委之一,当我第一次读到还是一年级小朋友吕端伊的诗《鲸鱼带我回家》,便极其欣喜。这首充满童真童趣的诗,轻而易举地打动了我。时光飞逝,那个当年颁奖时穿着红衣服的小女孩端伊一天天长大,如今十二岁的她从未停下用诗歌去感受和理解这个世界,并且已经陆陆续续创作了百余首诗歌。今天,我终于可以认真地说一说她和她的诗。</p><p>我曾有一个梦,希望所有孩子都能通过诗歌来表达情感。诗歌能让人释放源自内心的本真力量,是最纯粹的文学表达,而孩童的诗性,则是文学中最稀有的珍宝,只因孩子在面对世界时,拥有最真诚的眼光。的确,很多孩子都会写诗,但其中只有极少数的孩子,能真正触碰到诗歌审美的核心。</p><p>端伊的所有文学表达完全建立在她敏锐丰盈的内心之上。而其中的关键,在于无论是她对诗歌意象、文学语言的把握,还是对描写对象的选择、观察、感知,这些诗歌创作最重要的方面,她都是一个纯粹的孩子。成人世界的大多数观念、思维、规矩、语感对她的创作表达过程没有丝毫影响,成人文学当中的写作准则和语言习惯,也没有以任何形式强加于她,成为居高临下的阴影。这是一个孩子能够写出好诗的前提:不被大人们的想法左右,只写自己的所见所想。在这个前提下,儿童诗歌的流畅、纯粹和自然才得以受到尊重。也正因如此,当我读完这百首小诗,心中这位小诗人的形象就无比真实而饱满。</p><p>端伊所具备的语言天赋,充满灵性的观察力,对词句的塑造能力,充满锐度和温度的内心感悟,也就此源源不断地涌现,汇成诗歌的小河,日复一日地流淌着清澈的文学清泉,成为见证她不平凡的童年旅程的注脚。端伊的诗歌意向是无限绵延的,这种极强的想象力让我惊叹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感动我。她的诗歌让我展开了对宇宙的想象,对病痛的忧思,对梦想的渴望,对校园的回忆,以及对周边一切事物充满疑问和好奇的挖掘。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几乎存在于她的每一首诗歌中。孩子的想象力真的有无尽的魔力,让所有读到诗歌的大人,都再一次重新做回孩子。这是儿童诗给予我们的馈赠,希望所有读者都能有所收获。</p><p>端伊的诗歌主题从未远离自然、生命和生活。其实,唯有孩子才可能关注到如此繁多且复杂的日常事物。相较于成年诗人多数时候不得不把想象力收束于主题表达的边界之内,孩童诗人无论是视野的自由性、想象空间的宽广度,还是审美的逻辑规律等层面上,都拥有更大优势。端伊把这些优势转化为诗歌语言,让人看到了一个在乎世界的女孩。她拥有最柔软的内心,不仅关爱自然,对人们充满共情能力,同时向世界付出单纯的悲悯。于是随着她的观察能力不断进步,她的语言智慧便也不断地拨动着读者的心弦。这是一种高级的诗性,难能且可贵。</p><p>说完小诗人端伊,我想我不得不提的还有另一个人,那就是端伊的妈妈。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不得不从家庭教育层面来认真看待这本诗集,看待孩子与家长的关系。</p><p>端伊的妈妈是一个特别值得尊敬的榜样,她做了两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激发和保护。 端伊的诗歌中时常出现她的妈妈,却没有任何被引导的痕迹。妈妈一直作为一个文学意向充满了温情的存在感。我可以看出端伊的妈妈始终在激发孩子的创造性和感知力,但同时,她在有意无意间也细心地保护着端伊珍贵的文学视角和文字感觉。我们在端伊的《妈妈是一棵苹果树》这首诗里看到了妈妈给与她的温暖、陪伴和关爱。作为家长,能否在内心和生活层面呵护孩子所展现出的敏锐、感性、天赋,这比起一味地想要得到它们更加困难。每一个孩子的思维特质,都需要依靠家长们的呵护。看得出来端伊的妈妈与端伊建立了非常良好的亲子关系,妈妈明白家长是要为亲子服务的。所以,端伊有妈妈的陪伴,有一家人和睦相处的环境,甚至在妈妈的引导下喜茶韵、好品香、爱生活、爱自然,从小学习儿童诗与古典诗词创作等等,这都为她日后的创作和成长提供了丰沃的土壤。所以我要感谢端伊和她的妈妈,她们的共同成长才是这本诗集的根基,而相对地,这本诗集的价值,也会不断鼓励着她们。</p><p>最后,我有一个略带私心的愿望:我希望小学毕业,踏入中学的端伊,在展开更广阔的人生旅程的同时,依旧会继续写诗,依旧是文学的孩子。</p> <p>找到了五年前红衣女孩吕端伊的照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