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独山县,让我魂牵梦萦。五十年前,1969年,3月19日下午,还沒滿17周岁的我,远离上海亲人,一路颠簸三天二夜到这里,距上海2196公里,接受所谓的贫下中农再教育。今年是第五十周年了。</p><p>独山就是以该座山命名的,离县城约23里。</p><p><br></p> <p>瑰丽的晚霞。中午我们坐班车到了高速道口,李英萍和李培均驱车来接我俩。晚上李培均在独山影院内改造的宴会厅,用很丰盛的,如这晚霞般的莱宴来招待我俩,很感谢。🙏</p> <p>9月29日星期天,恰逢赶场日。一早李英萍带我俩去看看。</p> <p>地道的散养鸡。“做哪样卖?”</p> <p>赶场天的摊位理发生意不错。</p> <p>虽没店里坐的舒服,但不用排队,关键“出品”的效果好像差不多。</p> <p>这卖买关系像是和邻居拉家长里短。</p> <p>刺血拔罐可是内地的绝活,这位伯妈面相好,但愿早日康复。</p> <p>赶场天,什么营生都有,都能揽到生意。感觉这牙医…?!</p> <p>好看的民族服装,多姿多彩。</p> <p>久违的背带,有机做和手工的,问了要二三百元一个。</p><p>那带眼镜的伯妈我有些眼熟,一下记不起来了。</p> <p>竹器生意一般,必竟不是日用消耗品。</p> <p>5元理次发,便宜。他们身后便是前县化肥厂,水泥厂。现全拆除,建了条往城外的公路。我在那里佇立良久,因我曾在化肥厂和水泥厂生活工作了约14年,至86年10月份调往上海宝钢。</p> <p>场赶时间差不多了,在摊位上填些食物可回家。这场景我以前常見,现这好像古董般地少見了。</p> <p>独山有个神仙洞,现改名叫:天洞。小哥(是邓学兰当初叫的)张金荣一早开车来接我俩,天洞在我插队时的上道公社旁边。</p> <p>现在天洞周围开辟了旅游度假,那寨子现改建成度假村。</p> <p>没几个人在洞内游玩,灯光却都开着,做事厚道。不像织金洞,游客少泛光灯就不开。</p> <p>冷暖光的碰撞,看起来却柔和。</p> <p>五颜六色很艳丽,但不感到俗气。</p> <p>像坐在宝殿上的大佛。原本张金荣过几天要去大西北采风,中午要开碰头会商讨,结果让我拖累了。</p><p>小哥现戴眼镜了,人还是像以前那样,胸腰挺得笔直,很神气。我们交流时他说一口流利的独山普通话,😂谢谢你了,张金荣小哥。🙏</p> <p>10月2日早上,我俩去了县汽车站,坐班车去所谓的净心谷。上了车感觉县城有点城市的味道。</p> <p>这建筑像明朝时期的,生拉硬拽的矗立在这。该作品应属某位领导大作之一吧。</p> <p>像过街牌楼,取名:状元楼。在车上看了老半天,又还想了老半天,大概其外形像中状元的帽吧?这…。</p> <p>出县城了,马路确实干净很多,也美观了。</p> <p>净心谷在翁奇区,车子路过深河桥。日本侵略我国,说北有卢沟桥,南止深河桥。就是在独山县的深河桥,日军投降。</p> <p>又一个生拉硬拽的,硬生生编出个水司楼,目前属烂尾楼。</p> <p>这亭子气派之大,北京华夏之帝都,没如此亭子,无法遮风档雨,只能看的大手笔。</p> <p>水司楼前的石狮,眼曝精光。</p> <p>还是去茶园看看,造假的玩艺看了心情不舒暢,这里好像能净心。都匀名茗:毛尖,就产在这一带。</p> <p>髙山茶园留个影,又要开始为“领导”服务啰。</p> <p>接到好友朱荃电话,说带我们去夹缝岩玩。从县城开车到净心谷要半个多小时,我们从茶园下来即去了又一人造,在全国各地搜集搬来的历史文物,叫翰林府。</p> <p>独山自古没有翰林府,百度上没资料可查,但奎文阁却是真的有,在黔南名气不小。</p> <p>两尊石刻,雕琢精湛细腻。</p> <p>这翰林府很大,连戏台也有,自拍一下意思意思。😂</p> <p>束光里的庭院,就我俩人,周围静悄悄的,有嚇絲絲的感觉。</p> <p>就连影视剧里都沒见过的大书房。</p><p>我想如有古装剧拍摄,这整个翰林府到是不错的取景点。</p> <p>朱荃和他二子朱镛带着幼女到了,我们去了夹缝岩。</p> <p>在夹缝岩景区,沿着沟走就是了。</p><p>山上有一雄鸡不断引吭高歌。</p> <p>朱荃孙女嬉水,一下击出二朵相差无几的水花,神了。</p><p>更神的是没有人教她叫我,她竟然一开口:大爷爷。心花别说有多怒放了。😀😀😀</p> <p>涓涓细流,柔情蜜意。</p> <p>夹缝岩到底了,因不是4~5月,雨水少,所以不壮观。</p><p>左起:朱镛,抱着闺女,右一:朱荃。</p> <p>朱镛说我们稍绕道去一处寨子,那里有2棵千年树龄的红豆杉,是精准扶贫时经过该寨发觉的。</p> <p>好大的红豆杉啊。</p> <p>听说大树能庇佑寨子平安,更何况稀罕物种的参天红豆杉。</p> <p>中国红豆杉属乔木植物,是第四纪冰川时期孑遗植物,珍稀濒危物种。</p> <p>八角亭,原先的被日军烧毁了。我在的时候是块空地,估计也是某领导拍板,把这北方的建筑风格,发展到了南方的独山。</p> <p>独山也引进了都市的商业文化。</p> <p>两位朱家夫人,小巷中的灿烂。</p><p>左:朱荃夫人,罗成霞。</p> <p>双眸象一汪清水,纯净透彻。</p> <p>这天朱荃在接受央视美食专题采访,从独山的酸谈到了独山文化,我听的很入神。后电视播放时,剪去了许多。</p><p>我自认为那时在独山工作时,和朱荃关系很好。后10月下旬他和夫人去南京,来上海没联系我。事后得知,心中很不是滋味,现在也还如此。</p><p><br></p> <p>10月5日,上午我和以前部分同事在一起相聚,很高兴,也很激动。他们不叫同事,叫工友。</p> <p>留影间隙,听闻有鼓声,他们说是流动广告。呵呵</p> <p>等待招临时工,我用当地话与他们交流后,很乐意让我拍。</p><p>独山县城变大变高了,人的居住、生活水平也提高不少。</p> <p>下午,朱镛用车送我们去了插队的寨子。</p><p>中间的叫钟成武,小名老祥。当初就是他挑着我的行李,把我迎入塘扛寨。右边的是他亲弟弟,小名老岩,憨厚,老实。47年没见老祥,忍不住热泪夺眶,然老祥用地道的塘扛寨普通话说:别哭了,要高兴才对。那口吻像中央政治局常委。</p><p>左后边是我曾经住过的地方,现荒草丛生,房屋也倒塌了。</p> <p>右边的是刘凤初,十七哥,八十三岁。当年可是壮劳力,二块胸大肌,六块小腹肌至今印在脑海里。</p> <p>中间高个刘七哥,当年说是投机倒把被判了刑,在都匀水泥厂劳改,苦了七嫂,一人扯着小霞熬到七哥出狱。这是他们开的小卖部。</p> <p>在袁四弟新居前合影。他家是地主,我和张岳麟就曾住他家。四弟大名我忘了,他很聪明,也能干,像其母亲。</p> <p>老祥带我去见刘五嫂,她已认不出我了,对知青的概念也没了。</p><p>起的新房住不完,租给建高铁的建设者。</p> <p>离开她家,我猛回头,见她在挥手向我道别。</p> <p>刘五嫂,当初我们插队时,她是寨子妇女隊长,泼辣能干。现老了,老乡说她懵懂了。即阿滋海默尔症。</p> <p>刘十五嫂,今年也八十三岁了。</p> <p>左:刘十七哥,右:刘十五哥,当初是熊背虎腰的,聪明好学,会干木匠活,现八十六岁。</p> <p>和部分还健在的老乡及孙辈,在寨子的木棉花下留个影。</p> <p>新房前也合个影。</p> <p>我们的寨子比以前漂亮多了。</p> <p>这石头垒的桥,是以前通往公社的必经之路。雨大了,河水上涨就看不见桥,不能过河。现已弃用。</p> <p>村民在河水中嬉戏。</p> <p>晚将近,远眺塘东寨。</p> <p>10月6日清晨,退休前任县检查官的邓杰峰,请他儿子带我俩去看在建中的平塘到罗甸的高架桥。</p> <p>这是邓杰峰翻拍我俩的大桥前合影。</p><p>平塘特大桥(平罗大桥),世界级大桥,设计全长2135长,三个桥埻,分别高298米,323米,332米。世界高度第20位。</p> <p>早上约7点半到了,因是峽谷,雾气蒸騰,隐约见到桥墩。近中午,雾气慢慢散开。</p> <p>云雾中在建的平罗大桥。</p><p>当时,我看雾散还须3小时左右,就提出回去算了,因他儿子下午还要上班,上午是请假专陪我们的。邓杰峰说:你们难得来一回,再等等,尽量少带些遗憾回上海。真的很感动!🙏🙏🙏</p> <p>这篇是我五十年后的独山行见闻感,曾在那里生活工作17年,是我第二故乡。乡亲们教会我们对待生活,是他们变了我们的人生价值观。我也有过少不经事、懵懂、迷失自我等。独山对我的人生影响很大,我回上海后常梦到还在独山,时常惊醒冷汗一身。</p><p>很感谢独山的乡亲,感谢独山的朋友,感谢你们的厚爱,感谢李英萍四兄弟的热情招待及安排。🙏🙏🙏独山的9天之旅结束了,再见了,亲爱的独山。</p><p>(黔之醉之五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