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不去喀什等于没去新疆,到了喀什必去老城,而到了老城自然就想到了高台民居。这个具有典型古西域特色的神秘去处深深地吸引着摄影人,其沧桑之感令人难忘。2015年夏末,青山赴疆摄影一个多月,其中在喀什一个星期,两次拍摄了高台民居,并采访了著名的土陶六代传人吾麦尔·艾力。</p> <p> 过街楼下,一群青年人在议事</p> <p> 吾麦尔•艾力在接受采访</p> <p> </p><p> </p><p> </p><p> 高台民居</p><p><br></p><p> 高台民居是新疆喀什老城东北端一处建于高40多米、长800多米黄土高崖上的维吾尔民族聚居区,距今已有千年的历史,是喀什展示维族古代民居建筑和民俗风情的一大景观。这里的维族人世代聚居,家族人口增多一代,便在祖辈的房上加盖一层,这样一代一代,房连房,楼连楼,层层叠叠,形成了地势崎岖,人口密集,小巷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居住特点。在这些随意建造的楼上楼、楼外楼之间,形成了纵横交错、曲曲弯弯、忽上忽下的四五十条小巷,没有本地人带路,外来人常常找不着北。</p><p> 如果说喀什老城是研究少数民族生活习俗和建筑特色的重要物证的话,高台民居则可被誉为“维吾尔族活的民俗博物馆”,是喀什这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所在。站在高台放眼望去,过街楼、小胡同、手工作坊随处可见,更使人惊奇的是,那看似晃晃荡荡、松松垮垮的用泥巴和杨木搭建而成的土屋,竟然牢固地存在了数百年。进入一间昏暗的土屋,维族老人热情地向我推销自己制做的花帽,借着屋顶透射的光线,我打量了土屋中极具伊斯兰风格的简陋陈设,土炕和土墙上的和田壁毯,墙上挂着的各式花帽以及自用的衣物。顺着一束光望去,土屋中一个木梯通向高处的二层,顶上葡萄架上的绿蔭成为引人眼球的所在,使人联想颇多。</p><p> 与伊宁市喀赞其民族风情旅游区的维族传统民居相比,高台民居特点是土的掉渣。民居院落强烈的封闭感、居室简朴也要鲜花装扮等特点,和北疆维族人的民居同样,充分彰显了维族人对家和故土的依恋。高台民居不受汉族建筑设计思维中对称格局等概念的的影响,充分利用地形和空间,建的错落有致,其中,从二楼跨街过巷搭过对面,既不影响楼下行人行走,也不影响楼上人居住的巧妙的“过街楼”惹人注目。除了多见的“过街楼”之外,还有占街面一半的“半街楼”和将楼房盖在小巷十字路口上的“悬空楼”,从远处望去,更像是立在小巷内的炮楼或是碉堡。这些,理所当然地成为摄影人记录的重要目标。</p> <p> 高台民居中简易的商店 </p> <p> 家庭生活其乐融融</p> <p> 回家</p> <p> 孩子围观外国画家写生</p> <p> 过街楼</p> <p> 阳光和亲情</p> <p> 富有地域特色的室内装饰</p> <p> 老人在家门口小憩</p> <p> 孩子在过街楼下奔跑</p> <p> 高生育率的维族人</p> <p> 光影中的幼童</p> <p> 过街楼下的买卖</p> <p> 晨光中的孩子</p> <p> 穿行过街楼</p> <p> 电视台工作人员在拍摄纪实</p> <p> 对着镜头微笑的姑娘</p> <p> 用绿植点缀生活</p> <p> 门槛上</p> <p> 行走匆匆的小姑娘</p> <p> 行走的维族妇女</p> <p> 家中生活好随意</p> <p> 两个维族姑娘在观看游人摄影</p> <p> 娱乐活动</p> <p> 小巷内的父与子</p> <p> </p><p> </p><p> </p><p> 土陶六代传人</p><p><br></p><p> 高台民居既是维吾尔族人世代居住的家园,也是传统手工艺制作的绝佳场所。在高台土层中有一种维吾尔人叫“色格孜”的土质,这种泥土质地细腻,粘性强牢,是制作土陶器的绝好材料。著名的土陶六代传人吾麦尔·艾力就居住在这里。赴疆之前查询资料,我早有在喀什采访吾麦尔·艾力的念头。在高台穿行之间,不经意间突然就来到了吾麦尔·艾力的门前。进入他的院落,他正在接受新疆艺术学院两位学生的采访,说明来意之后,为了不打扰正在进行的采访活动,我先行进入他的窑内开始拍摄。</p><p> 土陶制品与维吾尔族人民的生活习俗紧密相连。生活中一日三餐不离的泥巴碗,维吾尔人叫“塔瓦克”,各种生活所用土陶制品多达百种,涉及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吾麦尔·艾力都在制做。在并不宽畅的院子里,陈列着他的土陶作品,罐、壶、桶、盘、碗,还有烛台、油灯、花瓶,上了釉色的产品在阳光下闪闪发光。2013年6月,他被授予喀什地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p><p> 送走新疆艺术学院的采访人之后,个子不高,黑短胡茬,鼻梁高挺的吾麦尔·艾力接受了我短暂的采访。因马上就要到了礼拜时间,这是他每天不可或缺的活动,我只能简单地就土陶技术传承等问题进行了采访。他操着一口较为流利的汉语说,沿袭老一辈人古老原始的制作方式,踩土和泥,上辘轳转坯成型,再以不同方法手工捏塑,然后晾干,继而彩绘上釉后经过烧制,最终一堆黄土才能成为一件件精美的彩釉陶器。我从艺术的角度强调土陶之美,他却说,这项手工技艺对于他来讲,只是世代家传的谋生之道,几十年了,他感到非常辛苦,并对传承之难表示无奈。我理解他,但至今,他在高台上的土陶作坊,已然是喀什传统手工艺的代表旅游景点之一。</p> <p> 登梯上楼即见工作坊</p> <p> 另一个窑口</p> <p> 技术含量不高的产品</p> <p> 正在接受采访</p> <p> 异域风格的产品</p> <p> 有点像广告</p> <p> 荣誉背后是汗水</p> <p> 有点时光穿越之感</p> <p> 窑孔</p> <p> 烧窑有时也用电力</p> <p> 这样的作坊在高台不少</p> <p> 这里可窥见院内陈列的成品</p> <p> 多日不曾烧窑了</p> <p> 产品陈列有序</p> <p> 半成品</p> <p> 看似杂乱其实有序</p> <p> 泥土的脱变</p> <p> 青山和吾麦尔•艾力合影</p><p><br></p><p> </p><p> 温馨提示:</p><p> 之一:欣赏青山更多美片,请百度王新民官方网站。</p><p> 之二:婉拒鲜花!</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