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文/画 王军云</p> <p><b style="font-size: 20px;"> 日前,考古专家在青岛土门屯挖掘一个墓葬群,那是一个汉代的家族墓。</b></p><p><b style="font-size: 20px;"> 专家们在墓区最北端的封土堆下发现了两个带有墓道的大墓。汉代葬制是夫妻同墓不同穴,人们首先发现并发掘了夫人墓,墓已被盗,尽管如此,专家们仍然从残留的出土器物中看到了当初这个大墓陪葬品的奢华。而它旁边的丈夫墓规模更大,探查发现,这个大墓有着十米的墓道,而且没有被盗。想想被盗夫人墓的奢华,人们对丈夫墓充满了期待。</b></p> <p>《云出岫》(68x68cm)</p> <p><b style="font-size: 20px;"> 但挖掘的结果,却让人们大跌眼镜——大墓的棺外,是带有精美雕花窗棱的一室一院,以此作为椁;棺内只出土一琴、一杖、一镜、一梳和无数精美的华服。在惊疑之外,静下心来的人们不禁对这位高风亮节、雅致静俭的墓主人肃然起敬!</b></p><p><b style="font-size: 20px;"> 汉代人讲究事死如事生,死后的装殓,必是生前生活的写照。由此可见这位墓主生前的生活——临窗把酒吟风赏月,案上焚香抚琴长啸,竹杖斗笠芒鞋,玉树临风走四方,好一派名士风流。</b></p> <p>《策杖图》(68x68cm)</p> <p><b style="font-size: 20px;"> 古代墓葬的规制是极严格的,这种带十米以上墓道的大墓,绝不是简单的土豪贵族,一定有高贵的身份。果然,人们在棺内发现了墓主人的铜印——刘娇君,他真的是与皇族有关的贵族!</b></p><p><b style="font-size: 20px;"> 在盛行厚葬的汉代,这样一位高贵的皇亲贵戚,却只有那么简单的随葬品,那根竹杖,真的就是一只非常普通的竹棍棍,甚至还不是一根笔直笔直的竹棍。</b></p> <p>《南山种豆图》(68x68cm)</p> <p><b style="font-size: 20px;"> 忽然想起离汉一千多年后的那首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b></p><p><b style="font-size: 20px;"> “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菜根谭》明洪应明)这话说的真好!死了,埋了,二千年,挖出来,仍然是一位竹杖芒鞋,馨风拂面的风流名士迎面走来,活灵活现!这便是真名士的魅力,穿越历史,穿越时空,真是“千古一名士!”这意蕴有点像李白那句诗:“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b></p> <p>《看夕阳》(68x68cm)</p> <p><b style="font-size: 20px;"> 古往今来,风流名士多矣,风流韵事亦多矣!写那首词的东坡先生自己就是一个从头到脚,从小到老的铁瓷名士!他是我的膜拜对象,我是他的铁杆粉丝。尽管我也特佩服那个叫刘娇君的古人,但把一个从坟里挖出来的人当楷模,总是有点异样。</b></p> <p>《南野田》(68x68cm)</p> <p><b style="font-size: 20px;"> 东坡不可学,高山仰止,难;东坡可学,学其意,量力而为。就如他的老弟苏辙说的:“山居者知山,林居者知林,耕者知原,渔者知泽。”而宅居者自知,如今的我,为病所拌,虽不能竹杖芒鞋走天涯,但心中有名士向往,可以寄身心于丹青,咫尺间,布山设水,施云穿雾,置身其中,我自杖黎饮丹霞,其乐,心中自知。呵呵~</b></p> <p>《心在方外身在山》(68x68cm)</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王军云,牧斋主人。1965年生,河北文安县人。现供职河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正处职务、正高职称、硕士导师。喜文乐画好收藏,崇文炼性,尚艺修心,鉴藏达观,追求清雅。河北省燕赵文化研究会理事、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保定市收藏协会副秘书长兼古灯具委员会主任。在报刊杂志发表论文、散文、随笔、收藏鉴赏等文章近二百篇。国画作品曾参加各级展览并获奖,作品先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河北省政协、晋察冀烈士陵园等收藏。</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