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为全面落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加强中小学心理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增强学校心育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继心理教案设计比赛的基础上,郫都区中小学心理优质课展示活动于6月底分别在泡桐树小学蜀都分校和石室蜀都中学两个点举行。全区各公民办中小学学校近70余名心理健康专兼职教师观摩了本次活动。本次展示课主题为积极教育理念下的“生命·生活·生涯”教育,旨在帮助学生在疫情下复学后能“珍爱生命,预防心理危机;健康生活,激发生命活力;规划人生,活出生命意义”,树立正确、积极的生死观、生命观和生涯发展意识。</p> 小 学 段 <p> 来自泡小蜀都的江忠桐老师在《挫折也精彩》中从活动“大树成长记”开始,带领孩子们通过聚焦生活的心理剧及体验活动正视挫折,以及共同探讨如何战胜挫折。</p> <p> 来自花园学校的谭鑫老师带来的《生命,且行且珍惜!》,让孩子们在“生之抉择”中逐步感受自己最看重什么,从而珍惜生命;运用空椅子技术,让学生代入情景体会生命的脆弱;最后观看励志视频,感受生命的坚韧。</p> <p> 郫筒二小金花桥校区的唐晋老师带领孩子们体会三分钟“妈妈”的艰辛,现场连线一位妈妈给孩子们分享十月怀胎的不易,让孩子们感受到生命的来之不易;通过疫情中无数为了他人生命而无私奉献的“战士”进一步感知《生命,如此珍贵》。</p> <p> 郫筒二小凉水井校区的阴崇玉老师带领孩子们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结合疫情下出现的职业人的行动特点,感受《职业中的苦与乐》。</p> <p> 四堂课精彩纷呈,充分体现了心理活动课的特点,让孩子们在体验中感受、收获、成长!</p> 中 学 段 <p> 来自石室蜀都中学的陈静老师以《如鱼得水》的课题为我们呈现了一堂十分新颖的职业生涯课。让学生充分感受了计划经济时期的工作分配制和当下的自主择业的不同,在职业选择多样化的现状中懂得生涯规划的意义,知道去了解自己的特点,寻求适宜的职业环境,学会为自己负责。</p> <p> 来自古城学校的王帮玉老师为我们带来了活动丰富的《积极面对新冠,活出生命意义》的生命课程,通过回顾疫情让学生再次感受疫情期间自己的负面情绪并通过搬运情绪的活动帮助学生释放自己的负面情绪,课程中学生参与度高,分享也很充分。</p> <p> 郫都一中的袁记双老师《谈死论生》以“大西瓜,小西瓜”的热身活动引入课堂,再以静观死亡的6个问题导入,让学生以比较轻松的姿态开启了对死亡问题的思考。整堂课立意新,设计逻辑清晰,层层推进,让学生能够在谈论死亡的过程中思考更多生命的意义,也明白了对生命应持有的积极态度。</p> <p> 郫都二中的阳希老师以《忆往开来,活出真“像”》为题,给大家呈现了一堂心理味道浓厚的生命课程,学生在阳老师的带领下深度思考自己的生命线应该如何描绘,在活动中体验和感悟自己的多彩生命。</p> <p> 展示课结束后,小学段和中学段的评委老师们分别对课堂进行了精彩点评,郫都区心理教研员周琼英老师在观摩了小学段的四堂课后对四位授课教师给予了高度的认可和肯定,她说老师们在对心理课的设计和课堂环节上较过去更具有心理课堂的味道了,四堂课都充分的结合学生们在这次疫情下的感受、见闻、情绪体验,并对疫情下产生的消极情绪、消极行为进行疏导,让学生充分活动、积极体验,课堂活跃,执教教师民主、平等,学生在课堂上能体验到自己是安全的。成都市心理中心组、石室北湖的杜永丽老师首先对参赛教师在这次展示的教师们精心的准备、辛苦的付出作出了中肯的评价。同时也对中学组的老师给予了好评,她说每一位参赛教师都很用心,无论是教学设计还是课堂展示都体现了较高的水平,希望大家能够再接再厉。</p> <p> 生命、生活、生涯是个体发展的三个重要维度。生命是发展的基础,生活是发展的目的,生涯是发展的路径。“三生”教育是对青少年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有效手段,是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现实需要。它面向少年儿童的未来发展,着眼于少年儿童的终身发展,有利于少年儿童正确认识自我、珍爱生命、规划人生、立足现实,从而珍惜生命,为未来生活和生涯做好准备。疫情下复学后,对学生进行“三生”教育更有它的现实意义,郫都区心育人将以此次教案设计及优质心理课展示活动作为一个起点,努力思考,认真实践,争取将“三生”教育做的更好,为“优教郫都”做出心育人应有的贡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