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王瑛 </div><div>有幸参加公司开展的“职工书屋”活动,得以阅读《中国领袖风云录》,其中“回眸邓小平 ”让我感悟良多。</div><div> <br>邓小平,无疑是20世纪中华民族追求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最具影响力和个人魅力的领袖人物之一。</div><div><br> 1969年10月,当时65岁的邓小平被下放到江西新建县拖拉机修造厂劳动,其爱人卓琳及邓小平的继母夏伯根也一同前往。邓小平的工作是钳工,他50年前在法国勤工俭学时干过的老行当。在继母及爱人的相互帮扶,相互照顾中,乐观地走过了政治生涯中的那段险恶时光; </div><div><br> 1976年,邓小平又一次陷入政治困境。在“四人帮”的蛊惑下,邓小平被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保留党籍,以观后效。邓小平和爱人卓琳一同搬进了北京东交民巷17号。在与家人、子女音讯隔绝的状态下,两位老人开始了又一次的禁锢生活。</div><div><br> 邓小平一生多次经历磨难与挫折,但他从不消沉,无私无畏,不屈不挠,沉着坚韧,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对革命事业的未来充满乐观,始终保持着平和的心态积极面对。<br><br> 1978年至今, 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40多个年头,我国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经济总量不断扩大,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div><div><br> 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重大决策,邓小平尊重实践,敏锐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和契机,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既借鉴世界经验又不照搬他国模式,总是从中国的现实发展特点出发去总结新经验,创造新办法。</div><div><br> 其中稳定包产到户和推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特征的农村改革;从1980年至2000年,经济特区的辉煌成就,在全国的改革和经济建设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br><br> 在1978年3月的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重申“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发出了“树雄心,立大志,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的号召。</div><div><br> 曾有欧洲的一位科学家问邓小平“你们目前经济并不发达,为什么要搞这个东西?”邓小平意味深长地说,中国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div><div><br>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就十分明确指出:中国经济发展战略重点,一是农业;二是能源和交通;三是科学教育。<br><br>在香港回归事宜谈判中维护中国主权毫不退让、在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接班人候选中各方面考虑等等,无不体现了邓小平的高瞻远瞩,举重若轻,崇尚实干,行动果断,他以非凡的理论勇气、经验和智慧,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社会面貌,改变了世界的格局,对20世纪中国和世界的发展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巨大影响。<br><br> 正像人们所说的那样,没有毛泽东就没有新中国,没有邓小平就没有今天的中国。<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