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七月六日朗读者:陈子涵,张博涵</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中秋,作者当时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词以月起兴,以与其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b></p><p><br></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偷书贼》是澳大利亚作家马克斯·苏萨克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2005年。</b></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偷书贼》描述了在残酷的战争中,一些淳朴而善良的人的故事,小说将这个时代的疯狂与一个年幼女孩的精神成长过程,巧妙地衔接到了一起。该小说以独特的第一人称的死亡视角来描述故事,用拟人的手法将“死亡”还原成一个人的形象,并用稍带揶揄的口吻叙述着二战历史背景下的人类境况。</b></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七月七日朗读者:王怡嘉 孟繁伟</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行路难》李白原作三首,这是第一首,作于天宝三年(744),李白遭受谗毁而被排挤出长安时写的。诗中抒写了他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愤激情绪;但仍盼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的乐观豪迈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b></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这是李白所写的三首《行路难》的第一首。这组诗从内容看,应该是写在天宝三载(744)李白离开长安的时候。</b></p><p><b style="font-size: 20px;">诗的前四句写李白被“赐金放还”时,友人设下盛宴为之饯行。李白嗜酒,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然而,这一次他却放下杯筷,无心进餐。他离开座席,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b></p> <p>铭是古代一种刻于金石上的押韵文体,多用于歌功颂德与警戒自己。明白了铭的意思,也就明白了题意,作者托物言志,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的不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一中心,实际上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歌颂道德品质之实,表达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p><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陋室铭》即开篇以山水起兴,水可以不在深,只要有了仙龙就可以出名,那么居处虽然简陋,却因主人的有“德”而“馨”,也就是说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当然也能出名,声名远播,刻金石以记之。山水的平凡因仙龙而生灵秀,那么陋室当然也可借道德品质高尚之士播洒芬芳。此种借力打力之技,实为绝妙,也可谓作者匠心独具。特别是以仙龙点睛山水,构思奇妙。“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由山水仙龙入题,作者笔锋一转,直接切入了主题,看引论铺下了基础。也点出了陋室不陋的原因,其原因是德馨二字。</b></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七日八日朗读者:刘奥 王艺诺</b></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气得头发竖起,以至于将帽子顶起,登高倚栏杆,一场潇潇细雨刚刚停歇。抬头望眼四望辽阔一片,仰天长声啸叹,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三十多年来虽已建立一些功名,但如同尘土微不足道,南北转战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不要虚度年华,花白了少年黑发,只有独自悔恨悲悲切切。靖康年的奇耻,尚未洗雪。臣子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着战车向贺兰山进攻,连贺兰山也要踏为平地。我满怀壮志,打仗饿了就吃敌人的肉,谈笑渴了就喝敌人的鲜血。我要从头再来,收复旧日河山,朝拜故都京阙。</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大片的芦苇青苍苍,清晨的露水变成霜。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就站在对岸河边上。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追随她(他)的道路险阻又漫长。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河水中央。芦苇凄清一大片,清晨露水尚未晒干。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她(他)就在河水对岸。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那道路坎坷又艰难。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水中小洲。河畔芦苇繁茂连绵,清晨露滴尚未被蒸发完毕。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她(他)就在河岸一边。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那道路弯曲又艰险。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水中的沙滩。</b></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七月九日朗读者:李昕煜</b></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美国当代作家海伦·凯勒的散文代表作。该文的前半部分主要写了海伦变成盲聋人后的生活,后半部分则介绍了海伦的求学生涯。同时也介绍她体会不同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以及她的慈善活动等等。</b></p><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她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赐予的一切。</b></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七月十日朗读者:李琳 温彦彬</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1]</b></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因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也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b></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毛泽东词是中国革命的史诗,是中华诗词海洋中的一朵奇葩。《沁园春·雪》更被南社盟主柳亚子盛赞为千古绝唱。这首词一直是众人的最爱,每次读来都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又看到了那个指点江山的伟人,不由地沉醉于那种豪放的风格、磅礴的气势、深远的意境、广阔的胸怀。</b></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季羡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与饶宗颐并称为“南饶北季”。[1][2]2009年7月11日11时10分,季羡林逝世。</b></p> <p><b style="font-size: 20px;">本文介绍了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父亲与叔父艰难的生活;我每天最高的享受;偷吃死面饼子的趣事;介绍我的启蒙老师;回忆童年时的小伙伴;交代我离开故乡的原因。</b></p><p><b style="font-size: 20px;">《我的童年》是季羡林所作的文章,出自《季羡林自传》。</b></p><p><b style="font-size: 20px;">季羡林先生用自己的笔,讲述了他从山东临清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的孩子,一步一步成长为学贯中西、享誉海内外的学术大师的人生历程,记述了他九十多年来所遇到的人和事,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展示了他个人的奋斗经历和情感世界。</b></p> <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第三周朗读</b></p><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七月十三日朗读者:袁秀</b></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b></p><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诗篇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七月十四日朗读者:史佳宁 王思哲</b></p>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0px;">《春》鲜明地表现出田园牧歌式的清新格调和欢快情绪。它是一曲赞歌,唱出了春的美妙旋律。</b></p>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0px;">扩展资料</b></p><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0px;">一、创作背景</b></p><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0px;">该文创作时间大约在1933年间。此时作者朱自清刚刚结束欧洲漫游回国,与陈竹隐女士缔结美满姻缘,而后喜得贵子,同时出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人生可谓好事连连,春风得意。</b></p><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0px;">二、作者简介</b></p><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0px;">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中国近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b></p><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0px;">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自称“我是扬州人”。1916年中学毕业并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b></p><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0px;">1932年7月,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1934年,出版《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1935年,出版散文集《你我》。 1948年8月12日因胃穿孔病逝于北平,年仅50岁。</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观沧海》是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四言写景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话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b></p> <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女生版</b></p> <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诗意盎然之感。后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表现出作者面对萧瑟秋风,仍有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胸怀。</b></p> <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七月十五日朗读者:孔祥熙</b></p> <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观沧海》男生版</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