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5px;">题 目: 最美辉发 古韵传承</b></p><p><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5px;">撰 稿: 张 杰(辉发城镇中心小学政教主任)</b></p><p><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5px;">主讲人: 卢思琪(辉发城镇中心小学学生)</b></p><p><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5px;">编 辑: 张 杰(辉发城镇中心小学政教主任)</b></p><p><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 1, 1);"> 吕晓楠(辉发城镇中心小学大队辅导员)</b></p><p><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 1, 1);">责任编辑: 杨茁(辉发城镇中心小学副校长)</b></p><p><br></p><p><br></p><p><br></p> <p> 辉发古城,她位于辉南县城朝阳镇向东17公里处的辉发山上,是明代女真扈伦四部之一的辉发部所在地。古城南、北、西三面临辉发河,以山脉为天然屏障,分内、中、外三城,每道城均设两个门。</p> <p> 辉发山,古称扈尔奇山,全长340米,海拔256米,高出辉发河水面40余米。其地处交通要塞,地势险要,故女真人在山上筑城,因临辉发河而叫辉发城。</p> <p> 辉发山1957年,首次发现辉发城址。1960年,辉发城镇光辉村辉兴屯村民张忠仁等人在为生产队取土时,从辉发山下西北一平台处挖出明万历时瓷器和金帽顶等文物。同年,省文物管理部门即为辉发城立碑保护。1961年由吉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辉发山在2006年6月24日被国务院确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辉发山自然景观奇特,人文历史悠久。据曾任慈禧太后御前女官的容龄所著《清宫锁记》中记载:“慈禧的祖上原姓辉发那拉氏。明万历年间辉发国灭亡,慈禧原祖巴尔扈逃亡叶赫国,就改姓叶赫那拉氏”。辉发国灭亡后,还有部分辉发那拉氏者,在清朝中期入云南凤庆地区,后冠汉姓为辉氏、何氏、范氏等。现今,辉发那拉氏者多改汉姓为那姓。</p> <p> 辉发城是大清基业繁荣的起始点,作为长白山第一门户,这段历史让辉南因文化而精彩,文化让辉南更自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