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text-align: center;">——写在唐山大地震40周年之际</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唐山大地震是隐藏在中国人内心深处的疮疤,是唐山人民心中永远的伤痛。再过4个月(今年是2016年)就是震惊中外的唐山大地震发生整整40周年,相信经历过那次地震的人们,此生恐怕很难从记忆中抹去那个痛苦的时刻。</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我不是唐山人,也没有在唐山生活过,但在北京我确听到了唐山地震前的地声,看到了唐山地震时的闪光,同样感受和经历了那难忘的瞬间。尽管已经过去了40年,但当时的可怕场景仍然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那种体验、那样的感受依然挥之不去,唤之即来,令人难以忘怀。</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1976年7月27日,是个星期二,我所在单位的团支部组织团员去颐和园搞团日活动。记得那天,盛夏的北京,天气特别好,兰兰的天上没有一丝云彩,烈日当空显得特别刺眼,天气干热干热的。我们在颐和园游玩了一上午,吃过野餐后,到了下午2点钟左右,大家都玩儿得比较尽兴,也有点儿累了,于是就分头陆续往家返。那个时候,多数年轻人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再远的路都是骑车去,大家也很习惯。我们3~4个住家比较近的人,结伴从颐和园骑车回家,当路过城西北(那时的北京城比现在小多了)的人定湖公园时,大约是15点左右,强烈的阳光照射在湖面上。这时,我们看到湖中的小鱼不断地跳出水面,就像每到黄昏鱼儿跃出水面的情况相仿,而且跳得比较欢、比较频繁,数量很多,此起彼伏,目力所及几乎没有间断。我们边骑车行进边议论说:“怎么今天刚到下午,太阳还没落山,鱼儿就往上跳,真怪呀!” 但谁也没把这儿当回事儿。其实,早在1970年代初普及地震知识时就有这方面的内容,然尔谁也没往地震前的反常现象那方面去想。</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回到家里以后,由于一路风尘仆仆,再加上天气炎热,汗流不止,需要洗洗脸、擦擦身子,但一拧开水龙头,没有水。怎么回事儿?事先也没有得到停水的通知,怎么就停水了呢?真奇怪呀。又是一个地震前的反常现象,但再一次被忽略!奇怪也没用,大热天的没有水是很难受的,然而由于玩儿了一天还是有点儿累,尽管没有擦洗,我还是倒在床上睡着了。太阳落下去以后,气温还是很高,与往常并没有太多异常,就是觉得特别热,干热干热的。吃过晚饭,看了一会儿电视后(那时候的电视每晚只播3个小时左右),大约21点多钟就上床睡觉了。</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当时我家住在城北一个有近30栋居民楼房组成的、相对封闭的职工家属宿舍大院里,我家住在紧挨着院子南大门西侧楼房东头的三层。两间一套的房子,一厨一卫是当时的标配,一间南房,一间北房,南北通透,南边紧邻马路。由于晚上怕吵,父母住在北房,我住南房。说是南房,其实有两个窗户,分别朝东和朝南,厨房窗户也向南。在院子里往来的人们,以及所有进出的车辆,几乎都要从我家楼前的大门口经过,平时熙熙攘攘。我可以变换不同位置,分别从东南北三个方向,居高向下府视院子南大门内外(南北)两边,观察进出大院的人和车子的有关情况。</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我就是在这个院子里长大的。记得小时候我们兄妹几个每天都趴在窗户上,早上目送着院子里的大人们在这个大门口汇集,然后乘坐从捷克进口的斯克达牌大轿车去上班,晚上又看着他们坐着这种大轿车下班回家。因此对斯克达这种大轿车发动机工作起来时“格朗朗、格朗朗”的声音,从小就非常熟悉,它与当时一般汽车工作起来的声音很有些不同,震动大,噪音大,响声很是特别,所以印象十分深刻。</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大约在这天(1976年7月28日,星期三)的凌晨3点15分左右,我被一阵类似于斯克达牌大轿车发动机“格朗朗、格朗朗”的声音从睡梦中吵醒了,抬眼向窗外望去,天依然黑沉沉的;但是大门口夜灯的亮光能使我看清房间里所有东西的轮廓。</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由于“格朗朗、格朗朗”的声音持续地响个不停,使我很难再继续睡下去。因此我从床上爬起来,想看看那么早是什么人准备坐车出去。凭感觉声音好像是从院子里面(北面;注: 唐山地处北京的东北方向)传来的,于是我走到朝东面正对大门西侧的窗户跟前,借着大门上的灯光往北边(院子里)看,结果什么也没有,院子里面没有任何活动的物体,既没有人也没有车;我又往南看,同样什么也没有。但是“格朗朗、格朗朗”的声音仍然在响着,从听惯了的音量来判断,汽车应该离我家很近。我还以为东面窗户的角度不好,汽车可能停在院外(南边)靠马路附近的地方,不容易被看到。于是我又走到南面的窗户前面往外看,结果院子外面同样什么也没有,马路上同样既没有人,也没有任何车辆。</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我正在纳闷,这时候声音似乎又大了起来,仿佛是从院子里面(北面)传来的,于是我又回到东面窗户跟前再次往北边看,但还是什么也没有。这时候“格朗朗、格朗朗”的声音却仿佛越来越大,就好像一辆汽车由远而近行驶过来一样。我更加摸不着头脑,不停地在想: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真是奇了怪了,长这么大还没遇到过这种情况呢!我百思不得其解,但又非常想弄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儿,于是就朝北面爸妈住的房子走去,想从北面的窗户向外看个究竟。</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当我刚刚穿过狭小的走廊,走到北房门前的时候,突然,大地咚咚地上下起伏抖动颠簸起来,而且幅度非常大,同时伴随着巨大的轰鸣声(汽车发动机声变成了雷声)和不停的闪电。我当时就像一下子蹲下去一样,屁股几乎就要挨着楼板,但立刻楼板又陷了下去,我又站直了起来;这个过程不是主动的,而是被动的,是被外力所驱使完成的。就这样上下猛烈地抖动颠簸了十几下,紧接着就是东西向的剧烈摇晃,幅度也很大,我赶紧用手使劲儿抓住门框才没有被摔倒。我被巨大的能量不停地甩动着,根本无法站稳,人随着楼房左右摇摆。</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由于是炎热的夏天,家里室内的门窗几乎全都敞开着,我当时正好处在北房、南房和厨房三面(东、南、北)窗户视野的交叉点附近,因此外面的闪光看得很清楚。闪电发生的距离似乎也很近,好像就在楼房与楼房之间,而且发出的光在兰色、红色和白色之间不停地变换、闪烁,比平时看到的闪电要亮一些,而且好像不止一条闪电,发光点很多,几乎伴随着整个地动楼摇在进行着。过后我才意识到,这就是久闻大名的地光,而“格朗朗”的响动就是地声。</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随着大地的猛烈抖动、摇晃和电闪雷鸣,整个楼房框架也在摇摆中不停地发出嘎吱嘎吱的巨大响声。当时我心里很恐惧,担心只要再持续摇晃几秒钟,楼房就要支撑不住倒下来了。然而大的灾难最终没有降临北京。</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说起地震,其实我在此前也经历过3次。一次是1966年3月8日河北邢台3.1级地震波及到北京,由于震级较小,距离不近,又是白天(下午4点左右),当时年龄还小,以前没遇到过,感觉挺新鲜。另一次是随母亲在云南省蒙自县五七干校劳动,赶上1970年1月5日云南通海7.8级地震,距离震中300公里左右,发生在凌晨,震感比较强烈,我在睡梦中被晃醒;后来知道震中损失很大。再一次是1975年2月4日辽宁海城7.3级地震,由于距离北京较远,晃动明显但不剧烈。然而这3次地震都是横向摇晃,应该叫“地晃”;而唐山这次地震在横向摇摆之前,是上下抖动颠簸,而且幅度比较大,是名副其实的“地震”。我当时感觉楼房就像是在大浪滔天的海水中的一条小船一样,随着海水的翻滚而上下左右起伏摇摆不定,随时有倾覆的危险。</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1976年我刚满21岁,年轻力壮,真不知道什么是害怕。但在北京经历那次唐山地震后,让我真正领略到了大自然对于人类构筑物的那种翻江倒海、摧枯拉朽般的力量是无与伦比的,人类在大自然的震怒面前显得是那样的渺小、无助和无奈。</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根据后来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唐山大地震时当地处于清醒状态的人大约占11.7%。虽然没有看到北京这方面的统计数据,但我相信在这个时候处于清醒状态的肯定也只是少数人,起码在我的同事和朋友圈当中,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一位与我有类似的经历。由于颠簸、摇晃和响声剧烈而且巨大,我相信那时候北京城里的所有人都已被这突如其来的震动从睡梦中弄醒了,但是那次地震的前凑相信没有多少人能够感受得到。</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我一直在想,北京离唐山100多公里,为什么能在北京听到唐山震前的地声,看到唐山的地光?为什么震前北京的人定湖里有鱼儿往上跳,而颐和园昆明湖里的鱼儿没有反映?为什么地震前北京的自来水也出现断供现象?为什么震后北京也下大雨?必然还是偶然,这些问题都有待感兴趣的人们来研究和回答。</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由于偶然因素(是否与我的神经系统敏感度有关?),使我有幸亲身体验到了这次地震发生前的大部分过程。做为一个普通人(非地震专业工作者),我觉得有责任从一个亲历者的角度,把我听到、看到和感受到的情况写出来(早就想写,但由于各种原因延误至今),做为旁证材料,从一个侧面反映这次地震的剧烈与复杂过程,让更多的人了解一些当时的情况(至今没有看到北京这方面的描述),以启发人们的思考和寻找预报地震的办法,最终战胜这个给人类带来无比巨大灾难的自然现象。</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仅以此文向在唐山地震中蒙难的同胞们表示深切的哀悼!</span></p><p><br></p><p><br></p><p><br></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伍伍黎阳</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2016年3月28日</span></p>